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行政村、城区经济合作社、下属各单位:
为全面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增强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能力,根据省市县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街道实际,制定实施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为核心,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为主线,以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强化政府支持服务为手段,加强政策扶持,创新发展模式、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努力促进农村集体经济持续较快增收,切实保障村级组织正常运转,不断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二)目标任务。按照“先易后难、逐步推进、全面转化”的要求,通过三年努力,全面消除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不足10万元(年收入包括村集体经营收入、发包及上交收入、投资收益等三项合计的经营性收入和各级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资金、其他收入,不含项目补助和村干部报酬补助)的薄弱村(以下简称薄弱村)。其中,到2017年底,完成消除塘头、清塘、光昌、后舍、金阳等5个薄弱村,年经营性收入达5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达到30%以上;到2018年底, 完成消除新阳、宏阳、高坞、王尖、车里等5个薄弱村,年经营性收入达5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达到40%以上;到2019年底,完成消除两头门、下店、新村、榔村、吉阳等5个薄弱村,年经营性收入达5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达到60%以上。
(三)基本原则。
1.党政主导,明确责任。把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作为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和农业供给侧改革主要内容来抓,实行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抓落实,联系村领导包干抓的层层分解落实责任。各有关部门、村级党组织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措施到位,合力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确保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2.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纳入区域总体发展规划,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与美丽乡村建设、拆治归整等工作有机结合。发挥政府统筹功能,加强规划、项目、资金统筹,注重抱团发展、集中经营,提高项目运行效率。
3.因地制宜、科学施策。尊重经济规律,立足各村实际,充分发挥村级组织与农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地制宜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积极发展具有自身造血功能的项目创收、增收和严格执行节支并举措施,走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子。
4.长效管理,巩固成果。注重短期脱困和长期发展的结合,着力增强“造血”功能,着力夯实集体经济发展和薄弱村增收长效机制,确保脱困不返困。
二、主要举措
(一)打造经营平台。街道成立武义壶山新农村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搭建“输血”消薄平台,并全力推进村级经营平台建设,增强街道、村两级资产管理、资本运作、投资发展功能,打造对接政府和市场的桥梁。规范乡村经营平台运行管理,建立资金管理、监督和使用等制度,积极探索村级经营平台参与政府小额工程建设办法,依法依规扩大经营范围,提升经营效益。
(二)改革集体股份。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探索推广村集体经营增收新机制。重点实施推动村集体以资金入股、资产资源折价入股等方式,参与经营性项目建设发展,获取盈利分红。以“一对一”或“多对一”形式,与国资企业和优质工商企业结对,开辟村集体资金入股绿色通道,帮扶村集体每年具有稳定收入。积极推动多个村集体共同出资组建经济联合体,抱团发展集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