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
各市、县(市、区)教育局:
为全面了解全省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建设实施进展情况,总结经验,寻找差距,相互促进,2006年10月30日-11月12日,我厅专门组织开展了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对口检查工作。各地教育局非常重视,认真组织,积极配合。省里组织力量对少数地区方进行了抽查,目前检查工作已完成。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自2005年全省实施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以来,各地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全省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实施办法》(浙政办发〔2005〕39号)的要求,结合实际,明确目标,落实资金,协调各方,认真组织实施,总体情况是好的。但工作进展不够平衡,食宿工程建设相对滞后;部分县(市区)重视程度不够,速度较慢。
食宿工程:2005-2007年,全省共规划建设2706个食宿工程项目,建筑面积284万平方米,总投资22.7亿元。截至2006年3季度末,竣工项目794个,占29.3%,正在施工项目547个,占20.2%,尚在前期工作的项目1054个,占39%,未启动项目311个,占11.5%。开工率(施工和竣工项目占项目总数的比例)全省49.5%,最快的是衢州市、宁波市,分别达81.2%、80%,最慢的是绍兴市、温州市,分别为29.1%、32.6%。完成投资9.4亿元,投资完成率42%,最快的宁波完成74%,最慢的金华为27%。项目已竣工面积82.9万平方米,完成29%,最快的衢州完成54%,绍兴、金华、温州、嘉兴尚不足20%。
扩面工程:2006年秋季开始,全省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部实行免收学杂费政策,第一学期全省免学杂费总金额达5.05亿元。在免收学杂费基础上,全省把资助课本作业本费政策范围从原低保家庭扩到农村年人均收入1500元、城镇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3000元以下的低收入家庭。2006年截至3季度末,全省有49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课本作业本费、住宿费等项目的减免,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9.5%,投入金额达2.2亿元,其中:有8.2万名低保家庭子女、福利机构监护的未成年人、革命烈士子女、“五保”供养的未成年人、残疾学生等五类学生获得减免,减免金额0.68亿元;有36.1万名低收入家庭子女获得减免,减免金额1.3亿元;有0.7万名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获得减免,减免金额148万元;有4万名因受灾等原因造成的临时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获得减免,减免金额0.21亿元。受资助学生占学生总数的比例最高的是丽水市,达21.16%,最低的是杭州市,为2.50%。
营养餐工程:截至2006年3季度末,全省有5713所学校的30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享受爱心营养餐,学校数占78.1%,学生数占总数的5.82%,其中:小学比例5.51%,初中比例为6.44%,投入经费总额达0.47亿元。校内食堂是提供营养餐主渠道,服务学生28.5万人,占总数的95.4%。有0.4亿元的经费通过营养餐券的形式结算,占总金额的84.4%。享用营养餐的学生占在校生的比例最高的是丽水市,达到27.7%,最低的是嘉兴市,比例为1.4%。
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截至2006年3季度末,全省“素质提升工程”有近14万名农村中小学教师参加了培训考试,实际培训54.7万课次,完成总课时的80%,其中7.8万人已结业,完成45.9%。进展最快的是绍兴市,结业教师比例达到64.8%,最慢的温州市为31.6%。
在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实施过程中,各地涌现出许多很好的经验和做法:一是各地普遍成立专门组织机构,重视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建设工作。检查结果表明,各地普遍把“四项工程”列入当地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建设内容,作为推进县域内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各级教育局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成立“四项工程”领导小组,落实责任制。有的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组长。二是加强政府统筹,加强对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建设的领导。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每年专门开会布置,大力推进。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教育、财政、民政、国土等相关部门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在资金安排、贫困生界定、土地指标落实等方面解决关键性、实质性困难。富阳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协调,一次性解决部分学校建成后的土地权证问题,为在校园内食宿工程顺利建设创造前提条件;龙泉市规定对于学校食宿工程建设项目,一律免缴各类规费。三是加强投资计划管理,重视食宿工程质量和建设进度。许多县(市、区)把食宿工程作为“四项工程”的重中之重,加强领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重视计划管理,明确责任,加强督查,确保质量和速度。龙游县在规划“食宿改造”工程项目时做到与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相结合,统筹县乡(镇)财力,避免重复建设。衢江区全区所有23个项目一气呵成,在2006年暑期前全部提前完成,开学前投入使用。四是因地制宜,提高“营养餐”供应质量。按照省里的统一要求,各地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丰富花式品种,提高质量,增加营养。丽水莲都区通过学校蔬菜基地供应“营养餐”蔬菜,把经费全部用于采购肉类禽蛋等,荤蔬搭配,增加免费供应的品种和数量;云和县加强采购、加工、食物留样等环节的管理,严格按照卫生要求,形成较为完善的营养餐供应管理机制。通过营养餐工程的实施,受助学生的身高、胸围、体重等指标明显改善,体质增强。五是创新“素质提升工程”校本培训模式,提高培训质量。各地在完成每位教师60个学时集中培训的基础上,创新培训模式,加强对校本培训的指导,收效明显。衢州市建立名师教学资源库,通过远程教育网络,将优质教学资源向农村辐射。安吉县组织导师团,深入学校进行直接指导,做到校本培训有任务,有内容、有考核,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切实保证培训质量。
检查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部分地区思想认识不到位。有的县(市、区)教育局一味强调困难,难字当头,实际措施不落实,配套资金不到位,碰到困难不协调,建设进度、质量难以保证。二是食宿工程建设进度总体较慢。不少地区超标准、超面积建设,造价偏高,新增土地指标不落实,存量土地手续不全,影响进度。三是规模偏小的农村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缺乏有效办法,影响质量。四是在困难学生身份界定、营养餐供应上,办法和手段过于简单,影响公正公平。
2007年是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建设扫尾年、冲刺年,目标实现年。各地要珍惜来之不易的政策机遇,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倍努力,盯住不放,一抓到底,确保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保质保量顺利完成。为此,务必围绕以下几方面的要求,继续抓好“四项工程”建设。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为抢抓机遇,加快农村教育的发展,各地教育局必须高度重视,把继续抓好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实施列入2007年工作的重中之重,狠抓落实。以县(市、区)为单位,在2007年2月底前要开一次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建设专题会议,分析差距,明确重点,着力推进,务求按时完成预定的目标任务。
二、多管齐下,打好食宿工程攻坚战。食宿工程工作量大,任务重,时间紧,要想方设法加快进度,实现上半年开工,年底全面竣工的建设目标。在保证在建工程质量基础上,对前期项目抓紧进度,尽快开工,对尚未启动项目,确保上半年完成立项等前期工作,顺利开工建设。把解决土地问题作为难点,重点加以解决,要积极主动地向当地政府主要领导汇报,争取加快协调,特事特办,尽快解决。对涉及征用基本农田等特殊问题,短期内难以开工的项目,允许作适当调整,请各地在2007年2月底前将调整方案上报省教育厅,省在保持原补助额度不变的前提下,对原投资计划作适当修订,但新调整项目必须保证上半年要按时开工。各地要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合理控制工程造价。
三、加快制度建设,建立加快农村教育发展长效机制。加大对贫困生资助力度、加强教师培训、对贫困学生免费提供营养餐等都是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长期性工作,各地要立足长远,夯实工作基础,建立长效机制。建章立制,规范操作,切切实实让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惠及广大师生,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四、加强督查,强力推进“四项工程”建设。2007年各级教育部门要化更多时间、更多精力、更多财力推进“四项工程”建设。要加强对“四项工程”的督查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省将在二季度召开现场会,加强指导和总结。省教育强县、强镇(乡)要发挥带头模范作用,率先把该办的事办好。省将建立“教育信誉”制度,把各地实施“四项工程”的情况与有关教育经费补助、教育强县评价(复评)、评优评先、教师职称指标和特级教师名额分配等相挂钩,对实施“四项工程”任务完成好的地区,在这些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和支持。
二○○七年一月十五日
为全面了解全省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建设实施进展情况,总结经验,寻找差距,相互促进,2006年10月30日-11月12日,我厅专门组织开展了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对口检查工作。各地教育局非常重视,认真组织,积极配合。省里组织力量对少数地区方进行了抽查,目前检查工作已完成。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自2005年全省实施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以来,各地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全省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实施办法》(浙政办发〔2005〕39号)的要求,结合实际,明确目标,落实资金,协调各方,认真组织实施,总体情况是好的。但工作进展不够平衡,食宿工程建设相对滞后;部分县(市区)重视程度不够,速度较慢。
食宿工程:2005-2007年,全省共规划建设2706个食宿工程项目,建筑面积284万平方米,总投资22.7亿元。截至2006年3季度末,竣工项目794个,占29.3%,正在施工项目547个,占20.2%,尚在前期工作的项目1054个,占39%,未启动项目311个,占11.5%。开工率(施工和竣工项目占项目总数的比例)全省49.5%,最快的是衢州市、宁波市,分别达81.2%、80%,最慢的是绍兴市、温州市,分别为29.1%、32.6%。完成投资9.4亿元,投资完成率42%,最快的宁波完成74%,最慢的金华为27%。项目已竣工面积82.9万平方米,完成29%,最快的衢州完成54%,绍兴、金华、温州、嘉兴尚不足20%。
扩面工程:2006年秋季开始,全省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部实行免收学杂费政策,第一学期全省免学杂费总金额达5.05亿元。在免收学杂费基础上,全省把资助课本作业本费政策范围从原低保家庭扩到农村年人均收入1500元、城镇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3000元以下的低收入家庭。2006年截至3季度末,全省有49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课本作业本费、住宿费等项目的减免,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9.5%,投入金额达2.2亿元,其中:有8.2万名低保家庭子女、福利机构监护的未成年人、革命烈士子女、“五保”供养的未成年人、残疾学生等五类学生获得减免,减免金额0.68亿元;有36.1万名低收入家庭子女获得减免,减免金额1.3亿元;有0.7万名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获得减免,减免金额148万元;有4万名因受灾等原因造成的临时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获得减免,减免金额0.21亿元。受资助学生占学生总数的比例最高的是丽水市,达21.16%,最低的是杭州市,为2.50%。
营养餐工程:截至2006年3季度末,全省有5713所学校的30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享受爱心营养餐,学校数占78.1%,学生数占总数的5.82%,其中:小学比例5.51%,初中比例为6.44%,投入经费总额达0.47亿元。校内食堂是提供营养餐主渠道,服务学生28.5万人,占总数的95.4%。有0.4亿元的经费通过营养餐券的形式结算,占总金额的84.4%。享用营养餐的学生占在校生的比例最高的是丽水市,达到27.7%,最低的是嘉兴市,比例为1.4%。
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截至2006年3季度末,全省“素质提升工程”有近14万名农村中小学教师参加了培训考试,实际培训54.7万课次,完成总课时的80%,其中7.8万人已结业,完成45.9%。进展最快的是绍兴市,结业教师比例达到64.8%,最慢的温州市为31.6%。
在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实施过程中,各地涌现出许多很好的经验和做法:一是各地普遍成立专门组织机构,重视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建设工作。检查结果表明,各地普遍把“四项工程”列入当地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建设内容,作为推进县域内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各级教育局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成立“四项工程”领导小组,落实责任制。有的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组长。二是加强政府统筹,加强对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建设的领导。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每年专门开会布置,大力推进。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教育、财政、民政、国土等相关部门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在资金安排、贫困生界定、土地指标落实等方面解决关键性、实质性困难。富阳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协调,一次性解决部分学校建成后的土地权证问题,为在校园内食宿工程顺利建设创造前提条件;龙泉市规定对于学校食宿工程建设项目,一律免缴各类规费。三是加强投资计划管理,重视食宿工程质量和建设进度。许多县(市、区)把食宿工程作为“四项工程”的重中之重,加强领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重视计划管理,明确责任,加强督查,确保质量和速度。龙游县在规划“食宿改造”工程项目时做到与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相结合,统筹县乡(镇)财力,避免重复建设。衢江区全区所有23个项目一气呵成,在2006年暑期前全部提前完成,开学前投入使用。四是因地制宜,提高“营养餐”供应质量。按照省里的统一要求,各地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丰富花式品种,提高质量,增加营养。丽水莲都区通过学校蔬菜基地供应“营养餐”蔬菜,把经费全部用于采购肉类禽蛋等,荤蔬搭配,增加免费供应的品种和数量;云和县加强采购、加工、食物留样等环节的管理,严格按照卫生要求,形成较为完善的营养餐供应管理机制。通过营养餐工程的实施,受助学生的身高、胸围、体重等指标明显改善,体质增强。五是创新“素质提升工程”校本培训模式,提高培训质量。各地在完成每位教师60个学时集中培训的基础上,创新培训模式,加强对校本培训的指导,收效明显。衢州市建立名师教学资源库,通过远程教育网络,将优质教学资源向农村辐射。安吉县组织导师团,深入学校进行直接指导,做到校本培训有任务,有内容、有考核,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切实保证培训质量。
检查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部分地区思想认识不到位。有的县(市、区)教育局一味强调困难,难字当头,实际措施不落实,配套资金不到位,碰到困难不协调,建设进度、质量难以保证。二是食宿工程建设进度总体较慢。不少地区超标准、超面积建设,造价偏高,新增土地指标不落实,存量土地手续不全,影响进度。三是规模偏小的农村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缺乏有效办法,影响质量。四是在困难学生身份界定、营养餐供应上,办法和手段过于简单,影响公正公平。
2007年是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建设扫尾年、冲刺年,目标实现年。各地要珍惜来之不易的政策机遇,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倍努力,盯住不放,一抓到底,确保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保质保量顺利完成。为此,务必围绕以下几方面的要求,继续抓好“四项工程”建设。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为抢抓机遇,加快农村教育的发展,各地教育局必须高度重视,把继续抓好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实施列入2007年工作的重中之重,狠抓落实。以县(市、区)为单位,在2007年2月底前要开一次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建设专题会议,分析差距,明确重点,着力推进,务求按时完成预定的目标任务。
二、多管齐下,打好食宿工程攻坚战。食宿工程工作量大,任务重,时间紧,要想方设法加快进度,实现上半年开工,年底全面竣工的建设目标。在保证在建工程质量基础上,对前期项目抓紧进度,尽快开工,对尚未启动项目,确保上半年完成立项等前期工作,顺利开工建设。把解决土地问题作为难点,重点加以解决,要积极主动地向当地政府主要领导汇报,争取加快协调,特事特办,尽快解决。对涉及征用基本农田等特殊问题,短期内难以开工的项目,允许作适当调整,请各地在2007年2月底前将调整方案上报省教育厅,省在保持原补助额度不变的前提下,对原投资计划作适当修订,但新调整项目必须保证上半年要按时开工。各地要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合理控制工程造价。
三、加快制度建设,建立加快农村教育发展长效机制。加大对贫困生资助力度、加强教师培训、对贫困学生免费提供营养餐等都是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长期性工作,各地要立足长远,夯实工作基础,建立长效机制。建章立制,规范操作,切切实实让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惠及广大师生,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四、加强督查,强力推进“四项工程”建设。2007年各级教育部门要化更多时间、更多精力、更多财力推进“四项工程”建设。要加强对“四项工程”的督查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省将在二季度召开现场会,加强指导和总结。省教育强县、强镇(乡)要发挥带头模范作用,率先把该办的事办好。省将建立“教育信誉”制度,把各地实施“四项工程”的情况与有关教育经费补助、教育强县评价(复评)、评优评先、教师职称指标和特级教师名额分配等相挂钩,对实施“四项工程”任务完成好的地区,在这些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和支持。
二○○七年一月十五日
详细咨询: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主页 > 宁波市级 > 宁波市教育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nbxinxi.com/a/ningboshijiaoyuju/20181119/19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