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温龙政办发〔2015〕104号
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组成部门,市派驻龙湾各工作单位:
现将《龙湾区“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2015—2017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温州市龙湾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5年 11月12日
龙湾区“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
(2015—2017年)
为大力促进小型、微型企业(除“规上”企业、“限上”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外,以下简称小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更好地推进龙湾经济转型升级和质量效益提升,根据《国务院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14〕52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2015—2017年)的通知》(浙政办发〔2015〕62号)以及《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2015—2017 年)的通知》(温政办〔2015〕77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八八战略”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小微企业在深化改革、搞活经济、保障民生、扩大就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牢牢把握扶优汰劣、结构优化、有促有限、有增有减的要求,强化创新驱动、改革撬动,全力扶持新兴行业,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着力破解龙湾小微企业成长面临的政策和要素制约,加快推动小微企业成长。力争用3年时间,将龙湾建设成为小微企业发展环境持续改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科技创新活力不断增强,整体发展质量全面提升,社会贡献更加突出的创业创新引领型新城区,打造小微企业发展的“龙湾模式”,为开创龙湾赶超发展新局面、加快“两美龙湾”建设作出新贡献。
二、具体任务
到2017年,全区新增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产业(以下简称七大产业)小微企业1517家(区市场监管局牵头);整治淘汰不符合国家和我省产业政策的落后产能和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节能降耗不达标以及其他违法生产的企业(作坊)150家(区经信局牵头)。引导和支持220户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其中新转公司制企业占比不少于80%(区市场监管局牵头);新增“规上”和“限上”企业186家 ,其中工业小微企业升“规上”48家,服务业小微企业升“规上”18家,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升“限上”120家(区经信局、区三产办牵头)。组织300家小微企业开展现代技术、现代金融“双对接”活动(区市场监管局、区科技局、区金融办牵头);新增科技型小微企业135家以上(区科技局牵头)。推动34家小微企业在浙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推动4家小微企业在浙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后实现融资(区金融办牵头)。重点打造1件小微企业著名商标、3件小微企业知名商标,支持1家小微企业获得省级以上“守合同重信用”单位,培育1家小微企业获得省级信用管理示范企业、3家小微企业获得市级信用管理示范企业、5家小微企业获得市级信用管理先进企业(区市场监管局牵头)。组织小微企业专场培训40场(区经信局、区市场监管局牵头)。
三、主要举措
(一)优化小微企业准入环境。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全面推进“五证合一”登记模式,制定出台“五证合一”实施意见,确保2015年底前实现“一照一号”;放宽住所登记条件,组织实施《温州市放宽企业住所和经营场所登记条件实施细则》;推动“先照后证”改革措施落地,清理非法定前置审批事项,做好前置改后置延伸服务工作;推行网上审批机制;对个转企企业实行无偿代办服务机制,方便小微企业设立、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登记系统信息化,实现全程电子化登记;落实市场准入“非禁即入”原则,完善“五张清单一张网”,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重点引导小微企业从事七大产业。(区市场监管局、区经信局、区审管办牵头)
(二)推进小微企业提质升级。深入实施“三转一市”,以“转得来,稳得住,做得大”为目标,围绕公司制比率、税务登记率、统计目录率、企业存活率、上规升级率、企业年报率,完善“个转企”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转企质量;加大小微企业股改培育力度,推进七大产业企业股改,推动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在新三板、区域性股权交易平台挂牌。引导小微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电商换市”“质量强企”等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升小微企业市场竞争力。按照“改造提升一批、整合入园一批、合理转移一批、关停淘汰一批”要求,以“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换三名”为抓手,综合运用市场、行政、法律等手段,全面整治淘汰不符合国家、省、市产业政策的落后产能以及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节能降耗等不达标的违法生产企业(作坊)。(区市场监管局、区经信局、区环保局、区商务局、区金融办、区国税局、高新区国税分局、区地税分局、区三产办牵头)
(三)构建小微企业公共服务体系。拓展小微企业集聚发展的统一平台,推动部门、服务机构、协会优化服务内容、强化服务能力,构建多方共同参与的小微企业公共服务体系。推进众创空间、小企业创业基地、科技孵化器、商贸企业集聚区、微型企业孵化园等服务平台建设,辐射带动全区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发展水平提升。把握当前低效利用土地再开发热潮,拓展小微企业成长空间,利用“三改一拆”腾出用地,吸纳一批七大重点产业小微企业入驻发展。建立小微企业“精准服务体系”,开通小微企业“服务直通车”,深入开展“驻企服务员”工作。优化财政补助方式,以服务券、科技创新券等形式,对我区小微企业向服务机构购买的人才培训、创业辅导、法律维权、品牌创建、管理咨询、财务指导、检验检测认证、研发设计等服务项目给予资金补贴。以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为契机,提升小微企业电子商务应用能力,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业务奖励等方式,引导小微企业应用第三方电商平台,开展在线销售、采购等活动。充分发挥区注册会计师、律师等行业协会以及其他现代市场中介力量和专业服务,帮助小微企业规范管理、维护权益、盘活资产、整合资源等。(区经信局、区科技局、区商务局、区国土资源分局、区市场监管局、区财政局、区金融办牵头)
(四)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结合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点,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小微企业金融产品创新和服务力度,全面拓宽融资渠道。实施和完善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制度,加大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力度。灵活设计贷款期限和还款方式,切实降低小微企业转贷成本。进一步拓展小微企业担保物范围,大力发展动产、商标权、专利权、仓单、保单、股权、排污权、应收账款等抵质押创新方式,提高无形资产在小微企业抵押担保物中的比重。强化基金建设,建立规范运作的产业基金管理办法,支持七大产业发展。推进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商业性担保公司再担保等提供服务。鼓励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促进互联网金融提升行业发展水平,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多的规范服务。(区金融办、区经信局、区财政局牵头)
(五)加大小微企业科技创新扶持力度。实施省、市、县三级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计划。支持科技人员领办创办科技型小微企业,支持职务成果转化工作。鼓励小微企业投身“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深入推进民企对接现代技术、现代金融“双对接”活动,帮助小微企业对接利用高端创新资源,加快跨越式发展。(区科技局、区商务局、区财政局、区市场监管局、区经信局牵头)
(六)加快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小微企业信息基础数据库,加快整合数据平台,打造覆盖面广的企业信用信息网络,建立小微企业统计调查、监测分析和定期发布制度。健全联合约束惩戒机制,在全市统一的企业信用平台基础上,在行政许可、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评先评优等工作中,对失信企业依法予以限制或禁入。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保护知识产权、整治无照经营、打击合同欺诈、整治房地产市场等专项行动,维护诚信守法、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为小微企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区发改局、区市场监管局、区经信局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