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各省市政策 > 浙江省 > 绍兴市 > 嵊州市 > 正文

副市长赵祥军在全市建筑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1-06-03 嵊州市 收藏
朗读

 

在全市建筑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副市长  赵祥军

200858

(根据记录整理)

 

同志们:

今天,市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市建筑业工作会议。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一是回顾总结2007年的建筑业发展工作,二是与大家一起商讨嵊州建筑业振兴和发展大计,共同开创我市建筑业各项工作新局面。

2007年,在省、绍兴市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建筑行业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我市建筑行业在资质升级、工程创优、业务总量等方面都实现了较大的提升。在此,我代表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刚才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全市建筑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代表市政府就全市建筑业发展工作“怎么样”和“怎么办”的问题讲两个方面意见。

一、所谓怎么样,就是要正确认识我市建筑业发展现状。

通过纵向和横向比较,我们可以对我市建筑业发展现状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1.从纵向看,发展很快。近年来,我市建筑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总量大。2003年到2007的五年间,总产值从35.1亿元增加到80.5亿元,年均增幅达到了24%,已成为我市的一大支柱产业。二是贡献大。2007年全市51家建筑企业共上缴税收7413万元,占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8.5%左右,建筑业从业人员达到55000人,每年建筑劳务输出达到2万多人,较好地发挥了优势产业和富民产业的作用,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

2.从横向比较,差距不小。我市建筑业发展水平与全省12个建筑之乡和绍兴市其他县市比较,差距也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是规模小。从规模上排列,我市仅位于全省12个建筑之乡的第10位。2007年我市建筑业总产值、地税收入、从业人员总数在全绍兴的占比分别仅为2.8%、5%、5.5%,特别是建筑业总产值还不及上虞市、绍兴县的一家企业。二是资质相对较低。全绍兴市现有特级资质企业17家,而我市至今没有一家,一级资质、二级资质企业家数在全绍兴的占比也仅为4.3%和8.9%。三是经营结构单一。我市建筑企业经营结构大多以土木建筑施工为主,在水务、消防、通讯等方面涉足不多,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的企业只占企业总量的25%左右。

二、所谓怎么办,就是要合力开创我市建筑业发展新局面。

当前,在全市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和市“两会”精神,凝心聚力,乘势而上,全面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际,作为我市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业也要在更高的起点上,抢抓机遇,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下面,我就加快我市建筑业发展谈几点看法。

(一)振奋精神,增强信心。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在我市已有较好的发展基础。首先,建筑业是一个大产业。它覆盖面广,社会性强,贡献大,是致富百姓的有效途径,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推动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支柱作用和强势带动作用。第二,我市建筑业已开拓了大市场。近年来,通过积极外拓市场,全市共有驻外分公司和办事处20多个,施工点40余个,省外产值占到了总产值的80%以上,特别是在上海、西安等城市,嵊州建筑企业已具有了相当大市场份额。第三,我市建筑业已打响了大品牌。近年来,通过积极开展工程创优活动,我市建筑企业共创建了“钱江杯”等20多项省(部)级以上优质工程和样板工程,嵊州“建筑之乡”的集群品牌已在全国具有较大的知名度。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我市建筑业的现有优势,进一步提高发展建筑业的认识,共同促进建筑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凝聚力量,做大做强。

企业是推进建筑业发展的主体,推进建筑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各建筑企业凝聚力量,全面协作,做大做强,全面提升自身发展能力。从我市建筑企业的实际看,重点要做好以下在方面工作:

1.拓市场。

建筑业与其他企业不同,生产基地、服务对象和市场主要在外部,可以说,抢占市场是发展建筑业的第一方略。当前,建筑市场的竞争已趋于白热化。我市建筑业必须及时分析市场信息,加强市场研究,及时调整战略,研究制定出新的市场开拓战略,努力寻找新的亮点和增长点。

一是要巩固规模市场。把建筑业市场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攻占大的市场上来,放在成规模、成气候的市场上来。一方面,要不断巩固和扩大现有的如上海、西安、北京、安徽、山东等传统市场份额,提高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扩大战果,乘势向周边地区规模比较大的二级城市延伸。

二是要抢占新兴市场。顺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战略的深入实施,各建筑企业特别是重点企业要抽调精兵强将,到西部、东北等热点市场去抢占滩头阵地,由点到面扩张规模,逐步把专业队伍、劳务队伍带过去,选准市场切入点,先涉足、后立足,努力形成新的发展亮点。

三是要开拓境外市场。我国加入 WTO 后,随着非歧视原则的实施,关税壁垒的减少,成员之间的信息资源互享,企业“准出”、“准入”制度的宽松,为我市建筑业开拓国外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有条件的建筑业企业,要注重加强与国内外大集团和国际知名承包商的联系,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开拓国际市场,逐步增强我市建筑业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

2.求突破。

按照加快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我市建筑企业应着力在以下三个方面求突破:

一是要在规模工程上求突破。规模工程是标志工程、形象工程。做好一个规模工程,就能拓展一方市场、树起一方信誉。我们要充分发挥我市建筑业的整体优势,加强资源整合和要素集约,形成企业集群,实现规模化经营,组团式作战,共同争取规模工程,增强竞争合力。

二是要在产业延伸上求突破。要突出主业,拓展相关产业,在巩固土建的基础上,主动适应国家投资重点向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和新兴产业转移的趋势,大力拓展水利电力、设备安装、装饰装璜、道路设施、园林绿化、市政路桥、生态环保等产业领域。同时,要利用建筑业与房地产业之间的联系,积极介入,参与竞争,开辟新的经营空间。

三是要在企业整合上求突破。建筑产业同其他产业一样,也要扶持大企业。要通过对分散的、小规模的、低资质和无等级的建筑企业进行整合,特别是要以深化改革为契机,内外联合,增资扩股,增加企业资本总量,做大单体规模,扶持发展特级企业资质。同时,统筹兼顾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发展,引导中小企业进行结构调整,使全市的建筑业企业结构体系更加合理在此基础上,要加强企业内部制度建设,规范内部管理行为,特别是在强调做大做强的形势下,既要用好一级资质,又要明确各挂靠单位的责权利的关系,加强监控,避免投资风险。市内各金融机构要一如既往地为我市建筑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实现银企“双赢”的有效途径。

3.创品牌。

品牌是企业走向市场、拓展市场的重要支撑和根本保证,是建筑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最宝贵的战略资源。我们要把品牌建设作为推进建筑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汇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聚全市之才,推动建筑业在更高平台上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是要加快人才培养。组织好人才招聘活动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活动,通过人才引进和培训,重点培养和建立高素质的以企业家为核心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工程技术人才队伍、施工工人队伍,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努力提高工程的质量和水平。

二是要增加设备投入。先进的技术设备不但可以提高施工效率、改进工程质量,而且也是企业施工能力、综合实力的象征。各建筑企业特别是规模企业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淘汰落后设备备,提高技术装备的现代化程度。

三是要增强创牌意识。各企业要真正树立品牌就是企业生命,品牌就是企业效益的思想,继续深入开展创优创牌活动,组织专门力量,成立专门班子,集中精力做好各类优质工程奖的申创工作,力争在争创国家级优质工程上取得突破。同时,市建管局要做好“建筑之乡”品牌的宣传工作,进一步打响嵊州“建筑之乡”品牌,为我市建筑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优化服务,改善环境。

推进建筑业加快发展,离不开政府各级、各部门的重视、关心和支持。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优化服务,共同营造建筑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一是服务要有新观念。当前,社会上对建筑企业的认识上存在着一些偏差,认为建筑企业是高利润企业,政府部门与建筑老板打交道人家总认为是出于某种利益关系,有点谈虎色变。事实上,现在的建筑企业经营规范,是靠实力立足的行业,而且在经营上由于种种原因各种困难比过去多得多,同时,建筑业是第二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与工业企业是同等的。因此,作为政府,在对建筑企业的观念上要有新转变,也要象对待工业企业那样对待建筑企业,真正贴近建筑企业,服务建筑企业。在此,也希望在座的企业家们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素养,诚信、守法经营,切实增强做好新形势下建筑业工作的能力。

二是服务要有新改进。各有关部门和乡镇(街道)要树立“一盘棋”思想,从维护全市建筑业的整体利益出发,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和服务方式,重点在市场开拓、资金投入、职工培训、人才分配、社会保障、权益维护、安全生产、税费优惠等方面给予建筑企业主动、便捷、优质、高效的指导和服务,在处理纠纷等方面为企业排忧解难,切实做到“今天能办的事不要明天做,能主动的事不要摆架子,能变通的事不要设门槛,能教育的事不要用重罚”,实实在在地改进服务措施,为建筑企业发展提供服务保障。同时,要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严防各类事故发生。

三激励要有新举措。去年,市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建筑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制定了专门的奖励扶持措施,激发各建筑企业做大做强和创杯创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今年,市政府对这一文件作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重点在企业税收、资质升级、科技创新等方面出台了更加优惠的措施,鼓励建筑企业“回流”,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如税收方面,规定“对纳税300万元以上的前5名建筑业企业纳税大户,企业当年度形成的地方财政收入超过本行业平均增长率20%以上部分给予20%的财政扶持,每家的最高扶持额不超过100万元”,并将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制定合理的税收征收标准和办法,鼓励我市在外建筑企业和外地建筑企业来我市开具外出经营证。当然,政策主要是体现市政府对建筑企业的高度重视,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希望我市建筑企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市建管局要做好有关激励政策的跟踪服务和反馈工作,并加强与兄弟县市的沟通和联系,为市政府做好参谋,适时对有关政策进行调整和完善,充分发挥政策的激励作用。

同志们,建筑业是一个古老的产业,从长城到故宫无不铭刻着建筑工人走过艰辛之路的印记;建筑业又是一个生机勃勃的产 业,从浦东新区到跨海大桥都告诉世人现代建筑师们的智慧和汗水。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抢抓机遇,创新开拓,在为社会建得广厦千万间的同时,我市的建筑业一定会在“工业强市、和谐惠民”大业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加快全市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市府办  刘波整理)

 

 

 

详细咨询: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主页 > 各省市政策 > 浙江省 > 绍兴市 > 嵊州市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nbxinxi.com/a/chengzhoushi/20210603/236670.html

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边的二维码或者微信公众号搜索"宁波政策",关注我们,将不定期推送相关宁波政策信息。

站点关键词

         
  • 宁波政策 宁波政策企业服务平台 宁波政策平台 宁波政策服务平台 宁波房贷政策 社保新政策 二胎政策 形势与政策论文 养老保险新政策 农村养老保险新政策 养老金新政策 形势与政策 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宁波补贴政策 宁波落户政策 宁波购房政策 宁波购房政策 宁波限购政策 宁波限售政策 宁波人才政策 宁波公积金政策 宁波贷款政策 宁波限购政策2017 宁波企业政策 宁波医保政策 宁波二套房政策 宁波买房政策 宁波拆迁政策 宁波创业政策 宁波上牌政策 宁波养老政策 宁波房产政策 宁波退休政策 宁波限贷政策 宁波中考加分政策 宁波税收优惠政策 宁波购车政策 宁波公积金贷款政策 宁波高考政策 宁波买车政策 宁波退税政策 宁波光伏政策 宁波市限购政策 宁波电商政策 宁波人才引进政策 宁波招商政策 宁波租赁政策 宁波象山政策 宁波会展政策 宁波民宿政策 宁波楼市政策 宁波市落户政 宁波楼盘政策 宁波梅山税收优惠政策 退伍军人补贴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