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一、2019年主要工作
2019年,在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紧扣“一、四、十”工作主线,坚持稳企业、增动能、保平安,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经济社会走上高质量发展道路。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9.2亿元,同比增长8%;工业总产值80.8亿元,同比增长15%;实现财政收入3.5亿元,同比增长36.6%;完成自营出口17.7亿元,同比增长7.5%,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一)聚力转型升级,经济活力进一步释放
1.主体培育逐步提升。扎实推进“个转企、小升规、下升上、产转法”,坚持“做强育小”,激发市场活力。完成“个转企”55家、“小升规”12家、“下升上”10家,“产转法”9家;完成股改1家,新设立股份制企业4家,省股交中心创新板挂牌4家。深化创新驱动,加快推进“互联网+”“机器人+”,促进各类发展要素优化排列组合。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5家,新授权发明专利24项;完成技术市场交易额4450万元;深化工业园区“退转改聚”,完成数字化车间改造2家,购置工业机器人20台;整治“低小散”企业9家,完成淘汰落后产能项目3只,倒逼企业转型升级;浙商回归项目投入3.5亿元。
2.双招双引成果显著。以“招大、引新”为招商导向,抓住时机引进都市区项目,共赴市外招商10余次,引进5亿元以上招商项目1个、3亿元数字经济工业项目1个、1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个、5000万元以上服务业项目1个、生产性服务业项目9个,引进税源9148万元,通过“余缺对接”引进项目11个。重视招才引智工作,与国家节能中心、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环保协会等科研机构和院校积极探索合作方式,引进“国千”“省千”人才各1名、绍兴“330”人才3名、暨阳“533”人才1名。
3.项目建设不断提速。围绕“三生融合”理念,夯实环保小镇创建工作基础,基本完成产业规划和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在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对象年度考核中被评为良好,并被评为“2019年度绍兴市服务小微企业优秀平台”。注重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深入开展“三服务”活动,把“最多跑一次”改革理念贯穿始终,积极推行“项目审批供地标准化、项目管理流程集成化、项目服务监管清单化”的审批新模式,多线跟踪服务,确保服务高效、协调顺畅。运用政府应急资金帮扶企业,共投入3.15亿元帮助21家企业。加大对数字经济、智能产业的支持力度,促进企业有效投资;集中走访重点风险企业,做好风险防范化解,企业不良率低至1.28%。
(二)聚力城乡建设,镇村品质进一步提升
1.立足产城融合,深化集镇建设。围绕实现“功能便民环境美、共享乐民生活美、兴业富民产业美、魅力亲民人文美、善治为民治理美”的建设目标,投资1700万元完成越兴路改造工程,投资2300万元完成牌头老街立面改造,投资300万元完成农村保障房基础配套建设工作。推进交通隐患点整治工作,投资90万元完善交通信号灯和电子警察系统。结合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做好“三改一拆”工作,完成三改34570㎡,完成总任务数的115.23%,实施6户农村危旧房改造工程,开展各类集中拆违行动60余次,拆后利用率达87.8%。
2.立足五星3A,打造美丽乡村。荣获2019年度浙江省美丽乡村示范乡镇。长潭街村、义井村、越峰村、新乐一村和九霞村成功创建第二批“五星3A”村,新升村成功创建“特色精品村”,越峰村启动“特色精品村”建设,新五村成功创建“一村万树”示范村。顺利完成市级十大民生工程各项任务,积极做好消薄工作,制订“一村一策”工作清单,顺利完成全年消薄任务,24个行政村经营性收入达到30万元以上。全年完成农村闲置农房激活3000万投资额任务,完成土地开发50亩,建设用地复垦64亩,其中实施地票置换地块15亩;全面铺开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5000万元实施秋实白茶基地项目,申报省级美丽牧场1个。
3.立足长效管理,美化镇村环境。扎实做好国家卫生镇创建工作,高分通过省级暗访;持续开展五水共治,坚持落实河长制工作,做好“污水零直排”建设前期工作;做好集镇和行政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开展环境卫生、垃圾分类、公厕长效管理及爱国卫生运动。结合今年省生态环境督查、碧水保卫战和蓝天保卫战等行动,完成环保立案10件,调处群众来电来信来访48件,现场督查900余家次。
(三)聚力民生事业,群众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1.抓实民生工程。以乡村振兴战略为依托,开展3个行政村的农村大中修工程和6个行政村的道路提升工程,完成3个大中型水库移民工程和18个村级避灾中心建设,新建2处残疾人之家和村级避灾安置场所。发放20余万元资金,补贴262户殡葬基本项目。共计调换17953只农村漏电保护器。完成新五村、新乐一村小康体育村提升工程。越国古迹二期游步道工程建设顺利完工。
2.抓细民生保障。着重开展好校园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防风险消隐患保食安”专项整治行动和食品安全宣传周等活动,加强监管执法,全年食药案件立案34件。做好民政、残联工作,新增低保40户49人,低保边缘户6户17人,因病致贫13人,发放各类困难救助金和春节慰问金共计75余万元。完成4个村级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升级工程,养老服务上门评估100余人次。做好各项计生奖励优惠政策工作,新增奖励扶助210人,特别扶助10人。开展全国“助残日”活动,完成全国残疾人需求与服务状况调查、收入情况调查,入户率达99%以上;及时发放各类优抚费203余万元。推进小砚石等5个村“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积极做好“出生一件事”“身后一件事”等工作。
3.抓好乡风文明。有序推进越峰村等7个行政村的文化礼堂建设工作,依托全镇已建成的13个文化礼堂,开展“文化、文艺、文明”下乡活动,累计开展各类文化服务活动300余场;共开展“我们的节日”活动40余场。扎实做好首届“最美牌头人”的选树活动,集中表彰12户文明家庭,其中同文村村民张海平入选第六届浙江省道德模范。成立“越之行”便民服务志愿者联盟,开展便民服务活动近百场,其中大型志愿服务活动70场,共计服务4000余人次。全面推进村级关爱基金募捐,全镇募集317万元,实现3万元以上行政村全覆盖。全力做好移风易俗工作,全年共举办红白事405场,通过喜事新办、白事简办,共节约资金635余万元。
(四)聚力长治久安,社会治理进一步完善
1.防风险,切实履行服务职能。强化“服务就是治理”的理念,聚焦“三张清单”,通过完善信访预警机制,提升基层干部服务水平,从源头上遏制初信初访发展趋势。大力抓好各类重大不稳定因素的化解与管控,在完全熟练无差别服务中高频事项的基础上,继续提升低频事项办理水平,凝聚各线工作合力,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深化机构改革,继续完善镇机关内部岗位流转制度,提升年轻干部实战能力。
2.抓稳定,切实强化基层治理。利用好抓基层、打基础这一固本之举,健全“四个平台”和全科网格,深化平安牌头、法治牌头建设。牌头村成功创建省级民主法治村,新五村、长潭街村、双高村、新乐一村创成绍兴市级民主法治村。抓好监管整治,全面推进“雪亮工程”,长期抽查人员密集场所和内保单位,做好打击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