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余姚政策 > 余姚市政府办 > 正文

余姚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余姚市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朗读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直各部门:

《余姚市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已经市政府第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余姚市人民政府

  2017年5月6日 

余姚市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为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促进卫生计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健康余姚”建设,根据浙江省、宁波市《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余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我市卫生计生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的背景

“十二五”期间,全市卫生计生系统紧紧围绕全民健康和人口平衡发展总目标,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落实计划生育政策为主线,卫生计生综合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一)现实基础

1.人群主要健康指标不断提高

2015年,全市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0.74岁,比2010年提高了4.22岁,比全省人均期望寿命高2.65岁;2015年,全年无孕产妇死亡,婴儿死亡率1.6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73‰,分别较2010年下降51.65%、48.78%,人群主要健康指标达到中高收入国家水平。

2.卫生计生资源供给增加明显

“十二五”期间,市、镇(乡)两级政府对卫生计生事业投入力度加大,全市卫生计生总投入为17.78亿元,比“十一五”增加投入3.60亿元,其中:2015年全市卫生总投入为4.30亿元;市第二人民医院和市中医医院迁建工程相继开工,已完成投资6.5亿元。2015年末,全市医疗机构编制床位数、执业(助理)医师数和注册护士数分别达到2540张、2734人和2606人,比2010年分别增加了245张、477人和 628人。

 3.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通过实施卫生强市战略,推进名医名院工程建设和区域医联体建设,市级医院重点学科获得突破性进展,基层卫生综合服务功能逐步完善,医疗服务技术能力持续提升,中医药传承工作取得新进展,卫生计生信息化建设有了较快发展,卫生计生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15年,全市医疗机构年完成门急诊达到974.2万人次,出院病人8.86万人次,分别比2010年增加410万和2.55万人次,分别增长72.67%和40.41%。

4.公共卫生工作进一步加强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提高到60元,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慢性病规范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我市成功创建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卫生应急和疾病防控能力明显提升,实现“大灾之后无大疫”,期内无重大传染病发生,创建为省卫生应急示范市(县)。精神卫生工作取得新突破,在浙江省率先列为“国家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地区”。

5.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下简称医改)取得阶段性成果。市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得到重点突破,全面破除“以药补医”机制,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推进医保制度改革;基层卫生综合改革持续深化,绩效分配机制实现新突破。实施了契约式家庭医生制服务制度,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工作逐步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加大社会办医支持力度,促进办医主体多元化,制定实施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若干意见(试行)》。

6.计划生育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全面落实。推行实施“部门季度联席会议制度”等八项制度,工作合力有效增强。人口政策利益导向机制日益完善,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成效显著,社会抚养费征收依法开展,计划生育奖抚政策得到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依法管理、家庭发展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稳步推进,人口健康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表1 余姚市“十二五”卫生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2015年规划目标

2015年完成情况

宁波市2015年规划目标

宁波市2015年完成情况

浙江省2015年规划目标

1

人均期望寿命

79.5

80.74

79.5

80.5

78.09

2

孕产妇死亡率

1/10万

10

0

10

2.2

5.43

3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8

2.73

8

2.89

5.03

4

出生缺陷发生率

15

7.51

20

16.9

23.6

5

千人床位数

3.5

3.1

5.4

4.09

4.46

6

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

3.2

3.3

3.5

2.81

2.65

7

千人护士数

2.4

3.2

3.2

2.81

2.63

8

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

%

92

92

92

92

--

9

主要慢性病社区规范管理率

%

65

65

65

65

高血压73.65%,糖尿病73.11%

10

居民基层门诊就诊比例

%

65

62

65

65

49.49

11

育龄妇女

总和生育率

1.2以内

±1.3

1.2以内

12

出生人口性别比

108.94

108.83

110.66

109.15

13

计划生育率

%

95

98.01

96.25

14

婚前医学检查率

%

94

99.91

90

94.76

备注:此表中涉及人口基数的均以户籍人口数为准。

(二)存在问题及面临挑战

总体上看,“十二五”期间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但制约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有些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性解决,主要表现在:

一是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够科学合理。资源配置水平整体偏低,供需矛盾依然突出;城乡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系统内各领域、各专业之间的不协调还客观存在。主要表现为千人床位数等指标偏低,农村卫生还比较薄弱,优质医疗资源短缺,专科资源仍显不足。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和资源配置的系统性、均衡性有待提高。

二是医疗卫生技术水平还不能满足居民需求。优势学科、特色专科不多且不突出,学科带头人培养和学科建设相对滞后,医疗卫生服务品质不高。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加强卫生人才、科技、信息等要素建设,提升卫生软实力显得更为迫切。

三是医改过程中体制机制性矛盾逐步显现。全面实施药品零差率后,科学稳定的卫生投入与增长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医改实施后惠民效果不显著,群众对改革的获得感不明显;广大医务人员参与医改的积极性不高,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尚未得到合理体现,符合卫生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尚未建立。

四是计划生育事业发展存在薄弱环节。随着国家计划生育政策逐步调整,计划生育服务观念和模式需要转型,管理和服务体制需要进一步理顺,相关配套政策需要制定和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难度加大,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面临新的压力;依法打击“两非”工作形势严峻等。

“十三五”时期是我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巩固卫生强市成果、全面建设健康余姚、建成国家卫生城市、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关键时期。准确把握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于做好“十三五”时期的卫生计生工作至关重要。

“十三五”时期,卫生计生事业发展面临重大的战略机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健康中国”和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强调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和健康大会上指出,新时期卫生工作要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因此,如何抢抓机遇,加快推动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战略、理念和方式创新,实现更高水平、更有质量、更具效率的发展显得尤为迫切。

“十三五”时期,卫生计生事业发展面临较大的转型任务。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转型升级、人民群众健康需要呈现多样化、差异化的新常态下,卫生计生工作不仅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健康保障和民生支撑,也要为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打造新引擎、注入新动力。如何适应大健康、大卫生、大医学的理念,着力在改革资源配置方式、创新服务提供模式、提升服务能力水平上实现新突破、取得新进展,是“十三五”期间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十三五”时期,卫生计生事业发展面临更多的风险挑战。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受到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生态环境、生活方式变化等带来的影响,我市面临着多重疾病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既有发达国家的卫生与健康问题,也有发展中国家的卫生与健康问题;计划生育政策重大调整带来的全局性、深层次影响;卫生与健康服务资源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衡、基层服务能力薄弱等问题比较突出,深层次体制机制矛盾尚需破解等,这些都对卫生计生事业科学发展提出了更大挑战。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家深化医改的宏观政策,以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为宗旨,以建设健康余姚和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为目标,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坚持服务大局、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模式,有效提升卫生计生服务水平和品质,为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提供有效的卫生计生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健康公平。坚持把维护群众健康权益和计划生育权利放在首位,落实政府责任,将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不断提高卫生计生服务质量和健康保障能力,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发挥市场作用,促进多元发展。在充分利用、整合、优化现有医疗卫生计生资源的基础上,拓展卫生服务市场,营造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健康服务业发展环境,调动社会力量积极性,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各尽其能的卫生计生发展模式。

——坚持改革创新,促进持续发展。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主导,以人才、科技和信息驱动为动力,加强医疗、医保、医药“三医”改革协同推进,促进制度创新和服务模式转变。调动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自觉投身医改的积极性,推动卫生计生事业科学、可持续发展。

——坚持依法治理,促进职能转变。政府在维护公共医疗卫生公益性的同时,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要求,主动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法治思维和底线思维,运用法治方式,强化行业治理,加强舆论引导,为卫生计生事业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建立起与居民健康需求相适应的、覆盖城乡居民的、更加完善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更高水平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居民健康素质持续提高,人群主要健康指标达到或接近高收入国家水平。“全面两孩”政策得到有效落实,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模式适应时代需要,出生人口性别比保持合理正常水平,健康服务业得到较好发展。

——居民健康素质更高。全市居民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2.2岁;孕产妇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5/10万和 8‰以下;城乡居民健康素质差异进一步缩小,居民健康素养率达到24%。

——卫生资源配置更优化。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和注册护士数分别达到3.2人和3.21人以上,全科医生数每千常住人口达到0.5 人以上,总床位规模达到5230张,每千人床位数达到5.06张,城乡卫生资源的均衡化水平明显提高。

——人口发展更均衡。“全面两孩”政策平稳有序实施,生育水平适度提高,总和生育率为1.6左右,出生缺陷率控制在15‰、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108.9以下,免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覆盖率达到95%以上。

——服务保障更有力。政府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群众医药费用负担进一步减轻。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到50%以上,居民基层门诊就诊比例达到65%,主要慢性病社区规范管理率达到80%以上。

表2  余姚市“十三五”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主要指标

一类指标

二类指标

单位

2020年

宁波市规划

目标

2020年

余姚市规划

目标

健康

水平

1.人均期望寿命

82

82.2

2.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6以下

6以下

3.孕产妇死亡率

1/10万

9.5以下

5以下

4.居民健康素养率

%

24

24

资源

配置

5.千人床位数

6.05

5.06

6.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

3.3

3.2

7.千人注册护士数

3.71

3.21

8.千人全科医生数

0.5

0.5

9.千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数

0.83

0.83

10.千人基层卫生人员数

3.5

3.5

人口

发展

11.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

1.6

1.6

12.出生人口性别比

112

108.9

13.出生缺陷发生率

15

15

14.免费计生服务覆盖率

%

95

95

服务

公平

15.市域范围内就诊率

%

90

16.居民基层门诊就诊比例

%

65

17.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

%

50

50

18.主要慢性病社区规范管理率

%

75

80

备注: 每千人口执业医师、注册护士和床位数按常住人口103.4万计算。

三、“十三五”期间卫生计生改革发展重点工作和主要措施

卫生计生工作要紧紧围绕“深化改革”和“转型发展”二条主线来谋篇布局,“十三五”期间主要应抓好以下工作:

(一)持续提升公共卫生安全保障水平

1.继续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执法、妇幼保健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人员队伍建设。专业公共卫生人员按每万常住人口8.3名配置,其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浙江省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编制标准配备人员,按国家级规划标准建设;卫生监督执法机构按每万常住人口0.6-1名标准配备卫生监督人员,加强卫生监督分所建设,并按国家规定标准配备监督执法设备设施;市妇幼保健与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按我市服务人口数和相应的服务职能配备人员;市急救站、市采供血站、市卫生计生信息中心、市精神卫生机构等其他专业公共卫生单位,根据各单位实际人员需要配置。

进一步健全预防保健网络,乡镇(街道、中心)卫生院(以下简称卫生院)按每万常住人口3名的标准配备公共卫生人员,家庭医生团队和公共卫生联络员覆盖率达100%;进一步健全妇幼保健与计划生育三级服务网络,基层妇幼保健与计划生育服务人员按规范配备。各级财政应全额保障公共卫生人员及机构运行所需经费。

2.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强化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对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指导、人员培训和检查考核,积极发挥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专业优势和主体作用。规范实施国家免疫规划,提高预防接种规范化水平。加强重大疾病、健康危险因素的监测、信息报告和管理,提升对生活饮用水、病原微生物、公共场所、放射防护等的检验检测、疾病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落实重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健全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协作机制,强化联防联控,继续将本市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较低水平。

实施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100元,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完善绩效考核,提高资金绩效和项目服务成效。高度重视慢性病防治,巩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成果,加强慢性病社区规范化管理,不断提高我市城乡居民健康水平。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率达到80%以上,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75%以上。

3.健全公共卫生应急保障机制。进一步健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组织体系。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援保障机制,以市级医院为依托,进一步健全市急救站(点)、采供血机构建设,形成布局合理、规范科学的区域性救援网络;完善应急救援基本装备、设备以及应急物资储备,建立公共卫生危险因素和事件信息的流行病学风险评估体系,提高综合分析和预警能力;建设一支训练有素的卫生应急与救护队伍;形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反应灵敏、运转协调的卫生应急体系,开展经常性卫生应急演练,不断提高卫生应急能力。

4.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行动。发挥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优势,完善健康教育网络,大力开展健康知识全媒体社会传播,扎实推进“全民健康素养促进活动”,认真开展健康示范创建工程和健康讲座进社区活动。以健康为中心,加强健康管理与健康服务工作。深化社区健康自我管理活动和健康场所建设,全面实施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不断提高居民健康管理水平和健康素养。

5.大力开展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积极开展国家卫生城市(镇)创建活动。通过努力,我市创建为国家卫生城市,新增1个国家卫生镇,35%以上的行政村创建为省级卫生村,并开展健康家庭创建工作。科学防控病媒生物,城区病媒生物控制水平达到国家C级标准。加快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建设,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 100%,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6 %以上。进一步改善环境卫生,提高群众防病水平。

6.加快补齐公共卫生短板。完善精神卫生防治体系,抓好市精神卫生中心迁建工程建设,健全精神卫生预防、治疗、康复服务网络,推动非专业精神卫生类医疗机构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和指导。加强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完善院前急救队伍培养培训体系,提升急救装备水平,推广普及急救知识。加强采供血机构建设,规范血液质量监控和安全管理,保障临床用血“安全、有效、及时”。

(二)科学合理配置医疗卫生服务资源

详细咨询: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主页 > 余姚政策 > 余姚市政府办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nbxinxi.com/a/yuyaoshizhengfubangongshi/20181119/18006.html

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边的二维码或者微信公众号搜索"宁波政策",关注我们,将不定期推送相关宁波政策信息。

站点关键词

         
  • 宁波政策 宁波政策企业服务平台 宁波政策平台 宁波政策服务平台 宁波房贷政策 社保新政策 二胎政策 形势与政策论文 养老保险新政策 农村养老保险新政策 养老金新政策 形势与政策 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宁波补贴政策 宁波落户政策 宁波购房政策 宁波购房政策 宁波限购政策 宁波限售政策 宁波人才政策 宁波公积金政策 宁波贷款政策 宁波限购政策2017 宁波企业政策 宁波医保政策 宁波二套房政策 宁波买房政策 宁波拆迁政策 宁波创业政策 宁波上牌政策 宁波养老政策 宁波房产政策 宁波退休政策 宁波限贷政策 宁波中考加分政策 宁波税收优惠政策 宁波购车政策 宁波公积金贷款政策 宁波高考政策 宁波买车政策 宁波退税政策 宁波光伏政策 宁波市限购政策 宁波电商政策 宁波人才引进政策 宁波招商政策 宁波租赁政策 宁波象山政策 宁波会展政策 宁波民宿政策 宁波楼市政策 宁波市落户政 宁波楼盘政策 宁波梅山税收优惠政策 退伍军人补贴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