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政府有关部门:
《嵊州市工业园区整合提升行动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嵊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9月3日
嵊州市工业园区整合提升行动方案
为加快推进工业园区整合提升,促进平台优化升级,着力打造产业新平台,再造经济发展新优势,根据《绍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绍兴市开发区(工业园区)改造提升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绍政发〔2017〕18号)和《绍兴市工业园区整合提升行动方案》(绍政办发〔2018〕39号)精神,特制订嵊州市工业园区整合提升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部署,按照“四个强省”的工作导向和打造“六个浙江”的目标要求,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为总引擎,坚决打破坛坛罐罐,加快空间布局优化,加速业态调整创新,推进生产力重新布局,全力打好“退散进园”、“退污进绿”、“退劣进优”、“退低进高”等“四退四进”攻坚战,促进嵊州经济转型升级,全面推动现代化建设。
二、主要目标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改造、高水平管理、高质量发展”的原则,推进生产力重新布局,力争通过3—5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努力,高水平打造2个主导产业突出、创新要素集聚、体制机制灵活的主体功能区。
——退散进园。通过重新规划布局,将全市除省级以上开发区外的工业园区整合到2个,推进工业园区深度整合、企业高度集聚。到2020年,工业企业入园率达到75%左右,其中规上工业企业入园率达到90%左右。
——退污进绿。2019年底,除完成就地整治、符合环保要求的规上企业外,全市退出区域涉污企业基本关停或改造入园;2020年底,全面完成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规上涉污企业全面推行清洁化生产;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5%,构建形成以绿色园区、绿色企业、绿色供应链为支撑的绿色制造体系。
——退低进高。坚持创新驱动、龙头引领、协同发展,推动产业从中低端向高端化发展。2018年,扎实推进印染化工企业搬迁集聚工作,全面实施“脏乱差”“低小散”企业整治提升,基本完成“僵尸企业”市场出清。2020年,新兴产业增加值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的比重分别达到40%、45%以上;每个工业园区培育形成2个以上细分主导产业,成功打造若干条领跑产业链。
——退劣进优。通过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园区提质增效。到2020年,工业园区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R&D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2%,培育认定省“隐形冠军”企业3家以上,加快培育形成质量效益好、创新能力强、体制机制活、国际化程度高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三、整合方案
根据我市实际,除省级以上开发区外,确定规划在仙岩镇、金庭镇与北漳镇等3个镇整合建设2个工业园区,其余乡镇(街道)原则上不再设立工业园区。其中,仙岩镇建设1个,金庭镇与北漳镇为相邻区域整合建设1个。
(一)仙岩工业园区布局
仙岩镇以造纸、机械产业为主导产业,已形成有嵊州市宇信纸业有限公司、嵊州市宇丰纸业有限公司、嵊州市恒丰纸业有限公司、嵊州市白云纸业股份有限公司等造纸龙头企业和浙江威力锻压机械有限公司等机械龙头企业。
规划将原仙岩镇工业园区的62.8公顷与沿线工业用地未来规划整合,主要集中在104国道两侧,其中涉及仙岩镇、西鲍村、严坑村,核心区域集中在西鲍村,形成占地总面积为80公顷的仙岩工业园区。
通过造纸行业的整合提升和机械行业提档升级,进一步整合资源,全面改造提升造纸行业、机械行业,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产值百亿以上的工业园区。
(二)上东工业园区布局
金庭镇、北漳镇以机械、装备制造产业为主导产业,有浙江立成印染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嵊州市美亚特机械有限公司等机械龙头企业。金庭镇、北漳镇区域相连,规划整合设立上东工业园区,总面积97.6公顷,其中金庭镇分区东至镇二路,西至高龙路,南至上东江,北至S311省道(规划),占地63.5公顷,北漳镇分区东至下溪线,西至青山头村,南临金庭镇,北至新安村,占地34.1公顷。
规划工业园区利用与宁波相邻的地域优势,利用现有机械产业基础优势,新增产业以发展机械为主,设置严格的准入条件,并通过引进和培育整合,打造机械产业园,打造产值近百亿元的工业园区。
四、工作举措
(一)优化规划布局。抓住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契机,充分衔接土地利用规划、生态功能区发展规划和各区域城市发展规划,结合现有工业园区分布、总量规模、产业发展等实际,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要求,对工业园区进行重新规划布局,做到“四有三无”,即:有四至范围、有核心区域、有主导产业、有发展空间,无涉生态保护红线、无涉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无突破城镇开发边界,确保将全市现有34个工业园区规划整合为2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及规划工业园区以外的区域原则上列为退出区域,明确承接并入的开发区或工业园区;对退出区域内未涉污企业,根据城市建设进程和企业发展需要逐步有序退出。(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建设局,各乡镇(街道)、开发区;配合单位:市国土局、市环保局)
(二)严格标准管控。高标准制订工业园区整治提升标准规范,明确建设规范、行业整治、项目准入、消防安全、安全环保、设施配套、环境面貌等标准要求,严格对标整治,实现规范提升。强化行业标准管控,推动领带、电机、厨具等重点传统产业及地方特色产业制订执行行业规范和团体标准,以标准管控倒逼引领产业提升。加快推动“标准地”制度,设立工业项目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行业规范,将投资、亩均产出、税收、环境、建设、能耗、研发投入等指标纳入土地招拍挂出让条件,提高准入门槛,提升质量效益。(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国土局、市质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