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2018年工作总结
2018年,陶朱街道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1+1+6”工作部署,坚持“新空间 新陶朱”战略不动摇,结合“大调研大走访大服务”专项活动,深入盘点“六大硬仗”,全面实施“八大计划”,提高站位,转型突破,全力提升发展“含金量”,确保街道经济社会发展稳健有序。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财政收入:截至11月底,实现财政收入11.03亿元,预计全年完成财政税收收入12.57亿元,同比增长10%。
工业产值:全年预计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13亿元,增长30%;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20.5亿元,增长25%。
有效投资:截止10月底,完成民间投资12.73亿元,高新技术产业投资3.77亿。预计全年完成民间投资14亿元,高新技术产业投资4.4亿元。
招商引资:截止11月底,实到市外境内资金8.23亿元,实到境外资金2062万美元,预计年底可完成市外境内资金8.5亿元、完成率141%;境外资金2062万美元,完成率103%。
外向经济:截止10月底,完成自营出口27.25亿元,增幅11.5%,完成率89.9%,预计全年完成自营出口30.3亿元,增幅9%。
用电能耗:截止10月底,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0%,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25%。
二、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一)提质增效促发展
陶朱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平台、主阵地,特殊性在于既要全力保障开发区发展,又要充分保证自身发展速度。一年来,我们举全街道之力、勠力同心,全面实施“跨越发展”计划,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一是“项目双进”有力有效。对照“负面清单”,以“招大、引强、选优”为导向,培育了更多新的优质经济增长点。已成功引进3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只,3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只,3亿元以上服务业项目1只,生产性服务业项目3只。在全力服务、当好“店小二”的同时,依托“清障拔钉”、“余缺对接”等手段,确保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见效。已新开工镇长项目1只(投资5亿元),5000万工业项目6只,1亿元工业项目7只;已投运1亿元以上项目2只。2017年度引进的“大好高”项目全部开工并实现统计入库,经济增长效率显著提高。
二是营商环境日趋向好。依托“大调研大走访大服务”专项活动,23位联企服务员定期走访96家重点企业,落实办结“三张清单”全部问题。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科技成果加速转化。新增“小升归”工业企业12家,“下升上”服务业企业9家。全年预计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高新技术企业认定1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7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3只,发明专利授权60只,技术市场交易额7000万元。重点上市培育企业11家,年底预计完成股改企业5家,新增股改企业2家,省股交中心挂牌企业5家。
(二)优化环境展新颜
陶朱作为城区西大门,是城市的一大重要门面。一年来,我们以“用心干一件美丽的事”为初心,全力实施“美丽门户”、“碧水蓝天”等计划,持续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城镇“颜值”再创新高。
一是集镇面貌焕然一新。投资1.73亿元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涉及4大类42个整治项目。其中新建改建道路7条,打通断头路3条,交通格局逐步打开;完成三都路、凤翔路等道路两侧立面改造10万余平方米;完成强弱电“上改下”15.2公里,拔除路中杆120多处,入户线整治5100多户;新安装红绿灯5处,违停抓拍系统21处;改建扩建停车场8个,新漆划停车位1285个,城镇秩序明显好转。新建紫兰路商业步行街,改造三都老街,拆改结合改造微公园5只;新建3星级公共厕所2只,集镇“颜值”显著提高,一举创成全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样本镇。
三是美丽乡村初见成效。全面打响“厕所革命”,因地制宜出台农村厕所改建、新建工作实施方案,累计摸排清理露天粪坑82个、旱厕30个;改建农村公厕20只、新建一星级公厕8只、新建二星级6只。奖惩结合倒逼垃圾分类,出台2018年度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实行动态管理。2月份实施以来,已累计奖励37名优秀垃圾收集员24000元,扣发55名不称职收集员工资9000元,辞退8名不合格收集员,垃圾分类效果显著提升。“串珠成线”,高质量打造10公里党建示范长廊,依托“五星达标、3A争创”工作,完成三环线沿线9个村庄主入村口绿化景观改造工程,美丽门户缓缓打开。
三是生态环境显著提升。以抓好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为突破口,强势推进废气整治,累计检查企业作坊1110余家次,对环境违法行为立案查处34起,总罚款537.7万元。创新建立夜间环保动态检查机制,委托第三方机构对38家废气重点企业进行夜间巡查,已组织出动225人次,检查企业3000家次。常态长效推进“五水共治”,完成年度清淤任务3200方。铺设污水管网35公里、雨水管道30公里。目前三都集镇雨污管网覆盖率已达92%以上,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0%以上,主要河渠沟塘等水体水质均达到Ⅲ类及以上。
(三)开拓创新筑平安
安全是底线,作为工业、人口集聚的陶朱,必须时刻用钉钉子的韧劲和绣花的功夫抓安全。一年来,我们毫不松懈、创新探索,坚定不移实施“平安陶朱”计划,社会管理平安稳定。
一是安全生产管理有序。深化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治理,部署开展印染企业危化品、工业企业消防安全、夏季安全生产大排查等专项整治和汽修行业尘毒危害治理、一般工贸企业“雷霆1号”、危化品行业“雷霆2号”等专项执法工作。全面排查企业,巡(复)查企业(店面)36070家次,排查整改隐患29182条。同时,首创诸暨市消防安全“八个一律”,“以罚促改”倒逼企业自查自纠,发出“红色预警”企业112家,约谈企业负责人69家,停业整治121家,立案查处35家,共处罚金40.7万元,铁腕治理成效显著。
二是基层治理格局提升。以围绕提升问题解决的效能为出发点,创新探索全科型网格、四个平台和基层干部队伍管理的“三位一体”基层治理体系。结合农村管理实际,梳理出安全、稳定、秩序、环境、社情等5大块12小类巡查清单。同时,将全域划分为89个网格,设有专职网格员95名,兼职网格员166名。累计整合垃圾分类督导员、安全员等“七员八员”167名,节约资金55万元。10月初运行至今,专职网格员利用陶朱民情APP已报送信息3000余条,借力“四个平台”指挥中心的智慧管理,依托“首派责任制”和“联合执法机制”,已有效处置2800余条,问题解决务实高效。
三是和谐稳定态势巩固。深入完善信访维稳工作机制,在常态化实行班子成员包案制、会商制和稳控小组化解制的基础上,建立初信初访班子即交即办制,实施积案专案经营制,顺利完成“两会”、“枫桥经验”等重要节点维稳安保任务。至11月底,赴京登记率同比下降66.6%;化解绍兴级积案19只,诸暨级积案128只,化解率均达80%以上。集中开展两次大型出租房专项整治行动,累计检查出租房3341家,整改安全隐患1441个。扎实开展流动人口“四化四式”管理,对12个行政村的居住出租房进行“旅馆式”管理,实现流动人口管理系统与出租房消防安全管理系统无缝对接,有效保障社会稳定。
(四)弘扬正气树新风
共建共享是群众的期盼,也是政府工作高效推进的关键。一年来,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解决群众诉求为目标,着力实施“市民发声”、“清障拔钉”等计划,清歪风邪气,树品牌形象。
一是移风易俗树新风。全域推行移风易俗工作,通过声势浩大的宣传发动、写入村规民约配套红榜公布、引导建立村级爱心基金三项特色举措,让婚事新办、白事简办、崇尚文明的移风易俗新风尚在陶朱蔚然成风。8月至今,22个行政村已简办婚丧酒席120余场,共节约资金300余万元;且所有行政村均成立了移风易俗爱心基金,成为全市首个爱心基金全覆盖镇街。
二是“陶朱好人”扬正气。组织首届“陶朱好人”评选活动,发动社会各界推荐评选身边的凡人善举,宣传“平凡中体现价值,平常中体现境界,平淡中体现真情”的身边好人。在“新空间 新陶朱”微信公号上对45位候选人事迹进行宣传,扩大身边好人评选活动覆盖面和影响力。对评选出的29 位首届“陶朱好人”在“情满陶朱 诗意三都”中秋诵读会上进行隆重表彰,传递正能量,唱响崇德向善好声音。
三是“清障拔钉”拓空间。统筹组织春季、夏季、秋冬季三次大规模“清障拔钉”行动,充分结合五星达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深化文明城市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等重点工作,按“一组一班子、一周一碰头”机制持续推进。至11月底,累计组织72次集中攻坚整治,涉及50项中心工作及重难点项目,累计征地990余亩,搬迁坟墓450余穴,房屋拆迁拆除违章建筑940处,拆违面积80815㎡。全力扫除了一批历史遗留问题,拓宽了发展空间。
(五)民生福祉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