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今年以来,我局认真贯彻市委决策部署,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快速高效形成整体工作合力,深入实施乡村振兴专项行动,稳步推进农业生产,美化农村人居环境,盘活改革创新活力,积极争创省部共建乡村振兴示范县和省美丽乡村示范县,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现简要汇报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加快构建产业兴旺发展新格局。一是持续夯实农业基础。三季度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速2.1%,共上报500万元以上农业民间投资项目39个,预计完成民间有效投资6.3亿元。开展“三服务”活动,建成早、晚稻示范方377个、7.07万亩,新建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示范基地24个,农作制度创新示范基地7个,其中枫桥镇杜黄新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开展土地流转,使零散的良田产生集聚效应,与省农科院联建优新品种示范基地,主要展示粮油新品种、水稻减肥减药、绿色防控和全程机械化生产加工技术,成为“美丽田园”建设和乡村振兴实践的典型样板、全国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基地和省级科技示范基地。二是不断调优产业结构。持续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目前已进入项目扫尾阶段,投资完成率达95%以上,准备迎接验收。新创成1个省级农业特色强镇(东白湖镇),培育省级“五园一场”示范基地11个,绍兴市级15个;申报10个“美丽精品果园”。实施名特优稀农产品“1+N”孵化项目,布局建设综合性水果、蔬菜引种示范基地一个,辐射带动N个基地和主体试种特色、优质、高产值新品种,形成优质高效发展格局。目前已带动建设22个标准化生产和新品种示范建设基地,试种“水果玉米”“小龙虾”等名优产品。三是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完善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借力全市大数据平台实施智慧农业项目,推动农业实现高科技化、高智能化、高效益化,初步建成智慧农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基地2个,实施绍兴市级农业科技项目4项,申报省级星创天地2家、省级农业领域科技重大战略项目6只,新争取珍珠产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领域2个省级科技特派员团队。
(二)稳步推进高质量发展新举措。一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部署开展“绿剑”春夏秋季系列集中执法,抽检农业投入品100余批次,立案查处农资违法行为17起、农产品违法行为1起。配合上级部门完成农产品抽样检测307份,合格率99.6%。二是推进品质农业建设。新建二维码追溯用户42家,共建设二维码追溯主体141家,建设率92%。开展农业标准制订修订工作,新取得甘薯省级地方标准,修订珍珠养殖省级地方标准,规范“诸暨短柄樱桃”、“枫桥香榧”地理标志登记产品管理,修订出台《淡水珍珠蚌生态养殖技术规范》省级标准。三是推进农业绿色生产。推动养殖业绿色发展,以5个绍兴市级、5个省级美丽生态牧场创建为契机,开展“百场引领、千场提升”行动,提升改造18家养殖场。新建绿色防控示范基地10个,累计处置农药废弃包装物103吨,累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81.2万亩,商品有机肥推广应用面积5.7万亩,共减少化肥不合理施用279吨,有效保障清洁美丽田园。
(三)深入优化生态宜居新环境。一是巩固扩大“五3”创建成果。配合市委组织部开展首批达标村“回头看”行动,落实专员对10个被“红色预警”的村进行定期指导,跟踪整改,确保创建成果常态长效。第二批147个“五星达标村”已有116个通过绍兴市委组织部复核验收,12个“3A争创村”全部创建成功,通过率分别达到78.91%和100%。目前已确定第三批121个“五星达标村”创建对象和15个“3A争创村”创建对象。二是深化美丽乡村示范创建。持续推进省美丽乡村示范县创建,已完成资料申报和现场评估,以绍兴第一名进入省级评审,有望通过验收。启动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建设,开展美丽示范“四级联创”,目前新时代达标村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1635万元,总体进度86.7%;示范镇建设完成投资8328万元,总体进度89.5%;高水平精品村总体进度75%,特色精品村总体进度75%;美丽庭院示范建设已落实200万元专项资金,严格按照“五个美”的要求组织实施,总体进度80%;第五批历史文化村落重点村溪北村已实施项目17只,总投资1905万元,总体进度97.3%,一般村珠峰村、紫阆村、栗金村、马剑村已基本完工。三是抓好农村民生“关键小事”。推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6个“+”工作模式,引入第三方协同建立农村可回收品回收体系,推出可回收品“线上预约、线下回收”服务,截至9月底,回收可回收品118.79吨,实现11.9万元价值再生。实施集镇和城市规划区内生活污水就地生态化治理工程,总体进度85%。创新建立“三线”整治“1+4+N”协作机制,总结提炼理乱线、并散线、整表箱等“整治八法”,推进第二批199个行政村的整治工作,157个村已完成整治任务,总体进度为79%。各项工作均保持在绍兴前列,已承办绍兴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暨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推进会。
(四)持续打造生活富裕新引擎。一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截止9月底,全市村集体经济总收入7.60亿元,村均159.72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2.60亿元。经营性收入达到30万元以上的202个村,占总村数(476个)的42.44%。动态调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金,退出55个村70股,增加140股,参股村377个,总股数516股,实现经营性收入30万元以下村全覆盖的同时,120个村参2股以上。开展“百企结百村、消灭薄弱村”活动,市级层面,32家企业与11个山区镇乡32个薄弱村结对;镇级层面,大唐街道安排8家企业与8个薄弱村结对,次坞镇安排9家企业与9个薄弱村结对。加大金融扶持力度,190个村获农商银行贷款,额度最高500万元。立项集体经济项目42个项目,其中购建类22个,化解债务类14个,土地流转类5个,公共服务增收类1个。大力推进抱团联建物业,除14个抱团联建农贸市场项目外,立项7个抱团联建项目,其中市级联建项目2个,53个村参股开发区标准厂房、农贸市场建设,54个村参股高新区收购三新科创园;镇级联建项目5个,其中枫桥镇4村联建标准厂房计划2019年底完工,每年租金100多万元。开展侵占集体“三资”整治,共清收各类欠款1875.69万元。二是深入实施闲置农房激活计划。开展农房激活摸排调研工作,挖掘出一大批激活条件较好的闲置资源,制定出台闲置农房激活相关激励政策,成功举办闲置农房激活推进会暨闲置农房资源推介会。截至9月底,全市共激活闲置农房871幢,吸引社会资本5.38亿元。三是持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国家农村集体产权改革试点工作,制订完善农村产权平台建设运行考核机制,引导镇乡(街道)规范扩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探索创新市场化运行管理机制,推动农村产权进入市场。截至9月底,全市共实现产权交易1220笔,产权交易金额达9809.13万元。放活宅基地和农房使用权,稳步推进农村宅基地及房屋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截至目前,我市纯土地入库数量为234026本。四是继续加大金融支农力度。制订激励政策,与农商银行会商完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意见,创新推出“富民贷”“民宿贷”“星级贷”等惠农产品。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健全农村产权评估机制,引导金融机构不断深化农村产权+信用贷款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截至9月底,全市产权+信用贷款5873户,贷款余额7.41亿元,分别比上年末增长48.08%、5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