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桐委〔2016〕55号
中共桐琴镇委员会 桐琴镇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桐琴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行政村:
为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对农村环境整治及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处理工作的要求,加大辖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力度,提升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工作水平,结合桐琴镇实际,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同意,现将《桐琴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
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对照方案贯彻落实。
附件:1. 桐琴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2. 村级生活垃圾分类积分制考核评分表
3 .桐琴镇农村生活环境卫生考核奖励办法
中共武义县桐琴镇委员会武义县桐琴镇人民政府
2016年11月9日
抄送:县农办、县“五水共治”办
桐琴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切实提升农村环境质量,根据《武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武义县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处理工作实施意见》(武委办发〔2016〕8号)等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新农村建设标准,以贴近实际,标本兼治,重在教育,广泛参与的原则,全面深入推进辖区垃圾分类工作,提高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和主动性,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运和处置的生活垃圾综合管理体系,促进垃圾分类工作在辖区的有效开展,实现生活垃圾源头减量,总量控制。
二、工作目标
全面推进全镇45个村(居)的垃圾分类工作;各村的垃圾分类达标率85%以上,创建垃圾分类示范村比例在10%以上;年度生活垃圾总量增长率逐年下降;
三、工作措施
(一)明确目标、强化责任
1.加强领导
成立桐琴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张智祥担任组长,镇长何政伟、党委副书记(分管领导)李小伟担任副组长;下设办公室,李小伟任办公室主任。
2.明确职责
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抓总,制定镇垃圾分类、设施、设置的标准,制定宣传方案、考核办法,做好各村垃圾分类指导工作;总结经验,做好相关台账,逐步完善垃圾分类工作。
镇党政办:利用政务网络、微信等新媒体和墙绘、海报、报纸等传统形式,开展垃圾分类公益宣传,营造垃圾分类宣传氛围;及时总结镇垃圾分类工作的实践做法,做好镇层面垃圾分类的宣传工作。
镇文化站:负责组织实施宣传工作,做到全覆盖、高密度、多渠道。
镇团委:组织镇辖区团组织及志愿者队伍,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镇妇委:组织全镇农村妇女主任培训工作,让各村妇女主任成为垃圾分类指导员、讲解员,并各自组织召开全村农村妇女工作会议,将“垃圾分类、妇女先行”精神传达到位。
镇老协:组织辖区内各村老年协会会长培训工作,发挥老年人在垃圾分类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3.形成规范
一是建立保洁队员制。根据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的工作方式,各行政村都要配备相应的保洁员和垃圾分拣收集员,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确保垃圾分类工作有序进行。保洁员一般按每300人配备1名保洁员,每名保洁员负责责任片区和公共场所的垃圾清扫,分拣收集员负责农户垃圾桶的垃圾分类收集,并在垃圾收集点将垃圾再次分类后,分批运往太阳能垃圾降解房进行处理。
二是落实党员干部联片包户制度。各村根据实际划分若干网格,每个网格要求每名党员干部深入农户家中进行政策宣传、工作指导,不断引导居民正确分类投放,有效提高分类质量。
三是完善分类培训制。完善村三委、党员、村民代表、女户主、村老年人五个层面垃圾分类培训 ;针对不同层面的群体,充分利用多种载体进行培训,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做到一户不漏、应知应会,确保知晓率100%。
四是落实环境卫生“红黑榜”制度。由村委牵头,组织各村民小组开展交叉检查,每月评出先进户、促进户(后进户)若干名,将评选结果在村“红黑榜”上公布,对先进户给予一定的奖励。
(二)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广泛开展垃圾分类主题知识宣传,通过丰富多彩的宣传引导,在全镇营造广泛的宣传氛围,提高辖区居民对生活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和参与率。
1.政府主导宣传。坚持政府主导,大力利用报纸、网站、公益广告、墙绘、微信微博等渠道,开辟垃圾分类宣传专栏和内容,对垃圾分类知识进行宣传。
2.村级属地宣传。各行政村根据本村开展垃圾分类生活的实际情况,制定好各村垃圾分类宣传方案,通过宣传板报、温馨提示、宣传标语、微信等渠道和形式,因地制宜开展好村级垃圾分类主题宣传,同时,要结合党员联系户制度,积极利用上门走访、“周三服务日 ”、“党员活动日”等活动载体,把垃圾分类作为重要内容进行讲解宣传,全面促进垃圾分类知识进门进户、入眼入心。
3.群团合力宣传。镇团委、妇联、老协等群团组织,结合自身职能和工作性质,强化垃圾分类理念的贯彻与宣传,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有关垃圾分类的主题宣传、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促进垃圾分类理念在辖区青少年团员、中小学生、农村妇女等群体中扎根和践行。
(三)强化协调,完善保障
1.落实经费保障。安排环境卫生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终端设施建设和垃圾分拣执行情况的以奖代补。根据考核给予一定的补助(具体见考核办法)。鼓励各行政村根据本村实际按照12-30元/人.年收取卫生有偿服务费,并在村规民约中予以明确,对因生活困难无力缴纳的农户可采用义务投工投劳等方式进行。
2.加强设施设备保障。加强分类垃圾桶、垃圾分类收集清扫车的采购、配置、日常管护工作,原则上每家农户配备会腐烂和不会腐烂垃圾桶各一只;每个村配备垃圾收集车一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