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各省市政策 > 浙江省 > 绍兴市 > 上虞区 > 正文

绍兴市上虞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

2021-06-02 上虞区 收藏
朗读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直各部门和单位:

为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进一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9〕43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15〕19号)和《绍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绍政发〔2016〕59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经区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围绕建设“创新之区 品质之城”的总目标,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积极扩大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体育产业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努力使体育产业成为我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2.基本原则:

——坚持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在加强体育公共服务、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同时,不断增加体育市场供给,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健康丰富的体育产品。

——坚持突出体育产业的新兴健康发展优势,与相关产业联合发展,构建和完善体育产业体系,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元化体育需求。

——坚持依法管理、科学管理。进一步规范体育市场秩序,切实维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坚持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加快建立完善有利于体育产业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

3.发展目标:

到2025年,基本建立符合现代体育发展规律,形成包括健身娱乐、运动休闲、体育竞赛表演、体育培训、体育彩票、场馆服务、体育旅游等门类齐全、结构合理、运作规范的体育市场和产业体系。

——总量和比重进一步提高。体育产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60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1.6 %,其中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体育产业的比重超过60 %。

——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体育产业布局日趋合理、门类更加齐全,争取培育1—2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体育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形成一批具有上虞特色和国际国内影响力的体育产品品牌;在运动休闲项目建设、健身场所服务水平提升、品牌赛事申办承办、体育培训集团创建和体育彩票销售增长等方面达到全市第一方方阵,形成规范有序、繁荣发展的体育市场,形成多种所有制并存、各种经济成分共同兴办体育产业的格局。

——产业环境进一步优化。体制机制充满活力,政策法规体系更加健全,标准体系科学完善,监管机制规范高效,市场主体诚信自律。

——产业基础进一步巩固。体育设施供给明显增加,拥有市民健身活动中心3个以上、社区多功能运动场20个、足球场 80片和篮球场700片,新建社区与行政村的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人均体育场地达到2.5平方米,拥有40所足球特色学校,实现各类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低价或免费开放,符合开放条件的公办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率达100%。在城市社区建设10分钟健身圈,全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50%以上;群众体育健身和消费意识显著增强,人均体育消费支出明显提高。

二、主要任务

1.大力发展运动休闲业。充分利用我区丰富的山水生态自然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结合各乡镇街道经济发展优势,积极创建国家级体育用品制造业示范企业、省级体育服务业示范企业,省级运动休闲旅游示范基地、精品线路和优秀项目,徒步山水游、户外拓展、户外露营、自行车运动、漂流、赛艇、龙舟等体育项目的开展,促进观光、休闲、娱乐、度假、运动体验等为主要形式的运动休闲产业集群发展。

2.加快发展健身服务业。进一步增强群众的健身锻炼意识,宣传发动全民健身运动,刺激大众体育消费,激发体育市场活力。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资体育产业,带动健身、娱乐、休闲、体育培训等体育健身产业的发展。重点培育大型体育制造企业和中高端运动休闲品牌,积极扶持规模较大、项目丰富的健身休闲活动场所。大力推行行业服务标准,开展星级评定,提高全区健身行业服务标准化水平。

3.积极发展竞赛表演业。加快综合性和单项体育赛事管理制度改革,坚持走政府引导和社会投资相结合的办赛市场化运作道路,积极扶持赛事经纪公司发展,发挥各类单项体育协会的作用,注重各类竞赛项目的市场开发,促进社会化、职业化、市场化的发展。坚持区政府各部门联动,充分利用体育会展中心等各类大型体育设施,举办、承办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良好品牌形象的体育赛事,逐步形成中高端的体育特色赛事基地。支持各乡镇街道、体育组织根据当地自然人文资源特色举办体育竞赛活动,努力打造有影响、有特色的地方赛事品牌。

4.加快发展体育制造业。依托现有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重点扶持和鼓励发展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市场发展前景的体育企业。积极引导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鼓励企业走自主研发和品牌创新的道路,不断提高企业的产业核心竞争力。积极推进我区优势体育制造业的集聚式发展,形成富有特色的体育用品制造业集聚区。

5.稳步发展体育彩票业。完善区内各体彩点管理与评价考核机制,加强体彩销售网络规范化建设,积极探索体彩发行新模式,拓宽市场渠道,提高销售效益。积极宣传公益体彩的文化内涵,提升整体形象,进一步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促进体育彩票业健康、有序发展。

6.协调推进体育相关产业发展。加大体育本体产业对相关产业的辐射作用,带动和促进体育产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积极推动体育与旅游、文化、会展等相关产业的良性互动,促进体育旅游、体育会展、体育传媒、体育公益等相关业态的发展。

7.积极探索体育产业发展经营新模式。积极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组建具有较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体育经营管理集团,形成综合经营竞赛表演、健身娱乐和各种体育相关产业的多元产业联合体。坚持公共体育公益性原则,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公共体育设施管理新模式,提高公共体育设施使用效率,为社会提供优质公共体育服务。

三、政策措施

1.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加大财政金融扶持力度,支持社会资本进入体育产业领域。设立每年体育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制订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用于体育产业有效投资补助、体育赛事活动奖补和体育评比创建奖励等。

2.落实税费优惠政策。根据现行国家支持体育产业发展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对体育企业、提供体育公共服务的非营利组织企业,符合税收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按照简易计税办法缴纳增值税。企业向贫困和农村地区捐赠体育服装、器材装备,符合税收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体育场馆自用的房产和土地,享受有关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体育场馆等健身场所的水、电、气、热价格按不高于一般工业标准执行。

3.明确规划和用地保障。将体育设施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合理规划建设群众体育设施、竞技体育设施和体育赛事场馆。新建居住区要配套建设不少于地上总建筑面积6‰的室外体育设施场地(场地面积不小于150平方米)或2‰的室内体育设施场馆(室内单处配套体育设施面积不少于50平方米);建设标准按《城市社区体育设施技术要求(JG/T191-2006)》等执行;与住宅区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对利用原划拨方式取得的体育设施用地,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非营利性体育设施项目可继续以划拨方式使用土地;不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经营性体育设施项目,连续经营1年以上的可按协议出让方式,补缴土地出让金后办理用地手续。鼓励利用闲置厂房、仓储用房和传统商业、农村闲置房等存量房产和土地资源举办体育产业,对重点体育产业项目在立项、报建、用地和配套建设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

4.加强体育人才培养。认真贯彻落实我区人才政策,积极构建科学有效的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机制,引进一批国家级顶尖教练、运动员以及高端体育产业人才、优秀项目,引领我区体育产业的发展。对体育产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领军人才,按我区相关人才政策规定给予奖励。对促进我区相关体育产业行业发展的国家级顶尖教练、运动员引进,纳入政策范围。对代表上虞区参加省、市比赛获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教练员,以及在国际性、全国性比赛为上虞争光的运动员及带训教练予以奖励。

四、组织保障

1.健全工作机制。将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区政府建立发改、财政、教体、文广旅游、统计等多部门合作的体育产业发展工作协调机制。

2.加强监测评价。完善体育产业统计工作,健全相关信息发布制度,加强对体育产业发展的动态分析和监测,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前瞻性和针对性。建立健全体育产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将体育产业发展纳入部门、乡镇街道考核范围。

3.完善监管机制。落实部门监管责任,规范体育市场主体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促进体育产业健康发展。加强对体育竞赛表演、体育健身休闲等市场以及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的监管。加强体育社会组织、体育企业、从业人员的诚信建设,净化体育产业环境。

五、附则

1.本意见中的体育企业是指符合国家统计局颁布的《体育及相关产业分类(20--)》名录的企业,登记注册代码为体育产业类。

详细咨询: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主页 > 各省市政策 > 浙江省 > 绍兴市 > 上虞区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nbxinxi.com/a/shangyuqu/20210602/192016.html

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边的二维码或者微信公众号搜索"宁波政策",关注我们,将不定期推送相关宁波政策信息。

站点关键词

         
  • 宁波政策 宁波政策企业服务平台 宁波政策平台 宁波政策服务平台 宁波房贷政策 社保新政策 二胎政策 形势与政策论文 养老保险新政策 农村养老保险新政策 养老金新政策 形势与政策 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宁波补贴政策 宁波落户政策 宁波购房政策 宁波购房政策 宁波限购政策 宁波限售政策 宁波人才政策 宁波公积金政策 宁波贷款政策 宁波限购政策2017 宁波企业政策 宁波医保政策 宁波二套房政策 宁波买房政策 宁波拆迁政策 宁波创业政策 宁波上牌政策 宁波养老政策 宁波房产政策 宁波退休政策 宁波限贷政策 宁波中考加分政策 宁波税收优惠政策 宁波购车政策 宁波公积金贷款政策 宁波高考政策 宁波买车政策 宁波退税政策 宁波光伏政策 宁波市限购政策 宁波电商政策 宁波人才引进政策 宁波招商政策 宁波租赁政策 宁波象山政策 宁波会展政策 宁波民宿政策 宁波楼市政策 宁波市落户政 宁波楼盘政策 宁波梅山税收优惠政策 退伍军人补贴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