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HCSD01-2017-0007
常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常政办发〔2017〕60号
常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常山胡柚产业发展
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级各有关单位:
《常山胡柚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已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予以印发,请认真遵照执行。
常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5月15日
常山胡柚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17-2019)
为进一步促进常山胡柚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常山胡柚产业转型升级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结合衢州市柑桔产业转型发展实施意见,特制定常山胡柚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四四二”战略体系,实施“延长产业链、缩短销售链、加强服务链、提高价值链”的战略措施,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全面提升胡柚产业发展水平,使胡柚产业成为我县富民强县的经济支柱产业。
二、总体目标
从2017-2019年,以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种植、品牌化营销、精深化加工为重点,实施“品种、品质、品牌、加工、药用、主体、项目、文化”八个方面提升,奋斗三年,基本完成“一果三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阶段性任务,实现“一二三”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一)打造产业平台。打造“一道两镇三中心”产业发展平台。
一道:围绕国际慢城,建设一条具有视觉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的胡柚景观大道。两镇:以产业融合发展为主线,创建省级青石胡柚产业强镇;以国际慢城为依托,建立3000亩胡柚科技休闲文化小镇。三中心:一是胡柚文化保护与展示中心。结合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在国际慢城规划区内建设胡柚文化展示馆。二是常山胡柚产业服务中心。依托胡柚产业行业协会、常山胡柚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和胡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等主体,建设集胡柚品牌管理、市场交易、信贷担保、技术培训于一体的社会化产业综合服务中心。三是衢枳壳产业管理中心。依托市场监管局、胡柚研究院、行业协会及有关企业,建设集胡柚小青果(衢枳壳)科研、生产、加工、流通、监管于一体的产业开发与监督管理中心。
(二)推进结构调整。以“一果三用”产业结构布局为基础,推进“五三二”结构性供给侧改革,即产业结构实现鲜食比例从75%调整到50%,精深加工从20%调整到30%,药用小青果占20%。通过三年调整,实现全产业链总产值20亿元,“中华名果”地位牢固确立的战略目标。
(三)促进功能转变。充分发挥常山胡柚营养健康价值作用,开发特色鲜明的胡柚深加工系列产品,坚持注重品质、追求健康的高端水果定位,实现由“普通水果”向“功能水果”转变,由“鲜食水果”向“精深加工”转变,由“销售口感”向“销售健康”转变。
三、工作目标
通过三年努力,实现常山胡柚年产量在12万吨以上,精深加工量3.5万吨以上,胡柚小青果综合利用2.5万吨以上。认定“常山胡柚优质果园”30个以上,认定胡柚“一标志双商标”品牌经销优秀企业30家以上,建设规范化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加工农业龙头企业30家以上。
四、工作重点
(一)品种提升、发展一批。加快胡柚新品种01-7推广,促进胡柚品种更新换代。将01-7胡柚选育新品种作为三年行动片品种更新指定品种,通过新建、高接换种、淘汰更新等措施,大力发展新基地,改造、淘汰更新劣质果园。计划每年新建胡柚(柑桔)新品种基地1500亩以上。
(二)品质提升、推进一批。一是推进“常山胡柚优质果园”建设。进一步加强基地标准化建设和胡柚果实品质监控,提升胡柚果实品质。对达到建设标准的优质果园予以授牌确认,进行农产品质量溯源追溯,实行动态管理,并向社会公开宣传。认定“常山胡柚优质果园”30个以上。二是进一步推进胡柚经营权流转。引导柚农将胡柚的经营权流转给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经营大户等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推进适度规模经营,重点支持规模经营在50亩以上的流转大户。推广“以产定租、以园定租”等长期流转模式,新增胡柚流转面积5000亩以上。三是促进高品质技术推广应用。继续努力推进三疏一改技术,降低胡柚种植密度和冠幅密度,降低树冠高度;积极推进胡柚生草栽培、绿色防控、飞机植保防控等生态栽培技术应用,推进完熟栽培、大棚设施栽培、控水栽培等增糖降酸栽培技术,促进胡柚专用配方肥、液体腐殖酸肥的推广应用,通过三年努力,全县新技术推广应用率达到90%以上。
(三)品牌提升、认定一批。一是加强“常山胡柚”区域品牌监督管理。加强对常山胡柚品牌规范化管理,切实做好中国驰名商标、证明商标和国家地理标志的保护管理,加强胡柚果实品质监测,坚持品质、品牌一致性。规范品牌使用,提升品牌形象知名度,通过对常山胡柚证明商标、中国驰名商标的使用重新认定,胡柚“一标志双商标”品牌经销认定30家以上。二是创新胡柚销售模式。以品牌创市场,制定统一的胡柚上市质量标准,实现优质优价、按质论价的销售模式,改变胡柚价低,市场不规范问题;引进胡柚无损伤糖度分级生产线,确保胡柚销售品质一致性;探索胡柚冷藏冷链延后销售技术,延长胡柚销售季节;在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发展精品胡柚专卖店、连锁超市,改变胡柚以次充好、鱼龙混杂的局面,提高胡柚整体市场价格。三是实施“互联网+”工程。建设常山胡柚电商园,紧密电商企业与规模种植基地的联结,推广“电商+基地”、“电商+社区”、“微商+基地”等模式,进一步做大胡柚大宗商品交易,拓展胡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四是创新胡柚宣传推介模式。集中力量在中央电视台、省级以上新闻媒体进行常山胡柚功能特性宣传。通过举办微商大会,拓展宣传途径,重点开发上海、北京、广州、贵阳、昆明、太原、西安、长春、杭州、香港等10大国内市场。加大开拓东南亚、俄罗斯等国际市场,破解出口瓶颈。对重点城市要持续下大力气宣传推介,形成特定消费群,全面打开胡柚销售市场。
(四)加工提升、开发一批。主攻功能性产品开发,发挥胡柚营养保健和柚皮苷、新橙皮苷等活性成分含量高的资源优势,形成特色鲜明的胡柚深加工系列产品。推进胡柚深加工项目建设,重点做好“保健产品、专用产品、美容产品、休闲产品、旅游产品、药用产品”的开发。一是保健、专用产品。充分发挥胡柚活性成分含量高的典型特性,提取胡柚黄酮素、胡柚精油等;开发胡柚保健系列食品,如胡柚宝(黄酮素)、精油、胡柚功能含片、胡柚药果等;深度挖掘胡柚保健功能,开发适宜糖尿病患者、三高人群食用的专用食品;做大胡柚酵素汁产品,逐步成为我国餐饮业的高档健康饮料,年推广酵素3000万升以上。二是休闲旅游产品。进一步提高胡柚茶知名度与市场份额,逐步取代韩国柚子茶在中国的市场地位。蜜炼柚子茶的年产量达到5000万瓶以上。加快胡柚果脯等传统产品的提升,开发胡柚饼干、胡柚酥、胡柚果酒等新型加工产品,打造富有特色的胡柚休闲旅游食品。三是美容药用产品。利用胡柚抗氧化、抗衰老的成分开发美容系列产品。充分利用好胡柚具有的镇咳化痰、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等药用功能,开发止咳颗粒剂、止咳糖浆等国家一二类新药。
(五)药用提升、规范一批。以胡柚片(衢枳壳)纳入《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为契机,全力打造衢枳壳原料生产加工基地,努力提升胡柚小青果的综合开发利用价值。一是制定标准,严格规范化生产。制定衢枳壳药材生产标准、药材质量标准。严格“衢枳壳”资质企业、生产管理标准(采摘时间、农残控制等),开展胡柚枳壳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示范化管理。培育衢枳壳药材产销主体10家以上,建立衢枳壳药材生产示范基地2000亩以上,全县年小青果综合利用2.5万吨以上。二是加强质量监管,出台管理办法。制定衢枳壳药材管理办法,明确部门职责,建立衢枳壳药材监管与检测中心。规范市场经营秩序,从一开始就把胡柚枳壳发展列入良性发展轨道。三是加大品牌宣传,做大市场份额。加大衢枳壳道地药材的宣传力度,统一打响衢枳壳药材品牌,逐步做大市场份额。争取把衢枳壳列入“浙九味”地方药材品牌。针对性地引进龙头型胡柚枳壳炮制加工企业1-2家,在适当区域,建立衢枳壳药材专业市场,从产加销产业化链发展角度促进产业键发展。四是加大衢枳壳科学研究,为加入“中华药典”作准备。进一步开展胡柚植物学DNA基源、药理药效、化学成分、临床使用等研究,积累数据,申报加入“中华药典”。
(六)主体提升、培育一批。培育规范、壮大一批从事胡柚生产、销售、加工、休闲等各生产链条的家庭农场、合作社、企业等现代农业主体,带动全县胡柚产业的基地建设、市场销售、“互联网+农业”、衢枳壳药材开发和深加工产品研发生产等。强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作用,做大、做强、做深、做精胡柚鲜果加工和精深加工,通过企业市场化运作,实现规模化、集约化产业集聚,带动胡柚产业全面提升发展。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0家以上。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2家,市级7家以上。培育建设规范化专业合作社10家。充分发挥原有胡柚专业合作社的合作经济效应,推进规范化专业合作社建设,推动广大社员共建胡柚产业。培育30亩以上胡柚经营家庭农场100家。有效利用以家庭为单位的独立经济主体,发挥其灵活、高效的生产经营模式,带动农户做深、做精胡柚家庭经济,实现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建立胡柚产销联盟等组织。成立由50亩以上胡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组成的胡柚产销联盟,通过统一管理、统一品控、统一营销,合力提高胡柚产品竞争力。
(七)项目提升、建设一批。以项目引领发展,积极向上争取中央、省级农业项目,加大项目集聚,统筹农业、水利、农综等项目资金,做大做强胡柚产业,创建大主体,整合大资金,实施大项目,建设大平台,发挥大效果。重点实施国家标准果园、胡柚产业一二三产融合项目、农业科技创新项目,胡柚特色农业强镇建设,胡柚大道提升建设、胡柚科技文化休闲小镇等。
(八)文化提升、融合一批。按照全域旅游总体思路,“盆景变风景、景点变景区”的要求,产业与景观相融合,提升三产融合水平,发展常山胡柚特色旅游产业,加快推动文创+农业、互联网+农业的融合发展,拓展胡柚休闲文化功能,实现美丽经济的蜕变。胡柚文化休闲产业达到2亿元以上。重点实施“一道、一街、一镇、一馆、一遗、一节”的常山胡柚文化工程建设。一道:围绕国际慢城,提升建设一条视觉冲击与震撼力的胡柚大道。一街:结合赏石景观大道、赏石小镇,建设十里柚香街,形成有特色柚石文化旅游区。一镇:围绕“感觉胡柚景观、感受胡柚文化、感知胡柚科技”,以国际慢城为核心,规划建设占地面积3000亩的中国常山胡柚科技休闲文化小镇,建设胡柚主题公园,推动文化内涵大提升。一馆:充分挖掘常山胡柚600年悠久历史、经典故事和文化底蕴,建设一个展示胡柚历史、文化、科技、种植、产品的展示馆。一遗:推进常山胡柚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加大胡柚祖宗树及原产地域保护,做好胡柚生产与文化系统的保护和发展。一节:固定胡柚文化节的内容、形式,每两年召开一次常山胡柚文化节。全面开发“胡柚娃”卡通形象商业价值,确定“胡柚娃”为胡柚的宣传形象大使,推动胡柚文化大融入。继续多形式举办胡柚采摘节、柚花飘香节、胡柚祖树祭拜、柚王擂台赛、胡柚论坛等活动,加强《胡柚颂》等主题歌曲、朗诵诗词、舞蹈、胡柚微电影等胡柚文艺节目创编,提升胡柚产业文化软实力。
五、强化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乡镇街道、部门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常山胡柚产业转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县政府建立常山胡柚产业转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农业副县长任组长,县农业、林业、水利、农办、财政、市场监管、国土、科技、文广新等部门与主产乡镇领导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负责常山胡柚产业转型发展日常工作。各级各部门要密切配合、上下联动,形成推进常山胡柚产业转型发展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