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
各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
《兰溪市2011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市政府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一年六月一日
(此件公开发布)
兰溪市2011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切实做好我市2011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兰溪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结合我市地质灾害现状,特制订兰溪市2011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一、防治工作总体要求
按照“以人为本、明确责任、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加强地质灾害调查、群测群防、监测预警,抓好勘查、治理与搬迁避让,强化防灾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我市地质灾害预防和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地质灾害现状
根据《兰溪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9~2015年)》,在规划期内列为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有53处,其中:滑坡18处、崩塌19处、泥石流16处。威胁人员3103人,威胁财产4413.26万元。根据险情分级,特大级1处、重大级2处、较大级19处、一般级31处。
2010年8月,我市开展了地质灾害隐患再排查工作。通过拉网式排查,新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10处,其中:滑坡7处、崩塌3处。威胁人员163人,威胁财产563万元。根据险情分级,较大级4处、一般级6处。
我市地质灾害隐患具有点多、面广、分布集中、稳定性较差等特点。各类灾害的形成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等地质环境条件关系密切,也与切坡建房、修建公路和矿山开采等人类工程活动密切相关,降雨则是最直接的引发因素。
三、2011年地质灾害趋势预测和防治重点
(一)重点防范时段和灾害类型
根据气象部门预测,预计今年5~9月总降水量接近常年略偏多,5~7月上旬降水量接近常年略偏多,汛期5月份雨量略偏少;梅雨开始时间在6月中旬前期,结束时间在6月底或7月上旬前期,梅雨量接近常年略偏多;7~8月雨量比常年略偏多,9月雨量接近常年略偏少。汛期降水比较集中,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可能会有较明显的区域降水集中期和局部短时强降水,容易出现洪涝或内涝。台汛期内影响我市的台风或热带风暴1~2个,影响较2010年重,影响时间也比2010年早。
从我市地质灾害发生历史和发育特征的情况来看,我市地质灾害多发时段主要集中在5~7月的梅汛期和8~10月的台汛期。梅汛期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为日降雨量
(二)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域
根据《兰溪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9~2015年)》,全市有地质灾害高易发区1个,位于灵洞乡洞源村梅坞—白坑村—西山寺村一带;中易发区4个,分布位于黄店镇、女埠街道北部,香溪镇、马涧镇北部,柏社乡北部和横溪镇南部。重点防治区4个,分别是:黄店镇北部坞口—女埠街道垷坦滑坡、崩塌重点防治区,柏社乡岗岭下—柏社乡山门泥石流重点防治区,横溪镇梅坑村、城头村一带梅坑泥石流重点防治区,灵洞乡白坑村—西山寺村鸟窠岩泥石流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3个,分别是:香溪镇和马涧镇北部的董宅—横坑次重点防治区,柏社乡北部的下陈—孙下坞次重点防治区,马涧、梅江镇南部溪源村—龙门村次重点防治区。
(三)重要交通干线、水利设施及旅游景区防范区域
1.重要交通干线:处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47省道,县、乡级公路及通村公路,由于削坡路段多,废渣弃渣多,部分边坡没有进行有效支挡,存在着地质灾害安全隐患,镇乡、街道和交通部门应重点加强防范。
2.重点水利设施及旅游景区:处于易发区内的各类大小型水库,水库库区的引、灌水渠是地质灾害易发区段,水务部门应加强重点监管;旅游风景区,特别是六洞山风景区、白露山风景区等旅游区内削坡修建的人行通道、劈石修建的栈道、高耸而立的孤峰、垂直裂隙发育山体等是地质灾害易发部位,旅游部门应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系统调查与评价,加强重点巡查和防范。
3.城市公园地质灾害隐患:处于城市周边的大云山公园和横山公园,由于近几年切坡改建、扩建公园,削坡修建游步人行道等,已引发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行政执法部门应对已经发生滑坡的地段尽快开展治理,对其它地段加强重点巡查和防范。
(四)中小学校地质灾害隐患
2009年9月我市开展了对全市99所中小学校的100处校舍场址进行地质灾害隐患专项调查与评估,排查认定墩头小学、兰荫中学、诸葛中学、诸葛小学、马涧初中等5所学校场址的边坡存在山体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隐患。最近,我们发现横溪镇何坞村横岩路发生山体崩塌,威胁白枣小学420多名师生的安全,教体部门要按照专项调查报告中提出的要求,加强监测,落实防范措施,尽快开展治理,及时有效消除隐患,确保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
四、2011年地质灾害防治主要工作
1.建立地质灾害防治责任机制。进一步完善政府领导下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防治组织体系,建立“谁主管、谁负责”、“谁引发、谁治理”、“谁受益、谁参与治理”的共同防灾责任机制,认真落实汛期值班、险情巡查和灾情速报制度,共同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