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各省市政策 > 浙江省 > 衢州市 > 龙游县 > 正文

关于印发龙游县文化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2021-06-07 龙游县 收藏
朗读

各镇、乡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

《龙游县文化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经县十二届政府第八十二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龙游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11月3日

龙游县文化发展“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时期(2016年至2020年),是我县经济转型升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也是加快实现我县文化发展繁荣,缩小差距、迎头赶上的关键时期。本规划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以《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办和国办《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等相关政策文件为编制依据,根据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有关要求,与《浙江省文化发展“十三五”规划》、《龙游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相关规划紧密衔接,立足龙游县文化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规划总结了我县文化“十二五”期间发展情况,明确了未来五年我县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任务、重点项目和保障措施。《规划》是“十三五”时期我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指导性文件,规划期限为2016-2020年,规划基期为2015年。

一、发展背景

(一)发展基础

“十二五”期间,我县文化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龙游实际,各项工作有了长足发展,在丰富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十三五”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步伐加快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县文化馆、县图书馆通过设施升级改造,改善服务环境,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先后被评为国家一级馆和国家二级馆,博物馆新建项目启动。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进,扩建溪口、横山、石佛等10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建成湖镇、溪口等图书馆乡镇分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在全县262个行政村全覆盖,实现文化服务“村村通”。文化礼堂建成60个,成为农村文化服务的新阵地。

——文化惠民服务取得实效。“三馆一站”全面实施免费开放,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县图书馆接待读者数量每年增长20%以上,文化馆常年免费开设舞蹈、乐器等培训课程,年参加培训4000人次以上。持续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文化服务下乡蔚然成风,形成“流动文化馆”、“流动图书馆”、“流动电影院”等服务品牌,每年送戏下乡100余场,送书下乡1万余册,送电影下乡3100余场。

——群众文化活动形成品牌。“十二五”期间,相继推出“激情广场月月演”“魅力青年”才艺大赛、“唱响龙游”等系列群众文化品牌活动。群众自办文化的热情进一步释放,逐渐形成了沐尘三月三畲族民俗节、溪口镇灵山毛令公灯会、社阳大公清明祭祖灯会、横山天池荷花节等“一乡一节会”“一村一品牌”。

——基层文化队伍不断壮大。通过岗位技能比武、组织参加业务培训等形式,提升文化干部的服务水平。结合我县实际,对接省“耕山播海”等项目,每年针对业余文艺队伍举办排舞、合唱、婺剧等培训班50期以上,年参加培训人员达3万人次以上。积极向社会招募文化志愿者,逐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人员结构。至“十二五”末,全县文艺团队达到269支。

2.文化产业发展特色鲜明

全县文化产业结构日趋合理,文化产业链日趋完善,涌现出年年红紫檀文化园、浙江科力印业、辰港宣纸等一批重点文化企业,初步形成纸、木、石、食、玉、渔等六大特色文化产业。

——“纸文化”实现转型升级。以国家非遗项目龙游皮纸为龙头,巩固中国特种纸产业基地品牌,提升特种纸产业链,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为新型文化产业。

——“木文化”形成特色小镇。依托年年红文化项目,开发木文化创意产业,形成旅游观光、休闲购物、国学教育于一体的文化产业基地,中国家居协会授予其“中国家居文化园”称号,跻身浙江省首批十个特色小镇之一。

——“石文化”构建交易大平台。依托龙邦玉石文化城项目,主打黄龙玉品牌,以“中国?龙游赏石文化博览会”为媒,做大做强龙游石文化产业,打造华东地区一流的黄龙玉交易集散地及展藏鉴评交流交易中心。

——“食文化”融入旅游产业。依托富有特色的龙游小吃,以省非遗项目龙游发糕和酥饼为主打品牌,注入文化元素,融入旅游,打响“吃在龙游”知名度。

——“玉文化”培育工美人才。以浙江科力印业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壮大龙游玉雕产业队伍,打造和培育一批雕刻大师,注重文化创意,建设中国印章文化博物馆。

——“渔文化”助推休闲产业。通过龙游龙和渔业园建设,培育新兴业态文化产业,打造集观赏、销售、休闲、娱乐、餐饮于一体的“渔文化”休闲产业。

此外,传统产业的印刷业稳中有升,持续保持了较快发展势头。全县有印刷经营单位85家,其中规上印刷企业5家,从业人员2000余人,销售收入3.6亿元。

3.文化遗产保护全面加强

——文物保护卓有成效。文物保护工程扎实推进,完成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共登录不可移动文物3950处。我县现共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10点,占衢州市半壁江山,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29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36处155点,民居苑成为全国两处异地搬迁保护文物工程的示范点之一,是名副其实的文物大县;现共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1个(石佛乡三门源村),中国传统村落2个(石佛乡三门源村、塔石镇泽随村),省级历史文化村镇1处(湖镇镇),省级历史文化名村3个(溪口镇灵山村、庙下乡庙下村、塔石镇泽随村),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3个(溪口镇石角村、塔石镇泽随村、横山镇志棠村)。创新文物保护机制,在全省率先出台古建筑产权置换变更保护机制,经验在全省推广。龙游石窟、民居苑被评为国家4A景区,实现了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双赢。国家立项“国保和省保集中成片传统村落三门源叶氏民居保护修缮和展示利用项目”1个,国保单位三槐堂修缮工程1个;省级立项省保单位刹下塔等修缮项目3处7点。已实施国保单位湖镇舍利塔、绍衣堂等抢救性保养维修项目2个;省保单位探花厅等修缮项目11个(含已升格为国保的4个),省保单位鹤龄桥等抢救性保养修缮项目2个;县保单位贺羊桥等修缮、保养项目共50余个;一般古建筑修缮、保养项目共120余个。结合农办等部门,落实“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项目”重点村3个,一般村12个。累计投入维修专项经费6600余万元。

——非遗保护成果丰硕。现共有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1个(皮纸制作技艺),省级保护名录15个,市级保护名录39个,县级保护名录153个;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名(万爱珠),省级传承人8名;非遗传承展示基地5个(民居苑非遗展示、民居苑景县、湖镇初中、辰港宣纸、天池村)。龙洲街道后田铺村入选浙江传统戏剧特色村;天池村成功入选第二批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区。龙游发糕制作、龙游婺剧等非遗项目实现了产业化发展。《天地双龙》《畲族婚礼》《龙游发糕》等项目被央视《乡约》栏目转播;《硬头狮子》《滚花龙》《貔貅》等节目参加第八届全国残运会开幕式文艺演出、浙江省非遗主题日主场演出、浙闽皖赣四省四地民间艺术节等重要展演平台,有效地推广了龙游非遗,展示了良好的文化形象。每年开展的溪口镇寺下村“状元文化节”、社阳乡大公村“清明祭祖灯会”、婺剧进校园成果展演、婺剧下乡等活动推进了非遗项目保护传承。

4.文化市场管理健康有序

开展“扫黄打非”、“清源”、“净网”、“护苗”等各类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全县文化市场日常巡查,确保了文化市场健康有序。近年来,没有发生安全责任事故。龙游县文化行政执法大队(文物监察大队)被国家版权局授予2012年度查处侵权盗版案件有功单位,连续8年被省文物局授予文物监察工作成绩显著单位,第三次被省文化厅授予文化市场执法考评优秀单位,2015年被省文化厅授予综合执法先进集体。

5.文化制度建设逐步规范

“十二五”期间,先后出台《关于大力推进文化强县建设的实施意见》、《龙游县推进文化强县建设若干政策意见》、《关于推进省级文化先进县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4-2016)》等相关文件,为推动文化发展提供政策保障。2012年起,将文化建设纳入县政府对乡镇(街道)综合目标考核,明确文化建设主体责任,进一步提升了文化发展的地位。

(二)发展挑战

1.文化设施建设亟需补齐短板

目前,我县文化设施建设水平在全省排名靠后,千人拥有基层公共文化设施面积为175.5平方米,远低于全省362.1平方米的平均水平。县级主要文化设施功能不足、面积较小、设施陈旧,未建有博物馆、剧院和非遗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总体较弱,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平均面积仅为535平方米,远低于全省2458平方米的平均水平,处于全省末位;村(社区)文化室平均面积为188平方米,远低于全省427平方米的平均水平。

2.文化产品供给有待进一步丰富

文艺精品创作缺乏,文化研究成果较少,面向基层的优秀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不足,特别是内容健康向上、形式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种类和数量少,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3.文化投入有待于进一步增强

相比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目前文化经费投入总量不足,人均公共文化文物事业费仅为104.25元,低于浙江省121.14元的平均水平。在推进基层文化工作指导和培训、群众文体活动的组织开展、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农村电影放映等方面的工作,均受到经费不足的制约。

4.人才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提升

专业人员学历、职称偏低,结构不合理,专业领域缺乏有影响的“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依然缺乏。部分乡镇(街道)、部门领导文化自觉有待于提高,存在文化站工作人员在岗不专职的现象,文化站长和文化员普遍年龄偏大。部分村文化礼堂、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没有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

5.社会资本进入有待进一步引导

公共文化设施运营、文化项目运作社会化程度不高,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清单尚不完善,社会力量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渠道不够畅通,相关政策需进一步健全。

6.“文化+”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文化+”是推动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途径,文化+旅游、文化+科技、文化+商业、文化+教育等领域的融合发展尚有很大空间,“互联网+”在文化领域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

7.城市文化品牌有待进一步打造

城市文化品牌是城市发展的软实力,也是一座城市的名片。龙游历史文化资源丰厚,但地域本土的文化品牌效应小、散,未能有效整合,长期以来缺乏明确统一的文化符号,县域文化品牌识别度不高,整体城市文化形象亟需凝练和重塑。

(三)发展机遇

1.文化发展进入新常态

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工作,文化强国建设持续推进,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经济进入新常态,文化产业正成为经济结构调整重要着力点;“文化+”趋势明显,互联网与高新科技运用不断向文化领域扩散;文化对社会风尚的引领作用日益凸显,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成为重要任务。

2.文化发展提出新要求

2015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15年7月,浙江省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城乡一体、区域均衡、人群均等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我县作为全省26个重点扶持地区之一,在补短板,促发展,同步进入全省文化小康社会的建设中要有所作为。

3.文化发展迎来新契机

“十三五”时期,新型城镇化深度推进,城乡发展更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发展有文化内涵、历史记忆和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和特色文化产业将成为重要选择。在文化事业方面,我县被省政府列入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10个重点市、县之一;在文化产业方面,浙江打造特色小镇,在发展木雕根雕石刻产业、文房产业等历史经典产业都出台政策给予重点扶持,相关的利好政策为我县文化建设和发展带来新机遇。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指引,以改善文化民生为根本目的,以创建浙江省文化强县为抓手,强化资源整合、创新管理机制、提升服务效能、深化体制改革,保障社会、市场的文化供给,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力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为打造生态山水文化旅游城市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正确导向。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先进文化,创新传统文化,扶持大众文化,引导流行文化,抵制有害文化,巩固基层文化阵地,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2.坚持创新发展。以问题为导向,加强理念创新、模式创新、制度创新,力争在重点工作、关键环节上取得实质性进展。进一步简政放权,引入市场机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文化建设,培育发展新动力,提高服务效能,形成文化发展体制机制新优势。

3.坚持协调发展。促进文化与国民经济、社会事业的协同发展。统筹基层文化资源,整体推进文化各领域之间协调发展,补齐发展短板,着力推动城乡文化、区域文化、群体文化的协调、均衡发展。

4.坚持绿色发展。树立“文化+”理念,推动文化与旅游、教育、科技、商业等行业的深度融合,提升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培育和促进文化消费。转变文化发展方式,实现高质、高效、公平、可持续发展。

5.坚持开放发展。立足龙游文化特色,变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以更开放的姿态“走出去、请进来”,积极发展多层次、宽领域对外文化交流格局,打响“龙游商帮文化”的城市品牌。

6.坚持共享发展。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强文化“供给侧”改革,做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不断提高群众文化参与度,推动文化发展成果共享,使全县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发展目标

2017年,顺利通过浙江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重点县验收。到2020年,公共文化设施补齐短板,文化服务能力有效提升,基本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县、乡、村三级文化服务体系建立;文化产业整体竞争力显著增强,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结构合理、机制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文化发展格局形成,文化名城影响力更加显著、城市文化形象更加鲜明。

专栏1  “十三五”龙游文化发展主要目标值

指标     目前情况       2020       指标特征

千人拥有基层公共文化

设施面积     175.5平方米  360平方米     预期性

人均公共文化文物事业费  104.25元       190元     约束性

县级文化设施     图书馆、文化馆    新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非遗展示场所       预期性

24小时图书馆     0     3     预期性

龙悦书屋     0     30    约束性

龙悦影吧     0     3     约束性

数字文化     /      数字三馆       预期性

乡镇文化站覆盖率     30% 100%      约束性

行政村(社区)文化活动

中心(室)覆盖率     85% 100%      约束性

农村文化礼堂建成率  16% ≥30%    约束性

省级文化强镇(乡)  1     2     预期性

省级文化示范村(社区)  12    15    预期性

年组织“文化走亲”活(场)  5     7     约束性

人均公共图书馆藏书(册)     0.3       1     约束性

文化共享工程资源总(TB)     0.5T 4TB 约束性

省级以上非遗名录(个)  15    17    预期性

文化志愿者占总人口比重  2.21 ‰   4 ‰       预期性

三、主要任务

(一)城市品牌提升工程

挖掘并弘扬“中国(龙游)商帮文化”中“诚信为本,以义取利,开拓进取,海纳百川”的龙游人文精神,建设“中国(龙游)商帮文化”大观园、龙游商帮文化展示地、浙西的“清河坊”,还原“古时民居聚城东”的图景。集中展示古民居、宗祠、戏台、店铺、牌坊等明清古建筑;优化高冈起凤、劳氏民居、聚星堂、灵山花厅、照壁墙等体验点,挖掘南宋状元刘章、“南渡名宰”余端礼、元代天文学家赵缘督、兄弟贡元、鸡鸣书院等历史故事和名人传说,浓厚“贾而好儒”的文化氛围;在龚氏民居、滋树堂、余氏民居等场所开展石雕、木雕、砖雕等非遗活态展示活动和培训;有效串联横山天池、石佛三门源、塔石泽随等历史文化节点,制定专项规划,重点推进八大工程,将龙游打造成古今融合、特色鲜明、区域辐射力强、形象识别度高的城市文化品牌,为龙游现代经济发展、社会转型注入动力之源、植入文化之魂。

1.建设“中国(龙游)商帮文化”特色小镇

按照“景城融合、产城融合”的思路,加快民居苑二期工程项目建设,把民居苑建设为明清历史“一天揽胜,探悉千年”的“姑蔑文化”观光环线;打造集“文物保护、民俗民风展示、游览观光、研究交流”等功能于一体,建成宜居、宜游、宜购、宜休闲的“中国(龙游)商帮文化”特色小镇。

2.构筑“中国(龙游)商帮文化”历史廊道

在灵山江沿岸结合城区河道整治,设立亲水平台,恢复古代龙南粮仓仓储、漕运、交易等码头场景,建设“中国(龙游)商帮文化”主题公园。挖掘与商帮文化相关的历史文化遗迹、文化名人、文化典故等,建造龙游商人李汝衡、童巨川、童佩等历史代表人物雕像群。以中国商帮发展时间轴(行会—坊市制—团—商帮)为主线,以山西商帮、徽州商帮、陕西商帮、山东商帮、福建商帮、洞庭商帮、广东商帮、江右商帮、龙游商帮、宁波商帮十大商帮为板块,以地面雕刻的方式展示中国商帮的历史流变。通过LED屏幕、水幕电影、水上喷泉等现代科技技术和意向性的设计手法,拉近人与自然、人与历史的距离,营造“遍地龙游”的历史繁华景象。

3.建造“中国(龙游)商帮文化”专题博物馆

定位于“情感地标、精神家园”,制定《中国(龙游)商帮文化博物馆建设方案》,由政府提供土地使用权,引入民间资本,打造特色鲜明的“中国(龙游)商帮文化”专题博物馆。博物馆风格突出“龙商之家”创意,具有展示中国商帮文化和现代“龙商”精神的窗口,提供“龙商”群体学习、交流、聚会的平台,开展商帮文化研究和服务的思想库、数据库,对青少年进行财富伦理和财商教育的基地等四大功能。博物馆除展出历史上的龙游商帮文化和本土乡愁元素的用品之外,还应面向当代“龙商”征集藏品。博物馆应建有多媒体、视频、现场模拟等交互的“中国(龙游)商帮文化3D体验区”,辅之论坛、沙龙、信息发布等,承载各类学术和社会活动,打造浙西最具特色的展示交流中心和全国“龙商”公共活动的服务平台。

4.创设“中国(龙游)商帮文化”创意夜市

依托中国(龙游)商帮文化特色小镇的市井文化和原住民生活形态,对原有房屋空间和建筑风貌进行合理布局,延续龙游商帮文化风貌,强化文化标识系统建设,打造有特色、可识别的老街形象。有计划引入文化创意、非遗等业态和艺术展示中心、策划设计机构、民间藏馆、书吧等文化类企业。实施亮化工程,修复还原谢晋导演的《珍珠衫》电影拍摄场景,每月开展“寻找老底子的龙游生活”为主题的体验夜市,开展脱节龙、板凳龙、滚花龙灯、硬头狮子、舞貔貅、小脚灯等民俗活动,形成具有民俗、艺术展览、慢生活休闲、文创、购物休闲等功能的创意夜市。

5.编演“中国(龙游)商帮文化”风情大戏

邀请国内知名导演和文化学专家,依托“红木小镇”平台,以“中国(龙游)商帮文化”为引线,集聚龙游本土最具影响力和文化内涵的历史传说、宗教文化、节事婚恋等内容,融合“皮纸制作技艺”、婺剧折子戏等地方元素,结合现代科技手法,以舞蹈、诗歌等形式集中展示龙游的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项目,打造一台“印象龙游”实景演出,呈现历史和当代“龙商”的经营、生活、产业、风情和文化的图景。

6.举办“中国(龙游)商帮文化”活动月

与“龙商大会”相衔接,每年定期开展“中国(龙游)商帮文化”活动月活动,举办世界龙商游人大会,以“凝聚、回归、发展、共赢”的思路,汇聚国内外“龙商”、龙游名人的心智,共襄龙游发展。以“千年商帮 信义龙游”为活动主题,结合送戏、送文化等惠民活动,传承弘扬传统文化。活动月上演“印象龙游”精品大戏,邀请各类专家、文化名人进行研讨,出版学术专集。邀请书画、摄影、文学爱好者,开展采风活动、微电影大赛等。以“东游西游不如龙游”的理念办好龙游国际龙舟邀请赛。举办文化创意产品展销会,助推龙游文化产业“走出去”。

7.实施“中国(龙游)商帮文化”回归计划

对接“一带一路”倡议,以“把全世界的龙游帮都动员起来建设龙游”的思路,加强与龙游总商会、海外华侨商会沟通联系,通过“文化寻根”,“徐氏回归”、“文化留根”、“感受商帮文化魅力?浙江龙游故里行”等活动项目提高海内外“龙商”对家乡的认知度和归属度,助推“龙商回归”。举办“龙商”祭祖活动,支持“龙商”百年后骨灰回归龙游骨灰塔,寺庙陵园。定期举办“龙商”文化联谊会,建设“龙商”名人馆,开展海外文化走亲活动,加强与海外友好城市合作交流。推介文化企业参与中外友好文化年、艺术节等交流活动。建立“中国(龙游)商帮文化”基金会,采用众筹、认筹等方式吸纳善款,用于家乡文化建设。

8.成立“中国(龙游)商帮文化”研究基地

注重与省内高校的联动,建立“中国(龙游)商帮文化”研究基地,成立“龙商文化产业协会”,开展学术研究和产业研讨。定期印发《龙游文化》,作为推广龙游文化工作经验和信息的期刊。每年结合“中国(龙游)商帮文化”活动月,举办“中国(龙游)商帮文化”高峰论坛,邀请国内外名家名人、专家学者,打造形成具有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商帮文化”研究高地。研究基地还将承担龙游本土文化的研究,加强对童珮、余绍宋等历史文化名人的文献资料梳理工作,进行民俗文化、姑蔑文化、宗教文化等田野调查。“十三五”期间出版《中国(龙游)商帮文化研究丛书》5册。

(二)文旅融合发展工程

以“两化”为引领,积极推进省文旅融合发展专项改革试点工作,围绕“景区文化主题化、乡土文化节庆化、历史文化经典化”,创意创新,厚植文化优势,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

1.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

进一步挖掘乡村景区资源、农业资源和乡土文化资源,注重保留乡村传统风貌和农耕文化景观,保留乡土味道,保护乡村文化。还原和创新相结合,把商帮文化、姑蔑文化、婺剧文化、荷花山文化等通过展示、表演、体验等方式进行演绎,并与旅游景区、旅游项目有机结合,使龙游旅游目的地主题鲜明、个性突出、吸引力强。

2.积极打造特色文化小镇

除建设“中国(龙游)商帮文化”特色小镇外,推进“红木文化”“高山运动文化”“富硒文化”“慢生活文化”“养老文化”“汽车文化”“温泉文化”等七大特色文化小镇建设。强调文化融入型的小镇开发,打造文化节点,将文化景观、基层综合性文化中心建设与发展民宿、茶社、农家乐相结合。

——龙游“红木文化”小镇。助推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家5A级旅游景区建设,一期建设紫檀宫、儒道园、易文化中心博物馆等;二期建设中国家居文化博览园、木都市场、红木家具生产基地等。突出“红木文化”主题,打造集生态休憩、文化体验、商务会议、养生度假、紫檀展销于一体,富有国学气息的文化休闲旅游风情小镇。项目总投资80亿元,规划总用地5250亩,总建筑面积约300万平方米。

——天池“富硒文化”小镇。依托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富硒产业集聚区,助力创建省级莲子产业示范区,定位于养生产业的观光休闲地,突出“富硒文化”主题,主要建设天池杨垄水库水上乐园、天池核心观荷景区、富硒养生美食一条街、天池山健身登山道、观景平台等。项目总投资3亿元。

——三门源“慢生活文化”小镇。在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进行古民居修缮保护的前提下,以中高端文化旅游为产业基础,突出古村落“慢生活”主题,打造火山地质文化公园、禅修文化体验区、农耕文化体验区等,集禅修体悟、度假养生、登山户外运动等功能于一体。项目总投资2亿元。

——龙游“汽车运动文化”小镇。依托龙游多年举办亚太汽车拉力锦标赛(龙游站)形成的浓厚赛事文化氛围,突出“汽车文化”主题,规划建设比赛活动区、自驾游露营区、休闲服务区、管理中心等四个功能区,形成以汽车拉力体验、越野赛车体验、卡丁车娱乐、特种车辆娱乐,配套汽车影院、汽车自驾游、汽车露营、汽车房车为主题的汽车运动休闲体验文化产业园。规划面积740亩,总投资约15亿元。

3.规划建设文化主题公园

 ——偃王文化园。项目依托植根于龙游民间浓厚的徐偃王庙宇和传说故事,以及全球徐氏后人对偃王文化研究的追根溯源和回归礼祭活动等现实基础,以徐偃王纪念馆和偃王文化广场为核心,定位于全球徐氏寻根问祖的心灵归宿和养生圣地,建设集宗教文化、休闲养生、旅游观光等于一体的AAA旅游景区。选址位于溪口镇灵山区块,一期占地面积20亩,建筑总面积7500平方米。

——夯土艺术建筑博览园。项目定位于龙游传统夯土民居文化、农耕文明、生态风情的集中展示橱窗,形成夯土艺术博览聚落、诗意田园养生聚落和山水家园服务聚落等“三聚落”,打造集生态度假、特色养生、科普教育和农俗体验于一体的国内首个夯土建筑大观园。项目面积2371亩,总投资5.6亿。

4.为民宿发展提供文化支撑

坚持文化引领,为溪口、横山、石佛、沐尘、大街等乡镇发展特色民宿经济提炼文化内核,彰显文化含量。

——建筑融入文化元素。按照一户一风格的思路,引入CI设计理念,将民宿建筑融入龙游本土文化元素,统一视觉标识。

——举办各类农事节庆活动。助推配套生态休闲果蔬采摘观光园和花卉观赏体验园区建设,提升农业活动的趣味性、参与性、互动性,积极打造长三角特色休闲与竹海民宿基地。

——开展特色文化活动。借助“一乡一节会、一村一品牌”活动,推动非遗融合,展示龙游深厚的民间文化特色,结合文化惠民送戏、送电影等项目,给民宿游客增加“看点”。

——在民宿中设立流动图书服务点。将民宿集中区域建立县图书馆流动图书服务点,在民宿中开辟图书角,配送时尚、灵动的图书、杂志,开展县域民宿间的“图书漂流”,实现通借通还。

——提供数字文化服务。在民宿集中的村(社区)的公共文化场所覆盖免费Wi-Fi,提供数字图书等资源的下载。

——成立文化专家指导团。对民宿经营者及有关人员进行文化活动、建筑设计、饮食文化、礼仪形象的指导和培训,提高经营者的文化品位。

(三)文化设施补短工程

1.推进县级文化设施建设

以省级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重点县建设为契机,以阵地设施建设为核心,以县博物馆建设为突破口,加快推进县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快启动县博物馆新建项目,力争2018年底建成开放,打造龙游文化新地标。谋划、储备县图书馆、县文化馆等一批重大文化项目。到“十三五”末,县博物馆达到国家三级创建标准;新建县图书馆,达到部颁一级馆标准;新建县文化馆,达到部颁一级馆标准。加强县城配套文体设施建设,加快文化广场的规划、建设和资源整合利用。制定出台《龙游县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办法》,落实监管主体,明确服务规范,加强制度建设,强化考核和退出机制,防止设施被随意改变用途和性质。制定《非国有博物馆、民间纪念馆扶持办法》,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扶持民办博物馆、非遗展示馆发展,在用地、资金、税收等方面给予支持,依托民间资本推进龙游糕饼博物馆、龙游宣纸非遗馆、黄龙玉博物馆等建设。到“十三五”末,城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规模和服务能力有明显提升,千人拥有基层公共文化设施面积力争达到190平方米。

2.实现乡镇文化站全覆盖

详细咨询: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主页 > 各省市政策 > 浙江省 > 衢州市 > 龙游县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nbxinxi.com/a/longyouxian/20210607/312759.html

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边的二维码或者微信公众号搜索"宁波政策",关注我们,将不定期推送相关宁波政策信息。

站点关键词

         
  • 宁波政策 宁波政策企业服务平台 宁波政策平台 宁波政策服务平台 宁波房贷政策 社保新政策 二胎政策 形势与政策论文 养老保险新政策 农村养老保险新政策 养老金新政策 形势与政策 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宁波补贴政策 宁波落户政策 宁波购房政策 宁波购房政策 宁波限购政策 宁波限售政策 宁波人才政策 宁波公积金政策 宁波贷款政策 宁波限购政策2017 宁波企业政策 宁波医保政策 宁波二套房政策 宁波买房政策 宁波拆迁政策 宁波创业政策 宁波上牌政策 宁波养老政策 宁波房产政策 宁波退休政策 宁波限贷政策 宁波中考加分政策 宁波税收优惠政策 宁波购车政策 宁波公积金贷款政策 宁波高考政策 宁波买车政策 宁波退税政策 宁波光伏政策 宁波市限购政策 宁波电商政策 宁波人才引进政策 宁波招商政策 宁波租赁政策 宁波象山政策 宁波会展政策 宁波民宿政策 宁波楼市政策 宁波市落户政 宁波楼盘政策 宁波梅山税收优惠政策 退伍军人补贴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