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王坛镇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2007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思路的 通 知 各村(居)、企事业单位: 现将王坛镇2007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思路印发给大家,请各单位认真学习,结合自身实际,贯彻落实。 王坛镇人民政府 二〇〇七年一月十二日
王坛镇2007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工作思路
2007年我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把握当前、着眼长远、充分利用我镇良好的基础,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和善作善成的干部队伍等优势,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经济中心,致力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全面推进我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一、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走生态型统筹发展之路。围绕创新发展,富民强镇的要求,坚持自主创新,突出工业主导,发展现代农业,致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创建,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努力把我镇建设的更好更美。
二、工作主题
“比山区发展得更快,比平原建设得更美”
三、工作重点
做好三篇文章:第一篇是经济发展,富民强镇的文章;第二篇是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文章;第三篇是维护稳定,平安和谐的文章。
四、工作目标
1、加大创建力度。争创1个省级示范村,2个市级示范村,2个市级环境整治村,4个县级先进村。
2、增强村级经济。挖掘“三地”资源,大力开展宅基地整理,土地整理以及荒山开发。鼓励有条件的村积极发展物业经营,切实增加村级可支配收入。
3、增加农民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
4、发展家庭工业。进一步给予土地、人才、资金担保等要素供给和政策扶持,重点扶持服装、纺织、塑胶、五金等的家庭工业发展。新增家庭工业企业100家。
5、深化环境治理。完善“户集、村收、镇运”的农村垃圾收集处理长效机制,严防乱搭乱建,推进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在生活污水处理试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增加投入,选择2-3个村进一步在面上推广应用。
6、提高集镇品位。实施南北溪改造,改善镇容镇貌,提高防洪能力。扩大集镇自来水供应面及破损管网的维修更新。完成镇中路的路面改造。大力推进移民下山,凝聚集镇人气。加大对集镇的管理力度,做到有序规范。
五、工作措施
1、坚持以人为本。新农村建设既要自上而下,又要自下而上,特别是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要让农民参与、农民实惠、群众满意。为此,我镇将进一步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精兵强将奋力抓,广泛宣传,层层发动,典型示范,政策扶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2、坚持科学发展。扶持发展主导产业和培育规模企业。通过要素优先供给和服务优质提供来着力推进它们的品牌创建、开放型水平、自主创新、科技含量、产品附加值、市场占有率,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积极发展现代农业,通过政策扶持、土地流转、技术服务等措施来提升传统特色农业,发展新兴农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建好山地蔬菜出口加工企业,扩大基地规模;通过名茶机推广和初制茶厂改造,提高名茶的质量和产量,提升“舜皇玉龙”的品牌;培育壮大青梅加工企业,扩大青梅的加工出口,提高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扩大万亩笋竹两用基地的知名度,让更多地人来掘笋山;以“丹家家鸡”为龙头,做精做强“鸡”文章;用好“香雪梅海”和“舜皇庙”两张金名片,推进生态农业、特色农业、生态旅游;发挥专业合作社的作用,为农民提供资金、技术、销售等各方面的便利。
3、坚持特色创新。要始终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既要因地制宜,更要开拓创新,不搞千篇一律。坚持发展一村一品,一村一业。工业上做大做强坎上、南岸等以塑胶、纺织、五金的特色村;农业上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以东片笋竹资源开发,南片的名茶基地和以“丹家家鸡”为龙头的养殖基地,西片的青梅基地,北片的山地蔬菜基地等为基础,加强农业的组织化、工业化、现代化程度,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产品附加值。
4、坚持社会和谐。围绕新农村建设,通过“文化村、卫生村、文明村”等创建,平安王坛的创建,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技能素质,培育新型农民,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民主政治,深化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加强综合治理工作,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