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开化县招商局(协作办)文件
开招商〔2007〕1号
开化县招商局(协作办)2006年工作总结和2007年工作思路
县招商局(协作办)自2006年4月正式成立运作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各乡镇、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着力在把握招商新动态,加强调研当参谋,研究招商新机制,建设招商新平台,拓展招商新领域,筹划招商新方案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不懈努力,有力推动了全县招商引资工作。2006年全县招商引资实际到位县外资金8.86亿元,完成全年招商引资任务数的126.6%,新签约项目共97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个,千万元以上项目28个。
一、2006年主要工作与成效
1、开展调查研究,当好参谋助手。招商局(协作办)成立后,克服缺人手、缺经验、缺经费的困难,及时组织对招商引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摸清基本情况,梳理工作思路,为县委、县政府4月下旬顺利召开全县招商引资暨工业经济工作会议,出台《开化县招商引资考核管理办法(试行)》、《关于2006年招商引资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全县招商引资目标、任务,以及奖励政策和考核管理办法,提供了决策依据;根据县委县政府工作的部署安排,7月中旬筹备召开了半年招商引资工作汇报交流会,进一步推动全县面上的招商工作;为更好地解决招商引资项目“好不好落地、落地项目快办速办”的问题,调研出台了《开化县招商引资项目决策联席会议制度(试行)》;针对招商引资考核工作中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组织对招商考核工作的调研,出台了《2006年度招商引资工作考核细则》、《开化县招商引资项目奖励考核实施细则》,对县委[2006]24号《开化县招商引资考核管理办法(试行)》文件进一步深化、细化,使考核工作科学性、操作性更强;11至12月又完成了《2007年全县招商引资工作实施意见》《开化异地商会管理办法》《关于建立专业招商组开展定点招商的管理办法》《开化县企业招商引资争先竞赛活动办法》等调研,为县委县政府更好地指导2007年全县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决策依据。
2、收集招商信息,构建招商平台。为做好开化投资环境和投资项目信息的宣传推介工作,先后编制完成了《开化县投资指南》、《开化重点招商合作项目》和多媒体宣传光盘,建立了开化招商网;针对我县对外招商的特色与优势着手编制完成了有机硅、单晶硅特色产业和水茶杉木、休闲旅游特色资源等四个特色产业、特色资源招商宣传册;为更好地加强与发达地区客商的联系,广泛收集和发布招商信息,挖掘利用开化在外创业老乡的资源,降低招商成本,提高招商实效,先后组建了开化义乌商会、开化温州商会、开化厦门商会、开化杭州商会等四个异地商会,架起了与经济发达地区对接、与重点客商沟通交流的桥梁。
3、走出去请进来,开展推介宣传。一是积极参加会展开展推介宣传。先后组团参加了首届“浙商大会”、“衢州市东莞推介会”、“厦洽会”、“义博会”等大型投资促进活动,开展宣传推介开化招商环境和招商项目。二是开展了小分队招商、委托代理招商等活动。8月份组织小分队赴东莞、深圳针对台商、港商开展小分队招商,先后拜访了台商、港商等28人。与杭州太平洋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签订了委托代理招商协议,并在台湾《太平洋日报》推出开化招商宣传信息。三是依托异地商会,组织客商到开化考察招商环境。开化义乌商会、温州商会先后组织了十多批(次)客商到开化考察招商环境。四是举办和参加推介会。经过精心筹备,6月23日,在义乌成功举办了“2006’开化(义乌)经济发展恳谈暨项目推介会”,邀请了70余家义乌企业主到会参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1月至12月参加了“2006年衢州上海推介会”、“衢州—宁波山海协作投资环境推介会”和“宁波—衢州资源与产业合作工作座谈会暨项目签约仪式”。五是认真做好客商接待洽谈。加强与有投资意向的客商的对接洽谈,先后接待洽谈了韩国、香港、北京、上海和本省发达地区等地50多批次来开化考察的客商,向他们介绍开化的投资环境和投资项目。到目前为止,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推介,已经发放宣传资料3000多份。
4、建立招商档案,强化统计督查。在对全县招商引资基本情况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招商引资项目的台帐资料。特别是通过8月份专题督查,对招商引资项目进行核查,进一步健全完善了招商引资项目的档案材料。同时,建立了每月一报送、一统计、一通报制度,既做到了每月对招商引资情况心中有数,又实现了通过统计通报推动招商引资工作的目的。12月20日开始的全县乡镇部门招商引资考核,对工作的深入推进起到了积极作用。
5、主动对接联系,加强山海协作。一是主动与我县对接的萧山区、建德市、诸暨市、玉环县等协作办对接联系,取得他们的支持,利用山海协作工程载体,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组织人员专程赴宁波鄞州、江东等区协作办,对接资源换产业有关事宜,筹备开化投资环境宁波推介会。二是积极争取“省外浙商回归-参与新农村建设计划”项目。我县已经有4个行政村列入全省“135计划”、14个村列入“双百两化”工程、50名贫困生得到资助。三是积极做好项目包装、争取“山海协作”扶持政策。包装申报的“县三江生态工业投资有限公司建设市政配套设施工程”项目,现已争取到“山海协作工作”财政贴息补助资金10万元。
6、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干部素质。制定了工作考勤考核、学习议事、鼓励干部在职学习培训、值班、经费使用管理、信息宣传调研等八项工作、学习和管理制度,加强内部管理,规范工作办事程序。特别是建立局(办)机关干部招商引资项目跟踪服务制度,确定每个机关干部都要联系服务一个招商引资项目,使干部在服务招商引资工作中,了解招商引资、参与招商引资、学习招商引资,增强服务意识,在各方面都得到锻炼提高。
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和招商局全体干部的具体工作,招商与协作工作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表现出五个方面的特点:
1、招商氛围进一步浓厚。全县招商引资暨经济工作会议后,强化招商引资、借力发展已经成为全县上下的共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参加各种会展,积极主动联系外地客商来开化投资,主动参与客商的接待和谈判。各单位“一把手”也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制和“一把手”负责制。各单位都成立了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形成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处处都是投资环境,人人都是招商主体”的良好氛围。
2、招商平台进一步完善。经全县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推进了我县招商平台建设,在招商工作中发挥了明显的作用。招商局完成了招商引资实施意见、考核办法、工作制度的调研,投资指南、宣传册、项目册的编制,宣传光盘的制作,招商网站的建立;发改局牵头,全县各乡镇、部门协同完成了的千个项目项目库的建设;县工业园区,华埠、马金工业集聚区着力加强了园区和集聚区的“五通一平”的建设,各乡镇有效资源的整合,创造了良好项目落户平台;异地商会的建立,架构起一座座与经济发边地区沟通和交流的桥梁。
3、招商手段进一步创新。一是突出会展招商。先后组团在杭州、义乌、厦门、东莞、宁波、上海等地参加大型会展招商活动。二是强化亲情招商、友情招商。尝试在开化籍在外创业成功人士较集中的经济发达地区组建商会,加大与开化籍在外创业或工作的成功人士的联系,开展乡情招商,目前已在义乌、杭州、厦门、温州等四个城市成立商会。
4、项目质量进一步提高。今年的招商工作既做到了在招商任务上下苦功,又突出重视项目质量,不仅确保全年招商引资任务的完成,更是积极地引进符合我县产业特色的大项目。今年新签约项目共97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个,千万元以上项目28个,多数是与我县产业关联度较大的项目。
5、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行政服务中心和各办事窗口在着力深化“一站式”服务的同时,与发改局共同推出了“企业投资项目快速备案制”;县工业园区强化了服务职能,承诺实行“全程代理服务”;县纪委监察局更是在优化投资环境上发挥积极的监察职能,并已修订了《开化县关于进一步加强经济发展环境建设的若干规定》。县招商局也调研出台《开化县招商引资项目决策联席会议制度(试行)》。随着投资环境的优化,增强了外地客商来开化投资的信心。
在招商与协作工作取得了较好工作成效的同时,由于受到宏观形势的影响,也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思想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合力招商的氛围需进一步浓厚、招商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招商项目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
二、2007年工作思路
2007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县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县政府十三届八次全会精神,准确把握现阶段我县发展的特征,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突出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一把手抓”的重要地位,利用“山海协作”载体,以“长三角”及省内其他经济发达地区为主阵地,以工业园区和华埠工业集聚区为主平台,以引进工业项目和重大三产项目为主目标,以形成企业群和产业链为主方向,进一步创新招商方式,优化投资环境,完善激励机制,全面提升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在新的起点上实现跨越式发展。
2007年工作的总体思路:针对招商引资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2007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一号工程,抓住二个机遇,促进三个转变,实施四项工程,进一步提升我县招商引资水平。坚持一号工程:就是要充分认识招商引资、借力发展,是加快我县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坚持“一号工程、一把手抓”的重要地位不动摇。抓住二个机遇:抓住“长三角”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和“山海协作”资源与产业合作的机遇,主动对接。促进三个转变:由大招商向招大商转变,注重挑商选资;由全方位招商向发达区域招商转变,注重重点招商;由全领域招商向特色招商转变,注重发挥特色优势,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实施四项工程:实施“固基引凤”工程,优化投资环境。实施“回乡创业”工程,鼓励和吸引在外创业开化籍人士回乡创业。实施“山海协作”工程,建立协作机制,推动资源与产业合作。实施“企业争先”工程,鼓励以企招商、以商招商,促进企业和产业做大做强。
2007年工作目标任务是:确保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8亿元,力争10亿元。其中,工业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确保5亿元,力争6亿元。新引进单个千万元以上项目25个,力争30个。
围绕2007年总体思路与目标,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1、创新招商方式。在继续开展全民招商、会展招商、网络招商、委托代理招商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招商方式。一是开展以企招商、以商招商。以实施“企业争先”工程为载体,制定鼓励企业招商引资激励办法,充分利用企业的广泛社会资源和信息资源,发挥企业招商引资的主体作用。二是开展商会招商。依托异地商会有效招商平台,大力实施“回乡创业”工程,鼓励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充分发挥异地商会和开化籍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的作用。三是开展定点招商。选调专职招商员,落实工作经费,强化考核措施,组建专业招商组到发达地区开展定点招商。招商局具体负责招商引资工作日常联系和业务指导。
2、明确招商重点。一是开展重点区域招商。把义乌、温州、宁波、台州等省内发达地区和萧山、诸暨、建德、玉环等四个山海协作对接城市,以及与我县特色产业关联度高的企业比较集中的城市和地区作为招商重点区域,通过组建异地商会和委托代理招商等形式,抓好招商工作。二是明确重点对象开展招商。实施“回乡创业”工程,发挥开化异地商会的网络优势,以“乡情、亲情、友情”为纽带,鼓励和引导开化在外创业人员回乡投资创业;筛选一批与开化特色产业关联度高的公司、企业,通过邮寄资料、网络联系、上门拜访等形式向他们宣传推介开化投资环境和投资项目。
3、加强宣传推介。一是继续做好会展推介宣传。组团参加2007年的浙洽会、浙商大会、厦洽会、义博会等国家和省、市组织的各类会展、投资环境推介会;二是组织投资环境推介会。2007年将在上海、宁波、温州等地组织举办投资环境和招商项目推介会;三是继续加强和完善招商网站建设。充分发挥网络这一便捷快速的现代手段在招商协作中的积极作用。
4、深化山海协作。重点是要做好资源与产业合作的文章。坚持“主动接轨,错位发展,合作共赢”的原则,按照统筹区域发展的思路,促进区域间资源与产业的合作。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政策环境优势,以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为机遇,建立与省内发达地区资源与产业的合作机制,多招大项目、好项目。深化实施“省外浙商回归-参与新农村建设计划”工程,继续深化项目包装工作,更多地争取省里对我县“山海协作”政策的扶持。
5、完善工作机制。加强调研,完善激励机制。按照《开化县招商引资考核管理暂行办法》、《开化县招商引资工作考核细则》和《开化县招商引资工作经费补助办法的实施细则》,加强管理,严格考核。继续完善督查考核机制,做好乡镇部门招商引资的每月一报送、一统计、一通报工作,加强对重点大项目的跟踪调度力度,进一步提高项目开工率、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投产率。
主题词: 招商 工作总结 思路
抄送:县委办 县府办
发文形式:电子版
开化县招商局(协作办)综合科 2007年1月8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