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武义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关于印发
《2017年武义县食品安全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乡镇街道、县食安委各成员单位:
现将《2017年武义县食品安全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组织实施。
武义县食品安全委员会
2017年3月30日
抄送: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县委办、县人大办、县政协办。
武义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2017年3月30日印发
2017年武义县食品安全工作要点
2017年,全县食品安全工作要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关于食品安全工作部署,按照“四个最严”要求,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全面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加快构建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不断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保障水平,助推“实现全面小康,加快浙中崛起”,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
一、强化“双安双创”,加快提升区域食品安全整体水平
(一)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县创建。将食品安全县创建作为全县食品安全工作的总载体和主抓手。对照创建标准,分解部门责任,加强督查指导,认真落实创建各项措施,着力推进监管能力建设,确保实现各项创建目标。
(二)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创建。以落实监管责任和生产主体责任为着力点,以完善监管条件为抓手,以形成完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为核心,以提升监管能力为目标,扎实推进我县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创建工作。
(三)加强宣传教育。健全食品安全新闻发布制度,适时举办新闻发布会或新闻通报会,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加强政策解读,回应社会关切。多管齐下宣传监管工作措施和成效,突出正面典型宣传,全面反映食品安全真实状况,提振公众消费信心。创新宣传载体,充分运用微信、微博、微电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新媒体平台,多渠道、分对象,大力宣传食品安全科普知识,使公众获取食品安全知识更便捷、更有针对性。抓好食品安全宣传周等重大宣传活动,建立县乡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基地(站),在农村、城镇社区及人口密集地区设立食品安全宣传栏,组织编写通俗易懂的食品安全系列科普读物,满足社会各层面公众对食品安全知识的需求,确保群众食品安全满意度明显提升。
二、强化专项整治,着力解决突出问题
(一)扎实开展食品安全排雷“百日攻坚”行动。按照“严字当头、全链联动、问题导向、定点排雷”的总要求,以“一部二区三边”(城乡结合部,种养殖集中区、进口食品专营区,食品批发市场周边、农贸市场周边和校园周边)为重点区域,全面开展专项整治,细化隐患清单,落实整治措施,切实加大对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的行政处罚和刑事打击力度,有效管控和治理区域性、系统性食品安全风险隐患。
(二)持续开展“两禁一超”专项整治。聚焦畜禽水产品违规使用抗生素、禁用化合物及兽药残留超标等违法违规行为,集中力量开展畜禽水产“两禁一超”专项整治行动。注重部门协作,加大专项抽检力度,跟进实施检打联动,严厉查处违法违规生产经营行为,清理违法违规网站,曝光典型案例,进一步规范我县畜禽水产品生产经营行为,使畜禽水产“两禁一超”专项整治抽检合格率稳步提高。
(三)深入实施餐桌安全治理行动。继续推进餐桌安全治理行动“六大提升工程”,围绕总体目标,研究确定区域性、阶段性重点工作,持之以恒抓落实,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风险隐患突出的食品安全问题,着力落实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深入推进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加强原料示范基地考核认定衔接。认真总结经验,固化整治成果,构建监管长效机制。
(四)加快推进农村食品安全治理。加大农村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力度,认真排摸农村食品生产经营现状,找准农村食品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集中开展专项治理,依法严打行业“潜规则”,坚决消除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加强农村集体聚餐和农村家宴规范管理,加大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力度,严防发生群体性食品安全事件。
三、强化全程管控,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
(一)加强食用农(林、水)产品源头监管。深入实施农业标准化提升工程,组织开展特色农产品安全风险管控“一品一策”行动,健全农产品生产标准体系,标准化实施率达64%以上。加强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摸底排查,实施农药定点经营、实名购买和兽药处方药管理、兽药二维码追溯等制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和追溯体系建设。扶持优质区域特色农产品加快发展,创新产销模式,扩大影响,打响品牌,占领市场。提升林业、渔业标准化体系,提高标准化覆盖率。推广森林食品品牌战略,推动森林食品示范品牌申报创建。推进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建设,完善森林食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完成省、市两级食用林产品抽检50批次。完善县级初级水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信息库,推进初级水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2017年新增追溯点5个,年底共建成追溯点9个(家)。
(二)加强食品生产经营环节监管。开展食品领域“浙江制造”试点工作。完善食品生产企业风险等级管理、主体责任自查报告、食品生产许可管理等制度规范,食品生产企业主体责任自查报告率不低于92%,从业人员全年接受集中培训不少于40小时。加强抽检监测工作机制和信息系统建设,继续开展地产食品533安全保障行动,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规范管理。开展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食品安全生产规范体系专项检查。引导食品加工业向产业园区集中,加大技术改造支持力度,促进食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建设电子支付农贸市场2家,城区农贸市场质量追溯及快速检测体系建设完成率95%,创建放心农贸市场2家,一星级以上乡村市场5家。开展“放心肉、放心菜超市”创建活动。实施学生饮食放心工程新三年行动,开展“放心餐饮双千双百提升工程”三年行动,创建放心餐饮店13家、放心学校食堂10家,放心旅游景区餐饮店、放心早餐店各1家。持证餐饮单位量化等级公示率达到95% 以上。大型、特大型餐饮企业和学校食堂“阳光厨房”建设完成率达70%,加快“阳光厨房”管控平台建设。推广运用餐饮移动执法终端,强化对互联网订餐等规范力度,继续开展网络订餐“净网行动”。进一步加强食品相关产品监管及标准宣贯,强化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监管。深化食品摊贩治理,加强餐厨废弃物规范化收运管理。
(三)完善食用农产品准出准入对接机制。加快建立以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为核心内容的产地准出管理与市场准入管理衔接机制。依托基层执法监管和技术服务机构,加强督导巡查和监督管理,确保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过程中的产地证明真实、有效。
(四)加大“双随机一公开”工作推进力度。坚持问题导向,大力推进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监督检查“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增加检查结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曝光所有违法违规企业,倒逼生产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