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杭坪镇人民政府,县政府有关部门:
《浦江县杭坪镇中央畈、乌浆山村山体滑坡隐患点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已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OO四年八月六日
浦江县杭坪镇中央畈、乌浆山村山体滑坡
隐患点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为了切实做好杭坪镇中央畈、乌浆山村山体滑坡隐患点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根据我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结合该滑坡的实际情况编制本预案。
一、基本情况
1、滑坡特征:1992年中央畈村、乌浆山村村民住房开始出现地面和墙体裂缝,但规模较小。近三年来,特别是2002年汛期,墙体和地面裂缝明显加大,滑坡后缘再次出现新的拉张裂缝,并有增大的趋势。滑坡体平面形态特征呈舌形,主轴走向北西向(310°),滑坡前缘最大宽度150m,轴线长度400m,土石方总体积约720000m3;滑体岩性为碎石土,结构零乱,碎石含量10%,块度小于0.5m;滑面呈起伏状,埋深约10-12m。
2、现今变形迹象:滑坡体特点表现为村民住房均出现程度不同的地面墙体开裂、扭曲变形,裂缝宽度一般有0.01-0.1m,大者达0.2m以上,裂缝走向以北东和北西方向为主;2002年汛期,在中央畈南侧山坡上,出现长20m、宽0.2m的拉张裂缝,整个山体处于活动变形阶段;中央畈村以北的滑坡体前缘数次发生滑塌,使村道下滑位移,平整连接的条石村道水平拉开或垂直错开达0.10-0.2m,坡坎涌水孔孔径0.03-0.04m。
3、潜在危害性:滑坡将对332户村民生命财产构成直接威胁。若遇连续降雨或暴雨,滑坡有再次活动的可能,使中央畈村、乌浆山村332户904人处于滑坡灾害危险之中。按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分级属特大级。
二、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预防责任人的落实
1、地质灾害监测重点时期:4-10月份,监测方法:目测、圈尺丈量,平时每周一次,雨季每天监测1次,地质灾害气象预报等级为三级的,则每天2次,并把丈量数据记录在案,发现数据不一致时,及时报告县国土资源局;监测内容:观察、丈量墙体裂缝有无增大,地面台阶高差变化,泉水的清混情况,以及记录裂缝异常情况,来分析判断地灾体的活动情况。
2、预防责任人为村主任。镇分管领导及驻村干部雨季每天到地灾点检查、督促、落实;县国土资源部门管理人员不定期巡查、检查,并确保24小时通讯畅通,处于应急待命状态。
3、实施单位:
地质灾害防治实施具体单位为杭坪镇人民政府,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394号令)切实做好临灾前的各项预防工作,一旦发生灾情迅速向县政府、国土资源局报告。
三、防治措施和要求
1、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的教育,增强村民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提高广大群众认识地质灾害危害的严重性。
2、村民要做好地表水的排水工作,以减轻荷载和地表水的下渗。
3、对滑坡体范围内的水田改为旱地,滑坡体上严禁建房。
4、村民要做好随时转移的准备,一旦发生滑坡,以鸣锣、呼喊等方式,由村书记、主任组织村民及时向村南西面山坡上转移。县应急小分队协助做好转移工作,镇长直接指挥。
5、监测人员要配备必要的通讯和照明设备,并要保障通讯畅通,能随时与外界保持联系,监测人员要熟识有关报警信号和有关的报警电话,保证一有情况能随时报出。
6、监测人员要做好对裂缝的监测。地质灾害发生前兆明显的,村主任发布临灾预警信号,通知村民转移。同时村主任及时向杭坪镇政府和县国土资源局汇报,县国土资源局及时向县地质灾害领导小组和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7、镇政府要把地质灾害应急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落实应急资金。县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保证应急设施、设备、救灾物品、器械等物资储量。
四、临灾应急
1、县地灾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接到临灾险情迅速组织应急调查组赶赴现场,调查、核实灾情,提出应急抢险措施建议。并向县政府办公室提出是否启动临灾应急预案建议。
2、县政府办公室接到建议后,应立即召开紧急会议,进行险情会商,研究部署抢险避险各项工作,视险情宣布成立指挥部,总指挥由分管县长担任,成员由公安、经贸、人武部、民政、发展计划、财政、卫生、药监、国土、建设、水务、供电、交通、农业、旅游、广电、林业、环保、气象、保险、电信、镇政府等部门负责人组成,启动本预案。
3、一旦启动本预案,县指挥部根据需要设立若干个工作组,指导、协助镇政府有序地组织抢险避灾工作。
(1)调查险情,由国土资源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会商,对灾情作出评估,提出应急抢险避险措施建议,确定抢险避灾方案。
(2)根据灾害成因、类型、规模、影响范围和发展趋势,划定地灾危险区,设置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由公安、人武部组织危险区内人员和财产撤离,情况危急时,强制组织避灾疏散。
(3)对灾害隐患进行动态监测,分析预测其发展趋势,根据险情变化及时提出应急对策,并做好灾害突发的报警工作。
(4)根据调查结果,组织有技术力量的施工单位,实施必要的应急避险工程,减缓和排除灾害险情发展。
(5)民政、公安、卫生、药监、建设、交通、水务、农业、旅游、广电、林业、环保、气象、供电、电信、镇政府等部门根据险情状况,做好相关应急工作。
4、及时向省、市人民政府、上级国土资源报告险情和抢险避灾情况,取得指导和支援。
五、灾害应急
1、发生地质灾害后,县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立即派出应急调查组,赶赴灾区调查,核实灾情,指导镇政府采取有效应急措施,防止灾情扩大。
2、县政府办公室接到本预案的启动建议后,立即召开紧急会议,进行灾情会商,启动本预案,研究部署抢险救灾各项工作。宣布成立指挥部。
(1)以分管副县长任总指挥,县政府办公室分管主任和县国土资源局局长任副总指挥,有关部门(公安、人武部、民政、发展计划、财政、卫生、药监、国土、建设、水务、交通、气象、电力、电信、农业、旅游、广电、林业、环保、镇政府等)负责同志为成员,必要时由县长直接指挥。
指挥部主要职责:根据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决定是否启动本预案,统一指挥和组织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工作,应立即向省、市政府、上级国土资源部门报告。
(2)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国土资源局,主任由县国土资源局分管领导担任。
办公室主要职责:督促、检查、落实各部门地质灾害应急准备工作;组织地质灾害灾情,险情调查和评估,提出启动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建议;根据指挥部的各项指示、命令,负责实施、协调并督促、检查,落实各项应急工作;有关信息、联络、接待等各项指挥部的日常工作。
3、主要任务
(1)调查组:由国土、民政、建设、水务、交通、气象、环保、林业及镇政府等部门组成,主要职责:查明灾害类型、规模、潜在威胁和影响范围、成因和诱发因素,组织灾情监测和评估,分析预测灾害发展趋势,提出应急对策措施。
(2)紧急抢险组:由公安、人武部、建设、交通、水务、供电、电信、旅游、广电等部门组成。主要职责:指导和支持灾区政府调集抢救队伍和必要的设备,抢救被埋压人员,对可能产生“次生灾害”进行抢险,消除隐患,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组织受地质灾害威胁的人员和重要财产转移到安全地带,情况危急时,强行组织避灾疏散。
(3)医疗卫生组:由卫生、经贸、农业、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组成,主要职责:组织急救队伍,抢救伤员,向灾区提供所需药品和医疗器械、检查、监测灾区的饮用水源、食品等卫生防疫工作。
(4)治安保卫组:由公安、人武部等部门组成,主要职责:根据调查组意见,及时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和抢险救灾特别管制区,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安排巡逻值勤人员,禁止与抢险救灾行动无关的人员,车辆进入危险区和特别管制区,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突发性治安事件。
(5)基本生活保障组:由民政、财政、经贸、发展计划、保险等部门组成,主要职责:妥善安排灾民生活,协同做好死难者的善后等工作。
(6)设施修复和生产自救组:由发展计划、电信、供电、建设、水务、交通、教育、农业、林业、人武部等部门组成,主要职责:各部门按各自的职责组织力量抢修设施,保证抢险工作顺利进行,帮助灾区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等秩序。
(7)应急资金保障组:由财政、发展计划、民政、水务、交通、建设等部门组成,主要职责:做好应急救灾资金的筹集和落实,做好应急款物的分配及使用的指导、监督和管理等工作。
(8)灾情控制后,应当根据调查组的建议,宣布结束灾害应急期,并提出下步防灾、搬迁避让或工程治理方案措施,及时组织实施。
六、组织实施
本预案由县政府组织实施。
注:地质灾害应急分为临灾应急和灾害应急两类:
1、临灾应急:出现地质灾害临灾险情后,即进入临灾应急期,所采取的紧急防灾避险行动称为临灾应急。
2、灾害应急:发生地质灾害后,即进入灾害应急期,所采取的紧急抢险救灾和防止灾情进一步扩大的行动称为灾害应急。
《浦江县杭坪镇中央畈、乌浆山村山体滑坡隐患点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已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OO四年八月六日
浦江县杭坪镇中央畈、乌浆山村山体滑坡
隐患点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为了切实做好杭坪镇中央畈、乌浆山村山体滑坡隐患点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根据我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结合该滑坡的实际情况编制本预案。
一、基本情况
1、滑坡特征:1992年中央畈村、乌浆山村村民住房开始出现地面和墙体裂缝,但规模较小。近三年来,特别是2002年汛期,墙体和地面裂缝明显加大,滑坡后缘再次出现新的拉张裂缝,并有增大的趋势。滑坡体平面形态特征呈舌形,主轴走向北西向(310°),滑坡前缘最大宽度150m,轴线长度400m,土石方总体积约720000m3;滑体岩性为碎石土,结构零乱,碎石含量10%,块度小于0.5m;滑面呈起伏状,埋深约10-12m。
2、现今变形迹象:滑坡体特点表现为村民住房均出现程度不同的地面墙体开裂、扭曲变形,裂缝宽度一般有0.01-0.1m,大者达0.2m以上,裂缝走向以北东和北西方向为主;2002年汛期,在中央畈南侧山坡上,出现长20m、宽0.2m的拉张裂缝,整个山体处于活动变形阶段;中央畈村以北的滑坡体前缘数次发生滑塌,使村道下滑位移,平整连接的条石村道水平拉开或垂直错开达0.10-0.2m,坡坎涌水孔孔径0.03-0.04m。
3、潜在危害性:滑坡将对332户村民生命财产构成直接威胁。若遇连续降雨或暴雨,滑坡有再次活动的可能,使中央畈村、乌浆山村332户904人处于滑坡灾害危险之中。按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分级属特大级。
二、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预防责任人的落实
1、地质灾害监测重点时期:4-10月份,监测方法:目测、圈尺丈量,平时每周一次,雨季每天监测1次,地质灾害气象预报等级为三级的,则每天2次,并把丈量数据记录在案,发现数据不一致时,及时报告县国土资源局;监测内容:观察、丈量墙体裂缝有无增大,地面台阶高差变化,泉水的清混情况,以及记录裂缝异常情况,来分析判断地灾体的活动情况。
2、预防责任人为村主任。镇分管领导及驻村干部雨季每天到地灾点检查、督促、落实;县国土资源部门管理人员不定期巡查、检查,并确保24小时通讯畅通,处于应急待命状态。
3、实施单位:
地质灾害防治实施具体单位为杭坪镇人民政府,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394号令)切实做好临灾前的各项预防工作,一旦发生灾情迅速向县政府、国土资源局报告。
三、防治措施和要求
1、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的教育,增强村民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提高广大群众认识地质灾害危害的严重性。
2、村民要做好地表水的排水工作,以减轻荷载和地表水的下渗。
3、对滑坡体范围内的水田改为旱地,滑坡体上严禁建房。
4、村民要做好随时转移的准备,一旦发生滑坡,以鸣锣、呼喊等方式,由村书记、主任组织村民及时向村南西面山坡上转移。县应急小分队协助做好转移工作,镇长直接指挥。
5、监测人员要配备必要的通讯和照明设备,并要保障通讯畅通,能随时与外界保持联系,监测人员要熟识有关报警信号和有关的报警电话,保证一有情况能随时报出。
6、监测人员要做好对裂缝的监测。地质灾害发生前兆明显的,村主任发布临灾预警信号,通知村民转移。同时村主任及时向杭坪镇政府和县国土资源局汇报,县国土资源局及时向县地质灾害领导小组和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7、镇政府要把地质灾害应急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落实应急资金。县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保证应急设施、设备、救灾物品、器械等物资储量。
四、临灾应急
1、县地灾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接到临灾险情迅速组织应急调查组赶赴现场,调查、核实灾情,提出应急抢险措施建议。并向县政府办公室提出是否启动临灾应急预案建议。
2、县政府办公室接到建议后,应立即召开紧急会议,进行险情会商,研究部署抢险避险各项工作,视险情宣布成立指挥部,总指挥由分管县长担任,成员由公安、经贸、人武部、民政、发展计划、财政、卫生、药监、国土、建设、水务、供电、交通、农业、旅游、广电、林业、环保、气象、保险、电信、镇政府等部门负责人组成,启动本预案。
3、一旦启动本预案,县指挥部根据需要设立若干个工作组,指导、协助镇政府有序地组织抢险避灾工作。
(1)调查险情,由国土资源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会商,对灾情作出评估,提出应急抢险避险措施建议,确定抢险避灾方案。
(2)根据灾害成因、类型、规模、影响范围和发展趋势,划定地灾危险区,设置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由公安、人武部组织危险区内人员和财产撤离,情况危急时,强制组织避灾疏散。
(3)对灾害隐患进行动态监测,分析预测其发展趋势,根据险情变化及时提出应急对策,并做好灾害突发的报警工作。
(4)根据调查结果,组织有技术力量的施工单位,实施必要的应急避险工程,减缓和排除灾害险情发展。
(5)民政、公安、卫生、药监、建设、交通、水务、农业、旅游、广电、林业、环保、气象、供电、电信、镇政府等部门根据险情状况,做好相关应急工作。
4、及时向省、市人民政府、上级国土资源报告险情和抢险避灾情况,取得指导和支援。
五、灾害应急
1、发生地质灾害后,县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立即派出应急调查组,赶赴灾区调查,核实灾情,指导镇政府采取有效应急措施,防止灾情扩大。
2、县政府办公室接到本预案的启动建议后,立即召开紧急会议,进行灾情会商,启动本预案,研究部署抢险救灾各项工作。宣布成立指挥部。
(1)以分管副县长任总指挥,县政府办公室分管主任和县国土资源局局长任副总指挥,有关部门(公安、人武部、民政、发展计划、财政、卫生、药监、国土、建设、水务、交通、气象、电力、电信、农业、旅游、广电、林业、环保、镇政府等)负责同志为成员,必要时由县长直接指挥。
指挥部主要职责:根据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决定是否启动本预案,统一指挥和组织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工作,应立即向省、市政府、上级国土资源部门报告。
(2)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国土资源局,主任由县国土资源局分管领导担任。
办公室主要职责:督促、检查、落实各部门地质灾害应急准备工作;组织地质灾害灾情,险情调查和评估,提出启动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建议;根据指挥部的各项指示、命令,负责实施、协调并督促、检查,落实各项应急工作;有关信息、联络、接待等各项指挥部的日常工作。
3、主要任务
(1)调查组:由国土、民政、建设、水务、交通、气象、环保、林业及镇政府等部门组成,主要职责:查明灾害类型、规模、潜在威胁和影响范围、成因和诱发因素,组织灾情监测和评估,分析预测灾害发展趋势,提出应急对策措施。
(2)紧急抢险组:由公安、人武部、建设、交通、水务、供电、电信、旅游、广电等部门组成。主要职责:指导和支持灾区政府调集抢救队伍和必要的设备,抢救被埋压人员,对可能产生“次生灾害”进行抢险,消除隐患,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组织受地质灾害威胁的人员和重要财产转移到安全地带,情况危急时,强行组织避灾疏散。
(3)医疗卫生组:由卫生、经贸、农业、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组成,主要职责:组织急救队伍,抢救伤员,向灾区提供所需药品和医疗器械、检查、监测灾区的饮用水源、食品等卫生防疫工作。
(4)治安保卫组:由公安、人武部等部门组成,主要职责:根据调查组意见,及时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和抢险救灾特别管制区,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安排巡逻值勤人员,禁止与抢险救灾行动无关的人员,车辆进入危险区和特别管制区,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突发性治安事件。
(5)基本生活保障组:由民政、财政、经贸、发展计划、保险等部门组成,主要职责:妥善安排灾民生活,协同做好死难者的善后等工作。
(6)设施修复和生产自救组:由发展计划、电信、供电、建设、水务、交通、教育、农业、林业、人武部等部门组成,主要职责:各部门按各自的职责组织力量抢修设施,保证抢险工作顺利进行,帮助灾区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等秩序。
(7)应急资金保障组:由财政、发展计划、民政、水务、交通、建设等部门组成,主要职责:做好应急救灾资金的筹集和落实,做好应急款物的分配及使用的指导、监督和管理等工作。
(8)灾情控制后,应当根据调查组的建议,宣布结束灾害应急期,并提出下步防灾、搬迁避让或工程治理方案措施,及时组织实施。
六、组织实施
本预案由县政府组织实施。
注:地质灾害应急分为临灾应急和灾害应急两类:
1、临灾应急:出现地质灾害临灾险情后,即进入临灾应急期,所采取的紧急防灾避险行动称为临灾应急。
2、灾害应急:发生地质灾害后,即进入灾害应急期,所采取的紧急抢险救灾和防止灾情进一步扩大的行动称为灾害应急。
信息来源:县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