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各省市政策 > 浙江省 > 衢州市 > 常山县 > 正文

关于印发常山食用菌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的通知

2021-06-23 常山县 收藏
朗读

HCSD01-2017-0008

 

常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常政办发〔2017〕61号


 

常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常山食用菌

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级各有关单位:

《常山食用菌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已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予以印发,请认真遵照执行。

 

                   常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5月15日


 

常山食用菌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17~2019)

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推进我县食用菌产业较好较快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思路

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国内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不断调整品种结构,抓住特色培育亮点,促进我县食用菌产业持续、稳步、健康地发展。

二、工作目标

按照“扩量、提质、增效”的总体要求,着力培育猴头菇、羊肚菌主导品种,壮大发展秀珍菇、黑木耳优势品种,改造提升金针菇、海鲜菇等工厂化品种。到2019年,打造1个集生产、加工、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食用菌科技示范园区,培育年栽培规模在100万袋以上的乡镇食用菌示范基地6个以上,培育栽培规模在50万袋以上的生产主体10家以上,全县食用菌栽培总量达到1亿袋(瓶)以上,产值达到3亿元以上。

三、工作重点

(一)优化区域布局,提高产业发展水平

1.提升食用菌科技示范园区。借用工业的理念,加快和推进食用菌园区建设,使园区成为推进食用菌产业化,提高竞争力的有效载体。园区要在品种引进开发、先进技术推广和设施模式优化三个环节上进行重点突破,加快园内企业技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引进食用菌深加工企业,加快金针菇工厂化瓶栽生产线技改进度,融入文化元素建设食用菌餐馆和文化长廊,将园区打造成农旅结合、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主题公园。在食用菌园区菇棚顶部搭装多晶硅太阳电池组件,投资建设“农光互补”发电项目,为现代化农业种植和光伏发电应用提供示范,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共赢。

2.创新发展珍稀菇基地。羊肚菌、茶树菇、竹荪、大球盖菇等珍稀菇都有广阔市场。羊肚菌是国际市场供不应求的菌中珍品,我县引种试栽获得成功后,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拟提升到“常山四宝”加以发展,重点是突破技术和增量扩面,新建3~5个大田栽培羊肚菌示范基地。竹荪在城郊发展有空间,茶树菇也可依托公司推广到农户,大球盖菇、海鲜菇等珍稀食用菌品种要继续引进示范,逐步形成品种多样化的新格局。

3.着力建设猴头菇基地。依托球川食药用菌精品园的示范带动,鼓励有猴头菇栽培经验的菇农重新投身猴头菇生产。通过资金扶持,引导现有食用菌企业,利用现有的设备设施条件开展猴头菇栽培,扩大猴头菇生产规模。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工商资本介入等多种模式发展猴头菇生产。发展猴头菇软罐头、曲奇饼干、即食食品等精深加工,走高端产品路线,解决猴头菇销售问题。

4.稳步推广“耳稻轮作”。 依托新昌乡、何家乡、芳村镇现有的百亩黑木耳示范基地,积极推广“集约化菌包生产(龙头企业)+分散式出菇管理(农户)”统分结合的新型生产模式,创新发展“代加工、订单生产、菌包培养”等多样化的菌包专业化生产服务方式,提高标准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水平。在新昌乡、何家乡、芳村镇建设3~5个黑木耳集约化菌棒场,培育一批黑木耳栽培示范户,力争“千斤粮,万元钱”的稳粮增效模式,在我县有一个较大规模的发展。

5.培育壮大特色名菇基地。将秀珍菇、灵芝、金针菇等食用菌品种做成特色品种,培育成新亮点。保持秀珍菇种性稳定和推广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原木灵芝及其深加工产品,提升灵芝文化创业园的规模、档次和文化。扩建金针菇工厂化瓶栽生产线,日产规模达到2万瓶以上,实现金针菇生产转型升级,树立现代化食用菌生产亮点。

(二)加快科技创新,提高产业科技支撑水平

坚持产学研、农科教相结合,完善食用菌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加强食用菌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加大对食用菌品种选育、品种引进、示范推广资金的倾斜,加强菌种育繁、功效开发、精深加工等重大技术研究。加强与省农科院、浙江大学和浙江工业大学的技术合作,开发市场适销对路的食用菌特色产品,寻求新的突破。建设市、县级专家工作站,邀请联系专家到基地实地技术指导,培育实用科研人才,增强我县食用菌科研水平。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加强与省内外食用菌主产区的技术交流,组织人员外出考察学习,开拓视野。建立科技人员联系基地制度,加速成果转化。

(三)培育生产主体,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培育食用菌集约化、工厂化生产主体和家庭农场等规模化生产主体,倡导“公司+园区+农户”、“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产业发展模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产加销一体化、农民增收中的主体作用,鼓励和支持企业自建基地,发展订单生产,联结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和农民,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职业农民,提高食用菌产业化经营水平。着力建设1个食用菌菌种繁育中心,创建5家菌棒场,发展10个家庭农场,培育500个职业菇农,推广“集约化菌包生产+分散式出菇管理”的新型生产模式,使之成为我县食用菌生产方式转型的有效载体。

(四)扩大产品加工,延长食用菌产业链

坚持市场需求导向,加大猴头菇、灵芝等功能性食用菌精深加工产品开发力度,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使食用菌产业由生产初级产品向药品、保健食品、生物制品等多元化方向发展。加大对食用菌加工型龙头企业的扶持培育,鼓励和支持经纬药业、豪锋农业等加工型龙头企业开发保健食品、功能食品、休闲食品等,多元化开发食用菌加工产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鼓励县内外个人、企业投资兴办食用菌精深加工企业。

(五)加大品牌建设,拓展食用菌销售渠道

一是制定品牌发展战略。鼓励规模生产主体注册品牌、商标和开展“三品一标”认证。企业作为实施品牌战略的主体,要明确品牌建设目标。鼓励已有产品品牌的企业,提升品牌档次,培育企业名牌。二是打响区域性品牌。做强常山猴头、秀珍菇两个“浙江名菇”品牌。加大“常山猴头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的保护,申报注册“常山猴头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打响“常山猴头菇”区域性品牌,增强我县食用菌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三是加强食用菌产品的推介和宣传。有计划地组织从事食用菌生产的主体到国内外参加农博会和食用菌展示展销推介活动,进一步扩大对外交流。新闻媒体要加大对常山食用菌产业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常山食用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四是拓宽销售渠道。加强“农超”“农商”对接,培育食用菌电子商务和在县域外培育食用菌专卖店,实现“线上线下”齐驱并进。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继续实行县级领导领创产业制度,切实关注食用菌产业发展。加强乡镇食用菌目标考核,乡镇、街道要把食用菌产业提升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二)加强宣传,激发热情。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加大产业发展的宣传力度,营造氛围,形成共识。主产区乡镇、街道要组织干部深入一线开展宣传发动,进一步强化服务,激发农民发展食用菌热情。

(三)加强指导,优化服务。农业部门要制定行动方案和技术方案,做好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各乡镇农业责任农技员要进一步明确职责,加强技术指导与服务,采取典型示范、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方法,全面推进工作开展。

详细咨询: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主页 > 各省市政策 > 浙江省 > 衢州市 > 常山县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nbxinxi.com/a/changshanxian/20210623/328939.html

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边的二维码或者微信公众号搜索"宁波政策",关注我们,将不定期推送相关宁波政策信息。

站点关键词

         
  • 宁波政策 宁波政策企业服务平台 宁波政策平台 宁波政策服务平台 宁波房贷政策 社保新政策 二胎政策 形势与政策论文 养老保险新政策 农村养老保险新政策 养老金新政策 形势与政策 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宁波补贴政策 宁波落户政策 宁波购房政策 宁波购房政策 宁波限购政策 宁波限售政策 宁波人才政策 宁波公积金政策 宁波贷款政策 宁波限购政策2017 宁波企业政策 宁波医保政策 宁波二套房政策 宁波买房政策 宁波拆迁政策 宁波创业政策 宁波上牌政策 宁波养老政策 宁波房产政策 宁波退休政策 宁波限贷政策 宁波中考加分政策 宁波税收优惠政策 宁波购车政策 宁波公积金贷款政策 宁波高考政策 宁波买车政策 宁波退税政策 宁波光伏政策 宁波市限购政策 宁波电商政策 宁波人才引进政策 宁波招商政策 宁波租赁政策 宁波象山政策 宁波会展政策 宁波民宿政策 宁波楼市政策 宁波市落户政 宁波楼盘政策 宁波梅山税收优惠政策 退伍军人补贴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