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丽水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丽水市人民政府
|
(此件公开发布)
丽水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
全民健身是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幸福生活的基础保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为进一步推进全民健身事业,提高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根据《全民健身条例》《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和《浙江省全民健身条例》《浙江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结合丽水实际,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根本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依法治体、确保基本、多元互促、注重实效的工作原则,以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为发展方向,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和产业链、生态圈,提升全民健身现代治理能力,形成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为加快建设健康丽水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群众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全民健身各项指标达全省平均水平。全民健身在倡导健康生活、团结凝聚人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日益显著。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格局更加明晰。
1.人民群众体育健身意识和身体素质进一步提高。群众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明显增加。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全市总人口的55%以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全市总人口的38%以上。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外全民健身运动,逐步形成家庭、学校、社区联动,共同指导学生体育锻炼的机制和覆盖校内外的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体系。城乡居民(不含在校学生)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91%以上。在校学生普遍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基本要求。
2.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更加完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1平方米以上。所有县(市、区)建成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所有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建有便捷、实用的基本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城市建有“15分钟健身圈”。公共体育设施和符合开放条件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率达100%。
3.全民健身组织网络体系更加健全。所有县(市、区)建有体育总会,健全行业、人群、单项等各类体育社会组织,每万人体育类社会组织(经主管部门登记和备案)达到2个。全民健身站点数达到1000个以上,每万人拥有健身站点数5个。参加体育社会组织和各类基层体育队伍人数占总人口比例达到20%。
4.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打造生态体育之城。开展山地竞速、徒步、溯溪、路跑、皮划艇、公开水域游泳、铁人三项等休闲运动项目,形成相应的运动项目集聚带。全力推进群众性足球和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大力普及健身跑、健步走、登山、骑行、游泳、乒乓球、羽毛球、篮球、气排球、网球、广场舞、轮滑、棋类、电子竞技等参与性强、普及面广、健身价值高的体育运动项目。
5.科学健身指导水平不断提升。完善国民体质监测制度,推进各级国民体质监测与健身指导中心建设,积极开展体质测定和运动能力评估,依据个人体质提供运动处方。促进国民体质监测的常态化、便利化、平民化,推进体卫结合,不断提高科学健身水平。
6.全民健身指导和志愿服务队伍进一步发展。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和非奥项目教练员、裁判员等基层体育骨干队伍建设,全市注册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达到4000人以上,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比例达到2人以上。加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和管理,通过培训、学习和实践锻炼提高志愿者骨干的组织能力和活动策划能力,提升志愿者服务水平。
7.现代化体育县(市、区)、乡镇(街道)评估工作深入开展。力争实现体育强县(市、区)全覆盖,全市95%以上的镇(乡)、街道达到体育强镇(乡)、先进街道标准,积极推进体育强市建设,推动体育现代化县(市、区)、乡镇(街道)评估工作,建成体育特色乡(镇)10个以上。
二、主要任务
(一)弘扬生态体育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战略指导思想,打造生态体育之城,使体育与文化、生态环境相互协调、相互关怀、共生共融、共同发展。依托丽水生态、人文资源,打造以“体养”健康产业休闲运动项目(徒步、登山、露营、攀岩、山地马拉松、山地自行车等)、环南明湖城市休闲运动带(皮划艇、慢跑、夜跑等)为特色的生态体育休闲运动项目品牌。
普及健身知识,弘扬健康新理念,把身体健康作为个人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的重要能力,营造浓厚的全民健身氛围,不断提高我市市民健身参与度,增强市民体质,提升市民生活质量和幸福生活指数。弘扬体育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挖掘和传承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体育文化,将传统体育文化和现代体育文化融入体育健身的全周期和全过程。发挥体育文化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引导发挥体育健身对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作用,树立人人爱锻炼、会锻炼、勤锻炼、重规则、讲诚信、争贡献、乐分享的良好社会风尚。
(二)提升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水平,完善公共体育服务设施体系。
从广大群众的健身需求出发,进一步改善群众体育健身条件和环境。新建居住区和社区严格落实“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标准,体育健身设施与住宅区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不得挪用或侵占。结合“三改一拆”“四边三化”行动,有效开发利用城镇低效用地建设体育场地设施,充分利用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农村“四荒”(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和空闲地等闲置资源,改造建设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积极推广多功能、季节性、可移动、可拆卸、绿色环保的健身设施。推进社区配建足球运动场地和校园足球运动场地建设,扩大足球场地供给,优化类型结构,提高设施质量,不断满足全社会足球运动发展需求。
大力推进健身步道、自行车道、登山步道的建设,城市健身(登山)步道每万人18公里以上。大力发展养生健身休闲主题旅游,推动健身、休闲、运动与旅游相结合,重点依托庆元百山祖、龙泉凤阳山、缙云大洋山、松阳箬寮岘、云中大漈、青田千峡湖风情旅游等自然资源,着力打造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体育主题旅游景区、景点和线路。
详细咨询: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主页 > 各省市政策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nbxinxi.com/a/gedizhengce/zhejiangsheng/lishuishi/2021/0603/246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