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2019年,柯桥区商务局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商务部门决策部署,紧扣“新时期国际纺织之都”建设目标,按照“一促二稳三加强”工作格局,扎实推进商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9年工作总结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对外贸易:实现自营进出口911.5亿元,同比增长15.0%,其中出口867.5亿元,同比增长15.6%,进口44.0亿元,同比增长4.3%。出口逆势上扬,领跑全市,增幅高于全国平均10.6个百分点,全国占比由去年的45.64?提高到50.34?。
2.利用外资:新批外资项目144个,实到外资40145万美元,同比增长38.9%,合同外资62704万美元,超额完成市对区考核目标。
3.外经服贸:完成境外中方投资额8619万美元、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2711万美元;服务贸易进出口40.2亿元,同比增长9.7%,完成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额4036万美元,同比增长66.5%。
4.商贸流通:实现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2.3亿元,同比增长14.9%;限上批发业销售额1414.4亿元,限上零售业销售额97.9亿元,限上住宿业营业额4.0亿元,限上餐饮业营业额4.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0%、14.6%、14.2%、12.4%,均完成市对区考核目标。
5.电子商务:实现网络零售额105.3亿元,同比增长22.8%,轻纺城网上交易额526.6亿元,同比增长25.3%;新增跨境电商155家。
二、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1.促进消费升级。一是抓好商圈节会经济。举办柯桥城市购物节系列活动,承办“浙江老字号巡回展·绍兴专场”,开展夜间“十大网红店”评选和夜宵啤酒节,组织企业参加市消费促进月小吃节、吃货节、品享生活节、二手车展等活动;完成商贸零售业布局课题研究,推进批发零售业改造提升行动,推动万达、蓝天、金地等商圈繁荣,构建重点批零住餐企业运行月度监测分析体系。二是抓牢商贸建设项目。22只重点商贸项目完成投资71.1亿元,9只重点商贸项目投资60.6亿元;推进民生实事工程,改造提升“食阁”夜宵城,新建便民放心早餐店5家、提升改造特色小吃店15家。三是抓实行业协会建设。开展各商贸行业协会“一会一品”建设,加强行业自律,促进健康发展,指导餐饮协会参加笋宴、吃货节等技能评比活动,协调轻纺城汽车展有关事项,联合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汽车行业“金融服务”检查,指导美容美发协会开展职业技能大赛。
2.稳定外贸发展。一是预警研判稳外贸。积极应对中美经贸摩擦,建立“订单+清单”监测预警管理系统,完成2833家企业上线填报,集中走访233家五色清单企业,协调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充分发挥化纤长丝和高端纺织装备2个省级外贸预警点及重点出口企业监测平台作用,加强风险监测预警,每月形成外贸形势分析专报,组织1130余家次企业参加业务培训和法律服务10场次;在全省稳外贸稳外资工作现场会上做经验介绍。二是鼓劲造势稳外贸。承办2场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参加的主题“政企面对面”活动,深化“三服务”,协调解决重点问题40余个;发挥国际商会纽带作用,组织开展专题商事法律讲座,提升商会企业活跃度;在《绍兴日报》开展“柯桥外贸人外贸事”系列报道15篇,柯桥外贸逆市上扬受到新华社、《人民日报》、《浙江日报》等媒体头版关注报道,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及分管领导批示肯定。三是精准施策稳外贸。推进“丝路柯桥·布满全球”行动,实施“三海”拓“三市”,通过指引出海、抱团出海、带队出海方式,帮助企业紧盯美国市场、深耕欧洲市场、开拓新兴市场,组织3008家次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40场次,在尼日利亚拉各斯展中探索走出“企业点单——政府采购——拎包参展”拓市服务模式;积极建言区委区政府,在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中,参展补助从1000万元提至2500万元,信保补助从1600万元提至3000万元。四是优化服贸稳外贸。组织企业参加境内外服贸推介和业务培训,成功举办首届柯桥纺织国际贸易服务展览会,新增服务贸易实绩企业32家,电信计算机信息服务等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同比增长70.8%;围绕纺织产业特色,深化服务外包基地建设,培育纺织花型设计、面料设计等知识流程外包(BPO)增长点,绍兴柯桥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园区通过三年(2019-2022)延期考核。
3.稳定国际合作。一是规范外资“引进来”。细化分解考核指标和进度,严格把控外资质量,规范以清算、减资、股权转让等外资统计认定;注重存量挖潜,鼓励企业增资扩股,通过利润再投资途径引资1887万美元;组织企业参加浙洽会等外资招引对接交流活动,完善激励措施,创新引资方式,拓宽引资渠道。二是加快企业“走出去”。优化境外投资合作服务,指导精工工业、汉飞纺织科技、锦强针纺等企业拓展境外投资和对外承包工程;鼓励企业开展跨国并购和回归,获取先进技术、知名品牌、高端人才、配套产业链,元筑住宅产业并购荷兰艾尔科瑞特,并在柯桥开设子公司,实现当年境外并购和回归投产;组织320家企业参加推介对接、经贸交流、业务培训等活动15场次,鼓励企业抢抓机遇加快海外布局和国际产能合作,米娜纺织入选“浙非经贸合作十佳案例”。三是优化涉外管理服务。加强重点外商代表联络,每月会同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更新外商代表及机构数据库,现有国(境)外企业常驻代表机构1520家、外商投资商业企业884家,每季召开外商代表座谈会,帮助解决银行账户开立等实际困难;修订境外人员子女就学实施办法,完成44名外籍学生入学报名审核,推动外商居留环境优化升级;组织新春、中秋外商联谊、经贸对接活动7场次,邀请200余名外商参加第二届世界布商大会、国际纺织贸服展、中非经贸合作论坛等。
4.加强楼宇经济。一是摸清底数建好“大数据”。开发楼宇经济信息系统,完成116幢楼宇、8528家入驻单位信息收录,定期采集更新入驻企业销售、税收、出口等10余项信息数据,动态掌握楼宇租售价格波动、入驻产业和从业人员结构、配套服务等第一手资料。二是下沉服务当好“楼小二”。承办楼宇贸易企业“政企面对面”专场,组织局机关干部对28幢重点楼宇开展“一对一”跑楼服务,发动属地镇街组建“楼小二”服务团队,收集楼宇招商信息不对称、停车难等问题70余个;与区投资促进中心和中介、物业等探索楼宇智慧物管、招商信息平台建设。三是统筹资源做好“远规划”。编制包含全区楼宇概况、楼宇地图、楼宇名录等内容的《楼宇信息册》,对接中国楼宇经济发展联盟,探讨提升楼宇集聚度、产城融合度和要素贡献度,形成半年度楼宇经济发展报告,编撰楼宇经济发展规划,起草完成楼宇经济工作实施意见。
5.加强电商经济。一是做优电商生态。依托电商协会和跨境电商促进会,整合主流电商平台、供应链体系,开展资源对接会、主题培训会、人才接洽会8场次,培训电商人才1100余人次,组团举办电商人才(之江学院)专场招聘会,牵头开展5家重点电商企业共建高校人才实习基地;注重龙头培育和平台打造,扶持纺织面料馆、布码头、瓦栏等电商服务平台发展,优化设计、营销、物流、融资等资源支持。二是做大跨境业务。开展跨境电商快件监管平台建设筹备,打造阿里国际纺织产业带,轻纺城跨境电商产业园已签约引进沐家家居、E-bay服务商通纺云等优质电商企业182家,入驻率85%,辟出1万平方跨境电商孵化器,孵化企业35家。三是做精网络零售。结合产业优势,推动面料线上零售,举办面料淘宝蓝海行动启动大会,52家面料企业入驻平台,延伸纺织产业链,举办京东、拼多多平台柯桥家纺产业带活动;推动商超、餐饮等传统零售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强线上与线下、商品与服务、企业与行业深度融合,美团、饿了么、口碑等平台入驻商家均达2000家以上;开展电商助力乡村振兴活动,促进第三方平台活跃网店数和网络零售额大幅提升,活跃网店数达4836家,网络零售额105.3亿元,同比增长22.8%。
6.加强行业管理。一是规范行业发展。加强汽车销售、二手车交易、拍卖、家政服务、内资直销、美容美发等特殊流通行业监管,办理各类商务投诉,建设商务诚信体系;配合综合供能站新建4个项目、提升改造4个项目,完成天马加油站原址重建,督促2家二手车交易市场落实实名制销售管控措施。二是严格安全监管。健全商超(商业综合体)安全监管体系,制定安全生产管控检查行业标准;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签订重点商贸企业责任书68份,检查89家次,安全生产警示约谈4家;完善加油站点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采用安全信用等级评定积分制,督导20家备案网点使用“越警管家-安心码”散装汽油实名制购销操作系统;做好散装水泥发展和应用领域监管,针对89个项目(企业)开展检查62次,发送警示短信30余万条次。三是落实环保治理。加强加油站油气回收综合治理,开展检查58家次;配合做好成品油质量监管和打击取缔黑加油站点工作,指导4个加油站18个地下油罐完成防渗改造,三年累计投入5300余万元,全面完成27家加油站点190个地下油罐及辅助设施的防渗改造任务;加强清洁生产日常督查管理,1家企业通过省级清洁生产验收;水泥散装率90.8%,完成市对区考核目标。
2020年工作思路
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继续突出“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和上级商务部门工作要求,锚定“全国十强区”目标,推动柯桥商务经济再上新台阶。
一、工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