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平镇党[2007]4号
关于在全镇开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主题教育的实施意见
各村(居)、企事业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实现我镇打造“三大”平水,建设新型城镇的总目标,进一步推进我镇的新农村建设,现根据省、市、县有关工作要求,结合本镇实际,决定集中一段时间,在全镇农村开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题教育活动。为此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县委关于推进新农村建设决定的精神,紧紧围绕“培育新农民、弘扬新风尚、建设和谐新农村”这一主题,努力在全镇形成“知晓新农村、服务新农村、共建新农村”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倡导和谐文明新风尚,增强社会各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性和责任感,推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我镇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及构建新型城镇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
二、总体安排
教育主要面向全体机关干部,全镇各单位的党员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主题教育的时间安排在2007年1月中下旬至4月底。
三、主要内容
按照“培育新农村、弘扬新风尚、建设和谐新农村”这一教育主题,重点突出以下三方面内容:镇、村干部的能力教育,
1、形势政策教育。引导农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县第十二次党代会以及镇十三届党代会和十五届人代会精神,重点是学习宣传各级党委在推动新农村建设方面的战略目标和工作举措,将中央和省、市、县委及我镇新一届党委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政策举措向广大农民群众进一步讲清楚、讲明白,引导教育农民树立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意识,增强自主发展的紧迫性。
2、创业技能教育。按照培育“有技能、会择业、讲文明、会生活、懂法律、会民主”现代新农村农民的要求,重点针对各个层面农民群众创业就业的实际,结合我镇发展情况,围绕村级建物业和家庭工业的现实需要,因地制宜,多形式多途经开展学习培训、教育交流等活动,帮助农民学文化、学技能、学经营、学管理,不断提高创业就业能力。
3、文明新风教育。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重点,加强农村思想道德教育,在全镇农村努力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通过开展文明创建创评活动、健全完善农村教育文化阵地,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教育和引导农民教育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乡风文明。
四、方法步骤
主题教育活动立足于干群受到教育、农民得到实惠,致力于形成氛围、形成共识、形成合力。结合我镇实际,整个教育活动分,总体安排如下:
1、调研准备阶段(1月20日——2月10日)。这一阶段主要是了解本镇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情况,明确主题教育的目的意义,制订教育计划,营造宣传氛围。具体做到三个到位:
一是调查传达到位。通过走访、座谈等形式,了解各级各阶层对开展新农村主题教育的需求和要求,按不同的层面抓好主题教育精神的传达学习,提高对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进一步统一思想。
二是计划制定到位。根据上级要求,结合走访了解的情况,制定适合本镇实际的教育计划,并成立组织,明确目标。
三是宣传发动到位。召开动员大会,编印各类有关新农村主题教育的宣传标语、口号,利用广播、电视等形式多渠道开展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2、教育实施阶段(2月11日——4月10日)。紧扣新农村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抓住“培育新农民、弘扬新风尚、建设和谐新农村”这一主题,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重点开展四项活动:
一是大力发展村级经济,着力推进村庄整治。借助体制和政策优势,积极鼓励扶持村级走物业经营的路子来增加村级收入;开展部门、村、企业结对活动,因村制宜服务引导发展家庭特色工业,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真正做到强村富民。同时深入开展农村环境建设,加大整治力度。以农民公寓建设为抓手,规范农民个人建房,切实改善农民居住环境,重点对村内垃圾、生活污水、绿化建设、等方面进行整治,并以新建、改建、共建等多种形式,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休闲娱乐、学习健身的文化活动场所,具体做到巩固和完善三个阵地,即文化活动中心、阅报栏和宣传栏,努力把传统村落建设成为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生态文明、服务配套、生活舒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是深入开展培训教育活动,努力提升农民素质。以“一、十、百、千、万”农民教育培训方式,扎实推进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大力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和现代生活知识培训,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切实提高农民群体的创业就业能力。同时依托基层党校和村居党员教育点,对广大农民开展形势任务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以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三是扎实开展各类活动,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围绕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镇政府将邀请有关文化、艺术部门开展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活动,帮助指导各种形式的农民自办文化,广泛开展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和各类文体娱乐比赛等群众性文化,着力加强农村文化的队伍建设。各村(居)要将主题教育与“办实事送温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将党和政府的关心和全社会的爱心送给农民。
四是深入开展文明创评活动,扎实推进乡风文明工程。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积极开展各类文明系列创建活动,深化农村“双争”活动。我们还将在全镇范围内开展 “和谐家庭”、“新型农民”、“优秀干部”、“创业青年”等多种形式的文明创评活动,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注重扩大文明村的覆盖面,提高文明村创建的水平,进一步推进新农村的乡风文明建设。
3、总结提高阶段(4月11日——
五、有关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为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题教育落到实处,加强对这次教育工作的领导,镇党委决定,建立“平水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题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高新华任组长,党委副书记、镇长邢玉清和党委副书记腾建平任副组长,其余党政班子为成员的教育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阮春宜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各村(居)、企事业单位要高度重视,建立相应的领导班子和工作机制,将新农村建设主题教育活动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同时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在全镇上下形成一层抓一层,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确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题教育活动顺利开展。
2、提高思想认识。开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题教育,是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的一项重大举措。各村(居)企事业单位要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头等大事来抓,广大党员干部要成为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模范,奋力开拓、与时俱进的模范,勇于实践、锐意创新的模范。通过学习,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培育新农村、弘扬新风尚、建设和谐新农村”的主题上来,统一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任务上来,统一到“打造‘三大’平水,推进‘四区’建设”的总目标上来。
3、搞好舆论宣传。要充分发挥现代传媒在主题教育活动中的独特作用,同时也要因地制宜地发挥各村现有宣传栏、黑板报、小广播等宣传工具的作用,努力提高宣传教育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要十分注重先进典型在主题教育中的示范带动,通过一定的评选活动,宣传和推广农民身边的典型及新农村建设的好做法、好经验,进一步激发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注重教育实效。这次教育要紧紧围绕“培育新农民,弘扬新风尚”这一主题,大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使整个教育活动与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会全和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结合起来,与学先进、明思路、找差距结合起来与完成镇党委提出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结合起来,与巩固扩大农村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相结合,与广泛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和谐创建活动结合起来,虚实结合,以虚促实,实现教育与工作相互促进,确保主题教育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为全镇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和着力构建新型城奠定良好的基础。
附1:平水镇新农村主题教育活动时间安排表
附2:宣传标语
中共平水镇委员会
2007年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