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慈溪政策 > 慈溪市政府办 > 正文

慈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慈溪市“十三五”文化发展规划的通知

朗读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慈溪市“十三五”文化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慈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9月29日

 

慈溪市“十三五”文化发展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慈溪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建设文化强市、以文化软实力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阶段。根据《慈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浙江省“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现实基础和发展环境

  (一)“十二五”时期主要成绩

  “十二五”时期,我市围绕建设省内一流文化强市的目标,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得到长足发展,文化软实力有效提升,实现了从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的初步跨越。

  1.先进文化引领作用明显增强。一是理论武装工作扎实有效。加强规范党委(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和党员集中轮训,基层党校累计培训党员超过25万人次;连续举办五届全市“微型党课”大赛,选派代表获两届全省一等奖、三届宁波市一等奖(或特等奖)。二是市民素质得到显著提升。实施市民素质提升五年专项行动计划,成功创建成为“中国慈孝文化之乡”,打造“慈文化”品牌;围绕“筑道德高地、聚文明力量”,选树身边先进典型,当选宁波道德模范5名、宁波好人28名、浙江好人4名、中国好人榜好人6名;建成并启用市级志愿服务指导中心,注册志愿者近3.6万人,成立志愿服务队898支,村级志愿服务站实现全覆盖。三是城市文明水平逐年提高。稳步推进各级文明系列创建活动,建成全国文明单位(镇、村)3个,获评浙江省示范文明城市、浙江省文明市、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2.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一是城乡设施更趋完善。大型公共文体设施建设成绩显著,市体育馆正式投用,慈溪大剧院、群众文化活动中心、科博中心项目基本建成;村落文化资源整合实绩突出,建成文化礼堂102家,获2013年度全省农村文化礼堂创建工作先进县(市、区),崇寿镇傅家路村获宁波市首届“十佳农村文化礼堂”;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提升,完成全民健身路径安装或更新300条,新增各类室外球场122片,登山健身步道建设实现零的突破,总里程数达62.5公里,其中方家河头、栲栳山步道被认定为国家级登山健身步道,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75平方米。二是活动内容更趋丰富。实施政府文化惠民工程,累计送综合性文艺演出500余场、戏曲5000余场、电影2万余场;定期举办慈溪市艺术节、慈溪市运动会、越窑青瓷文化节,实现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品牌化。三是服务机制有效突破。建成市公共文化服务网,形成双向选择的文化产品配送机制,2013年创建成为浙江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工作取得根本性突破,委托第三方管理的“慈溪模式”属省内首创;首次尝试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免费为青少年提供公益体育项目培训。

  3.文学艺术创作实力明显增强。一是文艺精品创作成果丰硕。《全家总动员》获全国影展铜质收藏奖,小品《文件夹》荣获全国“群星奖”,入选入展全国美术、摄影、书法篆刻展作品9件。二是文学艺术人才队伍实力增强。入选宁波市文化创新团队2个,获评宁波市级各类荣誉称号13人,获“省优秀民间文艺人才”称号28人,国家级文艺家协会会员达71人次。三是文艺活动品牌影响扩大。“月季花奖”评比在宁波市内形成较大影响力,《人民文学》、《十月》双年奖辐射力不断增强,陈之佛艺术馆已成为艺术交流、研讨展示的平台,在普及公众美育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4.地域文化影响力明显增强。认真贯彻落实文物工作方针,健全文物保护工作机制,形成文物保护工作合力,扎实开展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和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编辑出版了普查成果集《最后的记忆》。启动上林湖越窑遗址申遗, 2012年上林湖越窑遗址再次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深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先后出版《甬上风物·慈溪卷》和《宁波非遗大观·慈溪卷》;逐步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三位一体”传承模式,新增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6项、浙江省民间文化艺术(戏曲)之乡1家,青瓷瓯乐频频亮相世界舞台,加深了对外文化交流。

  5.新闻媒体传播力明显增强。一是主题宣传深入推进。五年来,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推出了一批有深度、有力度的重大主题报道,深入挖掘总结新时期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树立了全国劳模钱海军等一批先进典型。二是舆论引导正确有力。开通“民e通”等新闻平台,开设“慈溪发布”等官方微信公众号,开通中国文明网慈溪联盟网站。三是主流媒体稳步发展。以广电体制改革为引领,广播制作播出实现数字化改造,广播电视传输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建成了城乡一体、全程双向、省内领先的数字电视网络;慈溪日报连续五年荣获“中国品牌媒体百强县(地)市区域报品牌十强”称号,连续两年荣获“金长城传媒奖”。

  6.文化产业总体实力明显增强。一是综合实力得到提升。自2013年起,文化产业增加值连续三年占GDP比重突破5%,主要发展指标和综合实力居宁波大市前列,成功获评浙江省文化产业十强县(市、区),基本建立起与现代化中等城市地位相适应的文化产业体系。二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影视动漫、文化创意设计等新兴产业起步有力,古旧家具(古玩)收藏交易、越窑青瓷等艺术品和工艺美术品等特色地域品牌影响力逐步提升;报纸、广播电视传媒业发展迅速,慈溪日报报业经营收入突破5000万元,五年累计实现经营收入2.67亿元,慈溪广电年经营收入超过1.5亿元。三是集聚效益日渐明显。培育重点文化产业,建成或启动建设了一批特色文化产业园区,智巢·慈溪文化创意园获得2015年宁波十大文化创新空间称号,上林湖青瓷文化传承园于2015年底开建。

  (二)发展环境

  今后五年将是慈溪深化改革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进“二次创业”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建设文化强市、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阶段。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文化兴盛为支撑,需要以中华文化繁荣为条件,文化已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城市和区域竞争的重要因素,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精神,中央、省、宁波市关于文化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为慈溪“十三五”期间文化发展方向、任务、路径,发挥了重要的指引作用。

  在新的历史时期,夺取慈溪现代化建设新胜利,实现现代化中等城市的新跨越,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充分发挥文化引领、育人、惠民和推动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在高水平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推进各项事业可持续协调发展,全面提升市民获得感,迫切需要查补文化短板,健全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文化素质,努力提升城市人文影响力。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快推进“二次创业”,努力实现“二次腾飞”,必须主动适应文化与经济、事业与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紧扣转型发展主题,加速创新驱动,大力培育和发展文体产业、文化经济。在新的历史时期,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建设法治慈溪、平安慈溪和信用慈溪,必须培育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文化凝聚人心、疏导矛盾、营造良好氛围的积极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各种文化思潮交流交融交锋,迫切需要以新技术、新媒介传播先进文化,加强文化传播载体、网络和能力建设。在新的历史时期,文化软实力作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处地位越来越重要,迫切需要抢抓国家战略机遇,加强地域文化积累和文化特质塑造,打造城市文化品牌,提升文化竞争软实力。

  同时,我市文化发展也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城乡文化发展不够平衡;文化消费市场亟需完善,文体产品供给尚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均等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文体产业发展核心要素不足,成为支柱性产业尚存差距,产业政策体系和组织保障亟待进一步完善;文化人才培养、精品创作、品牌培育、推广传播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面对新形势新要求,针对新问题新挑战,我们将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注重文化创新,为拓展文化发展新局面,凝结文化发展新成果,提供强有力保障。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省委、宁波市委重大战略决策,按照市委对“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具体部署,坚持实践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创新驱动、开放带动、改革推动、民生联动发展要求,以建设文化强市、打造人文慈溪为导向,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根本,实现文化价值引领、公共文体服务、文体产业规模、区域文化影响等领域全面提升和全面跨越,为我市在更高水平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始终保持全国县级市前列,建设长三角区域性中心城市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文化的发展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立足于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扎根群众和服务群众,尊重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让人民群众参与文化、创造文化和享受文化,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

  ——坚持协调发展。遵循文化发展规律,促进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相协调,加快文化与互联网、金融、科技、旅游、健康等行业的融合,重视发挥文化对经济转型升级的作用,推动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

  ——坚持改革创新。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深化供给侧改革,在体制机制上求新、求变、求突破,推动文化观念理念、内容形式、传播手段等创新,为文化发展搭载新引擎,注入新活力。

  ——坚持社会共建。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引导社会力量投入,扩大市场参与文化建设的广度和深度,响应市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形成政府规划主导、社会广泛参与、市场全面进入的文化发展新格局,促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全面繁荣发展,提升文化发展整体水平。

  ——坚持突出特色。坚持立足共性与彰显个性有机结合,重点强化地域文化积累,通过保护、传承、利用地域文化资源,提炼、培育、塑造城市文化特质,加快城市形象、城市品牌建设和城市精神塑造,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城市文化符号。

  (三)总体目标

  到“十三五”末,基本形成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文化发展新格局,建成文化底蕴深厚、区域特色明显、体制机制灵活的文化高地,实现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的全面跨越,力争创建成为全国文明城市和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努力进入长三角区域同类文化强市第一梯队。

  具体目标:

  ——文化引领作用进一步提升。理论武装工作深入开展,主流思想阵地不断壮大,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广泛开展,市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到2020年,培育宁波市级以上各类道德典型30人以上、省级以上文明单位14个以上,力争创建成为全国文明城市。

  ——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以供给侧改革为核心,强化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构建政府+社会+市场“三合一”服务模式,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增强市民身体素质,基本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到2020年,省级文化强镇比例达65%,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0.53平方米,人均公共体育用地面积达2平方米。

  ——文艺创作能力进一步提升。大力倡导文化创造精神,鼓励文艺原创作品,培养和扶持创新团队,优化创作环境,发展文艺精品,打造文艺品牌活动,推动文学、美术、书法等10大艺术门类创作全面繁荣。到2020年,力争10件以上作品获全国常设综合性文艺奖项,3件以上作品获省级以上“五个一工程”奖。

  ——城市品位形象进一步提升。扎实推进文化遗产保护挖掘,实施地域文化研究工程和文化特质塑造计划,促进文化遗产保护开发与城市发展有机融合,进一步增强城市文化内涵、彰显城市文化特色,提升市民对城市形象的认同,构建文化交流网络,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扩大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

  ——媒体传播能力进一步提升。坚持党管媒体原则,牢牢把握舆论导向,完善传播阵地网络,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大力促进广播影视报纸数字化、网络化,强化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提高网络舆情研判管控能力,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到2020年,全媒体覆盖人群达50万人次以上,数字高清频道增至40个。

  ——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加快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不断优化文化产业结构,提高内容产业、新兴产业比重,增强特色产业品牌影响力和辐射力,文化产业集聚效应明显,经济地位更加突出。到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

专栏1:全市“十三五”期间文化发展主要指标

类别

指        标

  单位

2015年

  2020年

文化事业

省文化强镇比例

%

55

65

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

平方米/人

0.49

0.53

人均公共图书馆藏书量

册/人

1.5

2

新增宁波市公共文化示范区(项目)

4

8

文化体育产业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5

7

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

%

明显高于

同期经济

增长速度

省级以上特色产业园区、基地

1

2

宁波市级以上特色产业园区、基地

2

3

体育

事业

公共体育用地

平方米/人

1.75

2

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

%

35

50

登山健身步道

公里

62.5

>100

镇(街道)国民体质监测站覆盖率

%

80

100

慈溪市全民健身中心

1

  三、主要任务

  “十三五”期间,按照国家、省、宁波市“十三五”文化发展纲要的指导思想与总体要求,结合我市文化发展实际,努力完成以下主要任务:

  (一)增强先进文化凝聚力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巩固壮大主流思想阵地,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加强“慈文化”建设,在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不断提升人的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

  1.大力开展理论武装工作。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央治国理政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中国梦”教育,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教育人民群众,为全社会开展“二次创业”提供强大的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坚持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为龙头,以市委党校和基层党校为主阵地,充分发挥“慈溪论坛”、“三北讲坛”、“名家论坛”、“党员集中轮训”、“微型党课”等载体的作用,加强各级党员教育和理论普及阵地建设。以市、镇(街道)和部门讲师团建设为重点,培养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的宣讲队伍。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阵地,充分发挥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体及路牌、候车亭、LED电子屏等宣传阵地作用,全方位、多视角、立体化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住党员干部、企业主、流动人口及未成年人等四类重点人群,在三北讲堂、市民学校、道德讲堂等阵地及相关网站平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现全民知晓率90%以上。

  2.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深入开展“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创新创业的时代精神,传承弘扬“慈孝、包容、勤奋、诚信”的市民共同价值观,充分激发“敢闯、敢试、敢拼、敢为人先”的城市文化基因。制定实施《慈溪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实施意见》,通过各种形式,持续深化对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普及。深入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国情市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积极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地域文化。做大做优以慈孝、慈善、慈爱为内涵的“慈文化”品牌,成立“慈文化”研究会,并从慈孝典型挖掘培树、“慈文化”实践基地打造、“慈文化”优秀作品创作、“慈文化”活动开展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市民的慈孝、慈善、慈爱意识,实现镇镇有基地、村村有典型、月月有活动。深入推进“信用慈溪”建设,加强政务诚信、司法公信力以及行业、部门和地方信用建设,营造倡导诚信的社会环境,形成符合经济发展要求的社会信用体系。

  3.大力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制定实施《慈溪市公民道德建设实施意见》,广泛开展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和公共秩序。培育和孵化一批德育、美育平台,利用道德讲堂等载体,加强道德宣讲活动,在全市培育浓厚的社会道德正气。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网络,着力推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大力弘扬志愿精神,夯实志愿服务基础,基层志愿组织达到全覆盖,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城市建成区常住人口的比例大于10%;探索志愿服务电子化管理机制,提升志愿服务综合水平。打造“好人品牌”,形成全社会向真、向善、向美的社会良好风尚。

  4.大力推进城乡文明创建。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龙头,组织开展“文明慈溪”系列行动,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社会公共服务质量和市民公共文明素质。积极探索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加大城市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支持力度,形成以城带乡、共建文明的良好格局。力争创建成功一批全国和省级文明单位(村、镇)。

专栏2:城乡文明推进重点项目

  1.重要创建项目——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文明村镇或全国文明单位1个以上;浙江省文明村(社区)6个、浙江省文明镇(街道)2个、浙江省文明单位5个以上。

  2.素养提升工程——“慈文化”品牌;“好人品牌”,力争培育中国好人榜好人2人以上,浙江好人5人以上,宁波好人20人以上;浙江道德模范1人以上,宁波道德模范2人以上。

  3.文明慈溪系列活动——文明旅游、文明餐桌、文明出行、文明观演观赛、文明网络、文明上网。

  (二)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发挥党委政府主导作用,努力突破体制障碍,盘活文化资源,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探索文化消费试点,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1.强化和优化公共文化服务阵地。进一步发挥现有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陈之佛艺术馆等设施的作用,加快大剧院、群众文化活动中心、科博中心等大型文化设施建设,创新完善运营机制和管理模式。完善基层文体设施布局,实现量质齐升;整合现有资源,抓紧建设以“文化礼堂”为代表的村(社区)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注重“建、管、用、育”一体化,充分发挥“红色殿堂、精神家园”的作用。通过新建、改建等方式,逐步增加能体现城市文化特质的主题文化公园、广场数量。启动智慧文化和数字媒体建设,推动线下和线上平台有机融合,不断拓展服务网络和交流平台。以各类创建为抓手,深入推进文化阵地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新增宁波市公共文化示范区(项目)4个。

  2.强化和优化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完善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运作,优化市场运行的文化服务配送模式,确保每年公益性文化活动的数量和质量。继续办好慈溪市艺术节,进一步提升品牌内涵;引导大众文化从单纯的娱乐型向智能型、创意型转变,做深做强一批文化活动重点品牌。鼓励支持各地举办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艺术节及传统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地区、部门、企业之间的“文化走亲”活动,普遍实行文化“结对联姻”,形成浓郁的城乡文化氛围。提升本土文化人才创作水平,加强与外地高层次专业文体团队的合作,提高本土原创作品数量和质量,有效丰富文化服务内容。

  3.强化和优化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建立健全社会广泛参与的互动机制,大力发展各类文化艺术协会、业余文体团队,加强对协会及业余文体团队的指导,搭建群众文化交流平台,培养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兴趣,激发群众文化自觉。设置一批纳入制度化管理的群众性文化活动项目,注重活动的导向性、示范性、带动性和可持续性,努力形成点面结合、上下联动的长效机制。创新公共文化产品生产和采购模式,加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力度,扩大政府采购的范围和数量,建立健全供需信息交互、服务全程跟踪、满意度测评的管理流程,逐步实现产品结构按需调配、服务配送透明规范、服务评价客观公正的公共文化服务配送新机制。

专栏3: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点项目

  1.大型文化设施项目——规划启动慈溪市美术馆

  2.镇级综合文化中心——规划启动观海卫镇综合文化中心等镇级文化中心建设

  3.文化礼堂——新增80家以上,覆盖全市60%以上行政村。

  4.智慧文化建设——启动数字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和公共体育服务APP系统建设。

  5.政府文化惠民工程——引进高水准文艺演出150场以上,讲座、展览100场;每年送演出下乡100场,送戏剧下乡800场,送电影下乡4000场,送书下乡2万册。

  6.文化活动重点品牌——艺术节、四百文化惠民工程、三北讲坛、慈图展览、全民读书月、青年歌手大奖赛等。

  (三)繁荣文学艺术创作

  切实加强对文艺创作的宏观管理,建立健全政府扶持文艺创作的长效机制,鼓励原创、培养团队、积极创新,生产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地方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

  1.营造繁荣向上、关注个性的创作环境。研究制定文艺事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增强文艺事业发展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设立文化精品工程专项经费,完善激励机制,对国内国际重大艺术赛事获奖予以表彰奖励。进一步创新艺术生产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一整套高效的文艺作品创作机制和重点赛事备战机制,定期召开创作年会,对重点创作项目实行跟踪扶持,对重大创作题材实行签约制,整合资源、拓展渠道,探索重大文艺创作、重大题材策划以及活动项目的政府采购制度,不断提高精品创作生产的社会化、市场化程度,促进文艺精品创作持续发展。

  2.培育阵容强大、重点突出的创作群体。建成以市文联及市级相关部门为中心,各镇(街道)文联分会、各艺术社团为基础的文艺创作体系,扶持和推动优秀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和传播,培育更多德艺双馨、群众欢迎的优秀文艺工作者和名家大师。加强文艺阵地载体建设,培育壮大一支慈溪文艺事业的“地方军”,办好“一馆一刊六奖项”。加大新人培养力度,通过举办青年研讨会、合作办班、外派进修、名家点评等形式,提高创作水平。充分发挥专家智囊作用,探索建立专家库,设立文艺家工作室,着眼培养省内乃至国内有影响的文艺工作者。

  3.创作特色鲜明、影响深远的艺术精品。研究制定文化精品创作生产规划,抓好宁波、慈溪两级文艺精品创作三年行动计划,精心规划部署一批重点创作、重大题材作品的创作生产。立足慈溪地域特色题材,扶持青瓷瓯乐艺术团发展,深化青瓷瓯乐创作研究。注重大众文化产品创作,产出一批体现本土文化特色的群众文化产品,特别是适合农村群众观看的音乐、歌舞、戏剧小品、民俗表演、民间视觉艺术作品。每两年推出一套慈溪文艺丛书,举办一场原创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展演。不断增强专业艺术协会的创作演出(展览)能力,促进各艺术门类创作全面繁荣。

专栏4:文艺精品创作生产重点项目

  1.实施慈溪市文艺精品创作三年行动计划

  (1)文学艺术创作——每年度2至3部(篇)重点文学作品创作和出版,力争在省、全国“五个一”工程、“茅盾文学奖”和“鲁迅文学奖”取得突破;创作5部(50集)电影(电视、动漫),重点打造1部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影视精品或广播剧;

  (2)视觉艺术创作——重大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作品创作,力争在国内国际美展、书展、影展获奖;重点培养中青年书法、美术创作人才;重点打造1-2部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纪录片;

  (3)舞台艺术创作——打造3至5台(部)省内有影响的舞台艺术精品,其中2-3部瓯乐艺术精品,并进入全国院线巡演,力争有2至3台(部)作品获省级以上重要奖项。

详细咨询: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主页 > 慈溪政策 > 慈溪市政府办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nbxinxi.com/a/cixishizhengfubangongshi/20181119/19072.html

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边的二维码或者微信公众号搜索"宁波政策",关注我们,将不定期推送相关宁波政策信息。

站点关键词

         
  • 宁波政策 宁波政策企业服务平台 宁波政策平台 宁波政策服务平台 宁波房贷政策 社保新政策 二胎政策 形势与政策论文 养老保险新政策 农村养老保险新政策 养老金新政策 形势与政策 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宁波补贴政策 宁波落户政策 宁波购房政策 宁波购房政策 宁波限购政策 宁波限售政策 宁波人才政策 宁波公积金政策 宁波贷款政策 宁波限购政策2017 宁波企业政策 宁波医保政策 宁波二套房政策 宁波买房政策 宁波拆迁政策 宁波创业政策 宁波上牌政策 宁波养老政策 宁波房产政策 宁波退休政策 宁波限贷政策 宁波中考加分政策 宁波税收优惠政策 宁波购车政策 宁波公积金贷款政策 宁波高考政策 宁波买车政策 宁波退税政策 宁波光伏政策 宁波市限购政策 宁波电商政策 宁波人才引进政策 宁波招商政策 宁波租赁政策 宁波象山政策 宁波会展政策 宁波民宿政策 宁波楼市政策 宁波市落户政 宁波楼盘政策 宁波梅山税收优惠政策 退伍军人补贴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