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直各部门:
《余姚市“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余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6月16日
余姚市“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历次全会精神,加快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增强余姚文化影响力和城市综合竞争力,根据《余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宁波市“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一、余姚文化发展的现实基础
余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古就有“文献名邦”的美誉。“十二五”期间,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掀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余姚市委、市政府围绕建设更高水平文化强市的总体目标,贯彻落实《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若干意见》以及相应的扶持办法,通过实施阳光文化行动计划、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行动计划、文化产业发展振兴行动计划等三大措施,我市文化建设取得新的成绩。全市文化阵地提档升级,市、镇、村、自然村四级文化设施网络更加健全。四明山电影节、全民读书节、传统节庆等品牌活动示范引领,全市形成“一镇多品”、“一村一品”的群众文化活动格局。公共文化配送、四明阁“天天演”等惠民服务更贴民心。文化精品创作取得成效,一批优秀文艺作品获得省级以上大奖。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竞技体育实现新的突破。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稳步推进,中国大运河杭甬运河(余姚段)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扎实开展。文化市场繁荣有序,文化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市文化发展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还不相匹配、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能契合。特别是,市图书馆等市级文化设施落后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市文化事业发展的硬伤。
“十三五”期间,文化工作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历史任务。在经济新常态下,文化和经济相互渗透、融合和促进的趋势进一步明显,以先进文化提升城市综合实力的任务更加突出;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享受的需求进一步高涨,对文化产品和服务在数量、质量、品种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文化的影响和作用日益深刻,推进文化创新的要求更加迫切。文化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显,余姚作为一座拥有七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更应认清形势,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务实的举措,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文化竞争力,努力创造余姚文化的新辉煌。
二、“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
(一)总体思路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体系、现代文化市场管理体系为抓手,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努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我市建设经济活力强、品质环境优、人民幸福水平高的现代化创新型生态城市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
(二)工作目标
到2020年,我市文化工作的发展目标是:围绕建设现代化创新型生态城市的总体目标,努力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历史文化名城地位相匹配、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适应的文化发展新格局,做到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兴盛,社会和谐,乡风文明,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全面提升,把我市建设成为具有余姚地域特色、彰显城市现代文明、展现传统文化魅力,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具有较大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文化名城。
重点在四个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凝聚力。充分发挥精神文化产品潜移默化的作用,运用各类文化形式,生动具体地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进一步彰显城乡公共文化的生命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切实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不断完善结构合理、功能健全、使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进一步扩大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提升文化遗产保护水平,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抓好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展现余姚文化的独特魅力。
——进一步提升现代文化产业的竞争力。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加快转变文化发展方式,推进文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推进内容创新、形式创新、业态创新,促进文化与科技、旅游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三、“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实施公共文化示范工程
以文化示范创建为抓手,统筹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形成文化服务均等享受、文化发展同步推进的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格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1.提升文化设施品级。在全市城乡开展公共文化示范创建活动,积极推进省、宁波和余姚三级公共文化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积极创建浙江省级公共文化示范区(项目)。到“十三五”末,2-3个乡镇(街道)创建成为宁波市公共文化示范区、25个村创建成为余姚市级公共文化示范村。规划建设由图书馆、文化馆、姚剧保护传承中心(余姚剧院)、职工活动中心(工人文化宫)、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6家单位组成的余姚市公共文化中心,占地5.8万平方米。完善乡镇(街道)集镇综合文化中心、村(社区)文化礼堂等公共文化设施,推进乡镇全民健身广场建设。推动体育设施进社区、进公园,大力兴建群众身边的场地设施。企业文化中心创建由示范向普及、由市级规模企业向中小型企业和新型社会组织延伸。“十三五”期间,全市中小型企业和新型社会组织文化中心达到50家。到2020年,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3平方米。抓好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工作,加强城乡文化基础设施规范化管理。盘活现有设施资源,积极推进企业和社会组织文化体育场地向社会免费开放工作,全市公共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率实现100%。
2.提升文化活动品牌。精心组织实施好城乡群众文化活动,努力打造一批有影响、有亮点的活动品牌。注重文化品牌的延续性,充实丰富百姓文化节的形式和内容。市级每年要组织5—6场次大型群众文化活动。重点举办好全民读书节活动,努力打造“书香余姚”,建设推广数字阅读公共服务平台和24小时自助借阅服务平台。继续举办好四明山电影节。为弘扬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营造传统节日氛围,全市城乡在春节、元宵、端午和中秋等传统节日组织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城市和社区广场要广泛开展自娱自乐的广场文化活动。乡镇(街道)、村(社区)两级要精心打造各自的活动品牌,充分发挥品牌活动的辐射、裂变效应,推进区域群众文化活动的健康持续开展。推动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组织举办余姚市第十五届市运会。每年按计划举办单项比赛或特色健身活动100场次以上。到2020年,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比例达到50%以上,国民体质合格率达90%以上。
3.提升文化惠民服务水平。实施“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工程,到2020年,争取有80%的市民至少能认知或掌握一门艺术。打响“阳光文化直通车”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建立健全送文化下乡的长效机制和公共文化产品配送机制,每年安排文化活动配送超过400场次。努力开拓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平台,丰富公共文化配送内容和形式。深化拓展周末文化系列活动,依托集镇综合文化中心、文化礼堂等平台,把周末文化惠民福利延伸到乡镇(街道)和村。组织开展四明阁“天天演”,每年演出365场次。组织开展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每年免费放映电影3000场次。
(二)实施文艺精品打造工程
详细咨询: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主页 > 余姚政策 > 余姚市政府办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nbxinxi.com/a/yuyaoshizhengfubangongshi/20181119/18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