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桐乡市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桐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4月30日
桐乡市现代服务业
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市党代会精神,深刻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推动我市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特制定本行动计划,实施期限为2020-2022年。
一、指导思想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主基调和新发展理念,着力深化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大力实施三大工程,着力构建五大主导产业为重点的产业体系,加快形成深度融合集聚发展的五大功能板块,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高端化拓展,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发展,推进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现代服务业成为桐乡高质量发展强大动能,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幸福新桐乡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1.扩大总量规模。加快现代服务业规模扩张与质态提升,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以上,到2022年达到580亿元以上;服务业投资年均增长10%,到2022年达到385亿元以上。
2.优化产业结构。加大政策引导,突出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发展路径,坚持培育和引进并重,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高于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2个百分点。
3.加快项目建设。招引、建设一批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每年推进不少于50个服务业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到2022年,重大项目投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
4.培育重点企业。加大现代服务业重点企业培育力度,到2022年,培育50家市级服务业示范企业,净增规模(限额)以上企业100家,打造一批具有行业引领作用的龙头企业。
5.提升集聚水平。构建资源集约、区域集聚、服务集成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体系,加快推动服务业集聚区、夜间经济商圈、楼宇经济、服务业产业园建设,到2022年,服务业集聚发展水平达到80%以上。
三、大力实施三大工程
(一)重大项目带动工程
充分发挥重大建设项目对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引领作用,坚持“项目为王、效益为先”,大力推进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力争每年招引5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2个,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不少于1个,到2022年,全市服务业重大项目投资占服务业投资比重达50%以上,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责任单位:★发改局<服务业发展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建设局、生态环境局桐乡分局、桐城委<桐城集团>、各镇<街道>)
(二)重点企业成长工程
重点围绕商务服务业、科技信息服务业、新型商贸业等主导产业体系,培育行业龙头企业20家以上,新增嘉兴市级以上重点企业50家以上。到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收达到850亿元以上。围绕乌镇IP和我市文化、时尚、旅游等地域特色,加快培育一批特色品牌企业。继续推动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工作,支持申报市长质量奖。加强企业服务走访,加大对服务业企业在金融、科技、社保等领域的支持。(责任单位:★发改局<服务业发展局>、经信局、科技局、人力社保局、财政局、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统计局、税务局、商务局、市场监管局、各镇<街道>)
(三)居民消费升级工程
完善城市和城镇功能,科学布局商圈,加强商业项目建设和管理,促进专业市场转型升级,到2022年,形成以中心城区和中心镇为重点的商业消费网络体系。加强名品、名店和知名商号培育力度,鼓励酒店、餐饮和其他服务机构连锁化、品牌化经营,不断提升消费供给水平。积极丰富发展夜间经济形态,促进夜间经济增长,到2022年,形成10个左右夜间经济特色街区,100家以上夜间经济特色商户。(责任单位:★商务局、市场监管局、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发改局<服务业发展局>、综合行政执法局、建设局、桐城委<桐城集团>、各镇<街道>)
四、着力构建重点产业体系
1、科技信息服务业
以建设“数字桐乡”为总目标,大力发展科技信息服务业,到2022年,全市软件和信息技术相关产业业务营收增长30%,新增规上科技信息服务业企业20家以上。加快产业集聚发展,乌镇大数据高新技术产业园大力发展软件研发、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平台运营、文化IP等产业。支持开发区以数字经济小镇为重点,大力推进信息技术集成应用产业发展,推进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责任单位:★经信局、★科技局、发改局<服务业发展局>、统计局、桐城委<桐城集团>、各镇<街道>)
2、现代商务服务业
加快建设人力资源产业园,积极培育和引进人力资源、人才猎头、劳务用工互联网平台等企业,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量质齐升,全市规上人力资源服务业企业达到20家以上。鼓励支持会展业加快发展,充分利用乌镇峰会效应,积极引进高端会展机构,举办品牌展会。加大对设计咨询、检测检验认证等其他商务服务业企业的招引和培育力度,推进企业资质提档升级。鼓励企业积极开拓市外业务,现代商务服务业市外业务营收占比力争达到三分之一。鼓励通过各类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服务标准化水平。到2022年,力争培育10家企业进入嘉兴乃至全省前列的商务服务业龙头企业(责任单位:★发改局<服务业发展局>、★人力社保局、宣传部、教育局、司法局、财政局、建设局、商务局、统计局、税务局、桐城委<桐城集团>、各镇<街道>)
3.文化休闲旅游业
以乌镇旅游为龙头,拓展旅游与文化创意、会展会务等产业融合发展的深度和广度,构建观光、休闲、度假多重递进式体验的度假产品体系。加大影视制作、创意设计、文化旅游等文化服务企业的引进培育力度,努力培育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推进大运河保护和利用,打造运河文化大走廊。加快乌镇-石门省级旅游度假区和濮院古镇建设,加快完善凤凰湖、永宁街区、横街、北栅等旅游功能区,支持建设高端旅游度假酒店、特色餐饮项目。积极拓展时尚购物、乡村旅游新模式,提升全域旅游发展水平和旅游综合服务质量。到2022年,新增文化旅游相关服务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0家,实现旅游总收入400亿元。(责任单位:★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宣传部、发改局<服务业发展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建设局、统计局、税务局、市场监管局、桐城委<桐城集团>、各镇<街道>)
4.新型商贸业
全面推进消费升级,更好满足市民不断增长的多样化消费需求,优化布局,提升主城区、濮院、崇福的商业引领作用,不断完善镇(街道)商业中心以及社区商业中心的消费功能,提升城乡商贸一体化水平。大力支持新零售、新型电子商务企业,积极拓展电子商务平台合作范围,支持引进和培育MCN机构5家,到2022年,重点打造20家业内有影响力的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0亿元,年均增长8%以上。(责任单位:★商务局、发改局<服务业发展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建设局、统计局、税务局、市场监管局、桐城委<桐城集团>、各镇<街道>)
5.医养健康服务业
以智慧化为引领,充分融合我市文化休闲旅游业和现代观光型、体验型农业,大力推进医养健康服务业发展。加快雅达和平安两大健康养生养老社区项目的建设,完善健康养生养老服务功能,不断挖掘和拓展两大社区医养健康服务业的产业形态、创新模式,促进健康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加强体育健康产业发展,鼓励引进品牌体育赛事、知名体育健身企业。支持互联网医院、瑞金医院等民营医疗机构健康规范发展,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机构。到2022年,全市医养健康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责任单位:★卫生健康局、★民政局、发改局<服务业发展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建设局、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统计局、桐城委<桐城集团>、各镇<街道>)
五、加快形成深度融合集聚发展五大功能板块
(一)以“一业一网”为重点的乌镇板块
围绕乌镇IP,深化峰会红利释放,加快培育高端会展会务、科技信息、养生养老、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重点支持大数据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重点引进培育5G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经济企业,积极打造乌镇国际创新区。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智慧化应用,推动帆船酒店、乌村三期酒店等项目建设,和阿里拉酒店、洲际度假酒店等形成优质酒店资源集聚地,促进旅游品质提升。积极发挥雅达国际健康产业园、平安养生养老综合服务社区等大型健康服务项目带动效应,发展医养健康产业。继续深化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建设发展,评价结果保持全省前列。(责任单位:★乌镇镇、★互承委、发改局<服务业发展局>、经信局、科技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建设局、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二)以时尚关联产业为重点的濮院板块
加快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推动古镇有机更新项目建成开放,推动古镇和产业融合。进一步强化濮院针织产业集群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功能,促进市场改造升级,盘活国有存量资产,鼓励工业时尚企业利用闲置空间,推进创意设计、会展营销、网红直播、大数据供应链等时尚关联服务业快速发展,新增规上企业30家以上,着力提升经济贡献度,推进 “专业化、数字化、时尚化、国际化”进程,全力打造“中国时尚第一镇”。(责任单位:★濮院镇、★濮管委、宣传部、发改局<服务业发展局>、经信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建设局、商务局、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三)以商务服务和消费升级为重点的中心城区板块
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凤凰湖总部基地建设,桐昆、巨石、新凤鸣、新澳和金融广场等总部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围绕高端创新载体落地,打造创新研发、创业孵化、产业示范、科技服务和综合配套等功能板块,推进凤凰湖科技城规划建设。推进杨家门国际商务区和永宁街区改造项目建设,桐乡市全民健身中心和人力资源产业园投入运营。继续布点城市书房、邻里中心等项目,优化商圈布局,鼓励发展夜间经济,推进中心城区品质提升和消费升级。依托城市服务功能完善,强化楼宇经济发展,集中力量招引和培育各类商务服务机构入驻,着力打造产业特色鲜明、拥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责任部门:★桐城委<桐城集团>、★梧桐街道、发改局<服务业发展局>、财政局、人力社保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建设局、商务局)
(四)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融合为重点的经开区板块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常见问题
站点关键词
-
宁波政策 宁波政策企业服务平台 宁波政策平台 宁波政策服务平台 宁波房贷政策 社保新政策 二胎政策 形势与政策论文 养老保险新政策 农村养老保险新政策 养老金新政策 形势与政策 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宁波补贴政策 宁波落户政策 宁波购房政策 宁波购房政策 宁波限购政策 宁波限售政策 宁波人才政策 宁波公积金政策 宁波贷款政策 宁波限购政策2017 宁波企业政策 宁波医保政策 宁波二套房政策 宁波买房政策 宁波拆迁政策 宁波创业政策 宁波上牌政策 宁波养老政策 宁波房产政策 宁波退休政策 宁波限贷政策 宁波中考加分政策 宁波税收优惠政策 宁波购车政策 宁波公积金贷款政策 宁波高考政策 宁波买车政策 宁波退税政策 宁波光伏政策 宁波市限购政策 宁波电商政策 宁波人才引进政策 宁波招商政策 宁波租赁政策 宁波象山政策 宁波会展政策 宁波民宿政策 宁波楼市政策 宁波市落户政 宁波楼盘政策 宁波梅山税收优惠政策 退伍军人补贴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