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根据《桐乡市残疾人保障办法》(市政府令第81号)精神,现将制定的《桐乡市残疾人保障办法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一○年十二月十日
桐乡市残疾人保障办法实施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桐乡市残疾人保障办法》(市政府令第81号),根据政府令的有关精神,特制定《桐乡市残疾人保障办法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一、本《意见》适用于持有本市有效《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以下简称《残疾人证》)人员合法权益的保障。
二、对社会各方举办的残疾人康复机构,经考核符合要求的,由市残联免费配置相应的康复器材;残疾人配置基本辅助器具的由市残联给予专项补助。
对残疾人康复机构开展残疾人康复训练、指导、服务项目的给予专项补助。
三、全面实施残疾人基本康复。对符合条件的对象,按上级及市有关文件要求,实施助听、助明、助行康复工程。
四、按上级及市有关文件要求,为贫困家庭中有相应康复适应指征并有康复意愿的0~6周岁持证残疾儿童实施抢救性康复项目。
贫困家庭中0~6周岁的聋儿、脑瘫儿童、智力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在具有资质和服务能力的残疾人康复、医疗机构参加康复训练的,凭康复训练机构统一收费凭证,经本人(监护人)申请,按实际支付的康复训练费用(下同),给予每人每年最高10000元以内的一次性补助;视障儿童参加康复训练的,给予每人每年最高5000元以内的一次性补助。参加嘉兴市级以上残疾人康复、医疗机构康复训练的,再给予每月300元的交通和生活费用补助;其他家庭按贫困家庭标准的50%给予补助。
7~14周岁(含)脑瘫残疾儿童按要求完成康复训练的,凭康复训练机构统一收费凭证,经本人(监护人)申请,每人每年给予2000元的一次性补助。
0~6周岁聋儿自行装配人工耳蜗并完成康复训练的,凭康复训练机构统一收费凭证,经本人(监护人)申请,每人给予一次性30000元的补助。
五、施行肢体残疾矫治手术、在专业医疗单位进行康复治疗或住院训练超过15天以上,一次性自负医疗费用在3000元以上的部分,凭康复训练机构统一收费凭证,经本人(家庭)申请,按30%给予救助;贫困家庭对象最高救助3000元;其他家庭对象最高救助1500元。
六、进入市康复中心康复训练的截瘫、脑瘫等肢体残疾人,以及中风后遗症等肢残人员,凭康复中心统一收费凭证,经本人(家庭)申请,给予每人每月200元的康复训练费补助。
七、精神残疾人,经本人(家庭)申请,按季发给定额医疗救助券,其中贫困家庭对象600元/年,其他家庭对象300元/年。已享受本市重性精神病患者门诊治疗费用救助的人员除外。
贫困家庭中的重度精神残疾人在本市专业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的,其发生的住院费用和伙食费予以全额补助,所需经费由市财政和残疾人所在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分别承担50%。
八、在康复村休养的麻风残疾人,由残疾人所在地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给予每人每年1000元的补助。
九、新建重度残疾人托养机构,开展托养服务满一年且年平均服务人数在5人以上(含5人)的,由残疾人托养机构申请,经市残联验收合格的,给予一次性20000元的创办资金补助;符合标准的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由服务机构在每年末提出申请,经市残联审核,按托养服务人数,给予每人每年1000元的护理补助。
十、接受学前教育的残疾儿童和义务教育的在校残疾学生,在每年6月10日前,经本人(家庭)申请,所在学校(园)签署意见,镇(街道)残联确认,市残联给予每人每学年500元的补助。
十一、就读本市全日制高中的在校残疾学生,在每年6月10日前,经本人申请,所在学校签署意见,镇(街道)残联确认,市残联给予每人每学年1500元的补助。
贫困残疾人(户主或监护人)家庭子女就读本市全日制高中的,凭家庭户口薄及家庭成员《残疾人证》复印件,在每年6月10日前,经本人(家庭)申请,所在学校签署意见,镇(街道)残联确认,市残联给予每人每学年1000元的补助。
十二、考取全日制院校的残疾学生,在收到录取通知书10日内,凭录取通知书,经本人申请,给予中专4000元、大专6000元、本科10000元的一次性补助。
贫困残疾人(户主或监护人)家庭子女考取全日制院校的,在收到录取通知书10日内,凭录取通知书、家庭户口薄及家庭成员残疾证复印件,经本人(家庭)申请,市残联给予中专3000元、大专4000元、本科6000元的一次性补助。
通过自学、远程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完成学业取得国家承认的大专以上学历的残疾人,在取得学历证书后2个月以内,凭学历证明,经本人申请,市残联给予大专3000元、本科以上5000元的一次性补助。
十三、残疾学生在全日制学校学习期间被评为市级以上三好学生、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的,在获得荣誉证书后6个月以内,凭相关荣誉证书,经本人申请,市残联给予省级及以上每人每次1000元、嘉兴市级800元、桐乡市级600元的奖励。
十四、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各类用人单位,应当按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1.5%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超过该比例的,给予适当奖励;未达到该比例的,应当按其差额人数和上年度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100%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十五、鼓励和扶持兴办残疾人福利企业、盲人按摩机构、工(农)疗康复机构、辅助性工场和其他福利性单位,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符合条件的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税、费减免优惠政策。
十六、在法定劳动年龄段内的残疾人(家庭)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金融机构申请小额信用贷款的,每年4月底前,凭贷款利息支付凭证(残疾人家庭的需提供家庭户口薄及残疾人证复印件),经本人(家庭)申请,按实际支付的贷款利息,三年内由市残联给予每年最高10000元的贴息补助;大中专毕业残疾人自毕业起两年内自主创业,向金融机构申请小额信用贷款的,每年4月底前,凭毕业证书、贷款利息支付凭证,经本人申请,按实际支付的贷款利息,三年内由市残联给予每年最高15000元的贴息补助。
在法定劳动年龄段内,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并依法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十七、符合建设标准的残疾人扶贫基地,向金融机构申请小额信用贷款的,在每年4月底前,凭贷款利息支付凭证,经基地申请,三年内由市残联每年给予最高20000元的贴息补助;经年度考核符合建设标准的残疾人扶贫基地,由市残联每年给予30000至50000元的补助;对被评为市级以上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的,由市残联按桐乡市级10000元、嘉兴市级20000元、省级以上50000元的标准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
十八、残疾人按要求参加有关部门和镇、街道组织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市残联给予每人每天50元的补助;经市残联同意参加上级残联组织的职能培训,按上级要求给予补助。
十九、残疾人参加县级以上组织的文化、体育活动,所在单位应当给予支持和帮助。在集训、演出、比赛和交流期间,学生所在的学校应当保留其学籍,职工所在单位不得扣减其工资和福利待遇。对无固定收入的残疾人,活动组织者应当予以补贴;残疾人所在地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获奖者应给予适当奖励。
二十、公共财政投资兴建的公园、展览馆、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体育场馆、旅游景点等文化、体育设施,应当对残疾人免费开放并设置明显标识;盲人读物邮件免费寄递;低收入残疾人家庭安装有线电视,初装费及收视费减半收取。
二十一、贫困家庭中的重度残疾人,依照本市城镇或农村低保标准,全额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或补助金。
二十二、参加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家庭中的残疾人,其本人参保部分,由市残联实行全额补助;贫困残疾人在享受大病医疗救助后,其个人承担医疗费在1000元以上部分,凭医疗费及大病医疗救助有关证明,在每年12月底前,经本人申请,由市残联按年度再给予50%、最高5000元的补助。
残疾人在本市医院门诊,凭《残疾人证》,免收挂号费、诊疗费。
二十三、个体就业残疾人在法定劳动年龄段内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在每年2月底前,凭《工商营业执照》及参保缴费凭证,经本人申请,按参保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为缴费基数,由市残联对其个人缴费部分(8%)给予全额补贴。
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残疾人,在2011年1月1日后到达法定退休年龄时缴费年限不足15年的,经本人申请,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批准,可继续缴纳养老保险费至满15年;按参保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为缴费基数,其个人缴费部分(8%),在每年2月底前,凭《残疾人证》和参保缴费凭证,经市残联批准,可给予最高3年的全额补贴。
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残疾人,在每年11月底前,凭参保缴费凭证,经本人申请,由市残联按本市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相关政策规定给予补贴(除已享受政府其它部门养老保险补助的对象外)。
二十四、对年度民政部门实施危房改造的残疾人家庭,在按规定享受市民政部门危房改造政策的基础上,每年凭市民政部门建房验收报告(或补助文件),经本人(户主非残疾人的需提供户口薄)申请,由市残联再给予每户5000元的补助。
二十五、对生活不能自理的重度残疾人,按有关规定给予生活补助,符合托(安)养条件的,实施居家安养、日间照料或集中托养。
二十六、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市直各部门(单位),要按照市政府令第81号的规定,认真做好残疾人工作;要深入残疾人家庭,了解残疾人需求,解决残疾人困难;要充分利用“全国助残日”、元旦、春节和各类残疾人节日,积极开展结对、走访、慰问、帮扶残疾人的活动。
二十七、市残工委各成员单位要根据市政府令第81号的要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采取切实措施,落实残疾人的各项保障和服务;市残工委要进一步强化督促、协调和管理职能,检查落实市政府令第81号的执行情况,督促和协调有关部门认真执行市政府令的各项规定,为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构建“和谐桐乡”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