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新冠疫情冲击,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区商务局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围绕“六稳”“六保”要求,统筹疫情防控和商务经济发展,抓紧抓实稳外贸稳外资各项任务,推动消费回升,商务发展好于预期。
2020年工作总结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商贸流通:全年实现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1.91亿元,同比(下同)下降0.7%,比全市增速高2.7个百分点;限上批发业商品销售额1494.89亿元、增长3.4%,限上零售业商品销售额99.83亿元、下降0.2%,限上住宿业营业额3.98亿元、下降2.4%,限上餐饮业营业额4.50亿元、增长3.1%,各项商贸指标基本呈现逐月回升趋势。
2.对外贸易:受全球疫情蔓延、主要产品原材料价格下降、国际航运紧张、人民币升值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全年实现自营进出口额893.38亿元,下降1.94%,其中出口额864.60亿元、下降0.28%,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9.62个百分点;出口占全国份额为48.2?,比上半年回升7个万分点。完成服务贸易出口额38.32亿元、增长6.95%,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额4099.13万美元、增长1.56%。
3.利用外资:新设立外资企业186家,完成实际使用外资2.28亿美元,完成率101.3%;完成服务业实到外资5000万美元以上的重大外资项目结构要求。
4.对外投资:完成境外中方投资额1187万美元,对外承包工程实际营业额2947万美元、增长8.7%。
5.电子商务:实现网络零售额96.32亿元、增长1.6%,轻纺城网上交易额607.05亿元、增长15.3%。完成“9610”出口47.6万单214万美元,“9710”出口447万美元。
二、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1.打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场战役。第一时间成立工作小组,建立干部“八联系”制度,严格落实精密智控,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商贸发展科获评“绍兴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
疫情防控。一是落实防疫措施。摸排主要商场超市保供情况,建立基本生活物资和防疫应急用品库存日报制;督促城区12家重点超市落实保供责任,确保生活必需品供应,及时发布库存数据和采供渠道,确保民心安定。二是指导采购捐赠。动员指导外经贸企业和外商从海外“抢购”口罩130万只,有效缓解抗疫初期防疫物资紧缺矛盾;组织国际商会企业响应号召捐款捐物,办理区政府向友城意大利米兰捐赠3000套防护服工作。三是严格防疫督查。建立“双岗服务”制度,发动党员干部“两地报到”,参与防疫志愿服务行动;分组督查指导镇街商贸企业、个体经营户,督查指导超市、酒店、加油站等人员密切接触行业疫情防控情况。
复工复产。一是力促外贸复工。指导企业线上办公、尽早复工,2月15日,布婷纺织品发出全市首个外贸集装箱;联系专业律师免费提供疫情相关贸易纠纷法律援助80余次;办理不可抗力证明25份,涉及合同金额2055万元。二是推动商贸复市。播发“住宿餐饮业吹响复工集结号”短视频,发出轻纺城复市信号;倡议机关干部带头堂食,树立消费信心;加强汽车、餐饮、住宿、商圈等监测,掌握行业复苏情况,为区委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三是加强外商服务。实时发布境外疫情形势和外商出入境注意事项等资讯,全天候为外商释疑解惑250余次;开设快捷通道办理外商来华邀请函164件,完成常驻外商居留许可延期办理38件。
2.抓好消费专班和出口专班两项工作。根据省市部署,牵头成立消费和出口两个专班,制定工作方案,建立例会制度,分解落实任务,盯牢工作进度。5月MEI指数列全省第4,批零改造提升获省政府督查激励。
消费专班。一是及时制订和兑现政策。结合“三稳”政策制订,推动消费券发行,组织商贸企业承接一线防疫人员400余万元“特别慰问券”消费,兑现服务业专项激励1030万元、“三稳”商贸政策资金333万元、促进汽车消费补助2750万元、商贸企业“下升上”激励1265万元,系列纾困措施获企业好评。二是部署消费促进系列活动。实施“越惠悦生活”促消费活动,开展乐购、寻味、宜居行动;引导万达、银泰等商业综合体减免租金2405万元;办好城市购物节,8 家重点监测商超销售1.13亿元,增长3.2%;成功申报省级夜间经济培育城市。三是推进“数字生活新服务”行动。鼓励实体店铺与电商平台合作,推广开展新型营销模式;组织品牌直播、导购现场直播等活动8262场,累计观看851万次;美团、饿了么实现线上销售额7.88亿元,增长9.73%。
出口专班。一是组织专题培训。组织686家次企业参加各类线上线下培训28场次;举办防疫物资出口实务培训2场,指导15家防疫物资生产企业申请商务部“白名单”备案,入围4家。二是及时兑现政策。制订稳外贸“十大行动”,编印涉外部门政策集;落实参展补助“即展即兑”,信保补助提至3500万元,撤去单个企业补助上限,投入338万元为上年出口2500万元以下2984家小微外贸企业实施政府联保;兑现2019年外贸激励3389万元、“三稳”外贸政策资金389万元、2020年中央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284万元,惠及企业1631家次。三是创新智能云展。组织813家次企业参加防疫产品信息发布平台、浙江出口网上交易会等“云展”120场;组织543家次服装面料企业参加首届2020全球纺织云展会、2020丝路柯桥布满全球云展会,联合举办线上纽约展、拉斯展、意大利展、越南展等自办展6场。
3.做好跨境电商和市场采购贸易两个试点。积极对接关税汇等部门,制订实施方案,推进跨境电商和市场采购贸易两项“国字号”试点,实现贸易新业态、新模式落地发展。
跨境电商综试。一是完成海关监管中心建设。率先启动中国(绍兴)跨境电商综试区柯桥园区建设,完成轻纺城跨境电商监管中心改建;加快完善业务闭环,6月29日、8月12日先后开通“9610”、“9710”首单业务,并完成出口退税。二是完成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举办纺织产业集群跨境电商论坛,开展亚马逊、速卖通培训、沙龙40场;组织42家企业赴哈尔滨、深圳游学,孵化企业40家,新增店铺63个、海外商标19个,带动7家面料企业成品化发展;与文理学院共建轻纺城跨境电商产业学院,与速卖通、之江学院、树人大学、绍职院等达成人才培养合作协议。三是指导跨境电商园区招商。出台跨境电商综试园区建设十条新政,对清单模式和报关单模式实行分类激励,引进跨境电商及服务企业250家;引进佳成、城晓控股2家物流企业,优化配套服务。
市场采购贸易试点。一是迅速推进筹备。完成联网信息平台开发和监管场所改造,制订14项配套管理政策,出台激励政策措施;11月25日开通首单,12月25日批量运行,一周完成“1039”出口65票688.8万美元。二是加强对接联系。在海关、外汇、税务和轻纺城建管委、轻纺城股份公司等协同努力下,围绕“通得快、管得牢、可追溯”目标,召开由出口企业、物流企业、报关行参加的多轮研讨会、协调会,完善操作流程,提升服务质量。三是做好主体培育。通过编发微信、走访座谈等方式,宣传普及市场采购贸易相关业务和激励政策,提高轻纺城市场经营者参与度,联网信息平台备案各类主体42家。
4.推动“引进来”和“走出去”双向合作。及时宣传外资统计口径变化新政,加强考核激励,拓宽引资渠道。鼓励企业拓展境外营销网络,加快全球产业链布局,稳定国际合作。
外资“引进来”。一是完善考核机制。分析实到外资结构及考核口径调整对利用外资影响,采用平台与镇街“统分结合”方式下达实到外资预测指标,充分发挥平台统筹作用和镇街主阵地作用。二是提升投资环境。摸排在浙投资企业及外籍人员,跟进了解疫情防控影响,赠送口罩等防疫物资,协调外资企业存在困难和发展要求,确保联系不断、项目不丢。三是精准对接辅导。实施近三年投资500万美元以上项目建档服务,点对点督促到资,引导企业实现利润再投资;提前介入有外资背景的新投资项目,全流程服务,绍兴禹鸿房地产项目首笔到资5206万美元,实现房地产行业引进外资新突破。
企业“走出去”。一是梳理外经项目。梳理320家对外投资备案(核准)企业历年对外投资情况,重点联系近5年境外有投资项目的29家企业,跟进疫情下境外中资企业运营状况,帮助解决困难。二是搭建对接平台。鼓励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组织80余家企业参加第22届浙洽会、浙江省境外经贸示范区全域资源线上对接会等活动8场次;开展线上线下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各类防疫抗疫、复工复产问题,兑现政策资金152万元。三是出台应急预案。出台《柯桥区境外经贸类纠纷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有效维护我区境外投资、承包工程企业及劳务人员合法权益。
5.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和行业特色服务两个保障。抓实抓细行业安全生产管理,优化提升行业特色服务,抓好商贸领域反恐、平安建设等工作,保障商贸流通领域安全。
安全生产管理。一是完善安全监管。开展重点商贸领域安全整治,完善隐患排查整改闭环管理,开展安全生产、反恐等检查64家次,组织大型商场消防救援和反暴恐应急演练;配合开展食品安全整治,协调二手车市场业主纠纷,促进市场规范发展;年审50家成品油经营企业,开展成品油经营、商业特许经营、拍卖企业“双随机”抽查。二是完善制度规范。修订加油站(点)安全管理制度,召开安全事故分析及应急处置业务培训会;制定实施《商场超市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工作台账整理规范》《反恐工作台账整理规范》;编制全区成品油零售体系“十四五”规划,会同区发改局推进6家综合供能站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