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委决策部署,深刻领会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稳中有进、进中向好、好中争前”总体思路,聚焦高质量发展,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做大做深“融杭、稳进、和谐”三篇文章,紧扣全面融、全力稳、全域美,加快打造开放应店街、数字应店街、活力应店街、美丽应店街、幸福应店街,高水平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确保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主要指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财政总收入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自营出口超全市平均水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污染物排放量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
一、全面融
1、打造融杭进诸交通圈。加快解决拆迁安置遗留问题,全面保障杭州都市高速绕城西复线顺利通车试行;实施杭州都市高速绕城西复线应店街互通连接线工程,开辟进诸联杭新通道;全面启动G235国道改道工程,积极稳妥推进土地征用、政策处理、拆迁安置等基础性工作。
2、发展杭二绕互通口经济。规划建设杭州绕城西复线高速出口“与杭同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主动对接编制杭二绕互通口控制性详细规划,努力盘活“杭二绕”互通口周边区域600余亩土地。推动提升产业平台。进一步强化平台建设,推进留下庄、十二都、巽坞三大地块产业提档升级,完善配套设施。
3、实施营商环境提升战略。全力营造包容开放的投资环境、成本适宜的产业环境、独特魅力的人文环境、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着力破解企业融资难、招工难等问题,针对企业项目竣工验收、权证办理、资金转贷等事关生产经营的关键性问题,做好企业落地投产“一条龙”服务。
4、深化融杭接沪互动交流。积极构建融杭接沪互动交流平台,坚持开门引才,始终紧盯创新方向、企业需求,切实拿出管用实用的新招硬招,加快推进产业链引才和创新团队招引,进一步抓好乡贤回归、校地合作、平台打造和新生代企业家培育,切实提升人才工作的精准性和实效性。
5、优化政务环境。大力推进数字化办公,加强“浙政钉”,集成协同办公等各类办公应用系统,推动政务协同办公无纸化、移动化;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流程“一网通办”,加快“一站式办理”村级便民服务示范平台建设;着力打好标准地、承诺制、服务代办、流程优化等改革组合拳,落实投资项目集中会商、审查指导制度。
6、常态化开展“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活动。根据“持久、深入、精准、有效”的总体要求,开展全覆盖全过程全天候的“三服务”活动,深化运用“三服务”小管家,快速精准发现企业、群众、基层关心关注的切身问题,直接高效解决各类实际问题,推动“三服务”常态化、精准化、系统化、规范化、智能化。
二、全力稳
7、大力招商选资。实施精准招商,重点在高端装备制造、数字经济、电子商务等产业引进上有突破,全力招引一批投资强度高、科技含量高、税收贡献高的“三高”项目,力争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只,引进市外境内资金3.5亿元,自营出口稳步提升。
8、加快数字改造。聚焦数字化产业,开展数字化专项培训,实施企业智能化改造行动,通过1-2家龙头企业数字化改造,示范带动一批传统纺织业、制造业企业推广智能化设备应用;聚焦产业数字化,加快培育壮大网红经济、流量经济,全力引进培育电子信息、智慧物流、跨境电商和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推进企业上云。
9、大抓项目建设。把重大项目作为经济提质增效的突破点,争取已签约落地建设项目进入市级计划笼子,全面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保障在建的16只项目施工顺利,到年底投产运行。加快推进土地全域整治,高标准完成土地开发、复垦目标任务,推进粮食功能区建设,提高土地利用率。
10、加快市场主体培育。高标准完成“个转企”“小升规”“下升上”年度目标,至少培育服务业限上企业3家,工业“小升规”企业10家,“个转企”20家,产业活动单位转法人单位5家。扩大项目投资,计划全年实现工业投资4亿元,服务业投资8000万元。
11、推进全域旅游。以打造生态宜居“大花园”为底色,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完成五泄旅游区改造提升项目中实施应紫线改道工程,推进紫阆古村落保护及边黄溪整治工程,利用五泄北大门区位优势,将丰周农家乐集聚区、紫阆古村、地质文化公园进行串联,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应紫线休闲旅游业态。
12、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牢固树立“大治理”的理念,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实初信初访责任制,抓好信访代办制,推进社会治理领域“最多跑一地”、“5+X”社会组织标准化和农村“四大员”建设,化解一批信访积案。强化基层治理四个平台运行管理,推进全科网格建设规范提升,构建中心、平台、网格上下联通的治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