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开 化 县 招 商 局 文件
开化县人民政府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
开招商〔2008〕1号
开化县招商局(协作办)
2007年工作总结和2008年工作思路
2007年,开化县招商局(协作办)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各乡镇、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服务县域经济建设大局和加快新农村建设为中心,以转变作风为重点,抓好队伍建设,提升自身素质,以工作创新为突破,抓好工作落实,提高工作成效,推动了全县招商与协作工作。全年招商引资项目到位县外资金13.36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67%;新签约引进招商引资项目98个,协议引资总额25.32亿元。其中,新签约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48个。
一、2007年主要工作回顾
招商局(协作办)2007年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抓宣传造氛围,强势推进招商引资工作。一是请进来、走出去广泛宣传。牵头举办了中国开化?钱江源生态旅游文化节投资环境说明会和全市山海协作颁奖晚会,以及宁波、嘉兴、杭州等地的“开化投资环境”推介会活动。共邀请了450多名客商参加,达成意向项目30多个,协议引资总额达29.9亿元。同时,还组织参加浙商大会、浙洽会、厦洽会、义博会、生态衢州上海推介会等会展,共接洽客商280余人,发放资料500多套。通过一系列推介会的组织和积极参加各类会展,并邀请当地相关媒体参与宣传报道,极大提升了开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有力地宣传了开化的特色产业和生态环境。二是重调研、当参谋夯实基础。做好招商宣传资料的完善,编制了中英文对照的《开化投资指南》《特色招商》《重点招商合作项目》等资料。组织对2004年以来招商引资项目考核,协同统计部门完成2002年以来山海协作工程项目和2003年以来招商引资项目的绩效调查,并多次开展专题调研,摸清基本情况,梳理工作思路,为县委、县政府3月份全县招商引资工作暨重点项目推进大会和7月份全县招商引资项目推进会的顺利召开、以及《关于2007年招商引资工作实施意见》、《关于硅产业集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出台提供决策依据。
2、抓创新求突破,不断提升招商引资水平。紧紧围绕“产业集群”和“板块规划”的布局,认真分析了县情,创新招商方式,明确招商重点区域,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工作。一是加强产业规划,突出产业链招商。从我县资源禀赋条件与产业结构特点出发,坚持产业集聚和要素集约利用相统一,重点加强与硅产业、竹木产业、生态休闲旅游等“产业集群”的培育发展紧密相关的招商项目的引进。2007年共新签约引进硅产业链项目23个,协议引资10.52亿元。二是加强项目策划,突出点对点招商。对重点招商项目进行了梳理,筛选出中国根雕博览园建设、多晶硅生产、单晶硅系列产品生产、有机硅系列产品生产等重点项目,从政策、市场、行业、生产要素、交通、资源等方面着手,精心编制招商项目策划书,并相继推出。始终关注新安化工、万向集团等重点目标企业新的投资动向。三是确定重点区域,突出承接产业转移。确定台宁温、杭嘉湖等省内经济发达地区作为重点招商区域,通过召开投资环境推介会、派驻招商小分队和依托异地商会等多种方式,着力对接各地相继实施的“退二进三”、“腾笼换鸟”等政策。四是创新招商载体,突出异地招商。今年相继组建了开化(宁波)经济促进会、开化(深圳)商会和开化(嘉兴)商会。截止年底,我县异地商会(同乡会、经济促进会)已达到8个。同时,汇编了商会(同乡会)通讯录,实现资源共享。商会发挥信息量大,来源广的优势,在对外推介宣传、提供客商投资信息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促成了单晶硅、高档彩色印刷、服装企业整体搬迁等多个洽谈项目。
3.抓载体拓领域,不断深化山海协作工程。一是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今年以来,一方面按照山海协作工程百村结对帮扶的工作要求,积极开展好新农村建设活动。先后争取到萧山区、建德市等地相关企事业帮扶林山乡江家村、池淮镇光芒村,实施新农村广场建设和路灯亮化工程,建设资金共计16万元。申报了2008年新农村建设项目9个,涉及到农村污水处理、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等建设内容。另一方面争取山海协作工程财政贴息。为光扬织造、志诚牧业争取到省财政山海协作工程项目贴息15万元。二是寻求合作新途径,扩大合作效果。6月份《都市快报》推出反哺钱江源的相关报道,局(办)从产业对接、政策对接、项目对接等方面入手,积极推动对我县的深度报道,抓住有利时机宣传开化。进一步拓宽山海协作领域,积极向社会事业各领域延伸。初步统计,2007年全县争取教育、留守儿童、困难学生等捐赠110多万元;劳务输出8005人,累计输出55005人。三是加强政府间联系,提升合作层次。进一步加强与结对城市的互访活动,积极促进企业间的经济来往和人员交流,增进双方合作。相继有诸暨市党政代表团、宁海市协作办、建德市协作办等来开化对接交流,通过政府层面的考察活动,形成了双方联动、整体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
4、抓督查严考核,提高招商引资工作实效。一是严格督查机制,扎实做好乡镇部门招商引资进展情况每月一报送、一统计、一通报和每季度全县招商引资形势分析工作。二是积极主动应对市里对我县招商引资工作的考核, 2006 年度工作受到市局的高度肯定,并获得全市一等奖。三是严格落实考核考评工作,按照县委县政府相关文件要求,完成乡镇部门的2006年度工作考核,及2004年以来的项目工作经费补助考核工作,为县委县政府兑现招商引资工作经费补助提供依据,调动了各乡镇、部门招商引资工作积极性。
5、抓管理严制度,提高招商引资服务水平。结合县委开展的“四新”、“两新”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抓好机关党风廉政建设,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严格要求全局干部按照局(办)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坚决把工作考勤考核、学习议事、鼓励干部在职学习培训、值班、经费使用管理、信息宣传调研等八项工作、学习和管理制度落实到位,加强内部管理,规范工作办事程序。继续深化局(办)机关干部招商引资项目跟踪服务制度,重点加强对生态旅游文化节、义博会和宁波、杭州等推介会的签约项目,以及一批重点在谈项目的跟踪联系,既能加快项目引进的步伐,又使干部在服务招商引资工作中,了解招商引资、参与招商引资、学习招商引资,增强服务意识,得到锻炼提高。
二、2008年工作思路
2008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更加突出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一把手抓”的重要地位,以特色产业招商为重点、以资源产业合作为平台,以山海协作工程为载体,着力营造全民招商氛围,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创新招商方式,拓展协作领域,增强招商实效,努力实现招商与协作工作新突破,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以上总体思路,2008年招商与协作工作着力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1、围绕进一步扩大在外影响,着力在对外宣传推介上下功夫。一是要加强基础工作。加强我县环境优势、产业优势、资源优势、人文优势等资料收集工作,做好招商指南、招商项目的编制,进一步丰富和充实宣传资料;加强客商资料库的建设,重点收集整理开化籍在外创业、工作人员(异地商会、同乡会、经济促进会会员)和已经来我县考察和投资的客商,以及与开化产业关联度大的企业和客商的信息资料;加强招商政策调研与完善,增强政策的可操作性;加强异地商会、同乡会、经济促进会等组织建设,整合和利用好异地老乡资源。二是积极组织参加各类会展。要组织好参加浙商大会、浙洽会、厦洽会、义博会等国家、省级组织的各种会展,开展宣传推介。三是积极组织开展投资环境推介会。要有针对性选择到一些发达地区尤其是资源与产业合作、山海协作对接城市,举办投资环境推介会。四是创新宣传推介手段。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办好招商网站,开展网络招商;利用移动短信平台,发布我县招商信息;利用多媒体手段,增强推介内容的直观性、生动性,提高对客商的吸引力等等。
2、围绕进一步加快项目落地,着力在解决瓶颈问题上下功夫。一是要加快项目落地平台建设。在加强工业用地储备的同时,要“腾笼换鸟”、“筑巢引凤”,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完善、配套服务齐全的县工业园区-乡镇工业集聚区(工业功能区)-村级工业孵化区三级项目落地平台,并科学确定各工业区的产业方向、发展目标,优化工业区的功能布局,增强客商的投资信心。二是要加强特色产业人才队伍建设。通过职教中心、技校与企业合作开展校企合作、定单培训,激励企业组建研发中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采取技术入股、长期聘用、专业咨询等多种形式,实施“引智工程”,引进国内外高级人才、专业人士为我县企业工作,加强人才集聚,为招商引资和特色产业的集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三是要强化服务、优化投资环境。要强化部门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重点是要真正构建“全程代理”服务机制,项目洽谈和落地联动机制,项目终身服务机制,营造“亲商、安商、重商、富商”的良好氛围;要进一步完善项目决策咨询制度,各部门联动推进、主动服务,严把项目准入关和促进项目的早落地、快落地,切实提高项目的履约率、开工率、投产率和资金到位率。
3、围绕进一步激发招商活力,着力在完善考核机制上下功夫。要按照突出“引导全民招商、引导招大项目好项目、引导特色招商”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招商引资工作考核机制。一是建立健全招商引资定期汇报分析制度,坚持和完善招商引资进展情况每月通报制度,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过程管理和协调服务,增强各部门、乡镇和企事业单位招商引资的主动性;二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招商引资工作考核办法,坚持计分考核与奖励考核相结合,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提高各部门、乡镇单位招商引资的积极性。
4、围绕进一步提升协作层次,着力在拓展协作层面上下功夫。进一步深化“山海协作工程”,充分发挥我县区域特点和比较优势、后发优势,增强与结对地区交流合作的主动性,精心搭建双方合作交流的平台。一是完善工作机制。坚持“主动接轨,错位发展,合作共赢”的原则,按照统筹区域发展的思路,建立健全资源与产业合作工作机制,促进区域间资源与产业的合作,促进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成果和新进展;二是要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把山海协作拓展到新农村、科技、教育、人才、劳务、信息等各个领域,抓住实施山海协作工程?百村经济发展促进计划和省外浙商回归工程?参与新农村建设计划的机遇,抓好山海协作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重点抓好已上报的9个重点新农村建设项目的对接,争取将新农村项目建设落到实处。三是积极利用浙商大会、义博会山海协作专区、山海协作工程大会等平台,组团参加山海协作系列活动,宣传开化的生态、产业、资源等方面优势,提高开化县作为钱江源头在全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四是加强山海协作工作的政策研究和信息对接,应用好省委省政府有关山海协作工程扶持政策,促进与结对区域间广泛深入的合作与交流。五是要加大对山海协作工程重点项目和成功企业家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激发他们参与山海协作工程的热情,并通过先进的示范效应,影响和带动更多企业和企业家参与到山海协作工程中来。
二〇〇八年一月十三日
主题词: 招商与协作工作 总结 思路
抄送:县委办、县府办
发文形式:电子版
开化县招商局(协作办)综合科 2008年1月13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