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
嵊州市国土资源局文件
嵊土资[2007]138号
嵊州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实施方案
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目的在于全面查清现阶段全国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建立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和土地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保证我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顺利实施,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二次全省土地调查的通知》(浙政发〔2007〕15号)、《浙江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总体方案》(浙土调查办[2007]4号)和嵊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嵊政〔2007〕68号)等文件要求,结合嵊州市实际,制定我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实施方案。
一、主要目的和意义
(一)是科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
嵊州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而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必须有准确翔实的土地基础数据作为依据。通过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查清我市城乡土地资源和利用情况,并在此基础上编制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土地利用计划,科学规划、合理配置、优化利用城乡土地资源,达到对每一块土地进行集约、最优、合理利用的目的,切实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是实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依据
针对我市人多地少、土地资源不足等问题,为了贯彻落实好“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也迫切需要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通过第二次调查,查清我市建设用地总量、分布和利用结构,及时掌握建设用地供应总量和城乡存量建设用地的数量及分布,调整土地供应总量和用途,为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提供基础依据。同时,查清我市基本农田数量和质量状况,严格管制每块基本农田,为建立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提供基本依据。
(三)是建立现代土地产权制度的重要保障
由于我市土地调查和土地登记信息化程度还不高,图件更新不及时,调查内容不全面等,造成土地资源日常管理难,土地产权管理不够精细,土地权属纠纷时有发生,影响了政府的科学决策和土地权利人的利益,影响了社会稳定。通过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查清城镇、独立工矿和农村居民点内每一宗土地的权属、界址、用途和面积,明晰土地权益归属,是建立现代土地产权管理制度,严格土地资产管理,有效保障土地权益,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一)调查目标
按照国家统一标准,采用航空航天遥感、现代数字测绘、地理信息系统等高新技术,对全市范围内每块土地进行实地调查和测绘,查清我市耕地等各类农用地、城乡各类建设用地以及未利用土地的权属、面积、分布和利用等状况;完成全市城镇和主要农村居民点内1:500数字地籍调查(包括权属核查和地籍测量,下同),查清区域内土地的权属、界址、面积和利用状况;查清全市基本农田数量、分布和利用状况,并对每一块基本农田上图、登记、造册;查清耕地后备资源的面积、分布和利用状况;建立三级管理到地块的土地调查数据库以及土地利用现状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健全和规范土地登记制度,建立土地变化的调查、登记、统计、监测和快速更新机制。
(二)主要任务
结合全省第二次调查工作内容和嵊州市的实际情况,确定本次调查的主要任务为:
1、农村土地调查
(1)转换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体系。本次调查先采用《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但对独立工矿用地、菜地等要按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分类的要求进行细化调查。待2009年进行农村土地调查统一时点更新时,由农村土地调查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整体地类转换,由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转换到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分类。
(2)补充调查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情况。在土地更新调查、土地变更调查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的基础上,从当地实际出发,利用最新航空遥感影像,结合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对土地利用和权属等变化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补充调查,保持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的现势性。
(3)调整本级行政区域界线以及坡耕地面积等。按省国土资源厅土地更新调查时下发的市、县级行政区域界线,制作本行政区域的控制面积结合图表,调整本行政区域矢量界线和控制面积,核对县际接边分界线。根据要求搞好田坎系数测算和耕地坡度分级计算。
(4)完善土地利用数据库及管理信息系统。对现有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权属调查数据、遥感影像数据及土地利用现状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一次全面的更新、完善,建立一套通用一致、高效便捷、稳定可靠的土地利用现状管理信息系统,不断提高土地资源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5)更新农村土地调查统一时点成果。农村土地调查完成后,要继续做好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保持农村土地调查成果的现势性。各项农村土地调查成果统一时点(
2、基本农田调查
按照省国土资源厅的统一要求,依据经批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基本农田保护区(块)划定资料,将基本农田保护地块(区块)落实至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层,统计汇总出辖区内基本农田的分布、面积、地类等状况,并登记造册。基本农田调查结合农村土地调查一并进行。
3、耕地后备资源调查
按照耕地后备资源界定标准,完成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查清耕地后备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分布,摸清耕地后备资源家底。耕地后备资源调查结合农村土地调查一并进行。
4、城镇土地调查
按照国家和省国土资源厅统一标准,采用现代数字测绘、地理信息系统等高新技术,完成全市4个街道、5大集镇和其他各乡镇所在村以及主要农村居民点内1:500数字地籍调查(包括权属核查和地籍测量),查清区域内土地的权属、界址、面积和利用状况;建立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健全和规范土地登记制度,建立土地变化信息的调查登记、统计和动态更新机制。
(1)开展城镇数字地籍调查
城镇土地调查是指对城镇范围以内的土地开展大比例尺调查。依据地籍调查技术规程,充分利用已有地籍调查成果,查清城镇内部建设用地的使用权状况,确定城镇内部每宗土地的界址、范围、界线、数量、用途等。通过汇总分析,掌握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金融商业服务用地、房地产用地、开发园区等土地利用状况。此项工作我市已在开展,根据省厅要求,下一步扩展到建制镇范围土地调查。
(2)建立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
应用GIS技术,按照国家和浙江省地籍数据库建设相关标准规范要求,建立包括土地权属、城镇村庄内部土地利用、地形等信息的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库。组织建立地籍信息系统,对地籍调查和地籍测量结果的图形数据、宗地属性以及各种表、卡、册等数据信息进行集中管理,并提供编辑录入、查询统计、日常变更、制图输出、登记发证以及办公流程等管理功能,满足日常业务及管理需求。
5、成果汇总
(1)数据汇总
在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基础上,汇总本级行政辖区内的各类土地利用数据以及基本农田和城镇建设用地等数据,形成本级行政辖区内的综合及专题调查汇总成果。
(2)图件编制
利用数据库管理和计算机辅助制图等技术,采用缩编等手段对全市土地调查图形数据进行整理缩编,编制出县级系列土地利用图件、图集和各种专题图件(集)等。
(3)成果分析
根据土地调查结果,结合相关资料信息,开展土地利用状况分析。对耕地、基本农田等各类土地的数量、分布、利用结构及其变化状况进行综合分析,评判土地利用的集约节约程度,预测变化趋势,为土地开发潜力挖掘,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提出建议。根据土地调查及分析结果,编制出嵊州市第二次土地调查报告。
为保持调查成果现势性,二次调查完成后,继续进行每年一次的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对土地利用变化状况进行全面调查,及时汇总调查成果;制定土地调查、统计、登记相关法律、法规,建立起稳定的土地调查机构和队伍,保障调查经费,进一步完善统一的土地调查、统计和登记制度。
三、技术路线与方法
(一)技术路线
围绕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农村土地调查按照土地调查技术规程,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调查成果,采用无争议的权属资料,运用航天航空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定位和数据库及网络通讯等技术,采用内外业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形成集信息获取、处理、存储、传输、分析和应用服务为一体的土地调查技术流程,获取全市每一块土地的类型、面积、权属和分布信息,建立连通省市上级国土主管部门的土地调查数据库。
城镇土地调查,严格按照全国城镇土地调查的有关标准,开展地籍权属调查和地籍测绘工作,现场确定权属界线,实地测量界址和坐标,计算机自动量算土地面积,并以调查信息为基础,建立城镇地籍信息系统。
(二)技术方法
1、以航空、航天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
农村土地调查将以1:1万比例尺为主,充分应用航空、航天遥感技术手段,及时获取客观现势的地面影像作为调查的主要信息源。采用多平台、多波段、多信息源的遥感影像,包括航空、航天获取的光学及雷达数据,以实现在较短时间内对全市各类地形及气候条件下现势性遥感影像的全覆盖;采用基于DEM和GPS控制点的微分纠正技术,提高影像的正射纠正几何精度;采用星历参数和物理成像模型相结合的卫星影像定位技术和基于差分GPS/IMU的航空摄影技术,实现对无控制点或稀少控制点地区的影像纠正。
2、基于内外业相结合的调查方法
农村土地调查以1:1万主比例尺,以正射影像图作为调查基础底图,充分利用现有资料,在GPS等 技术手段引导下,实地对每一块土地的地类、权属等情况进行外业调查,并详细记录,绘制相应图件,填写外业调查记录表,确保每一地块的地类、权属等现状信息详细、准确、可靠。以外业调绘图件为基础,采用成熟的目视解译与计算机自动识别相结合的信息提取技术,对每一地块的形状、范围、位置进行数字化,准确获取每一块土地的界线、范围、面积等土地利用信息。
城镇土地调查以1:500比例尺为主,充分运用全球定位系统、全站仪等现代化测量手段,开展大比例尺权属调查及地籍测量,准确确定每宗土地的位置、界址、权属等信息。
3、基于统一标准的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方法
系统整理外业调查记录,按照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统一的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和技术规范,逐图斑录入调查记录,并对土地利用图斑的图形数据和图斑属性的表单数据进行属性联结,形成集图形、影像、属性、文档为一体的土地利用数据库。
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图形平台,以大型的关系型数据库为后台管理数据库,存储各类土地调查成果数据,实现对土地利用的图形、属性、栅格影像空间数据及其它非空间数据的一体化管理,借助网络技术,采用集中式与分布式相结合方式,有效存储与管理调查数据。考虑到土地变更调查需求,采用多时序空间数据管理技术,实现对土地利用数据的历史回溯。另外,由于土地调查成果包括了土地利用现状数据、遥感影像数据、权属调查数据以及土地动态变化数据等,数据量庞大,记录采用数据库优化技术,以提高数据查询、统计、分析的运行效率。
4、基于网络的信息共享及社会化服务技术方法
借助现有的国土资源信息网络框架,采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先进、高速、大容量的土地利用信息管理网络体系,实现与各行业的信息共享与数据交换,为其他相关部门和社会提供土地基础信息和应用服务。
四、调查步骤和要求
(一) 主要步骤
(1)准备工作;
(2)外业调查工作底图制作;
(3)外业调查;
(4)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
(5)调查成果一致性检查及外业核实;
(6)调查成果制作;
(7)成果资料归档和汇交。
(二)工作要求
严格执行《浙江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总体方案》(浙土调查办[2007]4号)文件规定,结合嵊州市实际实施调查。
五、调查成果
通过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全面获取覆盖全市的土地利用现状信息和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信息,形成一系列不同尺度的土地调查成果。具体成果主要包括:数据成果、图件成果、相关文字成果和土地数据库成果等。
(一)数据成果
1、本级行政区各类土地面积数据;
2、本级行政区基本农田面积数据;
3、不同坡度等级的耕地面积数据;
4、本级行政区城镇土地利用分类面积数据;
5、本级行政区各类土地的权属信息数据。
(二)图件成果
1、嵊州市土地利用现状图件;
2、嵊州市基本农田分布图件;
3、嵊州市城镇土地利用现状图件;
4、嵊州市土地权属界线图件;
5、嵊州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图集。
(三)文字成果
1、综合报告
(1)嵊州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报告;
(2)嵊州市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报告;
(3)嵊州市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分析报告。
2、专题报告
(1)嵊州市基本农田状况分析报告;
(2)嵊州市城镇土地利用状况分析报告。
(四)数据库成果
形成集土地调查数据成果、图件成果和文字成果等内容为一体的各级土地调查数据库。主要包括:
1、土地利用数据库;
2、土地权属数据库;
3、多源、多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库;
4、基本农田数据库;
5、城镇地籍信息系统。
六、时间安排
1、按照全省统一部署,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第二次全市土地调查于2007年7月启动,2007年第三季度完成领导机构建设、实施方案编制以及培训和宣传等有关准备工作。
2、2008年上半年完成市区四个街道、开发区和甘霖、长乐、三界、崇仁、黄泽、石璜6个乡镇所在地1:500数字地籍调查,并基本建立覆盖数字地籍调查范围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基本完成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任务。
3、2008年完成其他乡镇1:500数字地籍调查,完成覆盖全市城乡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4、2009年底完成主要农村居民点内1:500数字地籍调查,完成全市基本农田数量、分布、和利用状况调查,建立管理到地块的土地调查数据库以及土地利用现状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土地变化信息的调查、登记、统计、及时监测与快速更新机制。从2009年开始,按全省统一部署,每年进行一次土地变更调查,保持调查成果的现势性。
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在规定时间内及时完成上级验收。
七、成立领导机构
市政府成立第二次全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调查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协调解决重大问题。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副市长吕丙任组长,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王正军、市国土资源局局长沈华祥任副组长,市发改局、市经贸局、市监察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建设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局、市统计局的分管领导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土地调查的日常组织和具体协调工作,办公室设在市国土资源局,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赵仕明兼任办公室主任。
领导小组建立定期工作会议制度,对调查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八、经费预算
嵊州市第二次土地调查费用总预算为768万元左右,其中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调查所需经费90万元、基本农田调查费和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所需经费60万元、城镇数字地籍调查及地籍数据库建设所需经费460万元、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所需经费60万元、组织实施费62万元、成果质量质检费26万元、省市验收费10万元。
主题词:土地 调查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