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各村党支部、村委会:
为贯彻落实全市、全县美丽乡村提升工作会议精神,从根本上提高全乡环境质量,为打造旅游强乡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经乡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在全乡范围内开展美丽乡村提升活动,制定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和进一步强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抓环境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坚持重点项目与环境整治齐头并进,深入实施美丽乡村精品创建活动,扎实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切实治理“脏、乱、差”现象,不断美化全乡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逐步提高广大群众文明素质和环保意识,着力营造整洁有序、生态宜人、文明和谐的宜居环境。
二、组织机构
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潘祖洪 常务副组长:黄红梅
副组长:梅伟敏 郑伟忠 裘雄雁 朱绍林 徐一威
成员:各驻村干部、村党支部书记
下设办公室,郑伟忠兼办公室主任,联络员钟康尔、钟晓晨
设立4个专项工作部门:
工程项目部,梅伟敏兼部长;
检查考核部,裘雄雁兼部长;
卫生保洁部,朱绍林兼部长;
宣传发动部,徐一威兼部长。
三、工作目标
实现农村“六无、三化、一发展”,即“无乱堆乱放、无暴露垃圾、无新的违章搭建、无裸土地块、无垃圾黑臭塘、无赤膊房”,推进农村“洁化、绿化、美化”。全面推进美丽乡村精品创建,建成马口—牛头山、内河洋—章五里两条精品线,所有村列入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实现生态景区全域化,促进乡村经济加快发展。
具体要求是:
1.干净。从村外到村内,从道路到庭院,基本达到干净卫生,无暴露垃圾、无污水溢流、无人畜混居、无卫生死角等现象。
2.整洁。村内无侵街占道的私搭乱建、房前屋后无乱贴乱挂、无乱堆乱放。
3.村绿。入村主干道两侧因地制宜植树、种花,村边、路边、沟边、房前屋后裸露地块绿化美化。
4.垃圾分类。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取得明显成效,垃圾桶利用率高,收集处理及时有效。
5.景区全域化。完成两条美丽乡村精品线。通过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发展民宿、摄影、登山、采摘等乡村旅游产业,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景”,实现生态景区全域化。
四、工作重点
11月份我乡已经开展了马口区域7个村的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因此,本次美丽乡村提升工作以其余11个村及马口隔溪、金马、兴坪等自然村为重点,已经完成整治的村要利用此次活动契机开展查漏补缺,防止乱堆乱放等现象反弹,进一步巩固工作成果,挖掘自身特色,提升村庄品味。
具体要求是:
1.治理乱堆乱放。全面整理村道路,解决乱占村道、堆放杂物现象。清理房前屋后乱放的柴草、杂物、砖瓦等物品,腾出绿化用地,落实“门前三包”,做到柴草码放整齐,物料堆放有序。拆除占道建筑,清理坍塌破房。规范家禽圈养,杜绝污水外流。
2.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全面清理垃圾死角,清除河道、水渠内的垃圾渣土,捡拾村庄周边的白色污染。拆除露天垃圾房,实行垃圾分类收集、分类处理,加强垃圾分类降解房规范使用。禁止在河道、坑塘倾倒、堆放垃圾,保护地下水源。清洁公共厕所,改善入厕环境,消除卫生隐患。
3.加快实施重点工程。完成马口下铺至村委会段绿化带建设。加快乌坛下段亲水平台、绿化带工程建设。完成马口、景阳两座廊桥建设。启动危旧房拆除工作。
4.实施村庄美化工程。落实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实行党员干部联系农户、洁美庭院评选等制度。各村在主要道路种植摆放花卉,每月开展洁美家庭评选,并给予适当奖励,激发农户参与积极性。
五、工作方法和步骤
(一)农村“两乱”整治。
采用属地管理,分片负责的方式,各村分别由乡班子成员牵头负责,驻村干部全程督促指导,村两委密切配合开展工作,具体分为三个阶段:
1.全面部署阶段:12月14日—16日
召开乡党政班子会议,传达县会议精神,讨论研究工作重点、明确责任分工、制定实施方案。组织村主职干部、驻村干部参观学习先进经验,召开整治工作动员大会,指导各村制订整治方案,确定整治内容,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各村要求在12月18日召开党员干部大会,12月23日定为党员义务劳动日。
2.综合整治阶段:12月17日—2016年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