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
各区县(市)教育局,大榭开发区社会发展保障局,宁波国家高新区教育文体局,宁波杭州湾新区社会事业发展局,各有关学校(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双减”精神,推动办好承上启下的初中教育,实现补短提升、填谷造峰,进一步促进全市初中学校优质均衡发展,特制定《宁波市初中学校全面提升行动计划(2022—2025年)》,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宁波市教育局
2021年12月6日
宁波市初中学校全面提升行动计划
(2022—2025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初中教育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全面提升我市初中学校办学水平,促进我市初中学校优质均衡发展,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初中教育,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对标共同富裕先行市的新定位,按照“补短提质”的总要求,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全面提升我市初中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努力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提供适合的初中教育,整体提升我市初中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
二、工作目标
到2025年,全市1/3相对薄弱的初中办学水平显著提高,1/3内涵发展较好的初中建设成为现代化学校。城乡、校际教育差距不断缩小,县域内初中学校资源配置优质均衡校际差异系数小于0.30,初中办学质量明显提高,办学特色明显增强,初中学校的整体社会认可度、群众满意度取得较大提升。
三、重点任务
(一)实施初中提升培优行动
1.推进薄弱学校补短提升。各地以农村初中为重点,确定区域内1/3左右的初中为相对薄弱、需重点建设的学校,在办学条件、师资配备、教研培训等方面建立补短提升的刚性指标,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做好年度实施方案。大力推动县域内初中学校教育共同体建设,至2025年,所有相对薄弱初中与优质初中结成融合型、共建型教共体,以强带弱优势互补。丰富名校集团化形式,鼓励城区连片初中学校集团化办学或组成办学联盟,鼓励发挥高中特色建设的资源优势,推动组建初高中特色发展联盟。
2.开展试点学校培优创建。各地将区域内1/3左右内涵发展较好的初中学校,确定为具有优质教育教学特色的典型示范校,在2025年前建设成为现代化学校。各地按照现代化学校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制定好年度创建计划,引导学校建立科学的育人目标和现代发展理念、发展方式,推动学校课程建设、学习方式变革、学习空间打造、智慧校园建设和组织管理优化等方面协同创新。
3.改善初中办学条件。根据宁波常住人口适龄学生数量增长的趋势和教育现代化发展要求,优化初中学校布局,加快学校建设,扩大初中教育资源,到2025年完成新改扩建68所初中学校(含九年一贯制学校),逐步降低区域内户籍新生预警的初中学校数量。新建初中学校规模不超过42个班级,严格控制班额,防止出现新的大校额学校。调整教育经费结构,加大对薄弱初中和农村初中学校经费支持力度,改善教学设施设备,保障常规实验室建设和实验仪器足额配备,加强学科教室、创新实验室及新型教学空间建设,为学生个性化、跨学科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创造条件。
(二)实施师资力量提升行动
1.配足配好教师队伍。在现有编制总量内,以县域为单位,通过城乡一体、学段统筹、教师走教、动态调整的方式合理配备初中教职工,并适当向薄弱学校倾斜。探索建立教职工编制“周转池”制度,对于教师满编,但确需新招教师改善结构的学校,调剂使用周转池编制。选优配强初中校长,鼓励名校长、高中学校管理骨干交流到初中任职,推动城区学校骨干教师交流到农村初中任校长。建立健全薄弱学校教师的引进和培养机制,优先安排、调配优秀教师、师范毕业生到校任教。至2025年,各农村初中学校每百名学生至少拥有1位名师。扎实推进“县管校聘”改革,扩大初中学校在副校长聘任、教师招聘等方面的权限,建立初中学校自主选人用人机制。
2.提升教师能力水平。推进农村初中教师培养计划,深化教师交流,综合城区学校到农村学校教师交流实际,统筹安排农村学校新入职教师在城镇优质学校学习锻炼三年,期满后回原农村学校任教。深化“名师工作室”“特级教师带徒”项目建设,加大初中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培养力度,加强对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帮带。完善初中教师培训课程体系,优化培训内容,加大学科培训力度。建立健全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明确校本教研具体要求,增强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开展教师执教能力培训,每两年举办一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提升教师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构建初中校长分层分类培养培训体系,每年安排一定数量有潜质的农村、乡镇初中校长参加培训,推动校长队伍专业化发展,形成有利于优秀校长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和政策导向。
3.完善教师激励体系。优化教师岗位晋升机制,组织开展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等优秀教师及优秀教学团队等评选,教师在教育集团内由“名校”流动到“弱校、新校”可视为支教经历。健全绩效工资激励机制,鼓励根据初中学校的办学绩效,对绩效工资和年终考核奖实施统筹分配,向办学规范且办学质量提高成效明显的学校倾斜。完善学校绩效工资和年终考核奖分配办法,由学校在考核的基础上自主分配,有效体现教职工工作量和工作实绩,重点向教育教学实绩突出的一线教师和班主任倾斜。
(三)实施教学质量提升行动
详细咨询: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主页 > 宁波市政策 > 宁波市教育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nbxinxi.com/a/ningboshijiaoyuju/20220302/431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