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各医疗卫生单位:
为充分发挥我市已建的影像、心电等医疗资源共享中心的作用,进一步规范医疗资源共享中心的运行,有效促进医疗资源优化配置和城乡医疗均衡发展,提高运行效率,降低医疗服务成本,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技术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方便广大群众和相关医疗机构,提高广大百姓对医改的获得感,结合共享中心和基层医疗机构等的意见,现就进一步完善共享中心运行机制等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市卫生信息中心。2013年1月成立,中心成立后,完成“一卡、一网、一中心、六大平台(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区域影像、心电、双向转诊、责任医生签约、预约挂号)和银医通、医疗一卡通、住院、门诊电子病历等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实现全市医院之间互联互通、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共享;居民一张卡、1分钟就可以完成自助挂号缴费、报销、打印报告单等就医服务;在家门口的“社区医院”就能享受到市一院专家的会诊服务,实现了城乡影像、心电技术同质化服务和优质医疗资源城乡共享。
(二)市消毒供应中心。2014年6月成立,挂靠市妇保院,中心成立后,取消全市基层医疗机构供应室,将所有消毒物品全部纳入供应中心管理,年消毒基层各类消毒包2万多个,消毒费用根据消毒包大小按5-15元收取,成本差额部分由市卫计局和市妇保院共同补贴,有效实现节约成本、资源共享,防止医院感染,保障了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和安全,推进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科学、规范、可持续发展。
(三)市影像会诊中心。2015年1月成立,挂靠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中心成立后,15家基层医疗机构将影像资料(诊疗报告)传送至会诊中心,会诊中心半小时内完成阅片和审核,并通过中心平台将报告回传单位。目前,日均免费会诊基层X片100余张,中心运行经费由市财政承担。中心运行近2年半时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初步诊断报告书写质量明显改善。最初,大部分基层诊断报告需要诊断中心专家把关修改,而现在需要修改的放射影像诊断报告明显减少。在报告质量提升的同时,基层放射影像诊断医师的摄片操作技术进一步规范,整体技术水平在传帮带中得到快速提升。
(四)市心电会诊中心。2015年10月成立,挂靠市第一人民医院心电图室,中心成立后,实施区域疑难心电诊断报告远程实时集中诊断审核,日均免费会诊各医疗单位疑难心电图20余份。到目前为止,累计有10000余人次心电诊断报告通过心电诊断中心审核,其中数名患者被心电诊断中心专家及时诊断出心肌梗塞等危急疑难重症,得到及时救治。在社会老龄化和心血管疾病高发背景下,心电诊断中心正常稳定运行意义重大,中心运行后带来检查便捷、医技资源共享、检查费用低廉等实实在在的好处,有效守护了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
(五)市病理会诊中心。2016年11月成立,挂靠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中心成立后,实现及时冰冻切片等会诊、质量监管、结果互认共享、人员进修学习等功能,不断提高各级医疗机构病理诊断质量。病理会诊中心每周会诊快速冰冻切片约2例,解决了部分医院无病理科无法开展相关手术的困境。
二、存在不足
(一)相关医技人才匮乏。心电、影像会诊中心挂靠市一院,但市一院本身业务繁忙,同时心电、影像高端诊断人才匮乏,目前均以兼职或休息发放加班工资的形式为会诊中心服务,增加的人民医院放射科和心电图室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时间长久可能导致相关医务人员过度疲劳,影响工作。因人员紧张和会诊量的增加,会诊时间延长,导致百姓等待时间过长,同时服务时间均为普班,不能保证24小时和全部节假日进行服务。
(二)质量监管存在盲区。消毒供应中心目前因容量有限,仅纳入15家基层医疗机构,有需求的村卫生室、诊所、民营医院等还未能纳入,同时消毒包不统一配送,由各医疗机构派人自行到中心领取,仍有少部分单位未实行封闭式清洁转运,转运车辆敞开,转运箱清洁消毒工作没有做到实时监管,在运输过程中质量监管存在盲区。
(三)信息系统运行不稳定。心电、影像会诊中心完全依靠信息化进行运行,有时出现中心会诊完成后基层医疗机构接收不到会诊结果的情况,偶尔出现网络中断情况。大多数病理快速冰冻切片没有通过信息系统网络申请,会诊报告只能为手写、电话通知诊断结果,无法通过网络发送。
(四)部分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基层医疗机构相关人员将较差质量的心电图图片上传(如导联缺失、干扰较大、左右手反接等),影响分析及诊断工作;部分基层放射工作人员书写报告时,未认真阅片,单纯拷贝报告模板上传;病理科标本送检部分未按标准实施,存在生物污染隐患,申请单和标本袋都放在塑料容器里,或无塑料容器装标本袋,会诊不提前预约,送标本时间长;各单位在器械使用后,未做到及时去除肉眼可见的污渍和干燥保存,致使器械生锈严重,缩短使用寿命。
(五)中心与服务对象缺乏协调。基层医疗机构心电、影像等工作人员变化较频繁,而通讯录未及时更新,导致会诊中心与基层医疗机构相关工作人员不能及时沟通;消毒供应中心接收基层医疗机构的消毒包裹截止时间为下午3点,时间过早,造成基层医疗机构相关人员工作不便等;中心对基层机构医务人员缺乏培训等。
三、工作要求
(一)卫生信息中心
进一步优化信息系统,加强信息中心对医疗资源共享中心的支持力度,保障共享中心网络运行通畅稳定,同时落实专人负责。
(二)消毒供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