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永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
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
永政发〔2016〕49号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现代农业装备高新区(城西新区)、方岩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为推动我市体育产业加快发展,有效扩大体育消费,不断满足群众体育健身需求,加快健康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15〕19号)精神,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把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社会整体健康水平作为根本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拓创新、激发活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断扩大体育产品与服务供给,满足群众体育需求,促进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发展健康大产业,加快体育强市建设。
(二)基本原则。
改革引领,创新发展。强化改革对体育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强规划、政策、标准引导,创新服务方式和体育产业发展模式,培育新型体育业态。
完善机制,激发活力。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完善市场机制,强化市场监管。积极培育多元市场主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与创造力,提供适应群众需求、丰富多样的产品和服务。
以人为本,促进消费。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激发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热情,推进健康关口前移,强身健体,提高生活品质。培育推广投资健康的消费理念,推动形成充满活力的体育消费市场。
优化环境,创造条件。营造重视体育、支持体育、参与体育的社会氛围,把体育产业作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培育扶持,破除行业壁垒,清除制度障碍,形成有利于体育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政策体系。
统筹兼顾,加强融合。立足全局,搭建有利于体育产业与体育事业共同发展、繁荣的大平台,推进体育产业各门类和业态全面发展,促进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健康产业发展,促进体育产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体育产业体系,建立多方合作、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体育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体育产业发展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总量和比重进一步提高。体育产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200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在永康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6%。
——产业体系更加完善。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体育用品制造与销售等体育产业各门类协同发展,产业组织形态和集聚模式更加丰富,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充足,层次多样。涌现一批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大批富有创新活力的中小企业、社会组织,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和知名品牌。
——产业环境明显优化。体制机制充满活力,政策法规体系更加健全,标准体系科学完善,监管机制规范高效,市场主体诚信自律。
——产业基础更加巩固。体育设施供给明显增加,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超过2.25平方米;新建足球场地20片以上;新建或改建社区中小型多功能运动场馆10个,新建社区与行政村的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在城市社区建设15分钟健身圈,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0%以上;群众体育健身和消费意识显著增强,人均体育消费支出明显提高。
二、主要任务
(一)创新体制机制。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清理不利于体育产业发展的制度规定,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领域,都要向社会开放。研究制订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推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完善政府购买体育服务政策。将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承办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
推进体育赛事改革。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审批。通过市场机制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承办赛事,建立健全体育赛事多元化投入机制和多样化运营模式。为各类赛事活动的举办提供服务,打造政府支持社会力量承办赛事的配套服务体系和平台,进一步降低社会力量办赛门槛。
创新体育场馆建设运营机制。加快推进体育场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引入和运用现代企业制度,激发场馆运营活力,全面提升运营效能。扶持和培育体育场馆专业运营管理实体。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体育场馆建设与运营。制订政府对体育场馆公益性服务购买机制和标准,鼓励各类体育场馆提供公益性服务。
(二)培育多元主体。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进一步优化环境,完善政策措施,提升体育产业对社会资本吸引力。培育发展体育协会和中介组织,开展体育社会组织等级评定。打造体育贸易展示平台,办好文教体育用品博览会。
引导体育企业做强做精。着力扶持、培育一批有自主品牌、比较优势、竞争实力的重点体育企业。落实国家和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通过政府购买、信贷支持、加强服务等多种形式扶持具有市场潜力的中小体育企业发展,设立各类体育产业孵化平台,为体育领域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