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各科室、各企业:
《桐乡经济开发区(高桥街道)科技创新力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已经开发区(高桥街道)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执行贯彻。
浙江省桐乡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桐乡市人民政府高桥街道办事处
2020年4月16日
桐乡经济开发区(高桥街道)科技创新力提升行动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第十四届党代会第四次会议关于实施新“七大行动”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学谋划2020年工作,加快推进创新驱动示范区建设,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中央、省委和桐乡市委关于科技创新工作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中共桐乡市委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打造国际化全域创新之城的决定》,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奋力打造一批引领未来发展的标志性创新载体、创新企业,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根本转变,坚决打赢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战,努力建设创新驱动示范区,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百年。
二、工作目标
2020年,围绕做强做优高新企业、高新平台、高新人才和高新生态的总体要求,开发区(高桥街道)将以科技创新力提升行动为抓手,认真贯彻落实相关举措,确保科技创新各项工作继续走在前列,实现科技创新指标的量质齐升。
——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于2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少于34家;全年力争完成高新投资52亿元,高新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76%以上;规上工业开展研发活动企业数达到150家,规上工业研发机构企业数达到112家;规上R&D经费支出达到10亿元。
——全力推进科技创新重点平台载体建设。高起点规划并启动建设高铁产业新城;推进高科技创新“园中园”建设,提升数字经济小镇、科创园能级和水平;全面启动湾谷科创小镇建设,推进绿地智慧城、吉利创新研究院建设;加快与大专院校磋商步伐,力争年内引进1家大专院校研究院或创新中心;推动独立法人或独立核算企业研究院建设不少于2家。
——全年力争合格申报“千人计划”高端人才35人以上,入选6人;引进国千人才10名;合格申报“万人计划”高端人才15人以上,入选2人;完成鲲鹏计划或省级领军型创业创新团队2个,嘉兴领军团队2个;完成省级海外工程师6个以上,嘉兴级海外工程师8个以上;全年嘉兴精英和桐乡领军人才项目落地分别不少于10个和20个。
——技术交易总额达到3亿元;科技创新券确认使用量达到350万元,其中在沪确认使用量25万元;高层次科创项目落地数不少于20个;专利申请和授权数达到市定任务。
主动担当全市主平台的责任,在全市的科技创新发展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三、重点举措
大力实施“1234科创工程”,以三大定位之1的创新驱动示范区为引领,建设国有和民间2大创新平台,推进30个重点科创项目,引育40名高端人才(团队),全力助推桐乡国际化全域创新之城建设。
(一)打造优质的科技创新平台
以数字经济小镇和科创园等国有平台为重点,大力支持湾谷科创小镇等各类民间创新平台或载体建设,打造优质的科技创新平台。
1.数字经济小镇初显成效。按照“4111”目标要求,年内引进各类项目40个以上,实现产值10亿元,税收1000万元,集聚各类人才1000名以上。按照标准化、精细化、品牌化、温馨化的“四化”要求,建立小镇管理服务“6个全流程”工作机制,即:项目入驻全流程、项目服务全流程、考核管理全流程、接待考察全流程、宣传展示全流程、资料归档全流程,全年开展各类活动不少于30场次。提升平台资质,数字经济小镇力争获评浙江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和浙江省“双创”基地,努力使小镇成为桐乡科技创新的集聚中心和数字经济的发展中心。
2.科创园实现转型升级。重点集聚光电、医疗器械等智能制造产业,实现科创园与数字经济小镇的差异化发展。大力开展招商引智,年内引进各类项目15个以上,努力使科创园成为光电、医疗器械等智能制造领域的专业化和标杆性园区。
3.民间创新平台齐头并进。按照乌镇大道科创集聚区的总体部署,大力推动绿地智慧城、湾谷科创小镇、平安新经济城、吉利创新研究院等各类民间创新平台建设。湾谷科创小镇、绿地智慧城、吉利创新研究院、平安新经济城等要加快建设进度。
4.重大创新载体实现突破。加快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学院等大专院校对接步伐,积极引进民间资本与大专院校共建创新载体,力争年内引进一家大专院校研究院,在大专院校创新载体建设上有新的突破。积极推进域外飞地建设,加强与上海、深圳两个创新中心的联系,力争在上海等地建设域外飞地。利用开发区现有闲置厂房,鼓励民间资本开展科技孵化器建设。充分发挥高桥农业科技产业园作用,积极引进农业人才和项目。
5.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积极创建。依托浙江理工大学桐乡研究院,围绕玻纤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积极创建浙江省级玻纤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
(二)培育优良的科技创新主体