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张湾乡塘林村低收入农户调查报告
根据《开化县低收入农户调查的实施方案》的精神,按照乡党委、政府低收入农户调查的统一工作步骤,1月20日召开了塘林村村民代表、承包组长、党员干部会,部署全村低收入农户调查工作,建立塘林村“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调查组。开展低收入农户公议、公推、公示工作,从1月21日开始,调查组认真开展了低收入农户调查核实工作,利用10天时间,全村全面完成了填写好低收入农户调查表及调查汇总工作。汇报以下五点:
一、基本情况:该村下属九个村民小组,353户,共计人口:1243人。分布居住五个自然村,全村水田面积670亩,旱田面积83亩,山林面积30800亩,是一个纯山区。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是木材经营山价为主。村民的经济收入主要以林业、种植业、外出打工为主。该村交通不便、信息不灵、资金缺泛、群众思想落后,村民居住分散,村农户与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缺乏是该村的主要特点。
二、低收入农户调查情况:全村1500元以下27户,80人口,其中低保户14户,绝对贫困户13户;1500-2500元低收入户134户,464人口;低收入贫困人口占该村总人数44%。
三、贫困原因:因缺少生产资金87户,因上学3户,因大病或慢性病12户,因缺少劳动力51户,因缺少耕地林地8户,
四、农户致贫主要原因分析
1、户主受教育程度低,缺少技术,没有劳动能力的居多数。文化程度低是导致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户主文化程度低、年龄大,六成多没有劳动能力。根据调查结果,文化知识的贫乏必然导致观念的落后。许多村民对市场经济还不适应,他们习惯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视农为本,宁愿守地受穷,也不愿外出冒险做生意。许多村民仍习惯于把希望寄予“老天爷”风调雨顺,消极等待国家救济的思想也依然存在。由于文化程度低,学习意愿差,没有掌握任何生产技术,在社会上就业难,收入自然就低。
2、健康状况差、就医难,因病因残致贫。病、残是导致贫困的又一主要原因。在调查的161户中,因病、残致贫的有12户, 调查中发现,有病无钱医治,等、挨、靠的贫困户在农村比较常见。目前农民看病就医保障体系才刚刚起步,农民看病就医的费用,大部分还是由自己支付,常年看病就医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如果病情稍微重一点,一般的农民家庭都负担不起,贫困户更是承受不起。有的得了大病,只能听天由命。此外,家庭成员中有残疾,也需要就医治疗,有的虽不再花钱救治,却也失去了劳动能力( 有的还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有的甚至瘫痪在床,连基本生活都不能自理,还需要人照顾,即使家庭其他成员想外出打工也不可能了。
3、土地资源条件差,依靠土地维生,生活艰难。调查显示,自然资源、土地条件差也是村民贫困的重要原因,这些农户所属耕地大部分为山地,蓄水能力差,土地贫瘠,较好一点的土地也是缺乏水源,经常遭受旱、涝灾害,粮食生产基本靠“老天爷”,经济作物更是无从谈起,缺粮缺钱,看病上学都要借债,这些农户一旦遇到自然灾害,更是雪上加霜,根本无法摆脱贫困。劳动力主要从事传统农业,户均土地少收入低。
1、户主受教育程度低,缺少技术,没有劳动能力的居多数。文化程度低是导致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户主文化程度低、年龄大,六成多没有劳动能力。根据调查结果,文化知识的贫乏必然导致观念的落后。许多村民对市场经济还不适应,他们习惯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视农为本,宁愿守地受穷,也不愿外出冒险做生意。许多村民仍习惯于把希望寄予“老天爷”风调雨顺,消极等待国家救济的思想也依然存在。由于文化程度低,学习意愿差,没有掌握任何生产技术,在社会上就业难,收入自然就低。
2、健康状况差、就医难,因病因残致贫。病、残是导致贫困的又一主要原因。在调查的161户中,因病、残致贫的有12户, 调查中发现,有病无钱医治,等、挨、靠的贫困户在农村比较常见。目前农民看病就医保障体系才刚刚起步,农民看病就医的费用,大部分还是由自己支付,常年看病就医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如果病情稍微重一点,一般的农民家庭都负担不起,贫困户更是承受不起。有的得了大病,只能听天由命。此外,家庭成员中有残疾,也需要就医治疗,有的虽不再花钱救治,却也失去了劳动能力( 有的还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有的甚至瘫痪在床,连基本生活都不能自理,还需要人照顾,即使家庭其他成员想外出打工也不可能了。
3、土地资源条件差,依靠土地维生,生活艰难。调查显示,自然资源、土地条件差也是村民贫困的重要原因,这些农户所属耕地大部分为山地,蓄水能力差,土地贫瘠,较好一点的土地也是缺乏水源,经常遭受旱、涝灾害,粮食生产基本靠“老天爷”,经济作物更是无从谈起,缺粮缺钱,看病上学都要借债,这些农户一旦遇到自然灾害,更是雪上加霜,根本无法摆脱贫困。劳动力主要从事传统农业,户均土地少收入低。
4、因上学致贫。因上学致贫也是一种贫困原因。调查显示,家庭越贫困,这种现象存在的概率就越高。现在,一个中学生一学年的学杂费大约一千多元。有2个孩子的农村家庭比较普遍,如果有2个孩子同时上学,对收入不高的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果孩子考上大学,一年要花一万多元,一个贫困家庭更是难以承受。许多家庭为了孩子上学,只好贷款、借债,有的甚至借高利贷,这些家庭因此陷入更加贫困的境地。
五、对策与建议
1、落实乡村干部联系低收入农户制度,落实“一户一策一干部”的帮扶措施。认真做好富民强村服务工作:在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富民政策的基础上,指导村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根据该村山地特点,引导农民发展名茶、培植发展大户、以点带面,培育农民新的经济增长点。
2、加大政府投入,改善生存环境。自然条件差是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今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工作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地区生存环境仍然是重中之重。政府在进行扶贫决策、安排扶贫资金时,首先要照顾到人的生存环境问题,要千方百计帮助贫困地区搞好基础设施规划,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改善基础设施条件。
3、重视文化建设,实施科技扶贫。贫困地区文化大都比较落后,文化贫困是农民贫困的一个重要因素,农民文化素质的高低又是影响脱贫的关键因素,因此,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的文化素质是扶贫的一项重要工作。扶贫工作要针对该地区的实际情况,专门安排文化扶贫资金和项目,不怕农民学不到,就怕我们想不到,要制定完善的中长期文化科技扶贫规划,对贫困地区农民进行分期分批的培训,提高文化知识水平,尤其是要对农民进行实用的科技培训和职业基本技能培训,帮助和指导农民科学种田,适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
张湾乡塘林村调查组
二〇〇八年二月二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