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各行政村、各站所(办)、乡属企事业单位:
《中村乡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好乡村行动计(2018—2022)》已经党委、政府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开化县中村乡人民政府
2018年10月13日
(此件公开发布)
中村乡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好
乡村行动计划(2018—2022)
今后三年中村乡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省市县相关会议精神,坚持“生态富民、养心中村”的发展思路不动摇,深入实施“农业稳乡、旅游兴乡、项目强乡”的总体思路,围绕十九大新农村20字方针,努力实现“中部崛起”。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增长20%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县下达任务以内;农村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初中生在校巩固率保持在100%,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覆盖率达到96%以上;农村人口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8%以上。
一、围绕产业兴旺实施五大计划,加快现代化特色农业发展
1.全力做好绿色产业发展。大力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推进优质桑蚕、特产种植、高山蔬菜等产业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今后三年发展名茶1000亩、毛竹 1000亩、蚕桑500亩、鱼塘300亩,在中村村淳溪自然村连片栽培30亩西湖莼菜基地,开辟光明村205国道沿线严坑垅抛荒田500亩,开发中药材种植基地300亩,用于名贵药材浙贝母的培育。大力发展光明村机采茶园,该项目由茗博园引进发展,投资1000万元,在中村乡光明村流转土地300亩。建成生态观光旅游示范茶园;购置茶园智能化喷淋灌设备,新建集茶艺表演、品茶为一体的品茗居共300平方米,本项目年均产值657万元。并通过生态茶园为广大消费者提供观光旅游、休闲娱乐,拉动茶产品消费,每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直接增收180万元,两项合计年均增收837万元。
2.全力发展旅游产业。中村自然、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蕴藏着转化为全域旅游产业的巨大潜力。境内环境优美、资源丰富,有蓄水量800万立方米的茅岗水库,山林面积11.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1%,古树名目繁多,是国家级生态优美乡镇。中村有着新石器时代的双溪口文化遗址,1983年就被公布为第一批县级重点文化保护单位;是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的开国少将叶长庚家乡,2011年建设的叶长庚将军墓是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一生爱梅如痴、作有咏梅诗300余首的著名梅花诗人张道洽;有双溪梅苑、梅花诗谷、道源瀑布、茅岗红豆杉群等一批景观,有大源头、对傲、石龙头、里洪丘、金竹山等一批古村落,这些都是发展全域旅游的资源禀赋。启动《中村乡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对全乡旅游资源、旅游项目、旅游产品进行全盘谋划、系统设计、整合嫁接。以“一线三区八点”布局中村全域旅游资源,投资2000万元,重点打造沿坑口、中村、张村、树范、茅岗、西畈全域旅游线;重点谋划西畈、金竹山到光明、天空尖到杨梅寨三大全域旅游区块;重点建设坑口农业体验区、张村村梅花文化区(梅花诗谷)、张村农心苑、香山公园、双溪口农耕文化体验区、树范畲族风情展示区、叶长庚将军墓红色旅游区、新门蜂情文化产业园八大景点建设,构成“养心中村”全域旅游的主体框架。启动西畈村将军文化园建设,投资1000万元,建设将军陈列馆、红色文化体验区。在2017年年张村、树范、茅岗省2A景区村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提升为3A级景区村。
3.全力提升民宿产业。以美丽庭院创建为蓝本,三年内在张村村、树范村、茅岗村新建农家乐200余家,到2020年底预计新增床位可达1000余张、新增餐位数5000余个。同时,利用“互联网+”技术,将农家乐掌上管理APP引入日常经营中,实现订餐、订房、农产品销售一条龙服务。加快投资3000万元的梅花诗谷项目推进,启动原天童养生项目选址地余坞寺地块的对外招商引资,使之成为我县山谷经济发展的示范点和金名片。
4.加快发展林下经济。启动消灭荒山、荒地行动,打造无荒地、荒山乡镇。将曹门村抛荒地改建成县林场千亩苗木基地。依托我乡林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一)林下种植:主要发展模式为:林—粮模式,在用材林、经济林下的行间进行林粮间作;林—油模式,在林下种植大豆、花生等油料作物;林—药模式,在林下种植耐荫的黄栀子、绞股蓝、草珊瑚等药用植物;林—菌模式,林下种植培育松菇、香菇、木耳、竹荪等菌类;林—草模式,在林下种植紫花苜蓿、黑麦草、白三叶、金荞麦、箬竹等牧草;林—茶模式,在林下种植茶叶;林—花模式,在林缘、林荫及林下空地培植耐阴性的苗木花卉。
(二)林下养殖: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发展立体养殖,主要发展模式为:
林—禽模式,在林下圈养鸡、鸭、鹅等禽类;林—畜模式,在林下圈养或放养牛、兔、羊等家畜;林—蜂模式,利用林木放养蜜蜂,发展养蜂业。
(三)林下产品采集加工。充分利用林下产业的产品资源,大力发展林下产品的加工、流通和销售业,拉长林下经济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
5.全力打造特色观光园。计划投资5000万元建成七个特色风情观光园:坑口休闲农业观光园、树范畲族文化体验园、严坑村油菜种植观光园、张村梅花观赏园、茅岗红豆杉生态园、双溪口遗址公园、新门村甜蜜蜂情园,使中村真正成为空气清新宜人,田园风光迷人,乡情淳厚感人的好去处。
二、围绕生态宜居实施五大计划,打造清新富饶美丽乡村
1.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做好315省道、钱江源至古田山贯穿我乡等工程前期对接工作。规划建设中的315省道、钱江源至古田山都经过我乡,一旦建成通车,在方便我乡村民出行的同时,将为我乡带来大量新增旅游人口,辐射带动我乡各类产业发展。为此要提早谋划,主动作为,加强项目对接公关,做好项目前期基础性准备工作,破解征地补偿、土地测量等政策处理难题,确保工程项目实现无障碍施工。落实坑口至张村道路拓宽项目。实施坑口—张村3千米公路拓宽和景观提升工程,工程预计投入1000万元,项目完工后将进一步提升农村居民出行和发展环境。
2.强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集镇自来水建设项目,积极做好县备用水源——茅岗水库采集工程建设,并在树范桥头设置开水口,埋设引水管道供我乡村民使用,缓解“用水难”的现状,提升集镇集聚能力。依托百里黄金水岸线中村段综合整治提升契机,落实中村溪小流域治理项目。投资2000万元用于树范至坑口河道提升和治理,主要建设内容为河底清淤、截污工程、河坡整治、河道绿化在内的河道综合治理,沿岸环境治理提升,把一江清水送出中村。
3.强化补齐生态环境短板。全力推进茅岗水库国家湿地公园项目。投资1000万元用于西畈村生态移民,茅岗水库库区保护、周边环境整治。全面开展全乡彩化工程建设,加强生态和农村环境保护。继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不断强化村民的环保意识,对已建设施,要及时配套完善,确保正常运行发挥作用。全面整治农业面源污染,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科学实施水体污染防治,构建分散收集、集中处理、管网畅通、运转有效的净化体系。
4.强化最美“农民街”改造提升。依托2017年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项目,通过“精准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神文明”等手段,全面抓好集镇的精细化管理。一是建成全县最有序的农民街。加快集镇业态调整步伐,完善规划,合理布局,加快集镇主街道旅游业态布局步伐。不断健全管理运营模式,全面实施集镇主要路段车辆抓拍管理,有效提升集镇精细化管理水平。二是建成全县最漂亮的农民街。对集镇范围的道路和供排水管网进行提升改造,对集镇建筑的外立面和商铺标识进行改造提升,提升中心广场和星级农贸市场,实施景观绿化、照明、人行道、集镇立面整治的改造提升。三是建成全县最洁净的农民街。积极借助“国卫”创建和清洁乡村工程等有效载体,进一步完善全乡保洁长效管理机制,全面推行集镇商铺门前“三包”和垃圾分类管理制度,全面提升乡村环境卫生,力争把农民街成全县最干净的特色街道。
5.强化精品示范村推进升级。今后3年,以新农村、新风尚为方针,以宜居、宜业、宜游为目标,以“六化”(即美化、洁化、序化、绿化、净化、细化)为载体,加大村庄环境沿线、连片、集中综合整治,对道路沿线90%以上的建筑外墙进行外立面改造,着重体现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特色。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建设主题,编制美丽乡村景观设计方案,在全乡范围内建设多个集休闲、健身、观赏于一体的精品示范村。
三、围绕乡风文明实施五大计划,不断提高乡村文明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