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慈溪市“十三五”文化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慈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9月29日
慈溪市“十三五”文化发展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慈溪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建设文化强市、以文化软实力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阶段。根据《慈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浙江省“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现实基础和发展环境
(一)“十二五”时期主要成绩
“十二五”时期,我市围绕建设省内一流文化强市的目标,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得到长足发展,文化软实力有效提升,实现了从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的初步跨越。
1.先进文化引领作用明显增强。一是理论武装工作扎实有效。加强规范党委(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和党员集中轮训,基层党校累计培训党员超过25万人次;连续举办五届全市“微型党课”大赛,选派代表获两届全省一等奖、三届宁波市一等奖(或特等奖)。二是市民素质得到显著提升。实施市民素质提升五年专项行动计划,成功创建成为“中国慈孝文化之乡”,打造“慈文化”品牌;围绕“筑道德高地、聚文明力量”,选树身边先进典型,当选宁波道德模范5名、宁波好人28名、浙江好人4名、中国好人榜好人6名;建成并启用市级志愿服务指导中心,注册志愿者近3.6万人,成立志愿服务队898支,村级志愿服务站实现全覆盖。三是城市文明水平逐年提高。稳步推进各级文明系列创建活动,建成全国文明单位(镇、村)3个,获评浙江省示范文明城市、浙江省文明市、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2.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一是城乡设施更趋完善。大型公共文体设施建设成绩显著,市体育馆正式投用,慈溪大剧院、群众文化活动中心、科博中心项目基本建成;村落文化资源整合实绩突出,建成文化礼堂102家,获2013年度全省农村文化礼堂创建工作先进县(市、区),崇寿镇傅家路村获宁波市首届“十佳农村文化礼堂”;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提升,完成全民健身路径安装或更新300条,新增各类室外球场122片,登山健身步道建设实现零的突破,总里程数达62.5公里,其中方家河头、栲栳山步道被认定为国家级登山健身步道,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75平方米。二是活动内容更趋丰富。实施政府文化惠民工程,累计送综合性文艺演出500余场、戏曲5000余场、电影2万余场;定期举办慈溪市艺术节、慈溪市运动会、越窑青瓷文化节,实现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品牌化。三是服务机制有效突破。建成市公共文化服务网,形成双向选择的文化产品配送机制,2013年创建成为浙江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工作取得根本性突破,委托第三方管理的“慈溪模式”属省内首创;首次尝试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免费为青少年提供公益体育项目培训。
3.文学艺术创作实力明显增强。一是文艺精品创作成果丰硕。《全家总动员》获全国影展铜质收藏奖,小品《文件夹》荣获全国“群星奖”,入选入展全国美术、摄影、书法篆刻展作品9件。二是文学艺术人才队伍实力增强。入选宁波市文化创新团队2个,获评宁波市级各类荣誉称号13人,获“省优秀民间文艺人才”称号28人,国家级文艺家协会会员达71人次。三是文艺活动品牌影响扩大。“月季花奖”评比在宁波市内形成较大影响力,《人民文学》、《十月》双年奖辐射力不断增强,陈之佛艺术馆已成为艺术交流、研讨展示的平台,在普及公众美育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4.地域文化影响力明显增强。认真贯彻落实文物工作方针,健全文物保护工作机制,形成文物保护工作合力,扎实开展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和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编辑出版了普查成果集《最后的记忆》。启动上林湖越窑遗址申遗, 2012年上林湖越窑遗址再次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深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先后出版《甬上风物·慈溪卷》和《宁波非遗大观·慈溪卷》;逐步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三位一体”传承模式,新增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6项、浙江省民间文化艺术(戏曲)之乡1家,青瓷瓯乐频频亮相世界舞台,加深了对外文化交流。
5.新闻媒体传播力明显增强。一是主题宣传深入推进。五年来,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推出了一批有深度、有力度的重大主题报道,深入挖掘总结新时期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树立了全国劳模钱海军等一批先进典型。二是舆论引导正确有力。开通“民e通”等新闻平台,开设“慈溪发布”等官方微信公众号,开通中国文明网慈溪联盟网站。三是主流媒体稳步发展。以广电体制改革为引领,广播制作播出实现数字化改造,广播电视传输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建成了城乡一体、全程双向、省内领先的数字电视网络;慈溪日报连续五年荣获“中国品牌媒体百强县(地)市区域报品牌十强”称号,连续两年荣获“金长城传媒奖”。
6.文化产业总体实力明显增强。一是综合实力得到提升。自2013年起,文化产业增加值连续三年占GDP比重突破5%,主要发展指标和综合实力居宁波大市前列,成功获评浙江省文化产业十强县(市、区),基本建立起与现代化中等城市地位相适应的文化产业体系。二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影视动漫、文化创意设计等新兴产业起步有力,古旧家具(古玩)收藏交易、越窑青瓷等艺术品和工艺美术品等特色地域品牌影响力逐步提升;报纸、广播电视传媒业发展迅速,慈溪日报报业经营收入突破5000万元,五年累计实现经营收入2.67亿元,慈溪广电年经营收入超过1.5亿元。三是集聚效益日渐明显。培育重点文化产业,建成或启动建设了一批特色文化产业园区,智巢·慈溪文化创意园获得2015年宁波十大文化创新空间称号,上林湖青瓷文化传承园于2015年底开建。
(二)发展环境
今后五年将是慈溪深化改革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进“二次创业”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建设文化强市、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阶段。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文化兴盛为支撑,需要以中华文化繁荣为条件,文化已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城市和区域竞争的重要因素,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精神,中央、省、宁波市关于文化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为慈溪“十三五”期间文化发展方向、任务、路径,发挥了重要的指引作用。
在新的历史时期,夺取慈溪现代化建设新胜利,实现现代化中等城市的新跨越,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充分发挥文化引领、育人、惠民和推动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在高水平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推进各项事业可持续协调发展,全面提升市民获得感,迫切需要查补文化短板,健全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文化素质,努力提升城市人文影响力。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快推进“二次创业”,努力实现“二次腾飞”,必须主动适应文化与经济、事业与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紧扣转型发展主题,加速创新驱动,大力培育和发展文体产业、文化经济。在新的历史时期,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建设法治慈溪、平安慈溪和信用慈溪,必须培育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文化凝聚人心、疏导矛盾、营造良好氛围的积极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各种文化思潮交流交融交锋,迫切需要以新技术、新媒介传播先进文化,加强文化传播载体、网络和能力建设。在新的历史时期,文化软实力作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处地位越来越重要,迫切需要抢抓国家战略机遇,加强地域文化积累和文化特质塑造,打造城市文化品牌,提升文化竞争软实力。
同时,我市文化发展也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城乡文化发展不够平衡;文化消费市场亟需完善,文体产品供给尚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均等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文体产业发展核心要素不足,成为支柱性产业尚存差距,产业政策体系和组织保障亟待进一步完善;文化人才培养、精品创作、品牌培育、推广传播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面对新形势新要求,针对新问题新挑战,我们将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注重文化创新,为拓展文化发展新局面,凝结文化发展新成果,提供强有力保障。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省委、宁波市委重大战略决策,按照市委对“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具体部署,坚持实践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创新驱动、开放带动、改革推动、民生联动发展要求,以建设文化强市、打造人文慈溪为导向,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根本,实现文化价值引领、公共文体服务、文体产业规模、区域文化影响等领域全面提升和全面跨越,为我市在更高水平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始终保持全国县级市前列,建设长三角区域性中心城市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文化的发展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立足于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扎根群众和服务群众,尊重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让人民群众参与文化、创造文化和享受文化,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
——坚持协调发展。遵循文化发展规律,促进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相协调,加快文化与互联网、金融、科技、旅游、健康等行业的融合,重视发挥文化对经济转型升级的作用,推动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
——坚持改革创新。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深化供给侧改革,在体制机制上求新、求变、求突破,推动文化观念理念、内容形式、传播手段等创新,为文化发展搭载新引擎,注入新活力。
——坚持社会共建。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引导社会力量投入,扩大市场参与文化建设的广度和深度,响应市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形成政府规划主导、社会广泛参与、市场全面进入的文化发展新格局,促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全面繁荣发展,提升文化发展整体水平。
——坚持突出特色。坚持立足共性与彰显个性有机结合,重点强化地域文化积累,通过保护、传承、利用地域文化资源,提炼、培育、塑造城市文化特质,加快城市形象、城市品牌建设和城市精神塑造,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城市文化符号。
(三)总体目标
到“十三五”末,基本形成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文化发展新格局,建成文化底蕴深厚、区域特色明显、体制机制灵活的文化高地,实现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的全面跨越,力争创建成为全国文明城市和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努力进入长三角区域同类文化强市第一梯队。
具体目标:
——文化引领作用进一步提升。理论武装工作深入开展,主流思想阵地不断壮大,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广泛开展,市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到2020年,培育宁波市级以上各类道德典型30人以上、省级以上文明单位14个以上,力争创建成为全国文明城市。
——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以供给侧改革为核心,强化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构建政府+社会+市场“三合一”服务模式,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增强市民身体素质,基本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到2020年,省级文化强镇比例达65%,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0.53平方米,人均公共体育用地面积达2平方米。
——文艺创作能力进一步提升。大力倡导文化创造精神,鼓励文艺原创作品,培养和扶持创新团队,优化创作环境,发展文艺精品,打造文艺品牌活动,推动文学、美术、书法等10大艺术门类创作全面繁荣。到2020年,力争10件以上作品获全国常设综合性文艺奖项,3件以上作品获省级以上“五个一工程”奖。
——城市品位形象进一步提升。扎实推进文化遗产保护挖掘,实施地域文化研究工程和文化特质塑造计划,促进文化遗产保护开发与城市发展有机融合,进一步增强城市文化内涵、彰显城市文化特色,提升市民对城市形象的认同,构建文化交流网络,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扩大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
——媒体传播能力进一步提升。坚持党管媒体原则,牢牢把握舆论导向,完善传播阵地网络,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大力促进广播影视报纸数字化、网络化,强化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提高网络舆情研判管控能力,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到2020年,全媒体覆盖人群达50万人次以上,数字高清频道增至40个。
——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加快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不断优化文化产业结构,提高内容产业、新兴产业比重,增强特色产业品牌影响力和辐射力,文化产业集聚效应明显,经济地位更加突出。到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
专栏1:全市“十三五”期间文化发展主要指标 |
||||
类别 |
指 标 |
单位 |
2015年 |
2020年 |
文化事业 |
省文化强镇比例 |
% |
55 |
65 |
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 |
平方米/人 |
0.49 |
0.53 |
|
人均公共图书馆藏书量 |
册/人 |
1.5 |
2 |
|
新增宁波市公共文化示范区(项目) |
个 |
4 |
8 |
|
文化体育产业 |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 |
5 |
7 |
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 |
% |
— |
明显高于 同期经济 增长速度 |
|
省级以上特色产业园区、基地 |
个 |
1 |
2 |
|
宁波市级以上特色产业园区、基地 |
个 |
2 |
3 |
|
体育 事业 |
公共体育用地 |
平方米/人 |
1.75 |
2 |
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 |
% |
35 |
50 |
|
登山健身步道 |
公里 |
62.5 |
>100 |
|
镇(街道)国民体质监测站覆盖率 |
% |
80 |
100 |
|
慈溪市全民健身中心 |
座 |
— |
1 |
三、主要任务
“十三五”期间,按照国家、省、宁波市“十三五”文化发展纲要的指导思想与总体要求,结合我市文化发展实际,努力完成以下主要任务:
(一)增强先进文化凝聚力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巩固壮大主流思想阵地,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加强“慈文化”建设,在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不断提升人的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
1.大力开展理论武装工作。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央治国理政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中国梦”教育,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教育人民群众,为全社会开展“二次创业”提供强大的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坚持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为龙头,以市委党校和基层党校为主阵地,充分发挥“慈溪论坛”、“三北讲坛”、“名家论坛”、“党员集中轮训”、“微型党课”等载体的作用,加强各级党员教育和理论普及阵地建设。以市、镇(街道)和部门讲师团建设为重点,培养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的宣讲队伍。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阵地,充分发挥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体及路牌、候车亭、LED电子屏等宣传阵地作用,全方位、多视角、立体化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住党员干部、企业主、流动人口及未成年人等四类重点人群,在三北讲堂、市民学校、道德讲堂等阵地及相关网站平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现全民知晓率90%以上。
2.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深入开展“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创新创业的时代精神,传承弘扬“慈孝、包容、勤奋、诚信”的市民共同价值观,充分激发“敢闯、敢试、敢拼、敢为人先”的城市文化基因。制定实施《慈溪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实施意见》,通过各种形式,持续深化对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普及。深入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国情市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积极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地域文化。做大做优以慈孝、慈善、慈爱为内涵的“慈文化”品牌,成立“慈文化”研究会,并从慈孝典型挖掘培树、“慈文化”实践基地打造、“慈文化”优秀作品创作、“慈文化”活动开展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市民的慈孝、慈善、慈爱意识,实现镇镇有基地、村村有典型、月月有活动。深入推进“信用慈溪”建设,加强政务诚信、司法公信力以及行业、部门和地方信用建设,营造倡导诚信的社会环境,形成符合经济发展要求的社会信用体系。
3.大力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制定实施《慈溪市公民道德建设实施意见》,广泛开展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和公共秩序。培育和孵化一批德育、美育平台,利用道德讲堂等载体,加强道德宣讲活动,在全市培育浓厚的社会道德正气。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网络,着力推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大力弘扬志愿精神,夯实志愿服务基础,基层志愿组织达到全覆盖,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城市建成区常住人口的比例大于10%;探索志愿服务电子化管理机制,提升志愿服务综合水平。打造“好人品牌”,形成全社会向真、向善、向美的社会良好风尚。
4.大力推进城乡文明创建。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龙头,组织开展“文明慈溪”系列行动,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社会公共服务质量和市民公共文明素质。积极探索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加大城市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支持力度,形成以城带乡、共建文明的良好格局。力争创建成功一批全国和省级文明单位(村、镇)。
专栏2:城乡文明推进重点项目 |
1.重要创建项目——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文明村镇或全国文明单位1个以上;浙江省文明村(社区)6个、浙江省文明镇(街道)2个、浙江省文明单位5个以上。 2.素养提升工程——“慈文化”品牌;“好人品牌”,力争培育中国好人榜好人2人以上,浙江好人5人以上,宁波好人20人以上;浙江道德模范1人以上,宁波道德模范2人以上。 3.文明慈溪系列活动——文明旅游、文明餐桌、文明出行、文明观演观赛、文明网络、文明上网。 |
(二)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发挥党委政府主导作用,努力突破体制障碍,盘活文化资源,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探索文化消费试点,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1.强化和优化公共文化服务阵地。进一步发挥现有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陈之佛艺术馆等设施的作用,加快大剧院、群众文化活动中心、科博中心等大型文化设施建设,创新完善运营机制和管理模式。完善基层文体设施布局,实现量质齐升;整合现有资源,抓紧建设以“文化礼堂”为代表的村(社区)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注重“建、管、用、育”一体化,充分发挥“红色殿堂、精神家园”的作用。通过新建、改建等方式,逐步增加能体现城市文化特质的主题文化公园、广场数量。启动智慧文化和数字媒体建设,推动线下和线上平台有机融合,不断拓展服务网络和交流平台。以各类创建为抓手,深入推进文化阵地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新增宁波市公共文化示范区(项目)4个。
2.强化和优化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完善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运作,优化市场运行的文化服务配送模式,确保每年公益性文化活动的数量和质量。继续办好慈溪市艺术节,进一步提升品牌内涵;引导大众文化从单纯的娱乐型向智能型、创意型转变,做深做强一批文化活动重点品牌。鼓励支持各地举办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艺术节及传统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地区、部门、企业之间的“文化走亲”活动,普遍实行文化“结对联姻”,形成浓郁的城乡文化氛围。提升本土文化人才创作水平,加强与外地高层次专业文体团队的合作,提高本土原创作品数量和质量,有效丰富文化服务内容。
3.强化和优化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建立健全社会广泛参与的互动机制,大力发展各类文化艺术协会、业余文体团队,加强对协会及业余文体团队的指导,搭建群众文化交流平台,培养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兴趣,激发群众文化自觉。设置一批纳入制度化管理的群众性文化活动项目,注重活动的导向性、示范性、带动性和可持续性,努力形成点面结合、上下联动的长效机制。创新公共文化产品生产和采购模式,加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力度,扩大政府采购的范围和数量,建立健全供需信息交互、服务全程跟踪、满意度测评的管理流程,逐步实现产品结构按需调配、服务配送透明规范、服务评价客观公正的公共文化服务配送新机制。
专栏3: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点项目 |
1.大型文化设施项目——规划启动慈溪市美术馆 2.镇级综合文化中心——规划启动观海卫镇综合文化中心等镇级文化中心建设 3.文化礼堂——新增80家以上,覆盖全市60%以上行政村。 4.智慧文化建设——启动数字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和公共体育服务APP系统建设。 5.政府文化惠民工程——引进高水准文艺演出150场以上,讲座、展览100场;每年送演出下乡100场,送戏剧下乡800场,送电影下乡4000场,送书下乡2万册。 6.文化活动重点品牌——艺术节、四百文化惠民工程、三北讲坛、慈图展览、全民读书月、青年歌手大奖赛等。 |
(三)繁荣文学艺术创作
切实加强对文艺创作的宏观管理,建立健全政府扶持文艺创作的长效机制,鼓励原创、培养团队、积极创新,生产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地方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
1.营造繁荣向上、关注个性的创作环境。研究制定文艺事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增强文艺事业发展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设立文化精品工程专项经费,完善激励机制,对国内国际重大艺术赛事获奖予以表彰奖励。进一步创新艺术生产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一整套高效的文艺作品创作机制和重点赛事备战机制,定期召开创作年会,对重点创作项目实行跟踪扶持,对重大创作题材实行签约制,整合资源、拓展渠道,探索重大文艺创作、重大题材策划以及活动项目的政府采购制度,不断提高精品创作生产的社会化、市场化程度,促进文艺精品创作持续发展。
2.培育阵容强大、重点突出的创作群体。建成以市文联及市级相关部门为中心,各镇(街道)文联分会、各艺术社团为基础的文艺创作体系,扶持和推动优秀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和传播,培育更多德艺双馨、群众欢迎的优秀文艺工作者和名家大师。加强文艺阵地载体建设,培育壮大一支慈溪文艺事业的“地方军”,办好“一馆一刊六奖项”。加大新人培养力度,通过举办青年研讨会、合作办班、外派进修、名家点评等形式,提高创作水平。充分发挥专家智囊作用,探索建立专家库,设立文艺家工作室,着眼培养省内乃至国内有影响的文艺工作者。
3.创作特色鲜明、影响深远的艺术精品。研究制定文化精品创作生产规划,抓好宁波、慈溪两级文艺精品创作三年行动计划,精心规划部署一批重点创作、重大题材作品的创作生产。立足慈溪地域特色题材,扶持青瓷瓯乐艺术团发展,深化青瓷瓯乐创作研究。注重大众文化产品创作,产出一批体现本土文化特色的群众文化产品,特别是适合农村群众观看的音乐、歌舞、戏剧小品、民俗表演、民间视觉艺术作品。每两年推出一套慈溪文艺丛书,举办一场原创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展演。不断增强专业艺术协会的创作演出(展览)能力,促进各艺术门类创作全面繁荣。
专栏4:文艺精品创作生产重点项目 |
1.实施慈溪市文艺精品创作三年行动计划 (1)文学艺术创作——每年度2至3部(篇)重点文学作品创作和出版,力争在省、全国“五个一”工程、“茅盾文学奖”和“鲁迅文学奖”取得突破;创作5部(50集)电影(电视、动漫),重点打造1部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影视精品或广播剧; (2)视觉艺术创作——重大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作品创作,力争在国内国际美展、书展、影展获奖;重点培养中青年书法、美术创作人才;重点打造1-2部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纪录片; (3)舞台艺术创作——打造3至5台(部)省内有影响的舞台艺术精品,其中2-3部瓯乐艺术精品,并进入全国院线巡演,力争有2至3台(部)作品获省级以上重要奖项。 详细咨询: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主页 > 慈溪政策 > 慈溪市政府办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nbxinxi.com/a/cixishizhengfubangongshi/20181119/19072.html 推荐文章热门文章常见问题站点关键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