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各科室、各社区:
经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研究决定,现下发《湖滨街道2008年工作总结及2009年工作思路》,望各科室认真贯彻执行,落实各自目标和举措,以“团结务实、廉洁高效、与时俱进、争创一流”的湖滨精神,圆满完成街道各项工作。
一、湖滨街道2008年工作总结
2008年是我街道经历考验而又硕果累累的一年,在这一年里,街道围绕“街道之星、品质湖滨”目标,以“十七大”主题宣传实践活动为抓手,积极创业创新,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明显成效,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中宣部等中央部门领导相继到街道调研指导工作,并相继获得“全国百家示范乡镇街道工会”(全国总工会)、“抗击汶川地震杰出贡献奖”(中国社工协会)、“全国和谐社区建设自主创新先进街道”(中国社工协会)、“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浙江省基层工会经审先进单位”、“杭州市社区党建示范街道”、“杭州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点”、“杭州市社区信息化建设示范街道”、“杭州市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先进集体”、“杭州市劳动保障服务室规范化建设先进单位”、“杭州市企业退休人员健康体检先进集体”、“杭州市生态街道”等二十余项全国、省、市级荣誉,街道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并在全区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和满意单位评选中,均获得全区排名第二,街道排名第一的好成绩。和谐社区创建硕果累累,在2008年全区和谐社区考核中,6个社区全部进入前20名。涌金门社区获得“全国计划生育协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岳王路社区被民政部授予“全国基层低保规范化建设典型单位”荣誉。综观2008年工作取得的成效,主要有以下五方面:
(一)楼宇经济得到新提升,“实力湖滨”再上新台阶
强化招商举措,完善企业服务,拓展税源经济。深化“湖滨地区楼宇信息管理系统”,率先成立“企业服务中心”,实施“招商宣传进楼宇”、“招商服务驻楼宇”举措,强化企业服务,搭建银企共同发展平台,推出了“连锁贷”、“装修贷”等举措,1-12月,街道共引进企业130余家,实际到位内资15.8亿元,其中市外资金10亿元,分别完成全年目标数的158%和125%。完成合同外资2292万美元,实际到位外资2490万美元,分别完成计划数的115%和171%。从税收效益看,全年实现税收4.9亿元,财政收入2.93亿元,街道引税分成达1479.16万元,2008年,街道可用财力达3600多万元。
(二)维护稳定形成新机制,“平安湖滨”再显新成效
全力以赴保障地区平安,实现湖滨地区全年“零进京”,推出信访工作“首办责任制”,通过街道领导亲自包案,彻底解决数起因拆迁等历史原因形成的重信重访问题,信访维稳工作经验在全市会议上进行交流。探索出湖滨地区“消防安全联动化、项目化”机制,推出卷盘式消防栓,有效解决木结构房屋消防安全防范难题,受到市消防支队领导好评并在全区推广。通过制度、台帐的完善,实现规范化管理,形成地区安全生产工作长效机制,成效明显。积极做好社区矫正工作、社区戒毒试点工作,不断深化“五五”普法教育,积极开展“法律六进”工作,促进街道依法行政。
(三)生态创建推出新举措,“洁美湖滨”再增新内容
落实危旧房改善、庭院建设工程,深化路格化速效城管模式,提升地区清洁度。开展生态创建活动,在全市率先推出不脏、不臭、不耗能、无污染的“环保生态垃圾房”,浙报、杭报作相关报道。启动“危旧房改善补缺工程”,对一些零星的、不具备危旧房改善条件但存在安全隐患的房屋进行分类排危,家庭困难的实行“爱心修房”。推出生态庭院、生态楼窗、生态公园、生态小屋“三态一屋”举措,使绿化工作从平面绿化向立体绿化延伸。危旧房改善工程18处,受益居民591户,庭院改善工程21处,涉及44幢楼宇。坚持“三问四权”,特别是在光复路148号厕所分配问题中,探索“民主促民生”机制,使事情得到妥善解决,受到群众好评。
(四)民生保障探索新办法,“效能湖滨”再创新亮点
建立健全社区工作者招聘、培养、管理机制,把街道“立项目、办实事”的举措延伸到社区,推出“人人立项目,承诺办实事”活动,社区为民办实事立项64项,完成率达80%以上,社工队伍服务力、创新力进一步增强。全国率先制订《社区工作者管理规范》,通过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颁布,成为杭州市地方标准规范。6名社工经过层层筛选被提拔到社区副主任岗位,9名社工通过全国社工师、助理社工师老师。打造“帮一把”社区服务品牌,开通帮一把服务热线,发放“帮一把”智能服务卡,中介组织纷纷加盟,培育光复路和吴山路便民一条街服务网点,形成“伞亭式便民服务”新亮点,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民服务,为困难群众和老人开展志愿服务、居家服务。围绕创建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示范社区打造“东坡路社区邻里中心”,形成公共服务平台、便民服务平台、社会中介组织平台,成为居民享受社区服务、开展文化交流的场所。在全省率先成立街道层面的残疾人无障碍环境促进会,为老、助残、帮扶救助、再就业等民生保障工作落到实处,居家养老服务对象134人,每人每月提供15—30小时服务。企业退休人员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不断增强。“四大银行”、“三三住院关爱机制”、“红色帮扶”等个性化帮扶救助机制不断深化,依托“岗位银行”,开展充分就业街道、社区创建活动,被市劳动局确定为试点单位。建立“五联动一捆绑”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制,省、市计生委充分肯定,地区企业人口计生目标有效落实,计划生育符合率达100%。
(五)同创共建呈现新局面,“精品湖滨”再创新佳绩
深入开展“十七大”精神主题教育和树创等活动,依托阵地,创新载体,深化“共建共享品质湖滨”意识。同创共建氛围良好,140余家单位与街道社区签订共建协议,汶川大地震中纷纷捐款并为市一医院45名地震伤员家属建立“爱心家园”。围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争创“省级文明街道”,开展文明单位、文明社区创建,开展“素质促清洁、文明从脚下起步”劝导,强化公民道德教育,把创建工作落到实处。“社区党建”、“社区教育”、“四大银行”等品牌工作得到进一步深化,两新党组织“四找四建”成效突出,浙江科威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党组织升格为党委,新开元大酒店全区率先进行“公推直选”试点,“红色港湾流动党支部”被评为市级“社区党建示范点”,街道红色港湾被列为全市首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层宣讲点”,社区党员发挥志愿服务的骨干作用、争先创优的示范作用、社区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社区党员楼道事务管理、功能性党小组建设效果明显。工、青妇、人大、政协、人武、科学等组织作用发挥明显,各种文体活动特色鲜明,相继开展“我的红色记忆”50年以上党龄党员生日会、“迎奥运湖滨地区运动会”、“邻里和、一家亲”第六届邻居节、“现代服务业技能大比赛”、“四大银行五周年成果展示”等活动,社区凝聚力不断增强,特色创建成效突出。
二、湖滨街道2009年工作思路
当前,湖滨街道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孕育期,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阵痛期,人员队伍的交替期,加上潜在不稳定因素增多,给街道发展带了了很多困难。一是经济发展潜力有待挖掘。目前,湖滨街道的楼宇基本上是满铺,招商资源相对缺乏,需要进一步招引高端品牌、高科技行业、金融行业、基础投资项目的,需要积极帮助中小企业度过难关,快速成长。二是城市管理、社会稳定任务繁重。随着地铁建设、湖滨二期、中山中路有机更新、西湖天地二期等市、区重点工程的深入开展,街道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社会维稳、安全生产、城市长效管理等等方面的难题。三是和谐社区建设需要新的突破。要切实解决社区办公、服务配套设施历史欠帐多,零散不成规模,发展余地小,打造精品亮点先天不足的问题;要积极探索社区自治模式和方法;要进一步培育社区中介组织;要进一步加强民生保障,探索社区便民服务新办法。四是精品亮点需要进一步打造。社区教育、社区文化内涵需要进一步挖掘,文明创建需要进一步深化;四大银行特色工作、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等工作机制、工作载体需要进一步做实、做深;“五大打造”成果需要进一步巩固,这些都是街道需要面对的课题。为此,全体机关干部要牢固树立“团结务实、廉洁高效、与时俱进、争创一流”的湖滨精神,面对困难,形成合力;尽心尽责,立足本职;扎实工作,争创一流。2009年,街道将继续围绕“品质湖滨”建设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主线,以队伍提能增效为切入点,以项目化推进为主抓手,深化“实力湖滨”、“精品湖滨”、“洁美湖滨”、“平安湖滨”、“效能湖滨”五大打造,构筑全街道的大发展、大提升、大平安、大民生、大文明的工作局面。
(一)总体目标
根据各部门年度各项工作目标,结合湖滨实际,围绕“1+4+10”工程,全面推进工作。“1”即队伍建设,整个湖滨团队建设;“4”即发展经济、提升管理,保障民生、共享和谐四项工作;“10”即10项重点工作创新,即:发展楼宇经济中资源运用手段的创新;政府工程社会复合体管理模式创新;生态创建中的内涵创新;维护地区稳定的能力创新;老式木结构房子消防安全整治方法创新;社区工作者队伍管理绩效创新;社区服务品牌创新;民生保障机制创新;文明创建共建共享活动创新;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思路创新。
(二)工作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