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县政协:
《政协浦江县第六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推进生态县建设的建议案》悉。县政府经过专题会议讨论研究,对建议案中提出的有关问题作了进一步落实,现将落实情况函复如下。
一、加强领导,切实提高公众对生态县建设的认识
年初,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以生态县建设为主线,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工作要求,并把生态县建设作为县政府的“一把手”工程来抓,在县级班子配备到位后,及时调整了县生态县建设领导小组,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一位县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两位副县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县环保局长任生态办主任,切实加强了对生态县建设工作的领导。同时,全县乡镇(街道)、部门在建立相应领导机构的基础上,专门确定人员主抓生态建设工作,特别是对有关部门落实了定期工作交流机制,加强了与县生态办的联系沟通,确保乡镇与部门有人管“生态”、有人干“生态”,从而推进生态县建设的顺利开展。
在开展生态县建设工作中,县政府把生态县建设工作的宣传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结合六月份开展的“环保宣传月”,采用标语、广告等形式,将生态县建设的目的、目标、任务及措施等对广大公众进行宣传,阐明生态县建设在创建和谐社会工作中的重要意义,阐明生态县建设是一项涵盖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综合性工作,引导全社会、广大公众自觉参与到生态县建设工作中来。同时在县委党校和中小学校增设生态课程,把生态课程列入党校干部培训和中小学生教育内容,切实增强干部和学生的生态理念,提高社会各阶层对生态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二、制订规划,明确生态县建设目标
我县的生态县建设规划已编制完成,并经县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根据《浦江生态县建设规划》的总体目标任务,目前已制定生态县建设规划的实施意见、分年度或分阶段实施方案,生态县建设规划的有关建设内容已逐步细化分解,并将生态县建设的任务具体分解到了各乡镇(街道)及相关部门。特别是对生态县建设的责任单位,要求其在对照自身建设内容的同时,帮助乡镇(街道)开展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生态建设的有关工作。同时要求县生态办加强对乡镇(街道)、部门生态建设的工作督促,要求加快乡镇、街道生态规划的拟订工作,年内力争完成2个省级生态乡镇、2个市级生态乡镇建设和2个市级中心镇生态规划编制,进一步健全生态县建设的规划体系。
三、强化考核,层层落实生态县建设任务
去年以来,根据《生态县建设规划》中的任务与目标,确定了我县生态县建设的目标与具体措施,通过落实工作责任制,明确了部门、乡镇街道在生态县建设中的任务。
今年起,县政府与责任单位签订了《生态县建设目标考核责任书》,对有生态县建设任务的19个部门和15个乡镇(街道)的生态县建设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年度考核,考核结果列入机关部门、乡镇(街道)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总分内,通过责任制的落实,形成乡镇(街道)、部门开展生态县建设的合力。年终将根据各单位的工作实绩进行奖优罚劣,对工作得力、成效明显的部门、乡镇(街道)将给予奖励;对工作责任不落实、工作进度滞后甚至导致重大污染事件的部门、乡镇(街道)、企业及责任人要进行通报批评,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究责任;对获得省级生态乡镇荣誉称号的给予重奖。
四、转变观念,夯实生态县建设的经济基础
正如建议案中所提的“落后不等于生态,贫穷建不起生态”,经济的发展是生态县建设的基础,是生态县建设的有效载体。对照生态县建设的指标体系,分析目前我县经济发展的现状,几项主要经济指标的差距尚较大,所以,经济发展在我县的生态县建设工作中将始终处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县政府将一如既往地把经济建设放在生态县建设工作的首位。一是进一步提升工业经济。从我县经济结构来分析,工业是我县经济的主导,今后的工作重点将是提升工业结构层次、提高产品外向度、提高特色产业竞争力,着力建好经济开发区及功能分区这个工业经济发展的平台,有效破解制约企业发展的资金、能源、用地、用工等要素瓶颈,不断完善财政扶持工业经济的机制,为工业经济的腾飞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审核和ISO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努力达到经济提升和生态环境的双赢。二是大力发展以生态旅游为重点的第三产业。进一步结合生态立县战略,突出“青山、绿水、生态”三大特点,树立精品意识和大旅游意识,努力整合我县的旅游资源,强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在发展战略上充分体现我县旅游业“品人文精华、游青山绿水、尝农家菜肴、购名优特产”的特色,做大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这篇文章。三是扶持发展生态农业。在突出高山蔬菜、有机茶等产业的同时,继续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实施农产品标准化建设,提倡小区化养殖业的发展,着重创建一批有机、绿色和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有效推进我县生态农业的发展。
五、依法治理,深入实施“碧水行动”计划
加强环境整治是生态县建设的重要内容,今年环境整治的工作重点仍是水污染的整治。按照浦阳江“碧水行动”计划的目标,到年底,浦阳江水质恶化的趋势得到基本控制,黄宅上游主要江段基本达到四类水质,上仙屋到黄宅断面水质基本控制在五类水以内。
一是努力完善水环境治理设施。首先抓好污水处理厂的运行与建设。目前一期日处理2万吨的污水处理工程已投入运行,下半年将出台污水处理费征收等政策,确保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转,达标排放。日处理2万吨污水厂扩容工程已于8月初开工建设,力争在年底前基本完成。其次抓好纳污入网工作。已完成城区污水截流一期工程,恒昌、班班等重点企业已完成污水入网,城区污水截流二期主管网工程已启动建设,支管网工程可于八月底进行招投标,即可开工。再是加快三类园区建设。力争在年底前将浦阳江上游无生化处理设施且超标排放的七家污染企业全部进入园区,努力减少进入浦阳江水系的污水总量。
二是强化水污染企业的污染整治。结合实施“碧水行动”计划和开展违法排污企业专项行动,对县域内造纸、印染、电镀等行业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检查企业治污设施运行、污水排放达标等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排污行为进行依法严惩。同时督促排污企业加强治污设施建设,对至今尚无生化处理设施的造纸印染企业要求年内建成治污设施,目前“兰塘”造纸厂已完成生化治污设施建设,正在进行设备调试,“蓝天”造纸厂已基本完成生化处理土建工程;海塘袜厂、前陈漂染整理厂治污设施已通过验收;众望集团特种印染公司的治污设施完成达标排放验收。要求兰塘、蓝天二家造纸企业在年内完成在线监测系统安装。
六、综合整治,改善城乡环境状况
一是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实施垃圾填埋场污水引流工程,总投资近350万元,于7月份开工,预计9月底前完成,即时填埋场产生的污水在经过初步处理后可以全部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从而消除对城区饮用水源的污染威胁。制定仙华山景区对水源污染的解决方案,重点对仙华山35家农家旅社、塘下6家餐馆对水源污染进行治理,切实减少景区对饮用水源的污染。
二是城区以噪声整治为抓手,以整治水晶加工业为重点,全面实施城区噪声整治活动。加快“万家水晶加工园”建设进度,适时组织工商、公安、环保、建设、电力等部门和浦阳街道开展联合行动,先把分散在各居民区内的切割、平磨等重污染工序统一纳入到水晶加工园中,改变“低、小、乱、散”的生产局面,使居民生活区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三是增加农村环境卫生设施的投入。结合“十村示范、百村整治”、“万里清水河道”、“饮甘泉用水工程”,加快农村改水改厕,进一步完善农村环境卫生设施,特别是中心镇和中心村,逐步建设垃圾中转站,推行垃圾集中收集,根本改变目前农村垃圾乱堆乱放的现象,加快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筹建进度,解决城乡垃圾出路问题,切实改善城镇和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
联系人:张建新 联系电话:4127507
二OO五年九月三日
信息来源:县政府办公室
《政协浦江县第六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推进生态县建设的建议案》悉。县政府经过专题会议讨论研究,对建议案中提出的有关问题作了进一步落实,现将落实情况函复如下。
一、加强领导,切实提高公众对生态县建设的认识
年初,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以生态县建设为主线,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工作要求,并把生态县建设作为县政府的“一把手”工程来抓,在县级班子配备到位后,及时调整了县生态县建设领导小组,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一位县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两位副县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县环保局长任生态办主任,切实加强了对生态县建设工作的领导。同时,全县乡镇(街道)、部门在建立相应领导机构的基础上,专门确定人员主抓生态建设工作,特别是对有关部门落实了定期工作交流机制,加强了与县生态办的联系沟通,确保乡镇与部门有人管“生态”、有人干“生态”,从而推进生态县建设的顺利开展。
在开展生态县建设工作中,县政府把生态县建设工作的宣传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结合六月份开展的“环保宣传月”,采用标语、广告等形式,将生态县建设的目的、目标、任务及措施等对广大公众进行宣传,阐明生态县建设在创建和谐社会工作中的重要意义,阐明生态县建设是一项涵盖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综合性工作,引导全社会、广大公众自觉参与到生态县建设工作中来。同时在县委党校和中小学校增设生态课程,把生态课程列入党校干部培训和中小学生教育内容,切实增强干部和学生的生态理念,提高社会各阶层对生态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二、制订规划,明确生态县建设目标
我县的生态县建设规划已编制完成,并经县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根据《浦江生态县建设规划》的总体目标任务,目前已制定生态县建设规划的实施意见、分年度或分阶段实施方案,生态县建设规划的有关建设内容已逐步细化分解,并将生态县建设的任务具体分解到了各乡镇(街道)及相关部门。特别是对生态县建设的责任单位,要求其在对照自身建设内容的同时,帮助乡镇(街道)开展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生态建设的有关工作。同时要求县生态办加强对乡镇(街道)、部门生态建设的工作督促,要求加快乡镇、街道生态规划的拟订工作,年内力争完成2个省级生态乡镇、2个市级生态乡镇建设和2个市级中心镇生态规划编制,进一步健全生态县建设的规划体系。
三、强化考核,层层落实生态县建设任务
去年以来,根据《生态县建设规划》中的任务与目标,确定了我县生态县建设的目标与具体措施,通过落实工作责任制,明确了部门、乡镇街道在生态县建设中的任务。
今年起,县政府与责任单位签订了《生态县建设目标考核责任书》,对有生态县建设任务的19个部门和15个乡镇(街道)的生态县建设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年度考核,考核结果列入机关部门、乡镇(街道)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总分内,通过责任制的落实,形成乡镇(街道)、部门开展生态县建设的合力。年终将根据各单位的工作实绩进行奖优罚劣,对工作得力、成效明显的部门、乡镇(街道)将给予奖励;对工作责任不落实、工作进度滞后甚至导致重大污染事件的部门、乡镇(街道)、企业及责任人要进行通报批评,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究责任;对获得省级生态乡镇荣誉称号的给予重奖。
四、转变观念,夯实生态县建设的经济基础
正如建议案中所提的“落后不等于生态,贫穷建不起生态”,经济的发展是生态县建设的基础,是生态县建设的有效载体。对照生态县建设的指标体系,分析目前我县经济发展的现状,几项主要经济指标的差距尚较大,所以,经济发展在我县的生态县建设工作中将始终处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县政府将一如既往地把经济建设放在生态县建设工作的首位。一是进一步提升工业经济。从我县经济结构来分析,工业是我县经济的主导,今后的工作重点将是提升工业结构层次、提高产品外向度、提高特色产业竞争力,着力建好经济开发区及功能分区这个工业经济发展的平台,有效破解制约企业发展的资金、能源、用地、用工等要素瓶颈,不断完善财政扶持工业经济的机制,为工业经济的腾飞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审核和ISO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努力达到经济提升和生态环境的双赢。二是大力发展以生态旅游为重点的第三产业。进一步结合生态立县战略,突出“青山、绿水、生态”三大特点,树立精品意识和大旅游意识,努力整合我县的旅游资源,强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在发展战略上充分体现我县旅游业“品人文精华、游青山绿水、尝农家菜肴、购名优特产”的特色,做大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这篇文章。三是扶持发展生态农业。在突出高山蔬菜、有机茶等产业的同时,继续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实施农产品标准化建设,提倡小区化养殖业的发展,着重创建一批有机、绿色和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有效推进我县生态农业的发展。
五、依法治理,深入实施“碧水行动”计划
加强环境整治是生态县建设的重要内容,今年环境整治的工作重点仍是水污染的整治。按照浦阳江“碧水行动”计划的目标,到年底,浦阳江水质恶化的趋势得到基本控制,黄宅上游主要江段基本达到四类水质,上仙屋到黄宅断面水质基本控制在五类水以内。
一是努力完善水环境治理设施。首先抓好污水处理厂的运行与建设。目前一期日处理2万吨的污水处理工程已投入运行,下半年将出台污水处理费征收等政策,确保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转,达标排放。日处理2万吨污水厂扩容工程已于8月初开工建设,力争在年底前基本完成。其次抓好纳污入网工作。已完成城区污水截流一期工程,恒昌、班班等重点企业已完成污水入网,城区污水截流二期主管网工程已启动建设,支管网工程可于八月底进行招投标,即可开工。再是加快三类园区建设。力争在年底前将浦阳江上游无生化处理设施且超标排放的七家污染企业全部进入园区,努力减少进入浦阳江水系的污水总量。
二是强化水污染企业的污染整治。结合实施“碧水行动”计划和开展违法排污企业专项行动,对县域内造纸、印染、电镀等行业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检查企业治污设施运行、污水排放达标等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排污行为进行依法严惩。同时督促排污企业加强治污设施建设,对至今尚无生化处理设施的造纸印染企业要求年内建成治污设施,目前“兰塘”造纸厂已完成生化治污设施建设,正在进行设备调试,“蓝天”造纸厂已基本完成生化处理土建工程;海塘袜厂、前陈漂染整理厂治污设施已通过验收;众望集团特种印染公司的治污设施完成达标排放验收。要求兰塘、蓝天二家造纸企业在年内完成在线监测系统安装。
六、综合整治,改善城乡环境状况
一是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实施垃圾填埋场污水引流工程,总投资近350万元,于7月份开工,预计9月底前完成,即时填埋场产生的污水在经过初步处理后可以全部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从而消除对城区饮用水源的污染威胁。制定仙华山景区对水源污染的解决方案,重点对仙华山35家农家旅社、塘下6家餐馆对水源污染进行治理,切实减少景区对饮用水源的污染。
二是城区以噪声整治为抓手,以整治水晶加工业为重点,全面实施城区噪声整治活动。加快“万家水晶加工园”建设进度,适时组织工商、公安、环保、建设、电力等部门和浦阳街道开展联合行动,先把分散在各居民区内的切割、平磨等重污染工序统一纳入到水晶加工园中,改变“低、小、乱、散”的生产局面,使居民生活区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三是增加农村环境卫生设施的投入。结合“十村示范、百村整治”、“万里清水河道”、“饮甘泉用水工程”,加快农村改水改厕,进一步完善农村环境卫生设施,特别是中心镇和中心村,逐步建设垃圾中转站,推行垃圾集中收集,根本改变目前农村垃圾乱堆乱放的现象,加快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筹建进度,解决城乡垃圾出路问题,切实改善城镇和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
联系人:张建新 联系电话:4127507
二OO五年九月三日
信息来源:县政府办公室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常见问题
站点关键词
-
宁波政策 宁波政策企业服务平台 宁波政策平台 宁波政策服务平台 宁波房贷政策 社保新政策 二胎政策 形势与政策论文 养老保险新政策 农村养老保险新政策 养老金新政策 形势与政策 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宁波补贴政策 宁波落户政策 宁波购房政策 宁波购房政策 宁波限购政策 宁波限售政策 宁波人才政策 宁波公积金政策 宁波贷款政策 宁波限购政策2017 宁波企业政策 宁波医保政策 宁波二套房政策 宁波买房政策 宁波拆迁政策 宁波创业政策 宁波上牌政策 宁波养老政策 宁波房产政策 宁波退休政策 宁波限贷政策 宁波中考加分政策 宁波税收优惠政策 宁波购车政策 宁波公积金贷款政策 宁波高考政策 宁波买车政策 宁波退税政策 宁波光伏政策 宁波市限购政策 宁波电商政策 宁波人才引进政策 宁波招商政策 宁波租赁政策 宁波象山政策 宁波会展政策 宁波民宿政策 宁波楼市政策 宁波市落户政 宁波楼盘政策 宁波梅山税收优惠政策 退伍军人补贴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