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丽水市循环经济行动计划(2011—2015年)》已经市政府第1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丽水市人民政府
2012年12月17日 |
(此件公开发布)
丽水市循环经济行动计划(2011—2015年)
为深入贯彻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扎实推进我市循环经济建设,努力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根据《丽水市“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方案》,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和全面小康社会两大目标,按照“绿色崛起、科学跨越”的战略总要求,以及“秀山丽水、养生福地”的区域定位,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着力探索具有丽水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二)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市循环经济发展取得较快发展,全市资源利用效率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显著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在全省继续保持领先,生态文明观念牢固树立,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高,基本形成具有丽水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大提高,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初步建成。
——循环型产业体系初步建立。生态农业、循环型工业、循环型服务业发展不断推进,培育形成一批支撑循环经济发展的示范园区、示范企业和示范项目,循环型产业发展模式得到有效推广,初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循环经济格局。
——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循环经济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能源、水、土地等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到2015年,全社会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比2010年末下降15%以上,非化石能源在区域能源结构中占30%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到58立方米以下;单位建设用地生产总值比2010年提高20%;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基本建成,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4%以上,规模畜禽养殖场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达97%。
——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在全省继续保持领先水平,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保持95以上;县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年均浓度值达到或优于二级标准;重点工业污染源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县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达75%以上;县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以上;森林覆盖率保持80%以上;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3.71万吨、0.39万吨、2.69万吨、1.17万吨以内;清洁生产机制全面推行,节能减排水平显著提升,应对气候变化方案得到贯彻落实。
——循环型社会初显端倪。以绿色消费为特征的循环型社会初步建成。通过宣传教育、开展绿色创建活动,建成一批绿色学校、绿色医院、绿色社区(镇村)、绿色酒店等社会组织;“三位一体”的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初步建成;循环经济知识在政府、企业、社会中逐渐普及,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社会意识明显增强。
——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逐步建立起三大保障体系,即以地方党委政府为核心,社会成员分工明确、科学管理、运行顺畅的组织领导体系;以法律为依据,财政、税收、投资、价格为杠杆的引导激励体系;以科学发展观为理念,职责任务分解为手段的统计评价体系,有效引导与支撑全市循环经济发展。
二、主要任务
(一)发展循环经济八大领域。
1.加快发展生态农业。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进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以及有机农产品的认证,加快生态农业产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发展观光型农业以及森林旅游业,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广泛推广种养结合、农牧结合的生态立体农业循环模式,建设一批循环农业示范区,构建农业循环产业链。积极推行农业清洁生产,全面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法、物理和生物等绿色防治技术,推进畜禽清洁化健康养殖。到2015年,全面建成15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20个主导产业示范区和50个特色农业精品园,全面提升我市农业集聚集群化发展水平。
2.着力发展循环型工业。围绕我市重点发展的“两大、两新、两优、两特”八个主导产业进行产品升级和技术改造,淘汰落后过剩产能和工艺技术。以丽水生态产业集聚区、循环经济试点基地和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为载体,着力优化循环经济发展空间布局,推动循环型产业集聚发展。加强园区生态循环化改造,促进企业内部、企业之间以及园区之间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促进循环型产业链的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大力发展绿色制造业,着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探索工业领域资源循环利用模式。
3.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构建节能型交通运输体系,优化运输组织和运力结构,严格实行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准入制度。积极发展以生态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打响“生态、休闲、养生”品牌,打造长三角地区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和休闲旅游目的地。加快发展对先进制造业支撑能力强、与城市化进程结合紧密的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生态物流业,优化物流业发展空间布局,加强生态物流标准建设。改造提升餐饮服务业,全面开展排污申报,推动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4.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兴产业。重点引导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着力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的关键技术装备和产品,实施一批节能环保重点工程。着力培育节能环保服务业、资源循环利用服务业、环境设施运营服务业、环境技术咨询服务业等一批循环经济新兴服务业。积极推进具有丽水特色的龙泉青瓷宝剑、青田石雕、云和木质玩具、遂昌黑陶、缙云炭雕等一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5.强化资源回收与综合利用。提高传统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推进电力、建材等行业固体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加强工业废气治理和回收利用。认真贯彻《浙江省农业废弃物处理与利用促进办法》,加快农业废弃物处理设施、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高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着力建设社区回收网点、分炼中心、集散市场“三位一体”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城市餐厨废弃物和污泥等资源化利用。
6.推进资源节约与集约利用。大力推进节约能源,以电力、建材等高耗能行业为重点,深入推进工业节能。全面开展建筑节能、交通运输节能和农业农村节能。深入开展节约用水,强化工业节水和农业农村节水,鼓励建筑和城市节水。落实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加大农村土地整治力度。持续加强原材料消耗管理和技术改造,加大再生材料和替代材料的推广力度。扎实推进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排放总量控制。加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设施、城镇生活垃圾收运处置设施等一批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7.加强低碳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严格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加快推进低碳产业、低碳能源、低碳城市以及森林碳汇建设。实施生态公益林示范提升工程,加快瓯江流域防护林工程建设,继续推进公路铁路沿线绿化通道建设、清水河道“岸绿”工程建设、农田林网建设和矿山复绿工程建设。加强气候变化研究、观测和影响评估,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是应对极端气候事件能力建设。
8.努力倡导绿色消费。推广绿色建筑,建立健全绿色建筑标准和规范,加快实施存量建筑改造,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规模化应用。广泛开展绿色消费教育,加快绿色酒店等绿色创建,深入推动限塑工作,进一步推广垃圾分类收集,鼓励绿色出行和消费绿色产品。实施绿色采购,开展节约型机构创建活动。
(二)打造循环经济十大载体。
详细咨询: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主页 > 各省市政策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nbxinxi.com/a/gedizhengce/zhejiangsheng/lishuishi/2021/0603/246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