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华工委[2007]58号
关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各村、社区、企事业单位: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进程的重大历史任务,根据县委[2006]36号文件精神和全县新农村建设会议精神,结合街道实际,现就全面推进街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如下若干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发展新产业,建设新社区,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构建新机制,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总体要求,坚持“突出主题,分步推进”的工作原则,以村庄整治和富民强村为重点,以村(社区)为主体,以政策激励为动力,努力把我街道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整洁、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创建目标,到2008年街道有40%的村(社区),通过新农村建设先进村考核验收,有20%以上的村创建成为省、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社区)。
二、工作内容
1、全力推进村庄整治工程。以村庄整治为重点,突出抓好农村保洁队伍建设、农村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生活污水收集净化、清水河道治理、违章建筑查处、村庄绿化硬化亮化等各项工作,特别是要狠抓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建设,建好管好保洁员队伍,真正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公共卫生设施整洁、有效。
2、加快推进富民强村工程。鼓励各村通过盘活存量资产等途径,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升值;支持各村利用集体所有的闲置土地、荒地、村级留用地,依法建造物业用房,包括农贸市场、外来人员公寓、标准厂房等,发展壮大村级经济实力;引导农民依托中国轻纺城市场,抓住“两湖”开发等机遇,积极参与发展现代商贸服务业,举办或参与文化、休闲、物业管理、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鼓励现有家庭工业,分类集聚到附近的标准厂房内,逐步形成集群,同时,要加强管理,减少污染,消除安全隐患。
3、进一步推进文明兴村工程。通过积极开展“双争”(争创环境优美村、争做文明示范户)文化村创建、“县报村”创建、农村成人职业教育、失地农民培训、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等活动,加强农民思想道德、科技文化和健康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大力倡导农村文明、科学、健康的新风尚,努力培育有道德、有文化、有技术、有公心、守法制的现代新农民。
4、扎实推进民主治村工程。进一步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健全村民代表会议、民主理财、村级财务审计等制度,切实保障村民对村级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以“制度建设”为保障,积极推广和深化“夏履民主程序”、“一事一议”等制度,努力推进民主治村工程。
三、工作措施
1、扶持发展村级经济
鼓励盘活存量资产,对集体的闲置房屋、荒地、机动地及土地整理后新增地等不动产,要设法予以盘活。鼓励村(社区)依法建造物业用房,特别是对家庭工业比较发达的村,支持建造生产经营用房,街道在争取项目指标、报批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业务指导。
2、实行新农村建设创建奖励
当年经整治通过包括县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生活污水净化处理工程、“五整治一提高”工程在内的县级综合验收合格的进行奖励,其中投资80-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30万元、投资100万元以上的一次性奖励40万元。对新创建省、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在县政府奖励基础上,街道再分别按省级、市级予以适当奖励。对推进新农村建设表现突出的个人,予以表彰。
四、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街道成立由主任任组长,人大主任、专职副书记任副组长、文教副主任、城建副主任等分管领导为成员的街道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任由潘华君兼任,赵琪任副主任,各驻村指导员为办公室成员。各村(社区)要切实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相应成立工作班子,因村制宜,务实创新,落实责任,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各项创建工作。
2、突出重点,加快推进。在去年西蜀阜、大西庄两村成功创建的基础上,确立以张娄、沙地王两村为新农村创建的重点,带动其它各村,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
3、广泛宣传,营造氛围。要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广泛宣传,营造良好工作氛围,进一步激发干部群众参与创建的积极性。
4、加强督查,强化考核。街道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把创建新农村工作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综合工程、系统工程来抓,办公室要充分发挥综合、协调、服务、督查的职能,及时掌握进展情况,切实加强检查、督促,促进创建工作各项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街道把创建工作纳入村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形成上下联动,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附:绍兴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考核标准
华舍街道党工委
华舍街道办事处
主题词:新农村建设 创建 若干意见
抄送:县农办、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
华舍街道党政办公室 校对:
(共印15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