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各工作片、村(居)民委员会: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和《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的通知》精神,根据省、市安排,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已全面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由民众集体创作,在民众中世代传承,为民众所享受的文化,是至今还在民众中流传的“活态”文化。为做好我镇的普查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这次普查,目的是全面了解和掌握全镇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认定和抢救一批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处于濒危状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通过广泛、深入、细致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目的是摸清全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底细,建立全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使全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并得以传承和发扬。
一、普查范围
这次普查的范围包含18类具有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的“活态”文化,涉及口头传统、传统艺术、民俗活动、传统手工技艺等文化表现形式。
1、民族语言;2、民间文学;3、民间美术;4、民间音乐;5、民间舞蹈;6、戏曲;7、曲艺;8、民间杂技;9、民间手工技艺;10、生产商贸习俗;11、消费习俗;12、人生礼俗;13、岁时节令;14、民间信仰;15、民间知识;16、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17、传统医药;18、其它。
二、普查原则
(一)全面性
1、普查应涵盖本地所有区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部类别,不应有任何遗漏。
2、注重吸纳以往调查成果,对已调查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进行认真复查和核对,注意了解其现状。
(二)真实性
1、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和原貌。
2、确保普查内容和成果真实可靠。
3、杜绝提供虚假材料。
(三)时间安排
从4月15日开始至6月底止。
三、实施步骤
以四个工作片为单位,每个工作片安排1—2名具有一定文化素养和文字功底的老干部、退休教师或者老会计担任普查员,各村(居)也要指定一名普查工作联系员,负责向普查员提供普查线索,在县“非遗”领导小组和镇文化干部的业务指导下,对所在片、村(居)的“非遗”进行全面拉网式普查。并将普查情况报镇文化站汇编后,交县“非遗”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加强领导,确保普查工作取得实效
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是为了拯救我们祖辈所留下的文化遗产而做出的一项利国利民的亲民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珍贵财富,在世界文化宝库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它所体现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等备受全世界的关注和重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们正日益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文化与世界和平、人类和谐和共同繁荣之间的密切关系,并藉此翘望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为做好本次普查工作,镇党委、政府决定成立“非遗”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领导胡志光任组长,各工作片付片长及文化站干部为成员,负责指导协调全镇普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文化站内),汪相荣兼主任。
希各工作片从拯救国家和祖辈遗产的高度认识普查工作,切实安排好普查人员,关注普查工作,确保高质量地完成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任务。
附:1、经费预算 2、领导小组名单 3、工作日程安排
城关镇人民政府
二OO八年四月十一日
主题词:非遗普查 方案
报:县非遗普查工作领导小组
城关镇综合办 2008年4月11日印发
附件下载:片段.sh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