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各镇乡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级机关各部门,市属各企事业单位:
现将《2020年诸暨市政府数字化转型工作要点》予以印发,请按要求认真执行。
诸暨市政府数字化转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0年5月27日
2020年诸暨市政府数字化转型工作要点
深入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省委十四届六中全会、市委八届七次全会精神,以政府数字化转型撬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促进县域治理现代化,推动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向多业务协同、跨界区域合作、社会共治转变,打造“整体智治”现代政府。
一、工作目标
到2020年底,基本建成“掌上办事之城”“掌上办公之城”,聚焦协同共治,创新数据应用,加快打造“城市大脑”,推进县域治理数字化,争当县域治理现代化“排头兵”。
——政务服务办件网上受理率达到80%。
——机关内部90%以上部门间非涉密办事事项接入内部“最多跑一次”系统,上线事项原则上市县100%网上办,掌上执法率达到100%。
——推进场景化多业务协同,建设十大创新应用场景,争创2个以上省级优秀多业务协同应用;开展十大重点领域数据归集,推动公共数据开放共享。
二、主要任务
(一)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打造“掌上办事之城”
1.全面接轨省政务服务2.0平台。全面提升群众办事体验,推动网上办、掌上办从“可办”向“好办、易办”转变。30%以上的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申请零材料、填报零字段、审批零人工、领证零上门、存档零纸件”智能“秒办”。高频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受理率达80%,事项网办覆盖率100%。全市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完整性、规范性、一致性,政务事项在线服务能力等指标达到100%。加快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责任单位:大数据中心、市场监管局、政务服务办,有关单位)
优化“好差评”评价机制,“好差评”评价系统向乡镇、街道办事大厅延伸,实现全市线下各级办事大厅全覆盖,将“好差评”评价体系作为倒逼政务服务能力提升的有效手段。(责任单位:信访局、政务服务办、大数据中心,有关单位)
2.优化提升在线政务服务能力。全面推广“浙里办”服务,完善“浙里办”诸暨平台,优化“诸事通办”小程序,提高“移动办”的便捷性和可操作性。以全省制定的“互联网+政务服务”运营体系为标准,自主化运营有地方特色的平台内容,提升平台活力。(责任单位:大数据中心、政务服务办,有关单位)
3.深化 “一件事”改革系统集成。聚焦民生关切、涉企服务、人才服务、创业创新等重点领域,推动跨部门、跨业务的综合集成创新,全面实现省定“一件事”网上、掌上联办,加快涉企“一件事”数字化应用建设,高质量实现公民上学、退役军人、人才服务、工伤处理等“一件事”,基本实现事项办件覆盖率100%。(责任单位:市委改革办、编办、政务服务办、大数据中心,有关单位)
4.积极探索“电子证照”应用场景。积极探索基于电子证照快速核验和线下应用,深化电子身份证、电子结婚证、电子驾驶证、电子医保卡等电子证照、电子凭证、电子记录等材料在政务办事、交警业务处理、医疗、物流快递、现场执法等业务场景应用。(责任单位:大数据中心,有关单位)
(二)实现“互联网+业务协同”全覆盖,打造“掌上办公之城”
1.全面推进协同办公系统和“浙政钉”2.0应用。推动各级部门开发办公、监管、考核、决策分析“浙政钉”微应用,全面整合各类政务办公业务、内部审批业务、多部门协同业务移动端。优化升级协同办公系统,增加部门内部业务管理功能,支撑全市无纸化办公需求。(责任单位:大数据中心,有关单位)
2.推广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系统应用。做好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系统建设,逐步实现与部门自建系统对接。推动机关内部90%以上非涉密事项接入平台,上线事项原则上实现100%网上办。聚焦机关事业单位人事、资产、后勤管理、政府投资项目等领域,推出一批机关内部“一件事”,实现全流程“网上办”“掌上办”。(责任单位:市委改革办、编办、大数据中心,有关单位)
3.推广数字证书、电子印章使用。加快数字证书、电子印章在电子公文、电子审批、电子证照(证明)中的使用,强化电子文件的有效性、合法性和合规性。(责任单位:市委办、市府办、大数据中心,有关单位)
(三)推进多业务协同综合应用,实现县域协同共治
1.全面加快建设智慧城市重点应用
(1)推进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建设。构建覆盖社会治理、经济调节、公共服务、生态保护、政府运行、市场监管及与杭同城等七大领域的“6+1”业务应用体系,打造集“管理、服务、指挥、决策”的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全面提升城市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水平,实现城市运行“一网通全城、一屏知全局、一图聚应用、一库汇数据、一端惠民生、一体全联动”目标,争当全国智慧城市建设县级标杆。(责任单位:应急管理局、政法委、发改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政务服务办、大数据中心、城乡集团、浣江传媒集团)
(2)推进智慧教育建设。深入推进数字校园建设,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完善大数据精准教学系统与教育质量智能化实时监测平台,大力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建立广覆盖的终身教育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推进网上社区教育。(责任单位:教体局)
(3)推进智慧医疗建设。发展互联网医院,建设智慧健康系统。构建智能化医保监管体系,建立多维可视化分析决策平台。加快融合电子社保卡和电子健康卡,实施医保业务全市通办、一网通办,完善“一站式”结算服务。培育健康医疗大数据服务新业态,构建快速、高效、全覆盖的急重症医疗救助体系。(责任单位:卫健局、医保局)
(4)推进智慧水利建设。统筹推进水管理平台建设,健全运行维护工作机制,提升完善通信网络,水利数据仓建设,新增水利工程运行监测监管设施和水文遥测站点,深入推进水利业务应用,有效提升全市水利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责任单位:水利局、建设局)
(5)推进智慧水务建设。全面实时感知城市供排水系统的运行状态,以可视化的方式有机整合供排水设施,逐步构建“城市水务物联网”,实现城区新建小区智能抄表系统全覆盖,提升水务管理和服务成效。(责任单位:水务集团)
(6)推进智慧垃圾分类建设。建设城区垃圾分类监管系统,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物联网等技术,实时了解城区垃圾收集清运、道路作业、末端处置等环卫管理全过程,实现智能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环卫工作日常管理。建设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大数据监管平台,建立量化考核体系,强化收运环节管理,进一步提高生活垃圾分类质量和管理效能。(责任单位:建设局、农业农村局、城乡集团)
(7)推进智慧城管建设。健全智慧城管管理制度和运行制度体系,打造城镇联动、城警联通的运行模式,与“四平台”管理系统联网,推行城市管理事项网络审批。优化行业监管,促进城区管理相关行业应用整合,提高综合管理效能。(责任单位:综合执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