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调查研究与重视和加强对年轻干部的
“逆境”培养
今年是转变作风年和调查研究年,调查研究是我们党一项基本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法,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我们党历来注重调查研究,坚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当前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调查研究则显得日益重要。
一、 新形势下加强调查研究对年轻干部的培养具有重大意义
抓紧培养年轻干部,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必然要求。目前,我们党的领导干部队伍进入整体性新老交替的重要时刻,如何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与培养怎样的年轻干部就成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战略问题。
一要加强年轻干部的素质能力培养,使他们成为带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代表,尤其是抓紧对他们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教育,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加强调查研究,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只有广泛而深入地接触客观事物,从中获取丰富的感性认识,并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提炼,才能使感性认识上升为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理性认识,然后又使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去,能动地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深化。要完成这一认识辩证运动的过程,就离不开调查研究。
二要注重加强年轻干部的作风建设,强化调查研究,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密切联系群众,转变作风的基本途径。加强调查研究,就是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了解群众所想、所盼,切实把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调查研究要发扬求实创新精神,在“全面”调查中求实,从整体上了解和把握客观事物,还要在“深入”调查中求实,了解问题的历史、现状及发展演变过程,在“求实”、“求是”的思维中把握“实事”。
三要加强年轻干部调研队伍建设,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加强调研队伍的思想、作风和业务建设,使每一位调研工作者具备“德、才、识、胆”四方面素质。调查研究是一项基本功,是掌握实际情况、理清工作思路、实现科学决策、解决矛盾和问题的钥匙。
二、 重视对年轻干部的“逆境”培养,让调查研究与实践紧密结合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充满艰辛的事业,广大年轻干部要对其艰巨性、长期性有深刻的认识,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而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则需要年轻干部真正投身改革与建设的实践中去。只有在那里,才能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统一起来,为此“逆境”培养不失为一种理性选择。
所谓“逆境”培养,并不是给年轻干部设置人为障碍,而是更多地给他们创造锻炼成长的机会和条件。
一是要让年轻干部到经济薄弱的环境中去,培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经济发展越薄弱,沉积的问题和矛盾就越多。年轻干部在这样的地方开展工作,让他们有足够的压力与发挥潜能的空间,积极设法苦寻出路,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开阔思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到经济建设主战场特别是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环境中去,发现问题,研究对策,找准切入点,解决前进道路上遇到的矛盾和困难。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发展经济。年轻干部要熟悉经济工作、成为管理的行家里手。在磨砺中成长,可以增加对经济发展艰巨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增进密切联系群众、保持鱼水关系的感情,增强克服困难、深化改革、走出低谷的信心和能力。
二是要让年轻干部到条件艰苦的环境中去,培养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年轻干部如果没经历过逆境,就不会对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有深切的感受,也就不可能从思想深处珍惜自己的成长机遇、认清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艰苦的环境中,精神的力量往往凸现得更灿烂,象党铸造了“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等,条件苦一点、困难多一点,可以培养年轻干部吃苦耐劳、不畏挫折的精神,增强年轻干部驾驭复杂局势、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提高年轻干部知难而进的进取意识。通过艰辛劳动和艰苦创业,让他们获得心灵的充实,实现人生的价值。
三是要让年轻干部到关键的岗位上去,培养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年轻干部有激情、有冲劲、有新思维,关键性的岗位往往是热点、难点及突发事件集中的地方,年轻干部在关键岗位上不但可以开阔视野,紧跟时代步伐,认清发展差距,激发士气,增强工作节奏感,而且也符合年轻人的心理愿望,干出一番事业来。要放心、放手地把年轻干部充实到关键岗位,授之以权、教之以方、明之以责、晓之以法;要积极引导年轻干部在关键岗位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让他们由“次要”变为“重要”,由“从属”变为“能动”,由“一般”变得“突出”,力求在关键岗位发挥关键作用,在关键岗位上逐步成长、成熟起来。
四是要让年轻干部到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去,培养敢于竞争、务求实效的精神。竞争越激烈,越显得形势逼人、危机重重,越能体现优胜劣汰的法则。坚持调查研究是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有力武器。改变无所用心、不思进取、好摆门面、办事拖拉,人浮于事的状况,埋头苦干、同心同德地工作。在差距中成长,在开拓中创新,在创新中跨越,保持和发挥年轻干部特有的优势。
三、 培养跨世纪的人才队伍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有希望,未来的发展就有希望。以跨世纪的战略眼光思考干部队伍建设,江泽民去年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一个政党,一个国家,能不能不断培养出优秀的领导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政党、这个国家兴衰存亡。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能不能巩固和发展下去,中国能不能在未来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强盛不衰,关键要看我们党能不能不断培养造就出一批高素质的领导人才。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我们就难以在新世纪里经受住各种风险的考验,难以实现党和国家既定的奋斗目标。”
重视和加强年轻干部的逆境培养,旨在于让年轻干部在逆境中锻炼成才,在调查研究中求是创新,在实践中为民服务,在种种风险的考验中成熟,在发展中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
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党要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我们的干部必须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坚持科学技术要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坚持唯物史观,成为领导“四个现代化”的政治家,年轻干部要在研究和解决矛盾和问题中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党要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们的干部必须具备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虚心好学的精神,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精神的带头人,年轻干部要将逆境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应用于新的工作;党要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的干部必须牢记党的宗旨,树立大局观念,坚持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真正做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以思想政治素质好、科学文化水平高、组织领导能力强、政绩突出、群众公认为选配标准,进一步加大对年轻干部的培养造就。
在原有基础上,一是营造一个能留得住人才的良好环境。包括人才成长的务实工作环境、相互关心的生活环境等。真正使务实作风蔚然成风。“必须时时处处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务实事、求实效,必须大力发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察实情是发扬务实作风的重要前提。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只有“身入”与“心入”群众之中,深入到农村第一线,捕捉新信息,研究新情况,分析新矛盾,解决新问题,提高“知民度”。脚勤,经常深入百姓家中,要与普通群众广泛接触;口勤,多向群众请教,包括农民对发展经济的建议,家里的生产、生活状况等等;手勤,在调查研究时,把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认真地记下;脑勤,对感性材料进行理性思考,把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归纳出来,切实深入基层察实情。让年轻干部在务实中真切地感受自身与工作共同进步。
切实心系群众办实事。年轻干部兢兢业业办实事,千方百计办好事,竭尽全力办大事,大力实施以“排忧解难、治穷致富”为主要内容的“民心工程”,做到真心实意爱民,强化服务便民,发展经济富民,廉洁勤政为民,稳定社会安民。让为民干事成为干部的日常工作重点。
二是有一个良好的人才评价体系和人才的培养、选拔机制。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必须全面贯彻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完善制度,健全机制,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以人民群众为源,以客观实际为本,并以之作为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做到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因为政治素质是领导素质的核心,知识素质是领导才能的基础。年轻干部要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有一种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二要引进竞争机制,同时加强对年轻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的监督,认真落实群众对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