朗读
【政策导读】
根据我市基础产业发展需求,依托“四基”领域单项冠军企业和产品的带动示范作用,围绕伺服电机、减速器、石墨烯、光学薄膜、模具、集成电路六个重点领域,针对应用配套和技术创新等薄弱环节,找准切入点,在横向构建和完善产品应用配套链,在纵向建立和提升关键技术创新链,实施和引进一批产业链重大关键项目,加强产业链相关公共平台建设,培育一批细分行业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通过培育发展“四基”产业链,大幅提升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和关键基础材料保障能力,逐渐实现先进基础工艺广泛应用,日益完善产业技术基础支撑服务体系,显著增强工业基础能力。
【正文】
宁波市推进“中国制造2025”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宁波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宁波市
“四基”重点领域单项冠军产品产业链
培育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各管委会,宁波市推进“中国制造2025”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工业强基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和《宁波市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加快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夯实我市制造业发展基础,提升我市工业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宁波市推进“中国制造2025”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市经信委共同制定了《宁波市“四基”重点领域单项冠军产品产业链培育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宁波市推进“中国制造2025”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宁波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8年11月30日
宁波市“四基”重点领域单项冠军产品
产业链培育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工业强基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和《宁波市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强化我市在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以下简称“四基”)四大领域的应用配套能力和创新能力,夯实制造业发展基础,提升我市工业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基本要求
以强化供给侧改革和创新驱动为指导思想,围绕《工业强基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和《工业“四基”发展目录(2016年版)》,落实《宁波市工业强基工程(关键基础件)三年攻坚行动计划(2017-2019)》和《宁波市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工程三年攻坚行动计划(2017-2019)》,根据我市产业优势和发展态势,依托“四基”领域单项冠军企业和产品的带动示范作用,以需求为引导,应用为目标,创新为动力,集中资源要素,建立产业链上中下游互融共生、分工合作、利益共享的一体化组织新模式,建立基础材料研发、产品设计、先进工艺开发、检验检测以及行业应用的技术链协作机制,在“四基”重点领域构建完善的产业生态体系,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一批细分行业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形成基础产业发展与应用的良性互动格局。
二、总体目标
通过三年的努力,在宁波市优势产业和“四基”重点发展领域,培育以零部件、材料及工艺为牵引的6条“四基”产业链。围绕产业链,培育关键基础件(元器件)千亿级产业集群和新材料5千亿级产业集群,突破10项以上“四基”领域关键技术和先进工艺,推动10种以上基础产品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培育成功10家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发展25家“四基”领域骨干企业,建设5个以上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培育发展“四基”产业链,大幅提升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和关键基础材料保障能力,逐渐实现先进基础工艺广泛应用,日益完善产业技术基础支撑服务体系,显著增强工业基础能力。
三、产业链建设重点任务
伺服电机与减速器是制造装备的关键驱动与传动部件,是机械装备的动力之源。石墨烯和光学薄膜是蓬勃发展的新材料,石墨烯广泛应用于电池电极材料、半导体器件、海洋防腐涂料等领域,光学薄膜是手机、电脑、电视等终端显示器的关键材料,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模具是产品质量的重要保证,其水平是机械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集成电路是信息产业的基石,也是我国的科技短板,2017年我国集成电路进口达2600亿美元。
宁波市伺服电机、减速器、石墨烯、光学薄膜、模具、集成电路六大基础产业及上下游配套产业链产值3000多亿元,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集中了一批单项冠军企业和单项冠军产品,但产业链和技术链尚不完整,企业之间的配套协作不够,亟需补链强链,建立产业链协作体系,促进产业和企业整体能力提升,夯实发展基础。
根据我市产业发展需求,围绕伺服电机、减速器、石墨烯、光学薄膜、模具、集成电路等领域,针对应用配套和技术创新等薄弱环节,找准切入点,在横向构建产品应用配套链,在纵向构建关键技术创新链。
(一)伺服电机产业链
1.应用配套链建设
以伺服电机产品为核心,向上游发展稀土永磁材料、软磁材料、铜材料等基础材料,以及高速高精轴承等核心部件,带动基础材料和核心部件企业的发展;向下游延伸至数控机床、注塑机、机器人、纺织机械等智能制造装备行业的应用,推动一批整机产品发展。在我市形成“稀土永磁材料、软磁材料、铜材料等基础材料,传动轴、轴承等核心部件—伺服电机—智能制造装备(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注塑机、纺织机械等)”产业应用配套链。
专栏1.1 伺服电机产业链重点产品
产业链上游 |
稀土永磁材料 重点产品:无重稀土磁体、低重稀土磁体、高丰度稀土永磁材料、高磁能积高矫顽力磁体、高性能热变形辐向环永磁体等; 软磁材料 重点产品:高磁导率硅钢、超薄低损耗硅钢片、铁基非晶合金软磁材料、铁基纳米晶非晶合金软磁、铁镍合金等; 铜材料 重点产品:高强高导铜合金、高导电率漆包线等; 高速高精传动轴及轴承 重点产品:高精度传动轴、微型球轴承、深沟球轴承、圆锥滚子轴承、高精度直线导轨、交叉滚柱导轨等。 |
产业链核心 |
伺服电机 重点产品:永磁同步电机、无刷直流电机、直驱力矩电机、机器人关节电机、汽车驱动电机、永磁直线电机、高精度音圈电机、IE5高能效永磁电机、多自由度电机等,以及与伺服电器配套的交流伺服驱动器、无传感伺服驱动器、低压大电流伺服驱动器、注塑机用伺服驱动器、机器人用伺服驱动器、电动汽车电机驱动器等。 |
产业链下游 |
数控机床 重点产品:立式加工中心、卧式加工中心、立卧复合加工中心、龙门式多轴加工中心、数控磨床、数控雕铣机床、数控折弯机、基于直驱电机的高精度数控机床等; 工业机器人 重点产品:关节机器人、移动机器人、并联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平面铰链机器人(SCARA)、弧焊机器人、抛光机器人等; 注塑机 重点产品:伺服节能型注塑机、全电式注塑机等; 纺织机械 重点产品:电脑针织横机、高速剑杆织机、细纱机等。 |
2.创新链建设
依托产业链各环节重点企业,重点开展稀土永磁材料、软磁材料等基础材料的研究、成型及热处理,高速高精轴承的设计与加工工艺,伺服电机的设计、加工装配及测试等技术研发,实现关键技术和工艺的创新与突破。
专栏1.2 伺服电机创新链关键环节、任务及目标
类别 |
关键环节 |
任务描述 |
具体目标 |
上游材料 |
永磁材料:无重稀土磁体、低重稀土磁体、超高性能磁体、高性能热变形辐向环 |
无、低重稀土磁体:研究微量元素晶界改性技术、低熔点稀土合金晶界结构调控技术、低重稀土永磁材料服役特性调控技术、磁体成分及微观结构对矫顽力机制的影响、低重稀土永磁材料温度特性等。 高性能热变形辐向环:研究热变形辐向永磁环的织构演化机理,开发高性能辐向环形磁体的近终成形技术;研究提高热变形磁体取向度技术、微观组织结构调控技术、热变形磁体矫顽力增强技术。 |
无、低重稀土:无重稀土,Br≥13.9kGs,Hcj≥17kOe;无重稀土,Br≥13.5kGs,Hcj≥20kOe;130℃,2.6atm,168h,磁体失重<1mg/cm2;抗弯强度≥380MPa;重稀土含量≤1.2wt.%,Br≥14kGs,Hcj≥25kOe。 超高性能磁体:(BH)max+Hcj≥83;200℃矫顽力温度系数优于-0.42%/℃。 高性能热变形辐向环:剩磁Br≥13.2kGs,内禀矫顽力Hcj≥15kOe,最大磁能积(BH)max≥42MGOe。 |
上游材料 |
软磁材料:高饱和磁感应强度非晶纳米晶合金带材,软磁复合材料 |
非晶纳米晶合金:研究适于工业化生产兼具高饱和磁感应强度、低损耗和低磁致伸缩系数的新型非晶纳米晶合金。 软磁复合材料:研究高性能粉体制备技术、铁粉绝缘包覆技术、高密度成型技术、热处理技术及失效机理。 |
非晶纳米晶合金:饱和磁感应强度Bs≥1.7T,饱和磁致伸缩系数λS≤10×10-6,铁芯损耗P50Hz/1.45T≤0.15W/kg,P1kHz/1.4T ≤15 W/kg。 软磁复合材料:有效磁导率μe≥650,磁通密度B≥1.60T(10000A/m),损耗P≤40W/kg(100Hz),1.0T;产品密度d≥7.50g/cm3,冲击强度TRS≥120MPa(室温)。 |
产品设计 |
伺服电机设计:电机电磁和结构设计、电机冷却设计 |
研究基于高性能磁性材料的电机电磁设计、电机拓扑结构优化设计、铁耗的准确计算和杂散损耗减少设计、电机的温度场与热管理设计;研究转矩脉动、噪声振动、电磁兼容、可靠性与耐久性等性能优化设计技术。 |
驱动电机达到IE4能效标准或以上,效率超过85%的高效工作区比例≥80%;伺服电机转矩脉动≤±1%;,转速波动≤±0.3%;空载加速时间≤30ms(0-2000rpm);高转矩密度电机额定工况下转矩密度>3.5Nm/kg;额定工况下温升≤105K。 |
伺服驱动器设计:驱动器整体方案设计、软件设计、硬件设计、电磁兼容性设计等 |
研究基于电机和伺服驱动控制器的一体化设计、矢量控制、直接转矩控制、弱磁调速等驱动控制设计技术;研究系统参数和模型的智能辨识及控制器参数的在线自动整定技术,基于干扰和转矩实时观测的转矩波动补偿技术,可四象限运行、具有能量回馈功能的驱动器设计技术。 |
电流环带宽>2500Hz;多种总线通讯方式:Ethercat总线,CAN总线等;多种编码器:旋变,增量、绝对式编码器等;无线物联网能够无缝接入工业4.0系统。 |
|
高速高精轴承设计 |
研究内外圈材料及沟道几何廓形设计、保持架材料及结构设计、密封材料及密封结构设计等。 |
精度达P5级;噪音≤16 dB;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
加工、制造及装配 |
伺服电机加工、制造技术 |
研究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的充磁技术和多极整体充磁技术、定子和转子的精密加工制造技术等。 |
电机转轴、定子及转子的装配位置尺寸精度达到IT4-6要求,形位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达到正常精度等级标准,实现多极整体充磁应用。 |
伺服电机精密装配技术 |
研究伺服电机转子及整机精密装配技术,装配过程的质量控制等。 |
电机轴向、径向跳动符合高精度等级标准;定子绕组接线正确,绝缘良好,无擦碰损伤;机壳与端盖的止口配合面无碰伤;轴承运转灵活,润滑良好;转子转动灵活等。 |
|
产品检测 |
测试技术 |
研究伺服电机的电量和非电量参数测试、机械特性测试、动静态特性测试,寿命测试、绝缘老化测试、极端环境测试等可靠性测试技术。 |
满足电机各项性能测试要求,运行稳定、可靠。 |
下游整机装备 |
基于直驱力矩电机的多轴联动加工中心 |
研究数控转台用高性能永磁直驱电机设计、拓扑结构优化、转矩/推力波动抑制方法、热效应分析与管理、多场耦合分析与集成设计、直驱电机动态特性关键测试技术等。 |
直驱回转电机转矩波动≤5%;转台重复定位精度B轴≤8″;C轴重复定位精度≤5″;电主轴转速20000rpm;XYZ轴定位精度±0.005mm,重复定位精度±0.003mm,三轴垂直度0.006/300mm。 |
双主轴多工序复合精密数控机床 |
研究双主轴复合机床的整机优化设计,关键部件结构静力、强度、模态的分析与优化,提高动静态刚度与整机固有频率;研究直线进给系统的精密设计与装配技术,非晶软磁电主轴高速驱动电机的优化设计;研究控制系统软件加工功能模块,包括信号测试、参数设置、自动编程、加工控制及运动误差补偿技术等。 |
主轴与副主轴轴向跳动≤5um;主轴与副主轴径向跳动:内孔0.005mm,外圆0.005mm;主轴与副主轴插测试棒主轴中心线与主轴台运动的平行度:垂直与水平 0.015mm/110mm;定位精度:X/Y/Z/X2/Z2向≤3um;重复定位精度:X/Y/Z/X2/Z2向≤2um。 |
|
协作机器人 |
研究机器人力矩电机、谐波减速器、运动控制器等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关键技术;研究基于视觉等传感器的环境感知、作业对象识别与定位、移动臂自标定、反应式行为规划与控制等技术;研究人的行为意图理解与人机互助协作技术;研究移动平台与单、双臂机械臂最优协同运动规划与控制技术。 |
协作机器人具备碰撞检测与预警、整臂动态避碰、自主定位导航(导航定位精度小于1cm)、力顺应及柔顺作业(力控精度小于2N)、视觉引导精准定位抓取能力(定位精度小于0.1mm);机器人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 |
|
大型电液混合动力注塑成型装备 |
研究四电机驱动丝杠传动结构及同步控制技术、基于成型制品轻量化的锁模机构微开技术;研究注塑机专用数字运动集成控制技术、智能注塑装备工艺自适应控制技术。 |
四电机驱动丝杠传动结构的位置同步偏差小于±0.05毫米,电机扭矩同步偏差小于10%;模具微开位移定位偏差小于±0.05毫米;成型制品重量重复精度≤1‰;能耗指标<1级(比能耗≤0.35kWh/kg)。 |
|
电脑针织横机 |
研究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智能控制策略,基于多处理器的高性能嵌入式驱控一体化智能控制系统,实现编织过程的实时、精确和协调控制,提高控制系统与机械结构的融合度;开发支持工业互联网的信息采集控制系统 (CPS),支持MES/ERP等智能制造系统集成。 |
最高编织速度:1.6m/s,32段可编程速度;线圈密度:32段电子控制,采用细分技术,可调范围0-650;花型设计系统具有织物模拟功能和组织自动识别功能;实现基于专家系统的模糊PID控制;网络功能:高速以太(ETHERNET)网络可容纳多至250台横机,编织资料可上传、下载及共享。 |
3.实施和引进一批重大关键项目
面向上游产品开发,以提升电机材料和伺服电机性能为目标,重点推进实施永磁材料、精密轴承、永磁伺服电机等重大攻关项目,大力引进伺服驱动器设计及制造的相关企业和项目。
4.产业服务平台建设
推动建立磁性材料制造、测试和产业化培育创新平台,提高磁性材料产业化性能指标;建立高端轴承性能与寿命试验平台,开展装备和系统可靠性、环境适应性、功能安全性检测等服务;建立伺服电机开放式技术研发与测试平台,开展伺服电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电机动静态性能测试等服务。
(二)减速器产业链
1.应用配套链建设
以减速器产品为核心,向上游发展传动件结构材料、轴承钢等基础材料,以及铸件、锻件、齿轮、轴承等核心部件,带动基础材料和核心部件企业的发展;向下游延伸至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等整机应用,推动一批整机产品的发展。在我市形成“传动件材料、轴承钢等基础材料,铸件、锻件、齿轮、轴承等核心部件—减速器—智能制造装备(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产业应用配套链。
专栏2.1 减速器产业链重点产品
产业链上游 |
传动件材料 重点产品:高强度耐磨齿轮钢、高氮马氏体不锈轴承钢、轻合金传动材料、耐磨表面涂层材料、润滑材料等; 传动件核心部件: 重点产品:箱体铸件、锻件、传动轴、紧固件、密封件、轴承端盖等; 精密减速器用高端轴承 重点产品:深沟球轴承、角接触球轴承、调心滚子轴承、圆柱滚子轴承、圆锥滚子轴承、推力球轴承、推力滚子轴承等。 |
产业链核心 |
减速器 重点产品:柔性轴承、交叉滚子轴承、高精度行星减速器、谐波减速器、RV减速器、蜗轮蜗杆减速器等。 |
产业链下游 |
工业机器人 重点产品:关节机器人、移动机器人、并联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平面铰链机器人(SCARA)等; 数控机床 重点产品:数控车床、数控磨床、数控雕铣机床、多轴数控加工中心、数控冲床等; 其他数控装备 重点产品:注塑机、压铸机、冷镦机、折弯机等。 |
2.创新链建设
依托产业链各环节重点企业,重点开展传动件材料、轴承钢材料性能强化、加工及测试,轴承、齿轮设计和加工,齿轮、减速器装配和测试等技术研发,实现关键技术和工艺的创新与突破。
专栏2.2 减速器创新链关键环节、任务及目标
类别 |
关键环节 |
任务描述 |
具体目标 |
上游材料 |
高强度耐磨传动件材料 |
研究传动件材料的失效模式及损伤机理;研究材料的表面硬化处理及热处理技术;研究材料的全寿命安全评定与高可靠性保障技术。 |
确保材料的精度和高可靠性。 |
高氮马氏体不锈轴承钢材料 |
研究高氮马氏体不锈轴承钢加氮、控氮技术;研究轴承钢热处理等表面处理技术。 |
氮含量>0.2%,最大碳氮化物尺寸<10um;室温硬度>58HRC,轴承应用温度范围-20℃-450℃;轴承精度达到P4级,钢球精度达到G5级;耐蚀性满足盐雾腐蚀条件下耐蚀寿命>96h。 |
|
产品设计 |
高速高精轴承设计 |
研究轴承内外圈材料及沟道几何廓形设计、保持架材料及结构设计、密封材料及密封结构设计、润滑脂设计等。 |
精度达P5级;噪音≤16 dB;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高精度传动齿轮设计 |
研究齿轮结构设计、齿轮关键零部件选材匹配设计、齿轮啮合齿形设计、齿轮啮合过程仿真与优化,摩擦学性能优化设计等。 |
精度等级为3-6级,齿面粗糙度≤0.8um,齿根粗糙度≤1.6um,传动效率≥99%。 |
|
加工、制造及装配 |
齿轮精密及超精密加工技术 |
研究齿轮精密加工、谐波新齿形加工、柔轮加工、旋转分度加工、连续分度加工、剐齿加工、硬齿面强制珩磨等技术。 |
在谐波减速器寿命周期内,背隙初始值<10 Arc.sec,双向传动精度优于2 Arc.min,重复定位精度优于20 Arc.sec,额定寿命>10000 h,满负荷条件下噪声<60 dB,效率>70%,批量化生产产品合格率优于97%;在RV 减速器寿命周期内,齿隙精度优于0.5 Arc.min,传动精度优于1 Arc.min,额定载荷条件下效率>85%,额定寿命不≥8000 h,满负荷条件下噪声≤70 dB,批量化生产产品合格率优于97%。 |
减速器精密装配技术 |
研究减速器批量生产、装配和互换性技术;研究误差分配方法及配合件的智能匹配技术;研究减速器精密装配技术、智能装配系统等。 |
||
产品检测 |
精密减速器测试技术 |
研究减速器全寿命安全评定与可靠性检测技术;研究高速轻合金齿轮箱负载测试技术,包括抗盐雾腐蚀、抗风暴试验,关键件精度保持和可靠性测试等。 |
满足精密减速机的各项性能测试需求,运行稳定、可靠。 |
下游整机装备 |
重载移动机器人 |
研究高精度、重载无轨移动机器人总体设计与优化技术;研究行星减速器、解耦万向脚轮等核心部件设计与优化技术;研究重载移动机器人运动学、动力学及驱动控制技术;研究复杂环境地图构建与更新技术、高动态变化环境自主定位技术、无轨安全导航技术;研究移动机器人高效规划、调度、管理与监控技术。 |
开发出无轨导航重载移动机器人产品,基于自主导航(无需磁条、导轨),具有动态避障及在线实时规划路径等功能,实现室内、室外两种场景的应用。单车最大直线行走速度≥20公里/小时,续航时间不少于6小时,重复定位精度优于50毫米。 |
数控冲压装备 |
研究伺服驱动数控冲床传动机构齿轮传动消隙机构设计技术,实现齿轮传动的消隙,提高传动精度,降低传动噪声;研究省力连杆传动机构设计技术,有效放大伺服电机所输入的扭矩;研究双曲轴传动机构设计技术,增加单台数控冲床工位;研究可编程控制技术,对交流伺服驱动机构运动控制过程进行控制。 |
冲压能力:200T;行程:0-250mm;全行程数:0-50 SPM ;摆动行程数:0-60 SPM;模具安装高度:380-500 mm;最大离合扭矩:11000 Nm;最大刹车扭矩:8500 Nm。 |
3.实施和引进一批重大关键项目
面向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等领域的迫切需求,以提升减速器性能为目标,重点推进实施精密智能数控滚齿机设备自动化、机器人专用轴承、谐波减速器、精密减速器等重大项目,大力引进高强度耐磨传动件材料、高氮马氏体不锈轴承钢材料生产相关企业和项目。
4.产业服务平台建设
推动建立齿轮箱及减速器综合试验平台,开展减速器新型传动原理、高强度耐磨材料、加工工艺优化和高精度装配技术等的研究和推广应用。
(三)石墨烯产业链
1.应用配套链建设
以石墨烯应用产品为核心,重点培育石墨烯重防腐涂料和动力锂电池产品应用产业链。在重防腐涂料领域,向上游发展石墨烯微片材料研制、涂料配方设计及工艺研究等,带动一批石墨烯材料和工艺研制企业的发展。在动力锂电池领域,向上游发展石墨烯粉体材料、复合电极材料、复合导电浆料、石墨烯改性集流体等,带动一批石墨烯材料和部件企业的发展。在我市形成“石墨烯微片—涂料配方设计及工艺研制—石墨烯改性重防腐涂料”和“石墨烯粉体、复合电极材料、复合导电浆料—石墨烯改性集流体等部件—石墨烯基高性能动力锂电池”产业链。
专栏3.1 石墨烯产业链重点产品
重防腐涂料 |
|
产业链上游 |
石墨烯材料 重点产品:石墨烯微片、石墨烯浆料等材料; 涂料配方设计及工艺研制 重点方向:石墨烯改性重防腐涂料配方、石墨烯改性重防腐涂料批量制备工艺等。 |
产业链核心 |
重防腐涂料 重点产品:石墨烯改性重防腐涂料等。 |
动力锂电池 |
|
产业链上游 |
石墨烯材料 重点产品:石墨烯粉体、石墨烯浆料、石墨烯复合电极材料、石墨烯复合导电浆料等; 动力锂电池关键部件 重点产品:动力锂电池用石墨烯改性集流体等。 |
产业链核心 |
动力锂电池 重点产品:石墨烯基高性能动力锂电池等。 |
2.创新链建设
依托产业链各环节重点企业,在重防腐涂料领域重点开展石墨烯微片制备和分散、涂料配方设计及优化、石墨烯改性重防腐涂料的大规模制备和产品测试等技术与工艺研发;在动力锂电池领域重点开展石墨烯复合电极材料、导电浆料、集流体制备,以及石墨烯基高性能锂电池制备等技术与工艺研发,实现关键技术和工艺的创新与突破。
专栏3.2 石墨烯创新链关键环节、任务及目标
重防腐涂料 |
||||
类别 |
关键环节 |
任务描述 |
具体目标 |
|
上游材料 |
重防腐涂料石墨烯微片材料 |
研究重防腐涂料石墨烯微片结构调控与宏量制备技术。 |
石墨烯层数小于10层,横向尺寸大于5 μm,石墨烯微片缺陷度(ID/IG)<0.5。 |
|
配方设计 |
石墨烯改性重防腐涂料配方设计及优化 |
研究石墨烯微片在重防腐涂料中的宏量无损分散技术;研究石墨烯与微/纳尺寸功能填料“密堆积”复配技术;研究涂料组配含量优化设计技术等。 |
涂料达到如下指标:附着力≥10 MPa(GB/T 5210),弯曲性≤2 mm;耐冲击≥50 cm (GB/T 1732);耐盐雾性≥5000h(GB/T 1771);耐酸碱介质性(5% H2SO4,5%HCl,5%NaOH)≥2000h(GB/T 9274);氯离子渗透率2<5×10-4mg/(cm2·d);耐原油(60℃)≥3000h(GB/T 9274);耐盐水性≥2000h(GB/T 10834);抗紫外老化≥2000h(GB/T 1865)。 |
|
重防腐涂料 |
||||
类别 |
关键环节 |
任务描述 |
具体目标 |
|
制备工艺 |
石墨烯改性重防腐涂料批量制备工艺 |
研究低成本、大规模石墨烯改性重防腐涂料的制备工艺。 |
开发10个系列以上的定型产品体系,通过化工、涂料、军工领域2家以上权威鉴定机构的性能检测,制定石墨烯改性重防腐涂料全套生产规范。 |
|
产品检测 |
重防腐涂料专用暴露腐蚀测试技术 |
研究模拟环境下石墨烯改性重防腐涂层加速损伤试验技术;研究多因素耦合自然环境下的涂层寿命试验技术;研究石墨烯改性重防腐涂料的设计准则和测试标准等。 |
具备各项性能指标评价能力;建立不同环境下的涂层环境试验平台和寿命评估方法,环境暴露测试在24个月以上。 |
|
动力锂电池 |
||||
类别 详细咨询: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主页 > 宁波市政策 > 宁波市经信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nbxinxi.com/a/ningboshijingxinwei/20181212/21632.html 推荐文章热门文章常见问题站点关键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