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 信息索引号:
11330703355472015N/-02807
- 审核程序:
单位审核公开
- 发布机构:
- 发文字号:
- 发布日期:
2012-09-07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关于印发《金东区2012年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农村改厕项目实施方案等》的通知
金东卫〔2012〕47号
关于印发《金东区2012年重大公共卫生项目
农村改厕项目实施方案等》的通知
各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有关部门、金东新城区、金东经济开发区:
根据省卫生厅、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省财政厅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浙江省2010年中央农村改厕项目实施方案等的通知》(浙卫发〔2010〕207号)及省爱卫办《关于下达2012年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农村改厕项目计划的通知》(浙爱卫办〔2012〕24号)的要求,为保证我区农村改厕项目顺利实施,确保我区2012年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农村改厕项目工作任务保质保量完成,经区卫生局、区农办、区财政局等部门研究决定,现将《金东区2012年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农村改厕实施方案等》印发给你们,请各镇乡(街道)认真组织实施,确保项目目标如期实现。
金华市金东区卫生局 金华市金东区农办 金华市金东区财政局
二O一二年八月二十五日
抄送:市卫生局,区府办,朱茂丹副区长。
金华市金东区卫生局办公室 2012年8月25日印发
金东区2012年重大公共卫生项目
农村改厕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目标
(1)总体目标。建设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加快农村改厕无害化进程,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提高农民健康水平。
(2)年度目标。2012年全区完成2500座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任务,提高我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和粪便无害化处理率。
二、项目内容
(1)建设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各地应因地制宜按全国爱卫办推荐的三格化粪池、联网沼气池为主要建设类型,并通过改厕带动农村环境卫生的综合整治。
(2)培训与健康教育。要对项目实施的相关镇乡(街道)、村工作人员进行项目管理和技术培训,并在群众中广泛做好改厕知识和使用知识的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农村居民良好卫生习惯的形成。全面加强项目实施前本底调查和实施后效果评估、粪便无害化效果监测等项目效果工作。
三、项目实施范围
2010年我区列入省政府批准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待整治村,将开展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建设,并向有钉螺的镇乡、村倾斜。
四、项目组织实施与职责
为加强农村改厕项目的领导和管理,成立金东区农村改厕项目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
(1)金东区农村改厕项目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朱国武 金东区卫生局局长
副组长:王丽华 金东区财政局总会计师
施金沅 金东区农办副主任
庄文华 金东区卫生局党组成员
吴因南 金东区卫生局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吴因南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2)金东区农村改厕项目技术指导小组
组 长:庄文华 金东区卫生局党组成员
副组长:叶晓东 金东区疾控中心主任
成 员:吴因南 金东区卫生局
黄礼兰 金东区疾控中心副主任
王翠蓉 金东区疾控中心卫生监测科科长
(3)职责分工:区农村改厕项目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区改厕项目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等工作,按项目要求对项目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督管理,督促指导各镇乡(街道)落实项目任务。区农村改厕技术指导小组负责落实农村改厕项目的技术工作,开展施工单位与个人、检查验收人员、基层干部等相关人员技术培训,承担项目工作的健康教育、技术指导、无害化效果监测,配合完成项目户厕调查、考核验收和评估工作。各镇乡(街道)负责协调落实本镇乡(街道)项目工作,按要求确定项目管理人员,落实配套资金,下达建设任务,检查督促有关项目村落实卫生厕所的建造,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组织相关村庄开展技术培训和健康教育,掌握各项目村改厕户名单与进度。项目村两委要及时落实改厕任务,按要求建造无害化卫生厕所,及时解决改厕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并定期上报改厕进度报表。
五、项目资金安排与管理
专项补助资金:中央财政下达我区的补助资金,主要用于无害化卫生改厕地下部分建设,补助标准为每户300元,省市区财政再落实地方财政投入资金。项目资金由区财政一次性下拨各镇乡(街道),在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强监督管理,实行财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六、项目实行管理、上报、验收制度
(1)各镇乡(街道)确定项目范围及项目任务详细分配计划后,报区爱卫办初审,后逐级上报市、省爱卫办,按照省爱卫办下达的分配计划数组织实施。
(2)各镇乡(街道)要把各行政村每月改厕情况造册,于每月28日前上报给区爱卫办。
(3)各镇乡(街道)要在2012年10月20日前做好项目自查验收工作,并把组织管理、资金筹措与使用等情况上报给区爱卫办。区爱卫办写出评估报告后接受上级考核评估。
七、项目进度安排
(一)前期准备: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技术方案,举办农村改厕培训班,召开项目启动会;开展项目调查、宣传动员和项目申报,下达项目任务;各项目制定执行方案,开展镇乡(街道)、村级技术培训,组织开展建厕材料的招标采购。
(二)全面实施:项目全面开展卫生户厕的建设;开展项目指导和工作督查;各项目按要求报送建厕进度报表;完成户厕建设任务。
(三)评估验收:项目完成自查和无害化效果监测,提交项目评估报告,申请市级核查;接受市级核查;准备省级抽查,组织开展省级项目评估,迎接国家级终期评估。
八、实施要求
改厕项目不但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有效措施,也是为民办实事的民心工程,各镇乡(街道)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抓紧工作,全面动员,引导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同时,要严格标准,落实责任,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项目目标任务。
金东区2012年重大公共卫生项目
农村改厕项目技术方案
一、无害化卫生户厕的选址与类型
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的改造与应用技术,应因地制宜按全国爱卫办推荐的三格化粪池、双瓮漏斗式、三联式沼气池、粪尿分集式,完整下水道水冲式、双坑交替式等6种类型厕所中选择,我区主要推荐三格化粪池和联网式沼气池等类型的无害化卫生厕所。
(1)户厕选址。首先要符合村庄建设规划和卫生要求,方便使用与管理,不得影响村容村貌。禁止在水体周围建造厕所,禁止粪便直接排入水体。
(2)建设类型。各镇乡(街道)可视村庄的地形地貌、卫生习惯、经济条件、疾病流行特征,合理选择确定无害化卫生厕所的类型与实施技术。
推荐“三格式”户厕和联网沼气式;城镇周边的或已建立污水集中处理的村庄,推荐纳入集中处理;在具有完整下水道系统,城镇化程度较高,居民集中的地区宜选择建造水冲式厕所。
(3)建造材料。必须是正规厂家的产品,符合坚固耐用,易于卫生清洁环保。
二、工程的设计与施工
我区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的建造必须符合标准和技术方案要求,保证质量,做到合理、卫生、安全、方便和实用,达到粪便无害化处理。
(1)建造标准。设计施工维护管理,参照全国爱卫办和卫生部《农村改厕技术规范》2003年版《中国农村卫生厕所技术指南》;户厕建设与管理应符合《农村户厕卫生标准》(GB19379—2003)的要求;粪便排放应达到《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7959—1987)的要求。
(2)技术要求。按《户厕设计施工与管理使用基本要求》执行。(见附件1)
(3)施工与后期管理。施工必须由专业人员负责,提倡统一招标、统一人员、统一施工。建好的新厕所应设专人管理,达到干净、清洁要求。
三、技术指导与全程监督
(1)加大技术指导力度。指导有关镇乡(街道)、村制定好改厕规划方案;督促当地科学改厕,帮助解决技术问题,保证技术实施的正确性,规范项目实施。
(2)加强粪便无害化效果的监测。无害化效果监测必须在使用后三个月进行,参照《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和《水和废水检测分析方案》(第4版),对有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列入项目镇乡(街道)评估报告。
四、项目考核验收与评估
(1)项目考核验收。项目完成后,要逐级组织对项目村的完成实绩、建设质量、过程与后期管理、工作档案、群众满意度等进行自查,区组织考核组在各镇乡(街道)、村自查的基础上,通过资料审检,实地逐村察看和走访农户方式进行考核评分。然后接受市、省级考核组验收。
(2)效果评估。项目完成后各镇乡(街道)进行全面评估,并形成书面报告,报区爱卫办。
五、信息上报与档案管理
(1)数据实行逐级上报。户厕改造完成后,由村委会组织统一填写“卫生厕所建造原始登记表”(见附件2),改厕户签字后,由村委会上报镇乡(街道),由镇乡(街道)统一填写“中央农村改厕项目实施情况表”(见附件3)上报区爱卫办。区爱卫办定期汇总统计改厕进度,填写“中央农村改厕项目建设进度月报表”(见附件4)和“中央农村改厕项目建设进度季报表”(见附件5)上报市、省爱卫办。
为便于统一管理,附件2“原始户厕登记编号”采用统一编号的办法:号码为11位数字,前2位数字为改厕项目年份,随后2位数字为项目乡镇编号(01—99),再随后2位数字为项目村的编号(1—99),后5位数字为项目县(市、区)的改厕户编号(00001—99999)。
(2)资料实行档案管理。各镇乡(街道)要有专人负责项目资料管理。对项目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有利用价值的文函、会议资料、培训资料、督导资料、各类记录、图表簿册、录音(像)带、照片等都应及时收集起来,整理立卷。
档案有关内容:
1、项目实施地区的地理、土壤特性、经济、人口等资料;
2、改厕本底调查资料;
3、组织机构及网络建设,以及改厕规划目标任务资料;
4、项目实施方案、组织成立文件,改厕简报;
5、项目管理、培训、指导和督导检查有关签到记录;
6、宣传资料发放登记、厕所设计施工图;
7、物资招标采购计划书、文件、采购合同等,建造材料相关厂家资质、产品合格证;
8、改厕花名册、建厕原始登记、实施情况表和进度报表;
9、经费配套文件、资金报账和申请拨付材料;
10、粪便无害化效果监测资料,相关传染病发病资料;
11、参加国家级、省级会议培训等资料;
12、其他相关资料。
附件:
1、户厕设计施工与管理使用基本要求;
2、卫生厕所建造原始登记表;
3、中央农村改厕项目实施情况表;
4、中央农村改厕项目建设进展情况月报表。
附件1:
户厕设计施工与管理使用基本要求
一、三格化粪池厕所
化粪池容积:化粪池的有效容积应保证粪便的贮存时间不少于标准的要求,第一池20天,第二池10天,第三池30天。总容积不得小于1.8m3。第一、二、三池的容积比例为2:1:3,在2池容积不足0.5m3时,可按0.5m3设计施工。
化粪池深度:有交往深度不少于1000mm,化粪池的上部应留有空间。
过粪管位置:过粪管应安装在两堵隔壁墙上,与隔墙的水平夹角呈60oC;也可安装倒L型过粪管。其中第一池到第二池过粪管下端(即粪液进口)位置在第一池的下1/3处,上端在第二池距池顶150mm;第二池到第三池过粪管下端(即粪液进口)位置在第二池的下1/3或中部1/2处,上端在第三池距池顶150mm。
便器位置:以便器下口中心为基础,距后墙350mm,距边墙400mm。
过粪管:坡度1/5(便器下口与进粪管下沿连线与水平面形成的夹角约10度)。
分流:生活污水不得接入化粪池,粪水与污水应分流。
防渗透:三格贮粪池内侧必须防渗处理,建成后应防渗检验,即加满水观察24小时,其水位的升高或降低,以不超过10mm为合格。不得在第三格池壁设置溢粪口或出粪口。
防裸露:蹲坑上应安装便器,进粪出粪口应有盖。
防浮:地下水位较高、整体贮粪池应采取相应措施防浮。
防雨:化粪池的上沿要高出地面100mm,盖板密闭,防止雨水流入。
防臭:应在第一池安装排气管,其高度应超出厕屋500mm。
启用:正式启用前在第一格池内注入100~200L水,水位应高出过粪管下端口。
用水:用水量以每人每天3~4L为宜。
清掏:半年至1年要清渣,粪渣与粪皮应经高温堆肥或化学法进行无害化处理,第三池的粪水可直接施肥。
安全:化粪池盖板要预留出粪口并盖严,防止意外发生。清渣和取粪水时,不得在池边点灯、吸烟,防沼气遇火爆炸。
二、双瓮漏斗式厕所(包括三瓮漏斗式厕所)
前后粪池呈瓮型,肚大口小,可采用砖混物筑,也可采用混凝土或其他建筑材料预制后安装。
前瓮:关瓮深不小于1.5m,根据家庭人口数和粪便排泄量、冲洗漏斗用水量〔按3L/(人.日)〕、总容积1/3用前加水量之和确定前瓮有效容积,要求粪液在前瓮的停留时间30天以上。
后瓮:后瓮深不小于1.65m,瓮体上口高出地坪100mm以上,并密闭加盖。后瓮容积可根据当地用肥习惯而定。
过粪管:管内径为120mm,长度根据实际需要而定,一般为550mm。
便器安装:漏斗便器应安放在前瓮的上口,与瓮体连接紧密但不应固定死,以方便清除前瓮的粪渣。
过粪管道安装:要求过粪管的前端安装于前瓮距瓮底550mm处,前端伸出瓮壁不应超出50mm;后端安装于后瓮上部距后瓮底110mm处。
三瓮贮粪池:可在双瓮贮粪池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瓮体,形成前、中、后三个瓮体,要求粪便必须在前、中瓮贮存30天以上,其他要求同双瓮式厕所。
使用操作:建好后应先加水试渗漏,不渗漏后方可投入运行;在启用前,应向前瓮加清水至浸没前瓮过粪管口。
禁止向后瓮倒入新鲜粪液及其他杂物,禁止取用前瓮的粪液施肥;定期检查过粪管是否阻塞,并及时进行疏通。
三、粪尿分集式厕所
粪、尿分别收集、处理和利用。
粪便必须用覆盖料覆盖,促进粪便无害化。但不同覆盖料达到粪便无害化的时间有所不同,草木灰的覆盖时间不少于建造技术要求:
贮尿池:其容积应能保证存放10天以上。
贮粪池:不小于0.8m3,应防止渗漏。
排气管:直径100mm,长度高于厕屋500mm。
吸热板(晒板):用沥青等防腐材料正反涂黑的金属板及水泥板,应严密。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常见问题
站点关键词
-
宁波政策 宁波政策企业服务平台 宁波政策平台 宁波政策服务平台 宁波房贷政策 社保新政策 二胎政策 形势与政策论文 养老保险新政策 农村养老保险新政策 养老金新政策 形势与政策 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宁波补贴政策 宁波落户政策 宁波购房政策 宁波购房政策 宁波限购政策 宁波限售政策 宁波人才政策 宁波公积金政策 宁波贷款政策 宁波限购政策2017 宁波企业政策 宁波医保政策 宁波二套房政策 宁波买房政策 宁波拆迁政策 宁波创业政策 宁波上牌政策 宁波养老政策 宁波房产政策 宁波退休政策 宁波限贷政策 宁波中考加分政策 宁波税收优惠政策 宁波购车政策 宁波公积金贷款政策 宁波高考政策 宁波买车政策 宁波退税政策 宁波光伏政策 宁波市限购政策 宁波电商政策 宁波人才引进政策 宁波招商政策 宁波租赁政策 宁波象山政策 宁波会展政策 宁波民宿政策 宁波楼市政策 宁波市落户政 宁波楼盘政策 宁波梅山税收优惠政策 退伍军人补贴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