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为贯彻落实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精神和省、市、区关于推进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建设的决策,深化“枫桥经验”,建设“平安夏履”,推进镇村两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以下简称“矛调中心”)正常运转,结合我镇实际,制定夏履镇矛调中心两级体系运行管理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践行“最多跑一次”改革理念,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到2020年9月底,建成夏履镇、村两级矛调中心,并进一步完善运行体制机制,依托镇内各线办、站所的力量,各方联动、协同作战,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当地、化解在萌芽状态。
二、运行管理
(一)镇级运行内容
功能定位:夏履镇矛调中心立足于辖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主阵地”的功能定位,实行“四统一”工作机制,即统一受理、统一指挥、统一调处、统一执法,承担信访投诉接待、矛盾纠纷调处、法律咨询服务、心理咨询辅导、社会治理事件处置、社会风险研判、综合指挥等职能。根据我镇实际,设立以下功能。
1.群众接待大厅。接待来访群众,合理安排引导、受理、等待区域,将矛盾纠纷无差别受理登记、信访接待、法律服务等窗口有机整合,实行一窗多功能,工作人员将受理诉求通过“四平台”流转至综合信息指挥室。
2.信访接待室。在接待大厅没有相应窗口接待的情况下,信访兜底,设置信访接待室。
3.法律服务区。设置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窗口,每周安排律师坐班承担法律咨询、法律援助、“12348”热线咨询等工作业务。
4.调解工作室。设置品牌调解室,聘请专职调解员,突出品牌调解。
5.心理服务室。联系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开展社会心理咨询、测评和诊疗服务。
6.综合信息指挥室。强化信息技术手段应用,建立数据运行实体化运作后台,接入平安建设信息系统、柯桥区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综治视联网、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等相关信息系统。落实专人负责系统日常运行,及时收集各渠道反映的矛盾纠纷事项,进行分派流转,分析研判。
入驻线办(站所):以综治办为核心,整合镇纪委监察、社会事业服务管理办、经济发展办、城镇建设管理办、农业农村办等机关线办,以及派出所、国土所、司法所、市场监管所、综合行政执法中队等站所资源,通过“常驻+轮驻+随驻”的方式,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同、联合调处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格局。
运行流程:
1.信息受理。指挥中心整合信访、网格员报送信息、受理窗口现场接待、会商单位每周报送信息,以及上级部门下派的所有矛盾纠纷信息线索进行“无差别”受理,并按受理内容流转至事权线办(站所)。
2.纠纷处置。事项受理后,各功能窗口(室)能办理的当场办结答复,不能当场办结的由“四平台”统一转入相应事权线办(站所),办理结果反馈至中心。设立统一指挥制度,当日值班领导坐堂镇矛调中心,值班组长、常驻人员、轮驻人员协同配合,由坐班领导协调指挥当天所有受理的信息线索并跟踪反馈。
3.研判分析。制定每周工作会商、工作例会等制度,分析研判信息并形成报告,供领导参考,对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实施逐级报告预警制度。
4.监督督查。信息登记流转,实行全过程留痕,实现全流程监督,杜绝各种违规违纪现象发生。
(二)村级运行内容
建设标准:依托现有村级综治中心、调解室、信访接待室和便民服务中心等为基础支撑,按照“有接待场所、有设施设备、有专职人员、有登记台账、有队伍力量”的“五有”标准推动村级矛调中心建设。
队伍建设:
1.村级调解队伍:明确1名村两委会成员为专职调解委员,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
2.网格员:进一步优化网格员队伍,第一时间发现、调处化解矛盾纠纷。
3.信访代办员:代理群众反映民情矛盾和民访事项,通过精准代跑、及时代办,推动信访问题及时就地化解。
4.法律顾问:每村配备一名法律顾问,为基层群众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纠纷调解等服务,并开展好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普及法律知识。
5.人民调解员:更好地发挥“两代表一委员”、乡贤、“老娘舅”、志愿者等力量,把在群众中有好口碑、威望高的人选出来担任村级人民调解员,采用当场或线上调解的方式,最大限度把各类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解决在最初、消除在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