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常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常政办发〔2018〕68号
常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常山油茶”产业三产融合
省级标准化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
现将《“常山油茶”产业三产融合省级标准化试点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常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5月15日
“常山油茶”产业三产融合省级标准化
试点实施方案
为全面实施油茶产业的标准化战略,深入开展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带动常山油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根据省质监局《关于下达2017年标准化战略重大试点项目和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的通知》(浙质标发〔2017〕135号)精神和县委县政府总体部署,结合我县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根据中央一号文件及《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文件的要求,按照“常山油茶”产业三产融合标准化工作的总体规划,立足于常山油茶产业的实际,以产业、生产、经营三个方面为重点,大力推进油茶产业标准化建设工作,充分发挥标准的技术支撑、规范指导、引领推广等作用。
二、基本原则
(一)顶层设计,系统规划。“常山油茶”产业三产融合准化试点建设的各项工作要自上而下、统筹兼顾、系统规划、有序开展。
(二)资源共享,部门协作。“常山油茶”产业三产融合准化试点建设要高度重视各部门的互联互通,促进各相关领域标准化建设工作的协同发展。
(三)实践推广,特色凸显。充分实施现行国家、行业及地方标准,规范保障试点项目质量。根据常山油茶产业的特色,提出标准制定清单。
三、主要目标
(一)构建常山油茶标准体系
1.构建油茶生产、质量、加工、品牌培育、产业经营、农业社会化服务、三产融合等领域的技术、管理油茶标准体系;
2.制定2个~5 个重点标准;
3.标准实施规模生产主体覆盖率达100%。
(二)争取设立标准化服务组织
争取设立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油茶分技术委员会。
(三)提质增产、开展更新改造
完成3500亩油茶新品种基地;改造提升17000亩低产油茶园;完成170万株油茶苗木繁育、50亩物种园建设;完成黄塘千亩高标准示范基地建设。
(四)推动产业融合
建成一个三产融合的高标准油茶示范区,打造一个油茶种植、栽培管理、采收销售、休闲观光旅游、基础设施都符合油茶产业标准体系的基地。
四、重点任务
为做大做强油茶产业,深入贯彻落实《常山县关于加快推进油茶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和《常山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优化油茶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全面提升油茶质量和安全水平,加快推进油茶的三产融合发展,应开展油茶标准化试点,梳理相关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重点研制一批常山油茶生产、加工、经营领域的关键标准,打造一套涵盖油茶产地环境、生产技术规程、检测技术、产品标准、加工、物流、经营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进一步加强标准的宣贯和实施,建立标准化工作的长效机制。
(一)标准体系的构建
围绕油茶的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产业体系,从油茶的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生产技术、产品、检验和试验方法、包装标识、农业社会化服务、经营、休闲农业等领域构建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相适应的、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科学实用的常山油茶标准体系框架,见下图:
常山油茶标准体系框架图
1.生产标准体系
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托科技,以油茶良种良法、低效林改造、检测方法、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领域为重点,构建包括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生产技术、产品质量、检测方法、初加工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领域的标准体系。
2.经营标准体系
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抓手,打造包括农产品流通标准、农业信息化服务、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标准、品牌培育标准等领域的农业经营标准体系。
3.产业融合标准体系
以建设常山油茶公园为主要抓手,将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市场服务业深度融合。在充分凝练油茶产业的基础上,把油茶的种植,加工、休闲旅游、农家乐、美丽乡村有机结合起来,利用标准化方法和工具,构建包括基础设施标准、三产融合等方面的标准体系,推进一二三产融合,打造全产业链、全区域的高品质山茶油。
(二)重点标准的研制
根据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常山油茶的生产实际,在油茶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业社会化服务、产品溯源、种植技术、三产融合等重点领域开展标准制定工作。
(三)标准实施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