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2019年工作总结
2019年,诸暨市民政局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民政部门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和第十四次全国民政会议精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坚持改革创新,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切实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推动民政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平稳有序,行政区划和行政村规模新调整
为主动融入全省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加快接沪融杭连绍步伐,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整合区域资源,提高行政效能,全力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市委、市政府做出了优化全市乡镇行政区划布局的部署。我局作为牵头部门,从今年2月至6月底,集中力量着力推进行政区划调整。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诸暨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撤销我市王家井镇和街亭镇建制,在其行政区划和暨阳街道划出的部分区域(三江新村、城新村、新光村、暨南村)内设立暨南街道;撤销大唐镇和草塔镇建制,在其行政区划内设立大唐街道;撤销店口镇、阮市镇建制,合并设立新的店口镇;撤销江藻镇和直埠镇建制,合并设立姚江镇。行政区划的顺利调整,有利于我市做大中心城区、做强中心集镇、做优主导产业、做特山区乡镇,“一主、一副、多点、五片区”的城市发展新格局确立。
行政区划调整后,今年9月,我市完成新一轮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通过村村合并、集镇撤村建社区和城市建成区内改居村撤建社区等三种形式,共撤减73个村(居)。目前,全市按行政村模式运行管理的村一级单位由调整前的503个减少到476个(不包括50个城镇型社区),村均人口由调整前的1848人增加到2178人,村均面积扩大到4.50平方公里。行政村规模调整,是行政区划调整工作的延伸和接续,为不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保障,有利于推进城市化、城镇化和乡村治理现代化。
二、精准公平,民生兜底保障取得新突破
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进一步构建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特困和临时救助为辅助,慈善救助等社会助困帮扶手段为补充,儿童福利相配套的社会救助体系,有效发挥民政托底线、救急难、保民生的兜底保障作用,为困难群众织就一张坚实的兜底保障网。
(一)低保兜底更精准。制订出台《做好低收入农户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的实施意见》、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深化社会救助工作,把单身成年重病人员纳入低保,提高70周岁及残疾人单独施保人员的救助标准。截止10月底,全市共有1112名单独施保的残疾人和70周岁老人享受每月810元的救助资金,20名符合新规定的重病人员纳入低保。目前,全市城乡低保共8326户10918人,低保边缘共859户2074人,已发放低保金8509.01万元。
(二)特困人员救助更规范。按照出台的特困人员供养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及认定办法,进一步规范资金使用管理工作。截止11月,全市共有特困人员331名,有234名入住敬老院,入院率达 70.7%,其余五保老人全部实行户院挂钩供养,集中供养率达100%,发放资金508.18万元。
(三)困境儿童关爱更温暖。继续开展“牵手行动”,实施“焕新乐园”活动,为更多困境儿童提供良好居住和生活环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委托越民生义工团队,开展困境儿童“每月一游学”活动,拓宽孩子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截至11月,全市共有社会散居孤儿和困境儿童759人,累计发放补助资金620.7万元。
(四)临时救助更及时。截止11月,共临时救助325人次,发放资金69.74万元。
(五)慈善救助更标准。坚持“项目化慈善,制度化治理,常态化活动”的标准化模式,稳步推进慈善募集,共建立冠名基金111个,总额达4462万元,其中村级互助基金4个,城市社区公益基金18个。做好东西部扶贫定向捐赠工作,向四川金川县捐赠合计约600万元。重点抓好四类慈善救助,截至10月份,慈善助医共支出441万元,救助 人;慈善助学共支出 万元,惠及学生 人;慈善助困支出达110万元;实施“善行365”慈善援建项目,对同山镇中源村等7个村的8个自来水泵房予以慈善援建。
三、深化改革,养老服务实现新提升
出台《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意见》,着力推进养老机构转型升级,深化养老服务改革主线,构建运转以居家为基础、社会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一)强化政府“兜底”保障功能,做实托底型养老。一是敬老院转型升级,公建民营长效管理。向经济困难失能失智老年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提供无偿或低收费托养服务。加快敬老院改造升级,目前全市21家敬老院已做好转型升级收尾工作。除应店街、浬浦仍在建设施工,其余19家已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营。推进公办敬老院公建民营,目前实行“公建民营”的敬老院共9家。二是调整养老服务补贴,完善动态信息管理。将养老服务补贴对象分为60周岁及以上低保及低保边缘家庭中的失能、失智、半失能、半失智老年人;80周岁及以上特殊困难的失能、失智独居老人;90周岁及以上失能、失智、半失能、半失智高龄老人三类重点服务对象。按照“就亲、就邻、就便”的原则,安排养老服务志愿者与其结对。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养老服务补贴对象进行身体状况和自理能力复评,加强动态管理,2019年为3231名养老困难老人购买服务1063.32万元。
(二)立足群众基本服务需求,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水平。一是扎实开展镇街居家养老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至2019年底,每个镇乡(街道)建成1家镇街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全市建成80家示范型城乡社区照料中心,以典型示范,不断提高我市居家养老服务水平与质量。提高运营经费补助标准,镇街级20万元,城市社区从3-8万元提高到5-10万元;农村社区从1-3万元提高到3-7万元。全年累计投入建设和运行补助经费 万元。二是灵活推进助餐配送餐工作。发挥镇级居家养老中心中央食堂作用,为服务覆盖范围内村级照料中心提供助餐、配送餐服务。通过开办老年食堂、建设中心食堂、依托敬老院和养老服务机构配送餐、委托社会餐饮企业配送餐,每天为 名老年人解决就餐问题。老年人只需花费3-5元钱就能享受一顿午餐,高龄、特困、空巢等对象甚至更低或免费。解决农村地区经费不足问题。加强助餐、配送餐服务情况考核,考核结果与补助经费发放直接挂钩。三是运营多种模式满足多样需求。镇级中心通过公建民营的形式,引进专业养老服务机构或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参与管理。城市社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以彩虹之家、俏媳妇等作为居家养老依托的市场主体,承担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实施“政府购买服务、公司运作管理、连锁经营服务”的模式,把居家养老服务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相结合,更好地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农村社区以老年协会运行管理为主,以棋牌、休闲、娱乐为主要活动形式,满足不同老年人的多种养老需求。
(三)加强社会化养老,扩大高质量格局。一是优化养老市场环境。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积极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产业。新增慧家颐和,富康养老院两家民办养老机构,全市总量达20家,总投资超过10亿元,养老床位4717张。推行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实施养老机构等级评估。等级评定和标准实施作为政府发放补贴的基本依据。根据养老机构等级评定结果,给予每人每月补助30-150元的床位运营补助;其中接收失能老人、失智老人入住的,在以上补助的基础上,每人每月再增加50元补助。全年累计发放补助 万元。二是引进养老社区模式。通过招商引资发展宜居社区养老模式。投资5亿元的慧佳颐和暨阳社区项目正式运行,是主打高品质、综合性、多功能的具有养老功能的社区,为老人提供旅游、休闲、养生、养老服务,成为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同时激发养老活力,提升养老格局。三是发展“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促进医疗卫生资源进入养老机构,鼓励民间资本创办医疗康复相结合的养老机构。 宏宇、仁泽等医养结合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内设养老区域,新增开放养老床位800张,暨阳街道欢乐之家、富润老年康乐中心等内设医务室,开通医保报销老人就医方便。夕阳红老年中心等其他养老机构与市人民医院、同济医院通过委托协议等合作方式,目前,所有养老机构医疗服务全覆盖。
四、夯基垒台,基层社会治理开拓新局面
(一)基层民主治理基础进一步夯实。强化政策落实,依据《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协商的实施意见》《诸暨市村务公开工作规程》《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实施意见》等政策,加强“村级五件事”“五清村居”等创建工作的督查指导,进一步健全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规范村务公开程序。完善城乡社区民主协商、三上三下民主决策等10项村民自治机制工作,深化基层群众自治。确定城市社区“五星达标,和美家园”创建验收标准,加强社区业务培训,全面提升城市社区建设水平。加大村级便民服务中心督查力度,做好一站式中心创建工作。
(二)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活力进一步激发。突出党建引领。以社会组织党建云平台为载体,实时掌握社会组织日常活动开展情况,提升社会组织组织力。社会组织党建云系统获评全省组织系统“软件长廊”优秀成果三等奖,成为全省首批获奖的唯一一个社会组织党建系统。坚持一手抓培育发展,一手抓监督管理,加强社会组织建设,支持社会组织在创新社会治理中发挥提供公共服务、调处社会矛盾、激发社会活力的积极作用。今年累计开展了3期社会组织公益创投,首次面向绍兴市及省内各类社会组织征集优秀的公益创投项目。发挥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平台作用,助推社会组织专业化发展,扶持登记管理类和备案类社会组织发展。完成2018年度社会组织年检和社会组织双随机检查,进行社会组织异常名录公示,促进社会组织规范化发展。
(三)社工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落实《关于加强专职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对三个街道专职社区工作者三岗十八级作了统一标准。认真组织做好国家社会工作者考试报名工作,今年新增持证社工188名(中级87名,初级101名),目前我市共有取得资格证的社工师379名,助理社工师173名。
五、优化供给,各项社会事务呈现新作为
(一)绿色殡葬生态惠民。大力推行节地生态安葬,健全生态节地葬奖补政策。新建一处市级生态公益型示范公墓,目前正在施工中。新建26处节地生态公墓,新增墓穴6609穴。实施生态树葬1例、集体海葬13例。抓好“青山白化”治理,完成“两路两侧”裸露坟墓整治8处,公墓绿化改造2个,治理率100%。开展殡葬专项整治,坚决查处私建坟墓、老坟墓修扩建、丧事扰民等违法违规行为,依法处理违法殡葬举报案件7起,殡葬违规行为比往年明显减少。加强骨灰跟踪管理。今年全市骨灰公墓入葬率达79.00%,较去年提升2.63%。2019年前三季度,全市享受惠民殡葬人数共4797人,政府补助金额达374.80万元。
- 上一篇:2019年五泄镇工作总结
- 下一篇:关于兑现2018年度三百工程政策的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