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古树名木是历史与文化的象征,是宝贵的人文和自然财富,具有重要的生态、人文、科研、地理、旅游等方面和价值。多年来,由于受自然灾害、工程建设、人为破坏等因素影响,导致古树名木资源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根据浙林便[2018]79号文件《关于抓紧组织开展2018年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通知》和龙财预[2018]14号《关于下达2018年度部门预算的通知》的精神,今年我县列入保护的古树名木有10株(要求500年以上或急需抢救的古树),为更好地做好此项工作,特制订保护技术方案(或要求)如下:
一、提交古树保护申请
对符合保护条件的责任单位要先提交“古树名木”保护的申请,要写明保护的理由(树种、古树年龄、座落位置、生态状况等)。
二、核实(查)和公示
根据提交的申请,县林业局野保站组织人员进行核查核实,确定10株古树名木保护清单(详见附件),经局党组讨论后网上予以公示。
三、组织实施
对列入保护享有经费补助项目的“古树名木”,责任单位要提交“一树一策”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方案。保护方案由乡镇林业站负责协助养护责任单位制订,并要充分尊重权属所有者、养护责任单位和个人的意见。林业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要组织有关专家论证,确认确保方案科学合理性。林业主管部门、权属所在的乡镇,施工方要明确权利和义务,签订施工合同,确保施工进展和质量。要明确监管责任,并做好验收工作。
具体实施内容:
①砌石、填土、建围栏。根据古树名木所生长的位置设置砌石、建围栏(因地制宜确定其形状、大小和砌石高度),然后填土,围栏与树干距离不得低于3米,但特殊立地条件的,以人摸不到树干为最低要求,尽量做到耐久、美观、原生态(最好利用溪滩石或山石浆砌)。
②整枝及病虫害防治。整枝要尽可能保持原貌,常绿树枝条整理通常在休眠期进行,落叶树枝条整理通常在落叶后与萌动前进行。对有安全隐患的枯死枝、断枝、劈裂枝应在发现时及时修理。古树年老病弱易受病虫害侵害,采用低毒无公害的生物农药防治技术。
③堵洞修补及支撑加固。古树树体出现伤疤或空洞应及时填充修补,防止进水,修复前应对洞内作防腐消毒处理。对古树树体或大枝有倾倒或折断可能的,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加固,找准支撑位置,选用合适材料,支撑点与树体连接处要加装橡胶,防治损伤树皮。
④落实养护责任。根据古树名木所生长的具体位置及权属,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确定本区域内古树名木的养护责任人。遇异常天气和其他自然灾害时养护责任人应当及时采取保护措施。
⑤根据古树所处的环境和权属单位的经济能力,因地制宜地设置避雷设备或获警示标志。
⑥设立树碑。(保护碑)
① 中文名; ②科名: ③拉丁学名 ④保护级别: |
⑦时间要求:10月30日前完工并提交要求上级主管部门验收的申请及申请验收材料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